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地理学III(生物与土壤)试题(一)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1、土壤次生矿物根据构造和性质大体可分为 易溶盐类 、 次生氧化物类 和 次生铝硅酸盐 三类。2、土壤的热状况可分为 、 和 三个类型。3、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是以土壤 原则,以 作为分类基础。4、生物进化的方式主要有 、 两种。5、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生态类型有 、 和 。6、种群根据其年龄结构可分为 、 和 三个基本类型。7、相同自然带内,草地的生物种类比林地 ,远离大陆的岛屿比靠近大陆的岛屿生物种类 。8、世界上最大的鸟类是 ,最大的陆栖动物是 。9、从整个生物圈角度可把物质循环分为 和 两大类型。10、自然地理环境组成主要包括 、 和 等三个方面。二、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 土壤肥力2、生态系统3、自然区划 4、竟争5、生物多样性三、比较题(每题5分,共10分)1.棕壤与褐土2、热带雨林和寒温带针叶林生物群落。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土壤粒级,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的概念有何不同?2、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3、群落的演替分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5、什么是土地分等?分等的依据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土壤矿物质风化的阶段性和地带性。2、试述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自然地理学III(生物与土壤)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土壤矿物按其成因类型,可分为 原生矿物 和 次生矿物 两大类。2、土壤有机质通常分为两大类: 、 。3、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包括 和 。4、在生物进化史上, 是高等植物的祖先; 纪是生物界由水生到陆生的转折点。5、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适应,可分为 、 和 三个基本类型。6、生态系统的平衡包括 、 和 三个方面。7、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和差异的因素可归纳为 和 两大类。8、我国的草原有 、 和 三种类型。9、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 和 。10、生物多样性是指 、 和 三个主要层次。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土壤质地 2、土壤分类3、生活型4、土地5、地域分异规律三、比较题(每题5分,共10分)1、灰化过程与钙化过程。2、种群和生态系统。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自然土壤的剖面层次是怎样划分的? 2、土壤吸收性能的种类有哪几个方面? 3、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效应(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的特征是什么?5、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以中国土壤分布为例,说明土壤分布的规律性。2、论述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特点。自然地理学III(生物与土壤)试题(三)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土壤粘土矿物,依据结晶构造特点可分为 、 和 三组。 2、我国土壤以砂粒、粗粉粒和粘粒三者的相对含量,划分为 、 和 三类。3、在物质大循环中的 和 二个环节,在土壤形成发育中起重要作用。4、中国土壤分类是依据 原则,以 作为土壤分类的基础。5、生物分布区的类型有 和 两种。6、动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方式,有 和 两种。7、生物种群个体水平分布的格局分为 、 和 三种基本类型。8、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一般分为 、 、 三部分。9、自然区划的单位可以分为 和 两种基本类型。10、群落的结构主要有 、 和 三种类型。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土壤 2、土壤孔隙度 3、生活型4、生态位5、土地三、比较题(每题5分,共10分)1、潜育化与潴育化2、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土壤矿物质地和粒级划分有什么意义? 2、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有什么不同? 3、根据植物对光照的适应不同,可分为哪些类型?4、群落按所在地的基质状况分哪几种?5、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生物在土壤形成发育中的作用。 2、简述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 装 订 线 自然地理学III(生物与土壤)试题(四)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 土壤有机质通常可分为 和 两大类。2、 土壤有效含水量是 减去 剩余部分。3、自然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 和 的矛盾统一。4、红、黄壤的形成,主要是 和 两个过程长期作用的结果。5、新种形成一般有 和 两种形式。6、根据植物对水的适应,可将植物划分为水生植物、 、 、 四种生态类型。