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doc_第1页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doc_第2页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doc_第3页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doc_第4页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一、 语言训练的现状新课程标准 实施以来 ,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 ,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 ” 、 “合作 ” 、 “ 探究 ” 、 “ 开放 ” 等阅读形式 ,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 ,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 复述、 背诵等训练。即使有这样的训练 ,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 ,忽略了语言的形式 ,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 语文课程标准 的有关理念语文课程标准 中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语言是工具 ,对工具的掌握、 使用和操作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技能。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训练。这种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 有步骤的练习。既有明确的目的 ,又要有科学的方法。其实传统的语文教学进入误区主要原因是 ,对学生的训练太呆板、 太僵化、 太机械 ,学生学习知识是完全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 ,并且主要为应试服务。在新的课改实践中语言训练不能取消 ,而需重新构建 ,语言训练不仅是指语文智能的培养 ,而且浸透了语文情感。在内容和目标上 ,既包括外在语文行为的训练 ,又是指导包括内在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二者是相互转化和相互建构的 ,是统一的。三.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1、向教材借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更生动小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是稚拙的,同时又是可塑的。新教材在编排上增加阅读量,增加了经典诗文、优美词句的积累。许多课文都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让文章更优美生动。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让学生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继而寻求写作中可供借鉴的突出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更生动。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第二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体会“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这句话所运用的比较手法后,继而引导学生体会“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中排比句式的妙用。然后让学生观看九寨沟录像后,出示句式:我听说过-的壶口瀑布,看见过-的庐山瀑布,游览过-的黄果山瀑布,却从没看见过九寨沟冬天的瀑布。九寨沟的瀑布真-啊,-;九寨沟的瀑布真-啊-;九寨沟的瀑布真-啊,-。有了语文教材这个例子,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于是一段段精彩的段落呼之欲出。如“我听说过惊涛骇浪的壶口瀑布,看见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游览过雄浑瑰丽的黄果树瀑布,却从没看见过九寨沟冬天的瀑布。九寨沟的瀑布真纯啊,纯得找不到一丝斑点;九寨沟的瀑布真奇啊,一个个冰条如洁白的竹笋;九寨沟的瀑布真静啊,湖水冰冻了,岩石冰冻了,连空气似乎都冰冻了。”这正是由于教师深度挖掘了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有效地借鉴了修辞手法。2、抓住教材中语言空白点进行补白训练文本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处,甚至每一个句子中都有未写出的地方,一次文本就像一张布满空间的渔网。读者把文本作为自己的对象,在对象化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经验和想象的东西注入到文本的描写之中去,使原本只是符合抽象物的文本变得具体了。文字描写中空白、省略、模糊和模棱两可之处,在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活动过程中,被填补、补充、清晰化和明确化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点”,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例如:去年的树一课中“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里的两个“看”就可以作为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落脚点,让学生想象鸟儿的内心世界。有的学生说:“我是不是唱得还和去年一样好听?我会一直想念你的!”有的学生说:“亲爱的树啊,我的朋友,我会永远记住你的!”通过品读、想象、感悟,训练学生的语言,在文本特定的情境中还原并经历文本表现的生活,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受到鸟儿“信守诺言,珍爱友情”的情感熏陶。3、向教材借表达方法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优美生动的教材,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美,学习如何运用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学习作者的运用语言的方法。这样一来,教师就不是纯粹的“教教材”了,而是“用教材来教”了。如学习花钟这篇课文,文中第一自然段写“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蔷薇绽开笑脸,睡莲醒来,万寿菊欣然开放-”等等让学生感受同样是“花开了”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表达,还让我们从中读出各种花的不同姿态、不同性情,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告诉学生这正是我们写作中所缺乏的。同时强调学生平时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抓住它们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完这段后我要求学生回忆平时在校园里和公园里看见过的花,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来仿写一段话。语言文字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不是孤立分开,而是相互交叉渗透。无论是哪一种的方法,都离不开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利用教材,以一法为主、多法为辅或多法并用的方式,进行最优化、最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切实提高,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1.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石灰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2.作者为什么赞扬石灰?我们一起读石灰吟。的画出来。(四)释疑。1.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意思。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2.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确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3.(展示第五屏)了解石灰的知识。4.读了有关石灰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5.正是因为石灰经过了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演变过程,所以诗人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诵读全诗)6.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还在写谁呢?(自己。)(这种写法就是咏物明志。)7.石灰吟是于谦十六岁时写下的一首诗,正值热血青年的于谦慷慨激昂地吟诵道(诵读全诗)真是诗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一)“咬定青山不放松”1.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2.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二)“立根原在破岩中”1.理解“立根(把根扎在)”。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2.通过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3.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4.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5.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6.读着读者,你对这样的竹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7.朗读,读出对竹子的崇敬之情。(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思,“劲”指竹子“挺拔有力、威武挺立”。2.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磨磨难、困难;击打击)。3.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四)总结升华。 (二)品读第3、4句,思考: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使学生更快地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1.从哪两句诗看出诗人怀念项羽?学生回答并齐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理解“思”字。3.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他?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这个人物?4.根据回答情况补充材料。(展示课件第十三屏)5.默读第3、4句,想象诗中的情景。此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6.指导朗读: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人深深地怀念呢?孩子们,让我们把诗人这种深深的怀念之情读出来吧!齐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三)引导过渡:站在英雄曾经慷慨就义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是怎样称赞项羽的?1.生齐读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人杰”“鬼雄”的?(活着做人中豪杰,死后做鬼中英雄)3.谈谈你这两句诗的理解。4.指导朗读: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诗人却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人们怎么不为之动容呢?所有的女生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男女生比赛读。5.李清照此时此刻仅仅是赞美项羽吗?她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情感?6.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感情!(齐读全诗。)四、总结全诗,朗读升华(一)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二)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1.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搜集有关古代爱国诗篇,读一读。根据古诗的特点,本教学以情为主线,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升华、拓展;使学生自主地与文本、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感悟诗中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板书:老师学生 挖药捉鱼)(三)(展示课件第六屏)回应学生上节课质疑的问题:1文章为什叫永远的歌声?这歌声里包含着什么?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四)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描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的段落。(第610自然段。)二、品读课文,感受“歌声”之深情(一)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学习课文第610自然段。1(展示课件第七屏)生默读,思考:在整件事的叙述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用“_”画出来,并写下感受。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师重点指导:(根据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1)句子一:(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一)放学的路上,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指名读,找出描写二牛动作及语言的词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二)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下节课的深入理解作铺垫。熟记文中的生字、词语,熟读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全文,提出问题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几个孩子的动作,语言的分析,了解他们为抓住动作“拽”“悄悄地问”,联系上下文体会孩子心里着急,却又不能声张,感受孩子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朗读。)师引读:听了二牛的话,“我”怎么是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三)抓住“马上想起”“立即”“使劲”等词语。感受孩子为了给老师治病不顾危险、毫不犹豫的态度,也出自对老师的一片爱心。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朗读。(2)句子二:(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一)而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自由读,用“_”画出二兰说的话,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二)体会她的细心和对老师的关心。指名读第二句话,用“”标出描写我们捉鱼时动作的词(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三):“摸、捉、追、堵、甩、穿”,想象孩子们在抓鱼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那时的真实想法。(感受孩子们一切为老师着想,对老师诚挚的爱。)重点指导读出本句的语气,体会孩子们抓鱼时的心情。师相机引读全句。(3)句子三:(展示课件第十屏步骤一)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迎面碰上来找我们的大人、老师和同学。(展示课件第十屏步骤二)用“”标出描写我们神态的词。想一想:他们高兴同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爱。)带着你的感受感情朗读句子。(4)句子四:(展示课件第十一屏步骤一)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我们”为什么会遭到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读第9自然段。)想象并表演:他们是怎么责骂和追问“我们”的?默读句子,用“”标出表示我们动作的词,用“”标出描写我们心情变化的词。A“献”说明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展示课件第十一屏步骤二)老师不顾一切的精神,体会他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B“委屈”。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步骤三)a 结合上下文理解“委屈”,想一想作者的委屈都表现在哪儿?b 这么委屈的孩子们面对老师时是怎么做的呢?献上草药。可以看出什么?c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展示课件第十二屏)想: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怎么做的,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小结。过渡:那么,这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会让她的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去为她挖草药呢?(二)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1(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一)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第25自然段,请用“”画出描写老师好的句子。(2)思考:这些句子分别描写老师好在哪些地方?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师重点指导:(根据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1)句子一:(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二)我们老师好天下第一好文中哪句话在概括描写老师?过渡:老师好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语句。(2)句子一:(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三)我们老师是个从又年轻,又漂亮。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这位老师好在哪儿?(板书:长相好。)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请带着喜欢的语气读这句话。句子二:(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四)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她还教我们唱劝人识字的小歌剧。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这位老师好在哪儿?(板书:嗓音好。进行角色的转换,让学生体会老师当时的心情及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抚之情。)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这是一位怎样好的老师。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还能看出这位老师不仅在教歌,还在教别的内容?(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做一个勤劳、淳朴、善良的人;教知识。)(3)句子三:(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五)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村长、区长有知识。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这位老师好在哪儿?(板书:有知识。)引导读第3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从中能读出什么?(学校破。)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学校,你会用哪个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