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母亲(第一课时)师:同学们,我们常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上一课我们感受到朱自清笔下父爱的凝重,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著名散文家邹韬奋先生的情感世界,一起学习我的母亲。师:我的母亲和背影一样都是回忆性叙事散文,在预习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两篇文章的异同?生1:这两篇文章都是截取了生活中最动人的瞬间来表现人物的。生2:这两篇文章对生活作了细节性的描写,很具体很感人。师:说的是取材的艺术。生3:这两篇文章都很感人还因为作者写出自己内心的最真实的感受,我的母亲一文对自己内心写得更多,也更细腻。生4:两篇文章都写出了对父亲或对母亲的一种怀念、感激和愧疚。生5:我的母亲一文还有对母亲所生活的时代的一种批判、一种愤懑。在文章的开头,第三小节和文章的结尾都很明显。生4:两篇文章都采用了倒叙,首尾呼应。生5:我的母亲的结尾比背影更直接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师:不错,不仅说出了相同点,还发现了不同之处。大家把文章开头的两小节和结尾的两小节连起来读一下,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师:要体会其中的情感就要用心用情去读,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情感来。再齐读一遍。师:好多了。这一段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作者的情感是那样的充沛。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生6:第一自然段中用了“只知道”、“至今不知道”,儿子居然不知道母亲的名字,母亲压根就没有名,可见在当时母亲没什么地位。师:抓关键词语,披文入情,很好,说得很深刻。在旧社会不仅母亲没有名字,大多数妇女都是这样,妇女是没有丝毫社会地位的,这正是母亲的悲剧,也是广大妇女的悲剧。师:你再读一读。生6带着感情读。师(面对生7):你听出了什么?生7:听出了作者的不满。生8:在文章结尾,作者用了“埋没”和“葬送”两个次来直接揭露。师:“葬送”什么意思?(生茫然)这位同学感觉到了什么,但具体说不上,大家翻翻词典。生9:断送的意思。师:对,这个词很好的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憎恶。结尾起着一个什么作用?生(众):升华情感,深化主题。师:是的。这的确是需要读进去才能体悟到的。继续!生10:第二小节用的是“就”,结尾第二小节用的是“才”,有一种深深的遗憾和痛惜。师:怎么说?生10:“就”是说,母亲去世得早,“才”是说母亲去世时年纪太轻。师:对,好,大家在下面读一读,体会体会。语文就是需要我们咬文嚼字的品读的。师:背影写了一件是前前后后,我的母亲写了四个片段。大家把课文再读一读,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四件事的主要内容,并找出最为动人的细节。读完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四大组的同学分别重点完成相对应的段落。(生自读课文后,学习小组讨论,其中一人记录小组的意见。)师:大家来一起交流讨论的成果。第一大组的哪一个小组先来?直接站起来说,也可以举手,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要客气,抓住机会哦。生11:元宵夜,母亲背我观花灯。生12:元宵夜,母亲负我“巡阅”,这是我对母爱的最初记忆。师:两个意思都对,第二位同学运用文章中现成的词语,并且说出“我”的感受。(面对生12)你说说看,我对母爱最初的记忆,刻骨铭心是什么?生12: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的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师:是啊,忘不了的是母亲的容态,忘不了母亲的背。(面对生13)你有在母亲背上的体验吗?感觉怎么样?生13:我相信大家都有,很舒服,很容易睡着。在母亲怀里的记忆最深。生14(急切的):母亲的背软软的,小时候觉得很宽大、结实。师:作者记住了母亲的微笑、母亲的背。第二组?生15:母亲爱读小说,感情丰富。师:能具体直观一些吗?哪一个小组再说说。生16:母亲爱读小说,能讲得泪珠涌流。师:泪珠涌流很具体的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母亲为什么热泪盈眶,泪珠涌流?生17:为孤女患难,为义妇含冤师:母亲自己毫无地位啊,她还同情别人。生17:母亲很善良,这就是课文结尾所说的母亲的可爱啊。师:大家把这一小节的结尾两句读一读?师:读到了什么?生18:母亲给“我”的感染。“我”对当时社会的愤懑。