7、种群个体水平分布的格局分为 、 和 三种基本类型。8、地理环境可包含 、 和 三类。9、珊瑚礁生物群落可分为 、 和 三类。10、生物多样性包括: 、 和 三个层次。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土壤结构 2、土壤肥力 3、生物群落 4、生物群落的演替5、自然区划三、比较题(每题5分,共10分)1、土壤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2、稀树草原和温带草原群落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为什么壤土是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土壤?2、土壤水平分布规律有哪些?3、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生物群落一般特征是什么?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什么特点?5、土地的分类和分级有什么不同?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说明气候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2、试分析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关系。自然地理学III(生物与土壤)试题(五)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 一般而言,土粒由粗到细,在矿物组成上石英含量 ,云母含量 。 2、土壤腐殖质中 和 是最主要的成分。 3、土壤母质按搬运情况,可分为 和 两大类。 4、美国土壤分类特点是以 和 为根据的。5、黑钙土具有明显的 过程和 过程。6、物种形成的三步曲是 , 和 。7、植物根据其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 、 和 三种生态类型。8、非洲的 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哺乳动物;非洲的 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 是世界上最大的鸟。9、欧亚大陆的生物群落分布可分为 系列、 系列和 系列。10、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主要包括 、 和 等三个方面。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土壤结构 2、土壤分类 3、互助 4、频度 5、立地三、比较题(每题5分,共10分) 1、矿质化作用与腐殖化作用2、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装 订 线 地理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1、土壤胶体有什么性能?2、土壤母质在土壤形成中有什么作用?3、生态因素对生物的作用有什么特点?4、怎样理解“一山不能存二虎”的道理?5、协调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途径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以欧亚大陆为例阐述土壤的纬度分布规律。2、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生物群落特征差异为例,阐述生物和环境之间 的关系。自然地理学III(生物与土壤)试题(六)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土壤次生矿物依据结构和性质大体上可分为 、 和 三类。2、土壤胶体按性质可分为 、 和 三类。3、中国北方地区土壤,自东向西,土壤钙化过程 腐殖化 过程。4、山东省地带性土壤是 和 。5、生物分布区的类型,主要有 和 两种。6、植物对光照的适应,主要有 、 和 三种生态类型。7、群落的演替,按其发生的基质可分为 和 两种。8、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是由 决定的,其食物链长度一般不超过 个环节。9、自然环境的组成包括 、 和 三个主要方面。10、自然资源按性质划分为 、 和 三类。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土壤2、土壤分类3、生物共生4、生态位 5、自然区划三、比较题(每题5分,共10分) 1、土壤矿物质和腐殖质 2、生物的指示性和适应性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装 订 线 地理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1、为什么说壤土是农业上较理想的一种土壤? 2、土壤的酸度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简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水平结构。 4、欧亚大陆东西两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何不同?为什么?5、人类活动的自然地理效应有哪些表现?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分析世界陆地生物群落分布图中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2、如何理解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怎样协调二者之间关系?自然地理学III(生物与土壤)试题(七)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次生铝硅酸盐矿物是若干个 和若干 迭合而成。 2、腐殖质主要组成成分是 和 。3、矿物质水解过程中可划分为 、 和 作用等阶段。 4、棕壤在我国主要在 气候、 植被下发育。5、中国植被在世界植物区系分区中,属 区和 区。6、植物对低温的生态适应有 和 两种方式。7、种群个体水平分布有 、 和 三种基本类型。8、我国西北部的荒漠可分成 、 和 三种类型。9、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 、 和 三种类型。