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少受一些挫折吗.docx_第1页
想少受一些挫折吗.docx_第2页
想少受一些挫折吗.docx_第3页
想少受一些挫折吗.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想少受一些挫折吗文黄小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运输船队在大西洋经常遭到德国潜艇的袭击,搞得盟军焦头烂额。为此,一位盟军将领专门去请教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发现,船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一定数量的船编队规模越小,编次越多;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盟军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运输船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结果盟军船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下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人生遭遇挫折,其实也像盟军船队遭遇德军潜艇一样,也是一个随机事件。如果把人生的力量和精力分散到多个目标上,与挫折相遇的概率就越大。要想少遭遇人生的挫折,少经历失败的打击,我们也只有尽量缩小目标范围,把力量和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这样才能降低遭遇挫折的概率。即使遭遇到挫折,也能集中人生的“优势兵力”去战胜挫折。如果你想人生少受一些挫折,那就全身心地去瞄准一个目标、倾注一项事业吧!这将大大提高你人生成功的概率。如果一艘敌潜艇相遇一个大运输船队,它只可能击沉少量运输船,这也是被击沉的概率大大下降的原因之一。文云初赵奢夫妇的无情与有情秦国与赵国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白起,赵国的将军是廉颇。两人皆是大名鼎鼎、威震四方的人物。因此,此二公对阵,肯定会有许多纠结与胶着。果然,白起勇猛,命士卒猛攻城池;廉颇睿智,命部下坚守城门不出。两军相持数月,难分胜负。其实,一攻一守,两位大将使出的均是高人之举。白起劳师远征,误不起时日;廉颇以逸待劳,打的就是消耗战。如此,秦军急了,便使出一阴招:用间谍四处散布谣言。说廉颇胆小,守着营垒不敢迎战,秦军不惧怕此人,怕的是少将军赵括。赵王听了谣言,深信不疑,便令赵括为将,取代了廉颇。赵括走马上任之后,意气风发,便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颠覆原有规章,撤换先前官吏。白起闻之,先调遣奇兵,佯装大败;再暗地切断赵军粮道,让赵军离心。四十余天后,赵军饥饿,怨声滔天,赵括不得不亲自率兵,冲出城门一搏。此举正中白起下怀,于是伏兵四起,赵括被射死,四十余万赵军亦被俘,继而再遭活埋坑杀。也正是由于此役大败,让秦军长驱直入,围了赵国国都郸邯。如果不是楚、魏二国出手相救,赵国肯定难免一场灭顶之灾。赵括何人?会使赵王如此任性固执?原来他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公子。赵奢出身寒门,原本只是赵国一个征收田租的小官吏,但此公却在这个不起眼的位置上,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宰相平原君拒绝交纳税金,赵奢依法而行,一口气杀掉了他九个管事的家丁。平原君大怒,要杀了赵奢。赵奢却说:“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平原君听后,觉得此人颇有才干,不但没杀他,且推荐给了赵王,做了掌管全国赋税的官吏。因他做事公平合理,又不惧强权,使得民众富足,国库充盈。后来,赵奢又在外强入侵的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率兵抗敌,且屡建奇功,又成了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将。赵王封他为马服君,官位与蔺相如、廉颇在伯仲之间。如此,我们就明白了,用现在的话说,赵括就是典型的“官二代”了。赵王之所以固执己见,无非是认了一个死理:“将门无犬子。”其实,赵王如何“认理”,已不重要,自己种的果子自己吃,是涩是苦都是活该。问题是赵括的父母,我们在此不得不说。赵奢病故之前,曾对妻子说:“赵括聪明,却过于自负,读了不少的兵书,也讲得出许多的道理。但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些事说得简单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则已,如用了,让赵军失败的一定是他。”很不幸的是,儿子被老子一言中的。赵奢的这番话语,是对儿子中肯的评价,也是留给妻子的一份遗嘱。