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区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东营区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东营区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东营区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东省东营区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山东省东营区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 分值120分 时间120分钟 答题时,请同学们细心、认真,把字写工整。同时注意合理分配时间。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澄澈(dng)酝酿(ning)葡萄蔓(wn)滑稽(j)b蜷曲(jun)停滞(zh) 丫杈(ch) 连亘(gn)c静谧(m)黄晕(yn)窸窣(s) 一霎间(sh)d枯涸(h)梦寐(mi)匿笑(n) 钟磬(qng)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嬉戏屏息厉厉在目忍俊不禁b弥漫骸骨一丝不苟多姿多彩c宽恕预兆险象迭生获益非浅d窗扉峦生海枯石烂各得其所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2分)a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b近几年来,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狭隘认知和低劣手段,让人觉得不可思议。c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的甜蜜来。4、文学常识填空(3分)(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原名 。(2)绿色蝈蝈选自 国昆虫学家 (人名)的作品昆虫记。5、古诗文默写(8分)(1) 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2)山光悦鸟性,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浣溪沙一诗中伤春感时而对仗工整的名句是:_,_ _。(4)子夏曰:“_,_,仁在其中矣。”(十二章)(5)夜雨寄北中抒发作者盼望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的句子是_ _,_。(6)泊秦淮中作者讽刺当朝统治者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句子是_ _,_。(7)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 。(8)虽有佳肴,弗食, , ,弗学,不知其善也。6、名著阅读(4分)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a 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撷做粉碎 b 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洒家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1)选文中a是 (人物名字),b是 (人物绰号)。(2分)(2)请结合选文中的细节描写,选择a或b,说一下人物性格特点(2分) 7、综合性学习(4分)时下,在繁忙的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慢活族。在教育部公布的新增171条词语中,“慢活族”一词解释为:“慢活族”是“慢并快乐”的一群人。这个名称缘自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由小说延伸出一种名叫“慢生活”的国际运动,并出现了“找回失去的时间”这样的组织,他们思考“生命的过程除了工作,还应该拥有什么”,呼吁品味缓慢的生活节奏,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提倡“慢生活”观念,用适当的慢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与“慢活族”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的是“快活族”。早上,他们在闹钟的声中匆忙起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公交车站,以最简短的时间解决“快餐式”的午饭,在繁忙而充实中度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回到家或许还要在灯光下继续查阅文件或者起草策划书。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是“快活族”的真实写照。(1)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慢活族”的生活方式好,还是“快活族”的生活方式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2分)(2)作为一名初中生,你认为如何才能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放慢生活的脚步,请结合实际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2分)二、古诗文阅读(23分)(一)(3分)田家郑獬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_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注释】浑:这里是满的意思。残照:夕阳。8.诗作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你认为下列哪个选项最能表达出田园清朗的意境。( )(1分)a.照 b.明 c.生 d.浮9.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河中石兽 (12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二石兽并沉焉 竟不可得 盖石性坚重 求之下流,固颠 11.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a死而后已 b赞叹不已 c木已成舟 d迫不得已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13.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老河兵是如何从多方面考虑问题的?(3分)(三)宣王好射(8分)宣王好射,说(悦)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岂不悲哉?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班级_ 姓名_ 考号_注释强,硬弓。石 dn重量单位。古时每石一百二十斤,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左右。关,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拉弯一半。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2分)宣王好射 左右皆引试之 1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 16.宣王最终名不副实,结局可悲。请从“左右”和宣王两个角度分析原因。(4分)三、现代文阅读(22分)阅读课文皇帝的新装选段,回答问题。(共11分)“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来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笨,或者有多么傻。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我的老天爷!”他想 a “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 b 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17、本文的作者是( )(写国籍)作家安徒生,代表作品有_(写两个即可)(2分)18在派大臣去看布料之前,皇帝“想”了许多。从这些“想法”里可见皇帝是个怎样的人?