10、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应包括 , ,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土壤质地 2、土壤比重 3、生态因素 4、群落演替 5、土地三、比较题(每题5分,共10分) 1、沼泽土与 草甸土2、植物生态类型和生活型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装 订 线 地理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1、自然地理环境在地球上处于什么特殊位置? 2、按生活方式差异,水生生物可分成哪些生态类群? 3、简述群落的生态效应。4、水稻土其形成过程和土壤状况有何特点?5、自然土壤土体构型的一般模式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物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2、温带草原的动、植物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装 订 线 地理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自然地理学III(生物与土壤)试题(八)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在卡庆斯基制中,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粘粒的分界线是 毫米,粒径小于 毫米,才具有胶体性质。2、 土壤结构形成必须有 和 作用两个因素。 3、土壤胶体吸收的阳离子有两类,一类是使土壤呈酸性反应的 ;一类是 。4、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主要涉及生物小循环的 、 和 三个环节的物质流通。5、生物进化的两种形式是 和 。6、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 、 和 三种生态类型。7、通常海洋生物群落分为 、 和 。8、生态系统食物链主要有 、 和 三种类型。9、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因素有 和 两大类。10、我国的草原主要有 、 和 三种类型。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土壤肥力 2、土壤分类 3、多度 4、地域分异5、土地三、比较题(每题5分,共10分)1、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2、热带雨林与寒温带针叶林生物群落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装 订 线 地理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1、土壤的吸收作用主要哪几种?2、为什么说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3、反馈在维护生态平衡中有什么作用?4、生物之间的生态作用有哪些形式?5、土地分级和分类的单位是怎样划分的?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以欧亚大陆为例阐述土壤及生物群落纬度分布规律。2、何谓“人类环境”系统?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怎样才能协调? 装 订 线 地理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自然地理学III(生物与土壤)试题(九)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土壤中的次生硅酸盐类可分为 、 、 和三大类。 2、生物残体的 作用和 作用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过程。3、 沼泽土壤水分状况属于 型,草甸土水分状况属于 型。4、 红、黄壤的形成,主要是 和 两个过程长期作用的结果。5、 生物分布区的类型基本上可分为 和 两类。6、 常见的旱生植物有 和 两大类生态类型。 7、我国采用的植被分类单位主要有 、 和 。 8、海洋生态系统可划分为 、 和 。9、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按其地位和作用可分为 、 和 三大类群。10、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主要包括 、 和 三个方面。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自然区划2.食物链 3、竞争4、成土因素5、土层三、比较题(每题5分,共10分)1、棕壤与褐土的性状差异有哪些?2、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有什么不同?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农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 2、生物在哪些方面影响环境?3、土壤有机质存在的状态有哪几种?4、土壤胶体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5、土地分等的依据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分析世界植被的地带性规律。2、试述自然土壤的两大基本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装 订 线 地理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自然地理学III(生物与土壤)试题(十)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 土壤矿物质按其成因类型,可分为 、 两大类。2、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基本上有 和 两个过程。 3、土壤的酸度有 和 两种类型。4、中国土壤分类是以 和 为基本分类单元的分级分类制。5、根据动物对光强反应不同,可把动物分为 、 和 三种生态类型。