所以,赵妻在赵王点将之后,也去力劝过赵王:“当初我侍奉赵括的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伺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人数以百计,大王的赏赐他也分给了军吏与僚属。而赵括做了将军,大王赏赐的金帛,他却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以的就买了下来。大王他哪一点像他父亲?父子二人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封他将军领兵打仗。”见赵王决心已定,老夫人又抛出了一句硬话:“大王如果一定要派他领兵,吃了败仗,我们赵家不能受到株连!”当然,赵王还是守信的,长平之仗大败之后,赵王确实没有株连老夫人。这样,又引发了很多非议:老子如此“诅咒”儿子,是不是不近人情不近人性?母亲如此撇清儿子,是不是过于无情过于自私?其实不然,这是一对情深义重的父母。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希望,赵奢何尝不是如此?但能像他这样中肯评价儿子,不浮夸不美化的清醒者能有几人?至于赵奢之妻,更是让人仰视。她撇清儿子,看似自保,其实是想给赵王最后一击,使之清醒。假如一定要说她无情,那是因为爱子太深爱国家更深,可惜的是,这样的母亲能有几人?每朝每代都有“官二代”,如果每朝每代能多涌现出一些像赵奢这样的夫妇,那将是家庭之幸,国家之幸!唐太宗因信赦囚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这一天,长安城宽达150米的朱雀大街老早就被四面八方赶来的民众拥堵得水泄不通,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都集中到了大理寺司衙大门前,因为今天是一个谜底将要被揭开的日子,事情源起于9个月前唐太宗李世民同390名死刑犯定立的死亡之约,人们想知道,那些逃脱了牢笼的死囚们是否真的能够履行最初的约定,自投罗网,主动送死。原来,贞观七年腊月太宗视察朝廷大狱,那里有390名被判处死刑的囚犯等待批准,执行死刑。太宗历来不主张严刑酷法,而是务求宽简。他对死刑的审核极为慎重,因为死刑至重,事关人命,在死刑审核的程序上,规定要实行三复奏,向皇帝报告三次。反复核实,务求不冤杀一个好人。后来,他觉得三复奏还不够,特别是在错杀张蕴古之后,规定了五复奏并且前三次和后两次复奏之间必须有时间间隔,不能在须臾之间完成。这些关在监狱里的死囚,都是经过了三复奏和五复奏程序,实际上都是情无可原、罪无可恕、死无可冤的人。即便如此,太宗还是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对这些人进行终极抚慰,因为他觉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悲,即使是应死之人,其悲苦状也是令人同情的。通过亲自问话,死刑犯们对自己的罪责没有异议,但却表达出了对再回家看望一次父母妻子的强烈渴望。太宗陷入了沉思之中,因为这事有些冒险,不过他很快就抬起头,宣布了一个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你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回家与亲人团聚,在亲情和关爱中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但必须遵守一个约定:来年九月初四准时自行返狱伏法!死囚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掐了掐自己的脸才知道这不是梦,情不自禁地大声欢呼起来。户部尚书兼大理寺卿戴胄忍不住上前提醒道:“皇上,这些人都是杀人越货,罪大恶极之人,没有信用可言,到时不回,您可怎么交代呀!要三思而后行啊!”太宗露出一贯的坚定神情,回答说:“用诚心才能换忠心,我相信他们不会辜负这份信任。”话虽这么说,可是所有人都将信将疑。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豪赌,这可是死亡之约啊,回来就意味着死,反正左右是个死,逃得一时是一时,谁不想活着呢?可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这一天死囚们真的一个一个地回来了,一个,两个,三个约定的时辰到了,数一下人数,389名,就差了一个。狱吏们急忙找来花名册查看,只有家住京畿扶风的死囚徐福林迟迟未到!这下不仅官员们不满意了,连死囚们都愤怒起来,“徐福林的良心被狗吃了!若俺还有机会出去,非宰了这个狗杂种!”“对!杀了这个不讲信用的小人!扒了他的皮!”这些面目狰狞的死囚们仿佛受了奇耻大辱,他们忧心如焚,不是因为担心即将到来的处决,而是为一个同伴的爽约而痛心疾首。目光又都转向了太宗,这位年仅35岁的大帝镇定自若,他挥一下手,下令说:“再等等!”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人们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这个人可能不会来赴约了,年轻的皇帝注定要为他的轻信付出代价。这时,远远地传来了车轮转动的吱嘎声,一辆牛车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近了,更近了,从牛车的车篷里探出一个人的头,清瘦,蜡黄,一脸病态,正是那个叫徐福林的死囚。