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5 人和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5 人和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5 人和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5 人和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和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奚暇治礼义哉 治:治理b与禽兽奚择哉 择:选择c舜为法于天下 法:榜样d则君子不患矣 患:患难【解析】a项,“治,”学习。b项,“择”,区分、区别。d项,“患”,担心。【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黎民不饥不寒c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d则与禽兽奚择哉【解析】b项,“黎民”指百姓。古今意义相同。a项,“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亲属。今义指和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c项,“所以”古义为“的原因”。今义是一个连词,用在因果复句中表示结果的分句前面,引出结果。d项,“禽兽”古义指鸟兽,今义比喻行为恶劣卑鄙的人。【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b其横逆由是也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析】a项,“亡”通“无”。b项,“由”通“犹”。d项,“畔”通“叛”。c项,很可能误以为“罔”通“网”,其实“罔”本身就有陷害的意思。【答案】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c. d.【解析】a项,指示代词,那(苗)/第三人称代词,他;b项,表修饰的连词/表因果的连词;c项,介词,给/介词,在;d项,均为介词,拿、用。【答案】d5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c则君子必自反也d其待我以横逆【解析】a、b、d三项均为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后置;c项为宾语前置句,意思是,那么君子一定反省自己(的行为)。【答案】c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不敏:不聪慧,不通达b俯足以畜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c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d则盍反其本矣 盍:何【解析】d项,盍:何不。【答案】d7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不同 b相同,相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解析】请:请求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以:连词,“用来”/介词,“用”。【答案】a8名句默写。(1)得道者多助,_。(2)爱人不亲,_;_,反其智;礼人不答,_。(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4)谨庠序之教,_,_。【答案】(1)失道者寡助(2)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敬(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9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心:思想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侈:奢侈。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制:规定。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赡:足,够。【解析】侈,放荡。【答案】b1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此惟救死而恐不赡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然后驱而之善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则盍反其本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解析】a转折连词,但是/顺承连词;b助词,的/动词,往,走向;c助词,与前面的词组成名词性短语。/助词,起提顿作用;d.代词,它的,它们的。【答案】d11对本段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论证了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d这一段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解析】还有教育百姓。【答案】c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_【答案】重视学校的教育,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叮咛(他们),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谨”,重视;“申”,反复说明;“不负戴于道路”,状语后置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解析】b项,渝:改变,违背。常用成语“矢志不渝”中“渝”即为此意。此句翻译为“舍掉性命也不肯改变”。【答案】b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解析】c项都是表顺承。a项,介词,“向”/介词,“同,和”;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答案】c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省刑罚,薄赋敛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齐国百姓,公之本也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a bc d【解析】句是管仲列举的伤害齐国民众的情状,句是号召百官实行改革,是区别对待自己国民和别国国民的措施。【答案】a1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解析】c项,“表达了反对意见”错,管仲回答说:“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却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并非反对成就霸业。【答案】c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译文:_(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译文:_(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译文:_【解析】(1)句要注意状语后置句,先调整再翻译,“惧”,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害怕,恐惧”;“止”,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另外省略成分要补充。(2)句要注意“改”“则”“正”等词的意义和句意上的假设关系。(3)句要注意词类活用“霸王”和第二个分句中的“事”,都是名词作动词。【答案】(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3)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参考译文】桓公问管子如何治理百姓,管子回答说:“凡治理百姓,必须知道他们的疾苦,并且要用德惠使他们有所思虑,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好,不要停止。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子回答说:“诚信并且行仁政,严肃并且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让我听听你的说法。”管子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俗语说:舍掉性命也不肯改变,就是诚信;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就是行仁政;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肃;诚信而谦让,就是有礼。”桓公说:“好啊!”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来定时会盟天下诸侯,可以做到吗?”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的方法是怎么样?”管子回答说:“国君治理好国家之事,家长治理好家族之事,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联,俸禄互相补助,那么百姓就相互亲和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百姓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让他们在国内施教,百姓就有礼了。(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这些就是爱民的方法。”桓公坐在他的位子上,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不仅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吧?”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却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桓公说:“仲父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进直言?我哪里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说句话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的道理,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做起。”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发问说:“敢问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