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 和 两种。 7、生物群落的结构主要有 、 、 三种类型。 8、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在系统中地位和所起作用不同,而划分为 、 和 三大类群。9、一般将海洋划分为 、 和 三个带。10、生物多样性是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和 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土壤质地 2、盐碱化过程3.种群 4、生态平衡 5、自然区划三、比较题(每题5分,共10分) 1、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在成土中有什么区别? 2、旱生演替与水生演替有什么不同?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装 订 线 地理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1、道库恰耶夫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有什么特点? 3、温度是如何影响生物的?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 5、自然地理环境中非地带性分异有哪些表现?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分析气候在土壤发育中的作用。2、试阐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9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答案如下:题号1 2 3 4 5 6 789答案DDDBAACAA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3分)答案如下,每空0.5分1、胡敏酸;富里酸2俄国道库恰耶夫;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亚纲;亚类;土族;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土类;土属3.干旱土;淋溶土;老成土4.褐土、燥红土; 5.石灰性紫色岩 “赤色盆地”6. W和Bg 7.土壤复区。8.漆皮化、龟裂化、砾质化和碳酸盐的表聚化,石膏易溶性盐分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土壤剖面: 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2.土壤胶体: 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颗粒直径小于2000毫微米,具有胶体性质的微粒。是土壤中高度分散的部分。3盐基饱和度:就是土壤吸附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4.腐殖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5.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6.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四、问答题(共40分)1. 简述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说?(5分)答案要点如下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首先认定,土壤和成土条件之间的这些关系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规律的。(1分)土壤和景观的最主要的因素之间可用函数关系方程式表示出来:f(,,)式中代表土壤;代表气候;代表生物;代表岩石;代表地形;代表时间。(1分)这个公式明确地表示了土壤与成土条件之间的联系,即它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5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且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互相不能代替的(2分),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同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随着空间因素的变化,土壤也随着不断地形成和演化着。(1分)2.请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7分)答案要点如下:(1)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1分)(2)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及其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可直接回答):概念: 地质大循环是指岩石经过风化,其产物通过各种形式的剥蚀和搬运过程堆积在低洼的地方成为沉积物,并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成为沉积岩再经过抬升而出露陆地表面。这个以地质历史时间为周期的过程称为地质大循环(1分)。作用:其中以岩石的风化过程和风化产物的淋溶剥蚀过程对土壤形成的关系最为密切。(1分)(3)生物小循环及其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生物小循环是指主要通过植物从土壤中选择吸收所需的养分并存储于活质中,再以残落物的形式归还给地表,并通过微生物等的分解进入土壤中的过程。即通过生物生长吸收、归还、分解三个过程完成一个生态周期的循环(其中可在地上、地下各种活有机体中存储一定的时间)。(1分)作用:这个循环还具有更新快、范围小、效率高等特点,对土壤肥力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腐殖质的形成利积累具有重大的意义。