原来,他在返回京城的路上病倒了,只好雇了一辆牛车赶路,结果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个时辰赶到。太宗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死囚们为他们的信用得到了最高的奖赏,全被赦免!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因为惩罚从来不是目的。这也许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390名死囚信守承诺,从容赴死!而让这一奇迹发生的,只是因为信任。 盗亦有道自从索马里海盗事件引起全球注意后,我就想到了中国成语“盗亦有道”这四个字。说到“盗亦有道”,语出庄子。古时有个叫柳下跖的是大盗,故又名盗跖。他的弟兄问跖说:“做大盗也有法则吗?”跖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做大盗怎能没有法则呢?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分赃均匀,就是仁。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成为大盗是不可能的。”瞧,几千年前的盗就给他的后人子孙制定了盗的“论语”。清乾隆年间,秀州府崇德县令章清是个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为官清正廉洁,县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治安环境良好。但邻县却盗案不断,闹得人心惶惶。为加强邻县的治安,章清被调到那里当县令。章清到任后,盗贼销声匿迹。任期满后,章清雇船,离任返乡。章清与送行的百姓一一道别。这时忽然眼前人影一闪,章清架在鼻梁上的那副近视眼镜竟不翼而飞。当晚,船停泊在一个与邻县交界的小镇上过夜。真是祸不单行,第二天,章清又发现船中的十只大木箱也被盗了。想这章清是一清官,并无家产,只得让船前行。不想三天后,当章清回家登岸,但见自己丢失的大木箱放在岸边,箱顶还有一书信,离岸时丢失的眼镜则放在信上。章清拆信,信上写道:“章大人:我们是一帮盗贼,你在任时,我们慕你清正廉洁的名声,从未在你管辖的县境内行窃。但是,你离任时竟带走十只沉重的大木箱,不由得使我们对你表示怀疑。于是,我们先窃眼镜再盗木箱,给你点颜色看看。可翻遍所有木箱,你的财产除了书还是书,所有的积蓄尚不足三十两纹银。人们常说,一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可你当了多年的县令,仍一贫如洗。看来你的确是个清官,我们先前多有冒犯,实在抱歉,故特将窃走之物完璧归赵,还望大人海涵。”原来如此!章清感慨万千:“真是盗亦有道呀!”我想起了又一桩故事。当年在拍摄王铁成主演的故事片周恩来时,剧组在某地遇盗,但这些盗听说是给周总理拍故事片时,便一路“放行”。能受气,方成器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京城中不管满族权贵还是汉族官员,都慕名前去听课,其中就有李鸿章。曾国藩很是欣赏他,常对人说:“此人将来必成大器,是栋梁之才。”但时任翰林院庶吉士的李鸿章运气实在不怎么样,每次向皇帝呈的奏折都被晾在一边,弄得他心里很郁闷。听说曾国藩要带湘军出境,他立刻想去投奔。当时朝廷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只有在部队,才有机会得到发展。再说,曾国藩是自己的老师,投奔他,一定错不了。这天,李鸿章精心修饰了一番,前去拜见曾国藩。帖子递上后,差役将他领到了便室,告之曾大人在洗脚,让他稍等。这一等,就等了两个时辰,正在李鸿章窝着满肚子火时,差役适时而来,这回径直将他领到内室门口。李鸿章一脚跨进去,只见曾国藩捧着一本书,很悠闲地坐在椅子上,面前的水盆正冒着热气。他全无一点礼节,头也不抬,一面低头泡脚,一面冷漠地说:“坐吧。”李鸿章大小也是朝中官员,从来没受过这样的冷遇。他终于没能压住火气,大声质问:“先前差役告诉我你在洗脚,我等了好长时间,你的脚怎么还没洗完?”曾国藩并不恼,慢吞吞地回答:“脚是百穴之地,洗脚乃健康大事,百病之扰,一洗了之。”李鸿章气坏了,这是什么话?我来拜见是有要事相商,又不是来听你讲中医的。他气得脸色发紫,这时只听候在门外的仆人们都笑了起来。这一笑,让李鸿章更觉没面子,于是他站起身来,气呼呼地拂袖而去。曾国藩并不挽留,说了句“少年气盛,如何做事”,接着哈哈大笑。听着刺耳的笑声,李鸿章又羞又气,恨不得立刻回头把曾国藩的洗脚盆掀翻。他强忍住怒火,大步跨出门外,发誓再也不到这个地方来了。骑马走到桥边时,忽听背后传来洪亮的喊声:“兄弟慢走。”回头一看,只见他的老同学程学启骑在马背上,正冲着他微笑。程学启一开口就告诉他中了曾国藩的计,程学启说:“老师说你才大如海,可惜锋芒太露,如果能改掉这个毛病,你将是一个全才。老师故意怠慢你,好让你自己醒悟。这不,他让我来找你府上叙谈。”李鸿章听到这儿,心里既震惊又惭愧,自己从没意识到自身性格上的狭隘,更没想到老师竟会用心良苦,想出这样的办法。于是,他和程学启策马回头,拜见老师。只见曾国藩盛装站在通道上迎接他们,笑容满面,同先前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