师:母亲具有“能干的才具”,以情感人,对“我”的熏染和教育。第三小组?生19:“我”背不出书挨打,母亲陪我哭泣。生20:“我”背不出书挨打,母亲很心疼。生21:当“我”背不出书挨打时,母亲流着泪说“打得好”。师:一边流着泪,一边说“打得好”,不矛盾吗?生21:不矛盾。流泪是因为心疼,说“打得好”是为了我的上进。母亲对我的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师:我心服口服了,你的概括是最符合文意。这一大组的同学再说说最感人的细节。生22: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生23: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师:是啊,母亲的呜咽,母亲的泪水,母亲的抱,母亲的吻满含着作为母亲的怜爱与疼惜哦。于细节处现真情。第四组继续。生24:母亲熬夜为我做鞋,我深感愧疚,起床陪母亲。生25:我深夜起床陪母亲为我做鞋。师:这两个同学的意思差不多,但句式不一致。哪一个更贴切。生26:我觉得第二个好,更简洁。生27:我觉得第一个好,因为本文主要写的是母亲。第二突出的是我。(其他同学点头表示赞同)师:这样一分辨道理很明白了,第一个比第二个表达更好。具体的细节。生28:我眼巴巴师:大家的发言告诉了我们语文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谁总结一下?生29:读书要仔细。生30:读书要有自己的感受。生31:读书要善于动脑筋,要注意重点词句。我理解了老师平时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师:谁来概括一下本文?生32:这篇散文作者截取了母亲的四个生活片段,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批判了旧社会对妇女才能埋没的一种愤懑。师:言简意赅,一步到位。好这一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让母爱的潮水凝练成诗-我的母亲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上一节我们似乎已经完成了对我的母亲一课的学习,但老师觉得还有些意犹未尽。这一堂课老师定了一个题目:让母爱的潮水凝练成诗。我国著名的诗人艾青在1933年写了一首著名的诗篇来歌咏她的乳娘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出生于地主家庭,但他的出世被认为是不祥的征兆,被父母寄养在“大堰河”的家里,在那里诗人感受到了爱与温暖。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与我的保姆在主题、选材、写法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下面,我们拿出材料“大堰河,我的保姆”,老师来朗诵一遍。(老师饱含深情的诵读原诗。11分钟,学生热泪盈眶,自觉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谢谢诗人艾青。大家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生1:我听到了大堰河的至情至爱。生2:我听到了诗人对乳娘的爱和感激。生3:我听到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赞美,赞美她的勤劳和善良。生4:我听到大堰河生命的短暂,和邹韬奋的母亲一样没有地位,同样没有自己的名字。生5:我听到了当时社会对劳动人民对底层人民的残酷压迫。(师不忍打断同学的发言,欲言又止。)生6:我听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她的葬礼是那样微薄。生7:我听到了大堰河的快乐,在她和乳儿在一起时候的快乐。生8:我听到了诗人对那个时代黑暗的憎恶与控诉。生9:我听到了诗人内心的自责与愧疚。生10:我还听到了诗人对地主家庭的厌弃,说自己是家里的“新客”,“忸怩不安”。师:大家听得很仔细,很用心,已经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了。这是一首自由体诗,是一首抒情诗,正如同学说的那样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诗歌是用形象来表达情感的。很显然,在这一首诗中带有较多的叙事成分,诗人截取了许许多多的生活细节,把大堰河的勤劳、善良、淳朴以及她悲惨的一生描摹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催人泪下。好的内容需要恰当的形式加以表现的。看看这首诗的特点生11:排比手法最明显。作者把多个具体的形象叠加在一起,很有气势。师:是的,用排比进行铺排,进行渲染。生12:反复手法,如“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等等,一唱三叹。师:诗人用反复的手法形成回环,真是缠绵悱恻。