(1分)(4)从土壤发展的地质历史时间来看,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便没有生物小循环,也没有正常的土壤发生与发展。其次,生物小循环只是整个地质大循环中一部分物质的小规模循环,它最终也要纳入大循环的行列中。(1分)从物质养料动态的关系可以看出,地质大循环过程总的趋势是植物养分元素的释放、淋失过程,而生物小循环则是植物养分元素的积累过程(1分)3.以我国为例,简述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8分)答案要点如下:土壤的水平分布主要受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共同制约,大地形(高山、高原)对土壤的水平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1分)(1)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是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极地递减,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带性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行于纬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 (2分)例如我国沿海型土壤纬度地带的特点是:走向与纬线有些偏离,多分布在中纬大陆边缘,土壤地带谱由森林土壤系列组成,如我国东部从北而南依次出现:灰土(灰化土)淋溶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富铝土(红、黄壤砖红壤性红壤)。(1分)(2)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概念: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是因海陆分布的势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造成的不同的地理位置所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使水分条件和生物等因素从沿海至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行于经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2分)一般是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湿润森林土类、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土类、半干旱的草原土类和干旱的荒漠土类,并在中纬地区表现最典型(1分)。例如我国从东北到宁夏的温带范围,由东往西土壤地带为:淋溶土(暗棕壤)湿成土(黑土)钙积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暖温带范围内由东向西,则为:淋溶土(棕壤)弱淋溶土(褐土)钙积土(黑垆土、灰钙土)荒漠土(棕漠土)。(1分)4.简述草甸土和沼泽土的主要区别(8分)。答案要点如下(1)成土条件:草甸土只受地下水浸润而无地表积水;沼泽土地表积水并受地下水浸润 (2分)(2)成土过程:草甸土潴育化过程(氧化还原过程);沼泽土潜育化过程(还原过程)和泥炭化过程(2分)(3)剖面构型 草甸土 AhBg-G 腐殖质层 潴育层 潜育层沼泽土 H-G型,即由泥炭层潜育层(2分)(4)主要剖面特征:草甸土的潴育层有明显的锈色斑纹及铁锰结核 沼泽土的潜育层 低价铁、锰的化合物,土壤呈现青灰色、灰色或兰灰色的土层(2分)5.比较棕壤和褐土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剖面构型和主要理化性质的差异。(8分)答案要点如下:(1)成土条件:棕壤的发育在暖温带湿润森林植被下,后者是同纬度的半湿润森林灌丛草原(2分)(2)成土过程:a,前者以强淋溶粘化为主,后者以残积粘化为主(淋溶粘化弱);b,前者碳酸钙全部淋溶,通体无石灰反应;后者有石灰反应(2分)(3)剖面构型:前者土体构型为O-Ah-Bt-C型。后者土体构型为:Ah-Bt-Bk-C。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后者在粘化层下面有一个碳酸钙聚集层。(2分)(4)理化性质:后者在Bk层呈碱性反应;前者通体中性至酸性反应。(2分)6.请简答盐碱土的主要成土过程。(4分)答案要点如下:(1)盐化过程盐化过程是指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体毛管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的过程。盐化过程由季节性的积盐与脱盐两个方向相反的过程构成,但水盐运动的总趋势是向着土壤上层,即一年中以水分向上蒸发、可溶盐向表土层聚集占优势。(2分)(2)碱化过程碱化过程是指交换性钠不断进入土壤吸收性复合体的过程,又称为钠质化过程。碱土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显著数量的钠离子进入土壤胶体;二是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的水解。(2分)五、读图分析题(共3小题,共20分);答案要点如下:1.A黑钙土 B栗钙土 C棕钙土 D灰漠土 E灰棕漠土 F砖红壤 G砖红壤性红壤 H红壤I黄棕壤 J棕壤 K暗棕壤 L灰化土(每空0.5分,共6分)2.富铝土(1分);淋溶土(1分);前者以脱硅富铝化过程为主形成富铁铝红色淀积层,后者以强粘化强淋溶为主形成棕色粘重的粘化淀积层(2分);钙层土(1分)3.钙层土(1分);土壤沙化(1分),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等不合理利用(1分),(1)建立风障与防风林网(2)增加作物残余物(3)加大土壤粗糙度(4)加强土壤管理 (3分,答对3项即可) 土壤侵蚀(1分),(1)生物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2)工程措施:改变小地形(坡长、坡度),拦蓄径流(如坡地改梯田)(3)耕作措施:保水、保土保肥:等高耕作(2分,答对两项即可)土壤地理学试题12009-12-23 19:37一、名词解释1.成土母质:指陈铺于地球陆地表面的松散土状物质,或为就地风化形成的残积物,或为各类型的搬运沉积物。2.