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理解 苏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理解 苏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理解 苏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理解 苏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研讨1.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答: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研讨2.读了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研讨3. 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答:(1)幼时抄书之辛;(2)成年叩问之难;(3)从师奔走之艰;(4)住读生活之苦。研讨4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示例: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研讨5.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对比,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研讨6.第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答: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我的志趣所在研讨7.文章第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答: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研讨8.从学习的角度,谈谈学习了本课后给你的启示。 要点:刻苦勤奋,克服困难,虚心好学,专心致志。研讨9.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的? 要点:(1)尊师应谦虚;(2)尊师方式应该改,提倡平等交流。研讨10.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参考: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研讨11.“尝趋百里外,则又请焉。”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求学精神和态度? 要点:专心致志,虚心求学,勤学好问,尊敬老师,执着追求。研讨12.文章写了作者求学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请概括说说他是如何克服的? 参考:(1)以抄书克服无书之难;(2)行百里谦恭拜师克服无师之难;(3)不畏路遥天寒克服求师之难;(4)以读书为乐克服生活艰苦之难。研讨13. 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示例:良好的天资、优越的学习环境等条件并不是学有所成的决定因素,人要有所成就,要靠自己主观努力。研讨14.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答: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要珍惜现在的良好的条件,勤奋学习。研讨15. 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坚守学习信念;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只要意思正确即可。研讨16.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参考: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研讨17.宋濂说马生“流辈甚称其贤”,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马生的“贤”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言辞畅达”;(2)对长辈尊重,“言和而色夷”;(3)勤奋好学,“用心于学甚劳”。研讨18.从文题看这是宋濂写给马生的一篇赠序,文章为什么开篇花那么多的笔墨写自己少时求学的经历。答:(1)写出自己少时求学的艰难;(2)和下文太学生的优越条件作对比;(3)指出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这一观点;(4)用自己的现身说法,勉励马生勤奋求学。研讨19.结合课文说说作者“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有哪些。答:(1)爱好读书,“余幼时即嗜学”;(2)不怕吃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3)博览群书,“余因得遍观书”;(4)虚心求教。 研讨20.对比手法是本文一个特色,试结合文章具体分析。答:(1)太学生“有禀稍之供”、“有裘葛之遗”与作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形成对比。(2)太学生“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作者“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形成对比。(3)太学生“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与作者“未尝稍降辞色”“遇其叱咄”形成对比。(4)太学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作者“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形成对比。作用:有力而鲜明阐明了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能否勤奋与专心的道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1.总结课文。中心:课文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