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7.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7.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7.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7.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摘要】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景中含情、情中含景,二者有机融为一体。文章描写优美的紫藤萝,为再现紫藤萝的优美,设计中采用余映潮先生“文中集美”阅读法,用阅读逐步将学生带进灿烂辉煌、气势盛大的意境之中。根据散文文体的特点,将散文阅读“四步法”有机地融合在朗读之中,以读代讲,进而完成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关键词】紫藤萝瀑布,“文中集美”,散文阅读四步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散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生动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调描绘了紫藤萝的外形特征,并回忆起十年前的藤萝花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由此解开了缠绕心头的由于手足情、生死谜带来的忧虑与悲伤。因此,文章的内涵极为丰富。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限制,语文教学过程经常成为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导致学生的思维只能以线性的定向的方式运作,使思维狭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又使课堂变得琐碎冗长。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就采用设计“主问题”的形式,在全文中设置一个能一线串珠地贯起全文内容的值得学生深层探究的问题,那就是: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为什么作者却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这一问题的提出将会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既可以减少无谓、无效、甚至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又可以带动课文的整体阅读,更重要的是由于要解决问题而形成长时间的深层次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琅琅的读书声还给课堂,“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朗读不仅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之中,可以达到准确的传情和悟情。朗读到位,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充分明确文章的种种美,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审美能力。【设计思路】教学设计立足于散文文体特点和写作特色。以散文阅读“四步法”为重点,贯穿整篇教学设计;以余映潮先生“文中集美”阅读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边阅读边欣赏,进而熟读文章语言、明晰文章结构、归纳文章特色;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有效设置问题,逐步引导,完成课堂教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挑逗、迸溅、仙露琼浆、沉淀、伶仃等重点字词2.能力目标:掌握散文阅读“四步法”、借景抒情和“文中集美”阅读法3.情感目标:知道“生死迷、手足情”的含义,珍惜亲情和友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散文阅读“四步法”,掌握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2.掌握“文中集美”阅读法,情感教育的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一、文字导入在电视中,经常看见这样一幅场景:一泓瀑布从山间倾泻而下,你追赶着我,我追赶着你。前面的瀑布,撞击在岩石上,碎化成朵朵水花;可是,后面的瀑布却依然勇往直前,前仆后继。其生命力之顽强,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如此生命力顽强的紫藤萝又怎么会让作者宗璞心中顿生焦虑和悲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紫藤萝瀑布一探究竟。二、展示教学目标,介绍散文阅读“四步法”散文,一种清澈空灵、潇洒活泼的文学体裁。阅读一篇散文,可以领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之感。那么,如何鉴赏散文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入手:(一)感受文章意境。意境是意象的汇聚,是形象思维的结果,是主观情感和文章所描绘的景象结合产生的审美境界,这时,客观景物就具备了某种主观的象征意义。如陆蠡囚绿记中,一株普普通通的紫藤萝,经过作者手里,妙笔生花,具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生命力、希望、快乐、坚强、向往自由和蓬勃向上的象征。(二)分析文章结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对散文的鉴赏,结构艺术是一个关键,追踪蹑迹、理形摄神,沿着文章线索,看作者是如何用巧妙的构思,将丰富的感性材料组织起来的。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无论是选材,还是结构、表现手法上,都表现出明晰的“形散神聚”的特点。它选用的材料是零散的。文中细致描绘了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景物,有训鸽飞声、碧绿天色、花下槐蕊、秋蝉残声、清秋佳枣,它们之间都因为清、静、悲凉的格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三)领悟文章立意。立意,就是作品所确立的文章的主旨,它既可以是对事理的昭示,也可以是对人生的感悟。可以说,立意是散文的灵魂。如箱子岩一文:作者对十五年前两次到箱子岩的见闻感受进行了细致深刻的对比描写,目的是通过一正一反的强烈反差来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爱憎,在文化失落和文明断裂的伤感中引发对于一个理想社会的发展前途的忧思。