八年级语文下册 1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长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长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长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丁肇中。2.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教学重点: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教学难点: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精神有多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讲述实践精神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二、作者介绍丁肇中(1936),美国物理学家。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76年因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暸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三、朗读课文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难点。2.识记字词。1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2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3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4 正心:端正心思。5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6 齐家:整齐家政。7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8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9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3.自由朗读,熟悉课文。四、课文研读1.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第三部分(第612自然段):理例结合,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第四部分(第13自然段):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2.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明确: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获得知识。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的袖手旁观。3.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4.大学里讲“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和丁教授讲“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吗?明确: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5.第4自然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说明了什么?明确: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6.作者认为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明确: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7.文章第12自然段作者举自己个人的经验说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明确:举个人的经验说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8.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明确: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五、写法归纳提问:本文采用的说理方法有几种?明确:1.引用论证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3.对比论证六、拓展1.阅读下列名言。1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2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5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6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伽利略7 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