剖面:指从土表向下至母质的垂直切面或纵断面。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层次及母质层次,即ABC层。3.土体(单个土体):土壤这个空间连续体在地球表层分布的最小体积;4.基本土壤发生过程:5.腐殖化:指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6.粘化: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聚积过程。7.钙化:土壤剖面中碳酸盐的淋溶与淀积过程。8.盐化:指土壤中易溶性盐的积累过程。9.盐土:易溶性盐积累的浓度达到致害作物的土壤。10.碱化:钠离子在土壤胶体上的积累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并形成物理性质恶化的碱化层。11.碱土:碱化度和总碱度都高而呈碱性、强碱性的土壤。12.灰化:主要是冷湿针叶林植被下的一种强酸性淋溶过程13.白浆化:土体上层周期性滞水引起还原离铁、离锰作用而使土壤颜色变浅发白的过程14.富铁铝化:在湿热的生物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的作用。15.潜育化:在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16.猪育化:土壤干湿交替所引起的氧化与还原交替的过程。17.熟化:在人为干预下,土壤兼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进行的土壤发育过程。18.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19.地质大循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再次成岩作用,这是地球表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大循环。20.生物小循环:生物在其风化产物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保蓄,使部分营养元素暂时脱离地质大循环的轨道21.土壤景观:景观中的土壤部分,因在土壤的地理分布中,从土壤个体到土类都与一定得自然景观相联系,我们突出土壤部分来表示景观22. 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土壤在其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若干大体与地表平行的土层。23.区域性土壤:潮土,草甸土,沼泽土1、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决定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气候通过对母质和土壤水热状况的直接影响,强烈地制约以矿物质风化、淋溶为中心的地质大循环和以有机质合成、分解为中心的生物小循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物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活跃的成土因素,由于它的创新作用,才使得拇指产生肥力而转变为土壤。再一定意义上讲,土壤的形成过程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生物不断改造母质而产生肥力的过程,没有生物的参与和作用,就没有成图过程。正是由于生物群体的作用,才能把太阳辐射能引进成土过程,才能把分散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向岩石风化壳(母质)的表层聚积,形成以肥力为本质特征的土壤,并推动土壤的发展演化。2、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标志着我国土壤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土壤系统分类已向定量化、指标化前进。3、美国,苏联的核心思想和分类系统(1)美国:遵循发生学思想在定义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时力求将有着共同发生特性的土壤归集到一起。分类标准必须定量化,以求在不同的分类者之间有共同的比较基础。(2)有相同的水热状况特征及物质的地球化学迁移;具有相同的生态条件和植物类型;句作为确定土壤发育过程的土壤发生层次的相同的土壤剖面类型;由水热状况及有效的植物营养元素浓度索决定的土壤自然肥力也大致相同。4、河北土壤的分布走势及特点和农业利用河北气候又由于南北纬度差、东西距海的远近和海拔高度不同的影响,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气候类型: 一、寒温型 二、冷温型三、凉温型四、暖温型河北省南北长约750km,跨纬度623,在土壤水平带上,分布有(一)冷温森林、森林草原灰色森林土、黑土带分布于承德丰宁、围场坝上和部分接坝处。是河北省重要的林、牧业集中产区。(二)冷温干草原栗钙土带 分布于张家口坝上高原、坝下低山丘陵盆地,大体上是我省春小麦、莜麦、马铃薯集中产区(三)凉温、暖温落叶阔叶林、灌丛草原棕壤、褐土带 分布于燕山、太行山山地、丘陵和山麓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棕壤是河北省主要林、果产区。褐土土层较厚,质地适中,适种性广,为我省主要粮、棉、油产区。(四)暖温耕种草甸型土壤潮土区分布于河北省冲积平原,潮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为河北省重要粮棉油产区5、河北省的区域土壤分布规律 我省土壤的区域性分布规律亦非常明显,它是在区域地形变化、木质类型不同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1. 大、中地貌变异,在同一土壤气候带内,由于地貌的影响不同,土壤类型亦呈有规律的分布。 如横贯河北省中部,从西边太行山东麓到渤海海滨,可依次出现如下带谱:棕壤淋溶褐土褐土潮褐土潮土潮化盐土盐土滨海盐土2. 中、小地貌变异,构成不同土壤烈性组合,呈有规律的分布,这种情况在坝上高原、冲积扇部位、冲积平原区等到处可见。6、棕壤褐土粘化过程的异同点 棕壤 褐土粘化层在B层 粘化层在BCa层上面 棕色 褐色淋移+弱残积 残积+弱淋移SiO2/R2O3下层明显小于上层 SiO2/R2O3上、下层差异很小电镜下观察粘粒 电镜下观察定向排列 粘粒无序排列黄棕壤:淋移粘化为主,残积粘化为辅。 