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芨80克 元 胡60克 金果榄50克.doc_第1页
白 芨80克 元 胡60克 金果榄50克.doc_第2页
白 芨80克 元 胡60克 金果榄50克.doc_第3页
白 芨80克 元 胡60克 金果榄50克.doc_第4页
白 芨80克 元 胡60克 金果榄50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 芨80克 元 胡60克 金果榄50克 海螵蛸50克 干姜60克 浙贝母50克 黄连50克砂仁30克苍术50克沉香50克 共为极细粉,每次5克,每日三次,治疗消化道溃疡,疗效极佳!话外:白芨沾水后极粘,吹笛子时,用其贴笛膜甚佳! 1 我先来一个,当做抛砖引玉吧!莱菔子善升善降,炒则降多于升,生则升多于降,该药降气化痰、理气宽肠,并有通便之力。凡痰热壅肺,胃内食积,腹胀便难,以及食补药后胸闷纳呆,用之均有神效。朱丹溪盛赞其有推墙倒壁之功。温岭阎羽临老中医曾治一患儿,出生20天,大便不通,腹胀如鼓,食即剧吐,如喷射状,面色绯红.取生莱菔子3克打碎煎汁58毫升置奶瓶内让患儿吸吮,再削取肥皂如小指大,以温水擦磨肥皂头缓慢导入肛门中约35厘米来回抽动几下,服药后不久,解黄色稀便三次,腹胀消失,无呕吐,吸乳正常。 -白芨兰科植物白芨的块茎本经谓“甘根”,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本品色白入肺,性粘而涩,故能入肺止咳血;其汁富含粘液,故对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对消化道溃疡有较强修复作用。主治:1、肺结核:对服用抗痨药疗效不佳或缓慢者,加服白芨细粉,每次3克,每日三次,疗效甚佳!2、治疗矽肺:白芨细粉,每次5克,每日三次,三个月一疗程。3、治疗手足皲裂:白芨细粉,说调后塞之,勿犯水,数日即愈!4、烫伤:白芨细粉,麻油调敷。5、慢性鼻窦炎:白芨细粉,酒糊为丸,每次5克,每日三次,黄酒下,半月愈!6、肺热咳血不止:白芨细粉,每次5克。(另方:竹茹30克 炒白芍30克亦效佳 )7、疔疮、肿疮。用白芨粉半钱,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药摊厚纸上贴于患处。8、重伤呕血。每日服白及末,米汤送下。9、刀伤:用白及、煅石膏,等分为末,洒伤口上。个人经验方:白 芨80克 元 胡60克 金果榄50克 海螵蛸50克 干姜60克 浙贝母50克 黄连50克砂仁30克苍术50克沉香50克 共为极细粉,每次5克,每日三次,治疗消化道溃疡,疗效极佳!话外:白芨沾水后极粘,吹笛子时,用其贴笛膜甚佳! -得票1 海螵蛸为乌贼的干燥内壳。 咸,微温,入厥阴血分。功用主治:除湿、制酸、止血、敛疮。治胃痛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症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1、治胃痛,吐酸:海螵蛸50克,贝母、甘草各20克,瓦楞子4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2、治胃出血:海螵蛸50克,白芨6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日服三次。3、治吐血及鼻衄不止:乌贼骨,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二钱。4、治积年肠风下血,面色萎黄,下部肿疼,或如鼠你,或如鸡冠,常似虫咬,痛痒不息:绿矾二两(烧令赤),乌贼鱼骨一两(炙令微黄),百草霜一两。捣罗为末,用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赤糙米汤下三十丸。5、治小便血淋:海螵蛸末3克,生地黄汁调服。6、治妇人漏下不止:乌贼骨、当归各50克,鹿茸、阿胶各75克,蒲黄25克。共为细粉,空心酒服,每次5克,每日三次日三。7、治跌破出血:乌贼鱼骨末敷之。8、血枯:四乌鲗骨、一蔖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素问) 9、治哮喘:海螵蛸,焙干研成细末。每日三次。每次3-5克,温开水送服。10、治阴囊湿痒:乌贼骨、蒲黄、扑之。11、目中一切浮翳:乌贼鱼骨,细研和蜜点之。12、治下肢溃疡:海螵蛸六两,制甘石一两,赤石脂二两,熟石膏三两。研细末,灭菌后,瓶贮备用,如疮口局部肌肉乌紫者,取上药百分之八十,加入肉桂粉百分之二十。将药末撒于疮口以不见肉为度,每早、晚各换药一次,外贴适当软膏。第二次换药时,创口不宜用水洗涤,用消毒棉球揩去陈药,或用油料将陈药涂湿后擦去。(浙江中医) 生石膏为天然层积矿物单斜晶系硫酸钙矿石,色白,质重,有光泽,碎之可看出透明的结晶。