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2分) 19文中a、b两处正确的标点符号应该是:(2分) (1)a( ) (2)b( )20请找出(写在答题纸上)描写老大臣心理的一个句子,并分析其作用。(2分) 21现代汉语词典对“诚实”的解释是“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好的思想行为);不虚假”。联系上下文,说说划线句里“诚实”一词的艺术效果。(3分) (二)别骂香蕉(11分)韩浩月有天下班回到家,儿子把我拉到玻璃餐桌旁,桌上摆着两只香蕉,颜色、个头都相差无几,像孪生兄弟。我猜测儿子的意思是,让我把香蕉吃掉;但他说的话却吓了我一跳,他说:“爸爸,你挑一个香蕉骂一顿!”为什么要骂香蕉?试想一个刚下班风尘仆仆的中年男人,来到家手还未来得及洗一把,就冲着一只香蕉开骂,这事传出去准会被人当作神经不正常。所以,我觉得儿子出的这个主意也够馊的,但接下来他的一番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儿子的确是想拿我做一个实验,据他说,两只香蕉摆在一起,如果你挑一只冲它大骂分钟的话,它会比另外一只没挨骂的率先皮肤黑掉,扒开吃它的话,味道也会不如另外没挨骂的那只。骂它什么呢?总不至于将“无耻、混蛋”之类的词汇加注于它身上吧,想想一只香蕉也不容易,想想人家自热带不远千里而来,而且要被人类剥皮果腹,命运就够多舛的了,临死之前再挨顿臭骂,就算是香蕉,也会“死不瞑目”的。骂一只香蕉,无非说它样子难看、身材不挺拔、皮肤没光泽之类可是,可是,这些和香蕉有啥关系?但据说,有人真的做过这样的实验,被骂的那只香蕉果然率先“衰老”下去,而且口感发涩。我不相信这样的试验有科学依据,如果非要做一次实验的话,我宁愿夸奖一只香蕉,对它说一番赞美的言词,然后检验一下被赞美的那只香蕉,是否会更饱满和可口一些。后来读了一本书,一个日本人写的,名字叫水知道答案。据说这是一本和时间简史一样,是本神奇的科普读物。我读到它的时候,它已经在很多国家畅销数年了。这本书的内容,初看上去和骂香蕉一样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更离谱。它写的是,作者通过拍摄水结晶,发现了这样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当水听到“爱”或“感谢”,包括美好的音乐,都会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或者与乐曲风格相对应的浪漫、忧伤、明媚的样子出来,而如果被骂作“混蛋”,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这太神奇了!而作者通过实验室拍摄的水结晶图片,似乎也在证实这个实验的真实性。我着重看了那张几乎不能结晶的水的图片,好像隐约可以感到水内心的不安和颤抖。我觉得我上当了,被作者带进了某种心理暗示里,但马上我又为自己的这种想法感到羞愧。这个世界原本是多么纯洁啊,就是有了人类种种猜测、怀疑和不信任,才变得如此复杂起来。我们又不是水,怎么会了解水世界的奥妙呢?同样道理,我们也不是香蕉,亦不会了解一只香蕉的童年、青春与成长。我们虽然不会开口骂一只香蕉,但却会抱怨它的味道不好,吃了一口便将它扔到垃圾筒里,谁能保证不是我们自己的味蕾出了问题?睡前去儿子的房间和他说晚安时,我站在床头对他说了一句,“我不会骂香蕉的”。不知道他听没听懂我语音里的歉意。以前在生活里,因为一些小事我骂过儿子,现在我想起来他挨骂时那种无所适从和茫然的样子,那会儿,他内心的水晶肯定也无法组合成美丽的形状选自青春岁月22.儿子为什么要“我”骂香蕉?(2分) 23“我”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要骂香蕉”的疑问?这一问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4.第段中加点词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25.你怎么理解第段中“我不会责骂香蕉的”这句话的话外之意?(2分) 26“我”从儿子让我做责骂香蕉的试验这件事中获得了什么认识?(2分) 27. 作文(50分)同学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妈妈饱含浓情做的一日三餐,老师包含鼓励写的句句批语,同学真挚的温馨劝告,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无私的春风、感人的画面其实有好多好多。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美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叙事具体,描写细致生动;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班级_ 姓名_ 考号_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东营区二中七年级语文期末质量调研答题纸 1( )2( )3( )4、(3分)(1) 。(2) 5、古诗文默写(8分)(1) _(2)_(3_,_ _。(4)_,_(5)_ _,_。(6)_ _,_。(7) _ _ , _ 。(8) _ , _ 。6、名著阅读(4分)(1)a是 b是 (2分)(2) (2分)7、综合性学习(4分)(1)(2)8.( )(1分)9.(2分) 10.(4分) 11.( )(2分)12.(3分)13.(3分)14.(2分) 15. (2分)16.(4分)17、( )代表作品有_(2分)18(2分) 19(2分)a( ) b( )20(2分) 21(3分)_ 22.(2分) 23(3分) 24(2分) 25.(2分) 26(2分)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5分)1d2b3c4、(5分)(1)舒庆春 (2)法 法布尔 5、(8分)(1)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2)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3)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4)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6、(2分)a:李逵;b:花和尚(鲁智深)。a直率但粗鲁暴躁。“睁圆怪眼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撷做粉碎”;b直爽且明白事理。“满朝文武,多是奸邪洗杀怎得干净?” 7、(1)(2分)能围绕自己支持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支持甲方的观点,因为慢节奏的生活更符合人类的天性,它的实质就是宁静与浮躁的一种对抗,拥有简单而豁达的平常心,享受慢生活的悠闲与乐趣。这正是人们对物欲的追求已感疲惫之后的心灵的一种释放和归属。慢活并不是生活节奏变慢了,我们也许依然在奔跑着,每天的生活主题没有变,但我们的内心在转变,我们看世界的角度在变。我支持乙方的观点,他们讲究效率,在忙碌中享受“自我满足感”。在现在这样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中,“快活族”的高速度、高效率更适应社会的发展。(2)(2分)言之有理即可。二、古诗文阅读(23分)(一)(3分)8、(1分) b9、(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二)(12分)10、(4分)一起,都;最终;因为(表示原因的连词);固然; (参照课本注解)11、(2分)c12、(3分)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呢?13、(3分)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只抄录文中相关语句,未作分析,得1分;分析不全面,得2分。)(三)(8分)14、(2分)喜欢,爱好; 拉(弓); 15、(2分)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16、(4分)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一方面是因为齐宣王的周围有一帮曲意逢迎的小人,另一方面是因为齐宣王自己爱听悦耳的奉承话。三、现代文阅读(22分)17、丹麦 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18皇帝是个愚蠢且自作聪明,既不称职、也不理智的人。(2分。意对即可)分析举例:“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这句话刻画了皇帝的心虚,既想了解真相又不敢正视现实的矛盾心态。非常害怕自己看不见那块布却又不想让别人知道“可怕的结论”,实在是一个又笨又傻又自作聪明的人。(2分。意对即可)19(1)a处的标点是(,)(2)b处的标点是(!)(共2分。用文字回答亦可)20答案示例:“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