大家自己选择一个段落带着感情诵读,来细细体悟排比、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生放声诵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大家读一读第三小节,看看作者选择了哪些形象?生13:坟墓、瓦菲、园地、石椅师:这几个具体的事物都是与大堰河密切相关的。作者用了反复、用了排比,把这几个物象放在一起组合成了一幅画面。生14:渲染了悲凉气氛。感觉很荒凉,很衰败。生15:这时的大堰河已经去世了,作者内心很沉痛。师:我把这一段改一改:大堰河,我今天又想起了你,想起了你的坟墓,想起了你屋檐上的瓦菲,想起了你的一方园地,想起了你门前的石椅,大堰河,我今天想起了你大家觉得怎么样?生16:好像太生硬了。生17:说不出的一种感觉,就是没有原来的那样凝重。生18:缺少了一种味道,太直白了。师:尽管也用了排比、用了反复,还是缺少了原有的一种意境、一种意韵。是因为缺少词语的感情色彩。坟墓是草盖的,杂草丛生,一片荒芜;瓦菲是枯死的,破败不堪;长满青苔的石椅,没有人迹,是怎样的一种凄楚啊。师:元代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 秋思,读过吗?(生点头)好,一起背一下。(生齐背)体会诗歌用词和形象的选择。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师:把抽象的情感具体化,用色彩鲜明的物象渲染衬托,撼动人心。师:散文与诗歌显然有很多的不一样。我的母亲作者截取生活中动人的瞬间做了细节性的刻画,抒写内心细腻的情感体验,与大堰河,我的保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诗形象更集中,语言更凝练。我们不妨试着把我的母亲诗意化。首先看看,你能抓到哪些形象的东西?生19:第一个片段中,有微微的灯光,有憧憧的人影,有那么多快乐的孩子。师:这是元宵夜晚特有的热闹。母亲呢?生20:母亲的微笑,母亲的背。生21:母亲“抱”我,“负”我的动作。师:很好,接着说后面几个片段中与母亲有关的形象化的细节。生21:母亲“热泪盈眶”,“泪珠涌流”。生22:第三个片段中,母亲唏唏嘘嘘的呜咽声,抱我、吻我的动作。生23:第四个片段中,母亲的做鞋的背影,母亲额头的汗珠。生24:第四个片段中,万籁俱寂的夜,母亲的呼吸。师:大家筛选得很多,很具体,能不能用诗歌的形式表现母亲呢。大家试着做一回诗人。注意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注意用词的色彩,注意要给人想象的空间,也就是不要太直白。一切为情感表达的需要而用,不要机械模仿。(生开始试着写诗,有的再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诗作?第一个吃螃蟹的是英雄哦!生25:我写了开头。我的母亲,她从来就没有名字,这,就是我的,我的没有名字的母亲。师:母亲没有地位的悲怆。还有谁?哪怕一段。生26:母亲啊,我看到元宵夜的纸灯我想起了你,你的温柔厚大有力的抱我起床的双臂,你的温暖结实的负我的后背,你的布满芬芳乌黑的长发,你的灿烂如灯光的盈盈的微笑,你的轻轻呢喃如歌的呼唤,母亲啊,我看到元宵夜的纸灯我想起了你。师:还是有些意思的嘛!生27:母亲啊,你的迷离的泪眼镂在我的心间孤女患难,你热泪盈眶,义妇含冤,你泪珠涌流,你为和你一样生活着的姐妹愤愤不平唏嘘不已,你饮泣着,为我的挨打心的刺痛你饮泣着,为我的上进勉强说“打得好”你饮泣着,为我的被打肿如蚕的手掌你饮泣着,抱着我上床一次次亲吻母亲啊,你的迷离的泪眼镂在我的心间 母亲啊,你深爱的儿子,我今天写下这首呈给你的赞歌,呈给你抱起我的双臂,呈给你负我看灯的背脊呈给你怜悯的心,呈给你吻我的唇,呈给你为我做鞋的手呈给你的可爱的性格你的努力的精神你的能干的才具生28:母亲,我想起那个夜晚你负我去巡阅,那是我最初的爱的记忆。微黄的灯光,轻柔的纱帐,憧憧的人影,斑斓的彩灯,追逐的笑声,你的青春柔和的容颜,你的宽大温暖的背脊,母亲,我想起那个夜晚你负我去巡阅,那是我最初的爱的记忆。师:诗句中凝聚了同学们的情感。散文的诗化看来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困难。下课后继续我们的再创作,你一定会收获一份惊喜。同学们,在我们这个充满诗意的年龄里,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季节,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我们把母爱的潮水凝练成诗,让我们把涌动着的生活的精彩凝练成优美的诗吧。下课! 评说:这是一个很真实的教学实录,说它真实,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显得真实。教师并没有急着赶着在一个课时内将课上完,而是细心策划,巧作安排,从容实施。第一课时重在课文研读。用与背影进行比较的方法引入课文学习,用分段品析的方式进行课文文本的解读,教学之中注重紧扣课文内容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