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3.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孔子与老子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下列各项中符合孔子“仁”的思想范畴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法律和校纪校规a bc d【解析】只有符合“仁”的思想范畴,其余都属于“礼”的范畴。【答案】a2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解析】“仁者爱人”体现了孔子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等级名分制度。两者都强调“秩序”。【答案】b3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者爱人”贵贱有“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a bc d【解析】本题是组合题,考查学生对孔子仁爱思想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通过排除法,是错误的,它强调的是等级秩序;是错误的,它是教育思想,与题干不相符。所以选b。【答案】b4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 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热切期盼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解析】依据题中“仁”字的含义即可选择。【答案】c5礼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问之,曰舅、夫、子皆死于虎。夫子问其为何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这反映出孔子提倡()a正名 b非攻c仁 d礼【解析】材料体现了孔子反对苛政,这反映出他提倡仁的思想。【答案】c6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孔子强调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尊卑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这体现了孔子“礼”的主张。【答案】b7“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c提倡进行家庭教育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解析】材料中强调要孝敬父母,这体现了当时的教育注重灌输儒家伦理思想。【答案】b8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a强调“大一统” b推崇法的作用c主张顺应自然 d相信天人感应【解析】本题考查对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老子主张顺应自然。【答案】c9近几年,“达人”成为热门词语,有人考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使他人站得住),己欲达(达:通达事理)而达人”。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过犹不及”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想站立得住就要使别人站立得住,自己想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仁者爱人。a、b、d三项是错误的。所以选c。【答案】c10图片孔子讲学图所示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对学生述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的问题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是错误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老子的观点。所以选c。【答案】c11孔子对待天命鬼神的态度是()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a bc d【解析】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所以是错误的。【答案】d1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这段材料表明老子主张()a“为政以德” b矛盾不能转化c愚化百姓 d“无为而治”【解析】依据材料可以得出结论。【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己复(合)礼(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三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道德经请回答:(1)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3)概括材料二、材料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在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的有效信息,第(1)问解答时注意关键词“实质”;第(2)问解答时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第(3)问解答时要注意分析两则材料的差异。【答案】(1)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或适应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2)维护奴隶制度。(3)相同点: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同点:孔子重视“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子主张“无为而治”。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材料二儒,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材料三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然后,根据出生位置给他课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与义务。不管是成年之前,还是之后每个人在这个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是在长者说话时幼者只有听话的分,只能低一等或几等,永远没有自我。材料四一个典型中国人的一辈子实际上是不幸的:小时候你必须无条件地听父母亲的话;年轻时最能花钱但却没钱花;等到真正有钱的中年时候又不可能幸福,因为首先要四世同堂,没有个人的空间,还要负担父母的生活;后代看到老年人感觉是负担,老年人看着后代又感觉自己是累赘,也处于一个更不幸福的状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其思想观点。(不得摘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儒家文化对传统中国家庭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的“政”“刑”“德”“礼”等关键信息归纳。第(2)问注意材料二中“治丧相礼”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