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淋淀粘化特征。在强烈的淋溶作用下,母质中的碳酸钙已淋失殆尽,粘土矿物的形成已处于脱钾和脱硅阶段,长石较快高岭化,云母脱钾转为蛭石,蒙脱石有向高岭石转变的趋势。棕钙土:成土条件(一)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为温带荒漠草原环境,气候特点呈强烈的大陆性,干旱而寒暑变化大。 (二) 植被:棕钙土植被具有草原向荒漠过渡的特征,自然植被为旱生或超旱生的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两种类型。(三) 地形和母质:棕钙土大部分地处平坦的剥蚀地形如台地、高原、残丘以及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成土母质多以基岩残积物、洪积-冲积物和风成沙为主,其共同特点是质地较粗,且含碳酸盐。灰钙土:成土条件(一) 气候:主要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二) 植被:自然植被为多年生丛生禾草、旱生灌木及小灌木组成的荒漠草原。 (三) 地形和母质:地形主要为高原状丘陵、山前阶地和山麓洪积-冲积平原。成土母质以黄土状物质为主。8、盐碱土成土过程和改良(1)盐土:成土过程(一) 现代积盐过程:海水浸渍影响下的盐分积累过程;区域地下水影响下的盐分累积过程;地下水和地面涝渍水影响下的盐分累积过程;地面径流影响下的盐分累积过程(二) 残余积盐过程:在地质历史时期,土壤曾进行过强烈积盐作用,形成各种盐渍土盐土改良的措施主要有: 开沟排水,排走土壤中的盐分,降低或控制地下水位,防止上壤返盐; 井灌井排,降低地下水位,加强土壤中水分的垂直下向运动,以有效地调控土壤和地下的水盐动态。促进土壤向脱盐化方向发展; 冲洗,即利用灌溉水溶解并排除土壤中过多的盐分; 种稻洗盐; 种植绿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物理性质,同时由于绿肥覆盖地面,可减少水分蒸发,抑制土乓返盐。(2)碱土: 形成过程:碱土的形成过程称为碱化过程。从土壤化学的角度来看,碱化过程实际上包括碱质化和碱性化两个过程。碱质化是指土壤交换性复合体为碱离子(主要是钠离子)逐渐饱和的过程;土壤碱性化是指土壤溶液中总碱度或残余碱度增高,而使pH上升到碱拴值。碱土的改良:如施用石膏、磷石膏、硫酸亚铁等,以降低其碱化度、总碱度和pH。目前碱土开垦利用的面积不大,但经改良之后,可作为农地利用,也可作为草场发展畜牧业。9、水稻土成土过程氧化还原过程 地表水型水稻土,水稻生长季节耕作层呈还原态,而其下层仍为氧化态,水稻收获后土壤逐步落干,全剖面都会处于氧化态;良水型水稻土,随季节不同而变化,属氧化还原交替或相互结合类型;地下水型水稻土,全年基本上处于还原态,变化不大。腐殖质积累和分解过程:水稻土中的有机质含量要高于原土和相邻旱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较相应的地带性土壤和旱地土壤为高,但水稻土中胡敏酸的芳构化程度却较低。一般随淹水时间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相应增高。盐基淋失与复盐基过程 在年灌水约5001000mm的淹水条件下,在氧化还原与腐殖质化等水耕熟化作用中,可使Fe2+、Mg2+、K+、Na+等盐基溶解、络合向下层淋溶淀积,同时使易氧化还原的Fe、Mn等元素与腐殖质络合淋溶,成为水稻土渍水条件下盐基淋溶过程。 粘粒的积累和淋移过程 水稻土中粘粒补充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灌溉水和施用河泥肥。南方稻田一年可因施用河泥而使稻田田面增高0.250.5厘米,由于河泥的施用,土壤中累积了大量的粘粒。 土壤中的粘粒可以沿孔隙向下层移动,并产生一定的淀积,可形成犁底层和渗育层。有时,粘粒在串灌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田面损失。土体构型特点自表而下水稻土剖面的发生层可依次分为淹育层、犁底层、渗育层、潴育层、脱潜层和潜育层等,并根据其组合或构型进行水稻土的分类。1. 淹育层(Aa) 淹水期间:还原状态,呈灰色或青灰色,微团聚落干后,土壤干燥收缩,发生板结龟裂,呈碎块状2. 犁底层(Ap) 紧实,容重增大,片状或扁平块状结构,有铁、锰斑纹。3. 渗育层(P) 氧化状态。大棱柱状结构,有腐殖质和粘粒淀积形成的灰色胶膜和少量的铁、锰斑纹。 4. 潴育层(W) 锈纹、锈斑较多。氧化还原交替进行,有锈色条纹、斑点、铁锰结核。5. 脱潜层(Gw) 棱块,有铁、锰斑纹。6. 潜育层(G)终年处于还原状态,青灰色或灰兰色,(3)利用改良1肥沃水稻土的肥力特征 肥沃水稻土的共同特点是水、肥、气、热诸因素较为协调,养分适量,土壤基本性能良好而易于调节,有一定的自调能力和抗逆性,较易获得作物高产稳产。主要具有以下共同的肥力特征:(3)良好的土体构型(2适度的土壤渗漏(1)适量而协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恒力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雨露助残活动方案
- 杭州自考试题及答案
- 骨科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高空吊绳考试题及答案
- 分拣货物考试题及答案
- 多场景信息管理系统框架模型
- 电梯故障考试题及答案
- 跨部门协作沟通及会议记录工具
- 文档管理自动化系统及文件归档指南
- 高中英语新课标3000词汇表(新高考)
- 《中国政法大学》课件
- 班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展培训
- 旅馆消防安全灭火疏散应急预案模版(3篇)
- 汽车吊维保记录
- 机房网络改造升级方案
-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课件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DL∕T 5344-2018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 DL∕T 2528-2022 电力储能基本术语
- DL∕T 1785-2017 电力设备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导则
- 不交社保劳动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