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时跟踪检测(1).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时跟踪检测(1).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时跟踪检测(1).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时跟踪检测(1).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时跟踪检测(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一)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是“封”字的不同写法,甲骨文、金文的封字似植树于土堆之上,其本意为培土植树,又有聚土成坟的意思,引申为堆、冢之义。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赐给臣子就叫做封。此材料最能印证西周分封制()甲骨文金文金文大篆小篆a“封邦建国”b“建母弟,以蕃屏周”c“授民授疆土” d“立嫡以长不以贤”2“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2014长丰质检)古代中国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a农民的宗法观念 b血缘亲族的团结c“三纲五常”观念的流行 d散漫自私的意识4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5.(2014当涂摸底)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西周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a西周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b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血缘性 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d血统是西周等级制度的唯一标准6礼记昏义曰:“昏(通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周代的婚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合称为“六礼”,包括从议婚到完婚的完整程序。这表明()婚姻制度可以维系宗族血缘关系周代婚姻形成了一系列法定或约定俗成的礼仪a都错误 b都正确c正确,错误 d错误,正确7据史料记载,周族的开基之祖古公亶父觉得自己的少子季历最为贤明,更为可贵的是,季历的嫡长子昌(周文王)有圣瑞之兆。太伯(古公亶父的嫡长子)和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季历,以便将来能传位于昌,便逃亡到了荆蛮。这一记载从侧面上说明了()a西周王位世袭制度异常混乱b西周沿用禅让制推选首领c西周逐步建立起嫡长子继承制d西周初期王位争夺激烈8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9(2014含山质检)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10从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满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彰显皇帝的权威12.(2014淮化调研)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材料三秦朝对山东地区的管辖(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8分)(2)据材料二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三回答,秦朝在山东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6分)14.(2014凤阳模拟)历史上对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礼记大传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颜元习斋四存编(1)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说的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4分)(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6分)(3)据材料四,分析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4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6分)答 案1选b根据材料信息“聚土成坟”可知,其与血缘宗亲有关,再结合“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赐给臣子”可知,其按血缘分封意在拱卫王室。b项符合题意。2选c从材料信息可知,夏朝时期的秩宗,商朝时期的卜、巫、史,西周时期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官职,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他们权力较大,这反映了夏、商、周时期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3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家族组织”“异姓间相互排斥”,可以判断这些现象源于农民的宗法观念。4选b姓氏代表的是血缘,“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说明强调的是家族血缘关系。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因此b项正确。5选b本题的主题是“宗法制”,根据材料“按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可以判断选择b项。a项错误,此时仍是奴隶社会;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宗法制的基本精神是血缘关系区别亲疏贵贱,并未提到是否是唯一标准,排除d项。6选b依据材料信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可知正确。由“包括从议婚到完婚的完整程序”可知正确,故b项符合题目要求。7选c材料没有反映出西周王位世袭制度的混乱与对王位的争夺,相反,太伯(古公亶父的嫡长子)和虞仲主动跑到了南方,让位给少子季历,a、d两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材料反映出西周此时存在王位世袭制,而且为了让季历的嫡长子昌顺利即位,古公把首领的位置传给了季历,这是嫡长子继承制的雏形,所以排除b项,答案为c项。8选b从材料信息看,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官员流动大,分封制的弊端(封建之弊)在于官员的世袭。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地方发展,两者各有利弊,故a、c两项说法错误。郡县制容易造成皇权专制,分封制实行时期,皇权还没有出现,分封制对王权不利,故d项错误。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b项正确。9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以判断,秦朝皇权至上,大权独揽。10选d西周政治是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典型代表的贵族政治,而秦朝则是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特征的官僚政治,选择d项。a项的分封现象秦以后仍然存在,b项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c项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始终存在,故a、b、c三项均可排除。11选b把握材料中的“政治目的”,秦迁六国贵族、富豪,是让他们与根据地分离,从而防止可能出现的地方割据,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故选b项。12选d从材料信息看,在县邑制形成之前,“有土之诸侯”控制之下的地方,王朝的政令都不能好好执行,其百姓也不能完全属于天子之民;实行县邑制后,则形成政令统一之世。即县邑制的出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故选d项。13(1)变局: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平民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2)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中国古代国情。依据:以农耕经济为主;中国地域广阔;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3)措施:设郡县;修驰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