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_辛雅军.doc_第1页
落花生_辛雅军.doc_第2页
落花生_辛雅军.doc_第3页
落花生_辛雅军.doc_第4页
落花生_辛雅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落 花 生学校:甘肃省天水市道南小学姓名:辛雅军二0一三年三月三日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落花生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3、课时:第二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一)、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思考课后的问题,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素养方面: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落花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的第15课。它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家庭教育。作者许地山,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朴实洗炼、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触,本文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渗透在字里行间。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告诉大家明白: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得当,反复品味,不由得让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 我在备讲这节课时,反复体会钻研,特别把父亲所说的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另外,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具体步骤如下: (1)、课前,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学生提前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利用【百度文库搜索】下载落花生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课本插图,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 (2)、课堂教学中,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3)、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注意三点:一要分角色(父亲、哥哥、姐姐和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理解、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二要通过【百度搜索】让学生充分感悟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4)、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对比,仅仅是以植物的果实而言,强调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那段话的本意。 四、教学方法1、教法:案例教学法、图片视频引导法,小组讨论法等。2、学法:探究学习法、问题解决学习法、体验学习法等。总之,借助课文情节、视频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教育学生学会做人。5、 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激发学情师: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落花生一课的前半部分,今天节课前有两件事始终使老师记忆犹新。一是当我每次读课文时,总会背课文内容所打动。二是同学们课前预习收集了大量的与本课有关的信息,这一点使我很感动,希望我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接下来同学们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生:(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议花生),大家是围绕什么话题进行议论的?这个话题又是谁提出来的?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话题让大家议论呢?作者对落花生有着怎样的特殊感情呢?想知道吗?二、 研读课文,感悟理解师:原来“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大家请看(教师使用电子白板展示花生图片),【百度图片搜索】/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8%8A%B1%E7%94%9F&ie=utf-8&in=8592&cl=2&lm=-1&st=&pn=7&rn=1&di=6594003360&ln=2000&fr=&fm=&fmq=136227073750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7&-1&di6594003360&objURLhttp%3A%2F%2F%2F20091123%2F1428922_212739009566_2.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gtrtv_z%26e3Bv54AzdH3Ffi5oAzdH3F9AzdH3F0lAzdH3Fu9cmlunulcljdac8_z%26e3Bip4s&W1024&H939&T6889&S90&TPjpg谁能说说为什么叫落花生?生:(学生介绍)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师:(课件出示花生生长过程)【百度文库】搜索“落花生”(PPT选项)(花生生长过程部分) /view/ceb237dd28ea81c758f5783b.html 作者背景复习【百度百科】/view/40482.htm 。不难看出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来的,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体会这篇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主要讲了哪一部分? 三、重点研读、深入探究 齐读415自然段,让我们看这热爱生活的一家人是怎么过花生节的,怎么议论花生的?(一)“赞花生” 1、 分角色朗读5-10自然段。 四生读哥哥、姐姐、爸爸和“我”的说话,其他人读旁白 2、 讨论交流,父亲第一次议论。 课文中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看,看到什么了?【百度文库搜索】 /view/f4a77914fad6195f312ba65c.html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生回答。回答得真好。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学生自由回答)。 (二)“学花生” 1、讨论交流,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在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生思考,回答。 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 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教师小结: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或事物,他们就像落花生那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如:边防军人巡逻、建筑工地的工人、雷锋、温总理汶川慰问(出示课件)拓展延伸。 1、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会收获怎样的人生。(出示课件):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2、作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 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 (课件出示: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许地山) 四、赏析写作手法,开展拓展练习 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1、借物喻人。 本科课题落花生,其实着重在写人,这种写作手法叫借物喻人(板书)。老师推荐阅读作品:茅盾的白杨礼赞、陈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如:铅笔、橡皮、课桌、黑板檫.;像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完成课堂小练笔,写一写,当堂展示。2、主次分明。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教师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五、作业布置 1、继续完成课堂中小练笔,完成后读给父母听。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板书设计:15.落花生主 借次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物分 喻 明 不图虚名、 人 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七、教学反思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联系实际,学生能找到自己身边的人或事物,在平凡岗位上就像落花生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例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等等。他们才是最可爱、最值得我们敬重的人。在写作手法学习上,多读多练。2、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合作中提升。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得不是很充分。应该想方设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八、教师个人介绍省份:甘肃省 学校:天水市麦积区道南小学 姓名: 辛雅军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电话电子邮箱:1638182496. 通讯地址:甘肃省天水是麦积区道南小学 自我介绍:本人于1981年师范毕业,在我从事教学工作的三十多年中,发表国家、省、市、区论文十余篇,多次参加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及优质课的评选活动,并获得市、区一、二等奖。2012年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