神农本草经说:“石膏主中风寒热,心下气逆,惊喘,口干舌焦”名医别录说: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胃肠中隔热,止淸渴烦逆”。清代文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记载1793年的京城大瘟疫,有桐城医士,投大剂石膏,活人无数。近代张锡纯喜用生石膏,并与西药阿斯匹林同用退热,名“阿司匹林石膏汤”。近代北京四大名医的孔伯华善用石膏,雅号“孔石膏”。石膏证;1 烦渴喜饮;2 恶热多汗;3 舌面干燥;4脉洪大,浮滑。今年盛夏曾治疗一女,以鼻塞不通为主诉;其人干瘦,且有恶热多汗,喜喝水,便秘,舌干瘦,脉浮滑。与白虎加人参汤两剂,鼻塞消失。 2 白芷性辛而温,各医家对其具有排毒疗疮各执一词,但其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为公认。临床运用:1. 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骨节烦痛,脉浮紧者,可与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等配伍。眉棱骨疼痛,额头疼痛,在辨证的基础上重用白芷20-50克,疗效立显!2. 本品用于外科疮疡肿毒、红肿热痛,常配清热解毒的银花、天花粉等同用,取本品消肿之功效。若脓已形成,可用该药配皂角刺、蒲公英等排脓。3. 湿浊内盛,带下日久,清腥如水者,可与乌贼骨、白术、薏苡仁、芡实等同用。4、治疗鼻渊:白芷为必用之药。5、面部长斑(个人经验):白芷30克白芨30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白茯苓30克生麻黄10克红花10 共为细粉皮肤干燥者用蜂蜜调后做面膜(皮肤有痘的,用醋和牛奶调,皮肤皱纹多者,用牛奶加蛋清调!)题外话:烹调用途:可作香料调味品,有去腥增香的作用,但多用于食疗菜肴,如川芎白芷鱼头等。炖鸡汤时,放5克白芷、十克当归,味道极佳! 白芷。面部长斑(个人经验):白芷30克白芨30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白茯苓30克生麻黄10克红花10 共为细粉皮肤干燥者用蜂蜜调后做面膜(皮肤有痘的,用醋和牛奶调,皮肤皱纹多者,用牛奶加蛋清调!)加麻黄甚妙!谢谢楼主的好思维!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其气雄壮,升阳而发散风湿,上通巅顶,下达肠胃。寒气郁于膀胱经头痛必用之药;巅顶痛,非此不能治。本经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皆清阳不振,厥阴之气郁窒不伸为病,温以和之,升以举之,解结除寒,斯急痛可巳,疝瘕可除。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1、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巅顶头痛、偏头痛,常与川芎、白芷等配伍应用。2、对于风寒湿邪所引起的风湿痹痛、肢节疼痛,常与苍术、羌活等配伍应用。3、治疗疥疮用藁本煎水洗浴。(加硫磺粉效更佳!)4、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鹏腔积液、妇科肿瘤等疾患,凡辩证有寒者,均可加此一味利下焦之湿,消阴障之气,效佳! -得票1 枳壳性味苦;酸;性微寒归经:肺;脾;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炒枳壳一味临床我经常使用,简单介绍几种使用心得。1、与理气药通用,治疗中焦气滞食积引起的胃脘胀痛。枳壳有降胃气作用,配合木香厚朴等对于中焦气滞效果很明显,枳壳也有消食作用,对于食积、中焦不运都有明显效果。2、于补益剂同用,特别是补益中焦的,一可运药,不至于呆补留寇,二可恢复中焦气机运行,不至于香燥耗气。个人常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另外枳术丸也比较常用,对于脾虚中焦不运,效果也比较明显。3、与化痰药物同用,一些外感痰湿,用化痰药加一些理气药物(如枳壳、薤白等)会事半功倍。 -得票1 有版主参与,此贴可以发展下去了!建议对于参与的给予积分奖励!枳壳运用经验,我补充三点:1、大剂量(60克以上)枳壳、枳实煎水外洗,可以治疗脱肛、子宫脱垂.2、配伍大剂量枳壳(30克以上)可以舒张输尿管,治疗输尿管结石效佳!3、枳壳配桔梗,一升一降,调节中焦气机,疗效很好!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入足厥阴肝经,温肝暖血,破血消症,逐腰腿湿寒,驱腹胁疼痛,强心脏,温暖血分寒湿。凡肾阳虚衰,虚火上炎,用此有引火归原之效,如牙痛、咽痛、心胃痛、霍乱呕吐等症,服之颇效。阳虚肾寒,体素细弱者,泡开水常服,能却病延年。夏天吃菌子中毒,呕吐或泄泻,用肉桂少许泡服。