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18《阿炳在1950》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8《阿炳在1950》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8《阿炳在1950》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 阿炳在195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过程与方法1、了解其代表作二泉映月的形成及其在音乐界的影响;2、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将解说词与同期声结合起来叙事写人。 2、阅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表现的中心。难点:理解阿炳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生涯,为阿炳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传。【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二泉映月磁带,欣赏这首名曲。导入课文,板书课题。二、走进阿炳: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号雪梅)之子。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三、预习检测:检查词语解释:截然不同、高山仰止、千古绝唱、如痴如醉、昭君出塞。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二泉映月:此曲录完后,还没有名字。阿炳经常在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拉琴,所以命名二泉映月,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可说和内容无关。2、全文可分为三部分:(一)“1950年秋天我们已无缘听到了”。为瞎子阿炳的演奏录音的缘由,并介绍了他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倒叙、插叙;敢叛逆、有骨气)(二)“1950年2月催第(瞎子阿炳的妻子)也随之而去”。详写为阿炳录音的经过,略写录音三个月后饱经沧桑的阿炳即吐血病故。(三)“这六首被抢录下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末尾”。写抢救二泉映月的经过和意义,并说明的影响。(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曲目)五、合作探究:(一)讲析第一部分(1)默读这部分,思考这部分的内容。(2)提问:这部分写了哪部分内容?明确:a、二泉映月被发现的过程。b、阿炳因自编自演金圆券害煞老百姓被勒令不准再公开场合卖艺。c、阿炳的坎坷人生和艺术生涯。d、阿炳的性格特点。提问:在写法上,本段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回答)明确:a、用倒叙的方法引出二泉映月被发现的过程。b、用插叙的方法介绍阿炳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老师小结(二)讲析第二部分()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写的是什么?()提问: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写录音的经过和录音三个月后阿炳去世。提问:录音的经过重点写了什么?明确:写录制二泉映月的经过,简略写录制其他五首曲子。在写二泉映月时又重点写了“倒带”时,阿炳听自己的演奏录音,阿炳欣喜、高兴的神情和动作。()教师小结六、精读品析:写作特点:(结合内容分析)解说词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和说明。多个人、多角度和多层面地叙事。从内容上看,作品既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既“点”上写1950年为阿炳录音的经过,又“面”上写阿炳饱经沧桑的一生。在“点”上写为阿炳录音经过时,既详写了为名曲二泉映月的录制,也略写了其它五首曲子的录制,并补充说明了二泉映月成为绝唱的原因。从结构和写作手法上看,电视片既有大量解说词旁白,也有6人之多的出镜与同期声播出;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顺序,也有倒叙、插叙;既有叙述、说明,也有议论、抒情。作用:增强了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众多人物的同期声既增添了历史感,也增添了现场效果,还增加了电视画面的可看性。声画合一:将解说词与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叙事写人。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通过介绍和评述,揭示和升华事件的本质。七、拓展延伸: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准备花十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抢救民间文化艺术,大到一幢建筑,小到一个荷包。那么,我们也能为我们民族文化做点什么。别做旁观者,行动起来吧。也许你的一个偶然,也会创造一个奇迹。请大家课后搜集整理家乡的民间艺术。板书设计:阿 炳 在1950 解说词电视专题片文字稿阿炳艺术生命不朽 人物同期声教学反思 阿炳在1950是中央电视台专题片记忆中的一个专题“阿炳在1950”的文字稿。当初一看到“阿炳”,就对他产生了兴趣,遂决定选择他。 课文内容很简单,主要记述了为阿炳录制音乐特别是二泉映月的过程,插叙了阿炳的坎坷不平的身世、遭遇。内容其实非常简单。通过阅读第一大部分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录音过程,知道二泉映月的得名由来,还可以穿插语文常识,了解人物传记的真实性特点,基本上没有深刻的内容可以挖掘;对于阿炳的身世经历,文中也只是提到了基本的,有一些内容并未涉及或简单带过。比如阿炳具体为何由盛而衰等。于是我让学生课下准备了相关材料,然而在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并未很好地予以利用。这是我最失败的地方之一。这两大部分的有机结合,才能让二泉映月活起来。讲完课,曾有老师提示应该课前就放这首曲子,可是我认为如果没有这些铺垫在前,只是把它当作工具,似乎不够尊重。正是基于此,在阿炳的身世经历揭开之后,我才放起了二泉映月,并找到一首填词辅助,从学生朗诵效果来看,这又是最大的失败之一。首先感情太深沉,其次内容过长。少年不知愁滋味,他们怎能读出效果? 阿炳不是英雄,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无法刻意在他身上找到怎样的精神,作为教育学生的样板。看见他的那双瞎眼,听到他的声声泣弦,更是不忍心那样做了。 我认为,本课其实在强调二泉映月的诞生流传的偶然因素。其实,我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而这些东西,我并没有找到很好的方式把它呈现在课堂上,也不想说那么偏激的话,于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