(四)品味文章特色。文章的风格的定型,是作家成熟的标志。衡量散文艺术性高低优劣的标准很多,其中风格独特尤为重要。如鲁迅的辛辣讽刺和严峻批判、冰心的清婉明丽、余秋雨文化底蕴深厚、矛盾的深刻严谨鉴赏时,要抓住风格进行细细品味。三、读佳句,感意境(一)介绍“文中集美”美读方法。所谓“文中集美”阅读法,是由我国特级语文教师余映潮先生提出的散文课美读方法的一种。具体步骤可以分为:1.仔细阅读文章,筛选出文中优美语句;2.必要时,可以打乱优美语句的顺序,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3.组合后的文章,要能够形成一篇微型美文;4.微型美文和原文一样,要能为原有标题所驾驭。因此,“文中集美”阅读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地展示课文的描写顺序,助推学生感受文章意境,有效明晰文章结构;缺点是颇费教师的心力和时间,而且有失败的风险。 (二)微型美文展示:以紫藤萝瀑布为例,经过整理,最后形成的微型美文如下(图片见幻灯片):紫藤萝瀑布宗璞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船,船舱鼓鼓的/我伫立凝望,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我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在我的眼前,也在我的心上缓缓流过: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小结:1.“文中集美”阅读法展现了明晰的顺序:从花瀑花穗花朵,它是按照从宏观微观的顺序对紫藤萝花进行细致生动的刻画的。2.“文中集美”直观形象地展示文章意境:作者描写了壮丽的花瀑、分层的花穗及饱满的花朵,通过生动细致地描绘,给读者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发、辉煌灿烂、气势宏大的意境。3.上面微型文的结构是:赏花之情(欣喜、愉悦)思花之感(欢快高兴)。四、读全文,析结构1.默读全文。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思考:上述微型美文的结构和全文相比有什么不同?2.全文结构。全文的结构可以分为赏花之情忆花之憾思花之感。3.对比提问。微型美文和全文相比,少了忆花之憾。那么请问:(1)这个“憾”点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在课文中划出具体的词汇;(2)面对这辉煌灿烂、生机勃发、气势宏大的紫藤萝,作者因何而悲?4.答案参考。(1)第七自然段中出现“焦虑和悲痛”;(2)文中线索:课文108页练习题二中点明:此文写于1982年5月,而文中第8自然段写道“十多年前家门外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那么文章写的紫藤萝花和事情应该发生在文革时期。文革的性质:文革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却出现了一些让人痛心疾首之事,不论是非、颠倒黑白,连美丽的紫藤萝花也难逃此劫,更何况是人呢?文章写作背景补充: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作者在代表作铁箫人语哭小弟中写过这样一句话:那是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宗璞一家,在文革中深受迫害。而写作此文之时,她的小弟弟,一位娴熟科技、热爱文艺,为中国的航天航空事业贡献了血汗,才华横溢的、风华正茂的、正当盛年的工作者却身患绝症,离作者而去。一句话,作者看见眼前稀落的伶仃的紫藤萝,联想到自己挚爱的小弟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和悲惨结局,怎能不触景生情!五、读标题,明主题(一)提问:标题是“紫藤萝瀑布”,作者运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暗喻,将“紫藤萝”比喻成“瀑布”,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二)参考答案。紫藤萝的繁盛茂密、参差不齐给人一种流动之感,而瀑布是自上而下流动,这是两者最大的相似点。(三)教师要求。根据二者相似性“流动”,请同学们画出含有“流”字或有“流动”含义的句子,并仔细揣摩紫藤萝的特点。(四)画出句子,概括特点。如下:1.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特点:繁盛、茂密、蓬勃生命力、光线照耀下颜色不一)2.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在我的眼前流过,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迷和手足情的。(特点:繁盛、抚慰心灵)3.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特点:花给人带来新、力、乐、美的感受,壮美)4.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了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特点:生命力顽强)小结:第一:作者想出了一条绝妙的比喻。他把“紫藤萝”生动形象地比喻成“瀑布”,这里“紫藤萝”也具有象征意义:繁盛、壮美以及能给人心灵抚慰的紫藤萝象征着顺境;生命力顽强的紫藤萝,象征着逆境。第二: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文章的主题。主题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声明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六、读深入,品特色(一)介绍名言。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二)景。用“这是一片_”的紫藤萝来概括它的盛景。这是一片辉煌灿烂的紫藤萝;这是一片气势宏大的紫藤萝;这是一片流动的紫藤萝;这是一片分层的紫藤萝;这是一片具有抚慰心灵作用的紫藤萝;这是一片拥有盘虬卧龙般姿态的紫藤萝;这是一片生命力顽强的紫藤萝;这是一片稀落、伶仃的紫藤萝用排比句,从多个角度概括,加深学生对紫藤萝的印象,增添紫藤萝形象性或美感。(三)情。文章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或是赞美,或是焦虑和悲痛,或是遗憾,或是喜悦。(四)小结:在作者的笔下,紫藤萝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带上了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这种表现手法叫做“借景抒情”。需要指出:“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是异曲同工,区别只是在于景和情关系的主次不同,如是而已。七、作业布置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