无论真假霍乱,吐泻交作,腹中绞痛,医药不及时,急宜肉桂研细粉5-10克,服之颇效,有益无损。到山岚烟瘴之地,常吃肉桂粉末或泡水服之,可免瘴气之侵。乘车晕船呕吐,吃肉桂粉末少许立效。服用附子中毒,麻醉不安者,好肉桂8-10克泡服,轻者立即可解,重者渐愈(切忌用冷水洗胃,每多促亡)。腰肌劳损:肉桂、白术、三七各等分,共为末,白酒冲服,每次8克 我先来一个,当做抛砖引玉吧!莱菔子善升善降,炒则降多于升,生则升多于降,该药降气化痰、理气宽肠,并有通便之力。凡痰热壅肺,胃内食积,腹胀便难,以及食补药后胸闷纳呆,用之均有神效。朱丹溪盛赞其有推墙倒壁之功。温岭阎羽临老中医曾治一患儿,出生20天,大便不通,腹胀如鼓,食即剧吐,如喷射状,面色绯红.取生莱菔子3克打碎煎汁58毫升置奶瓶内让患儿吸吮,再削取肥皂如小指大,以温水擦磨肥皂头缓慢导入肛门中约35厘米来回抽动几下,服药后不久,解黄色稀便三次,腹胀消失,无呕吐,吸乳正常。莱菔子一味,余于临床用之不多,可能是病人病情所局限吧。但用之,多重视“痰邪作祟”。譬如腹胀纳差,大便不畅,见有舌苔厚腻者,多用之。至于其他腹胀,用之无益。临床见有腹胀者就诊,自诉他医予莱菔子搀于药中服用多日而无效,多出自于此。目前坊间所鬻之莱菔子,多生熟不分,真是无可奈何。 白芨兰科植物白芨的块茎本经谓“甘根”,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本品色白入肺,性粘而涩,故能入肺止咳血;其汁富含粘液,故对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对消化道溃疡有较强修复作用。.个人经验方:白 芨80克 元 胡60克 金果榄50克 海螵蛸50克 干姜60克 浙贝母50克 黄连50克砂仁30克苍术50克沉香50克 共为极细粉,每次5克,每日三次,治疗消化道溃疡,疗效极佳!话外:白芨沾水后极粘,吹笛子时,用其贴笛膜甚佳!楼主的帖子真棒,谢谢了。白芨水煎服,效果极差,临床我也习惯用白芨粉瞩患者冲服为好。此方为楼主的经验之方,有识之士那是受用了,呵呵,谢谢。只是,这个方子与其说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子,到不如说是治疗虚寒性胃痛的方子,是不是呢?我个人以为,胃脘痛见有虚寒表现者,均可用此方。此方中黄连的用意是很妙的,我想可不是为了杀什么HP吧,呵呵。 白芷性辛而温,各医家对其具有排毒疗疮各执一词,但其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为公认。临床运用:.5、面部长斑(个人经验):白芷30克白芨30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白茯苓30克生麻黄10克红花10 共为细粉皮肤干燥者用蜂蜜调后做面膜(皮肤有痘的,用醋和牛奶调,皮肤皱纹多者,用牛奶加蛋清调!)题外话:烹调用途:可作香料调味品,有去腥增香的作用,但多用于食疗菜肴,如川芎白芷鱼头等。炖鸡汤时,放5克白芷、十克当归,味道极佳!余于临床用白芷,多外感风寒而至鼻塞、头痛之时,用之效如神。又疗胃脘痛见有虚寒者,也多少量用之。而其他之时用之甚少,学习了。这个外用方,果真不错。只是,临床上担心遇到对中药过敏的,一直不敢大胆应用而已,请问老哥应用此方怎么样能够避免此种现象发生呢? -与智者讨论问题,你会成为智者;与疯子讨论问题,你最终会成为疯子。 -枳壳性味苦;酸;性微寒.炒枳壳一味临床我经常使用,简单介绍几种使用心得。1、与理气药通用,治疗中焦气滞食积引起的胃脘胀痛。枳壳有降胃气作用,配合木香厚朴等对于中焦气滞效果很明显,枳壳也有消食作用,对于食积、中焦不运都有明显效果。2、于补益剂同用,特别是补益中焦的,一可运药,不至于呆补留寇,二可恢复中焦气机运行,不至于香燥耗气。个人常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另外枳术丸也比较常用,对于脾虚中焦不运,效果也比较明显。3、与化痰药物同用,一些外感痰湿,用化痰药加一些理气药物(如枳壳、薤白等)会事半功倍。呵呵,我有那么一点点经验,也拿出来晒晒。治疗胃下垂、结肠冗长、子宫脱垂等等病症,无论你用什么方子,总要掺以大剂量枳壳、枳实为好,至少30g以上,否则效差。临床上我习惯于枳实、枳壳、白术同用,各30g。 -桂枝辛甘温。为辛甘化阳代表药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表。,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2、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用桂枝抑制生地之寒凉,并通行血脉)。3、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汤。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4、与活血化瘀药同用,治疗症瘕积聚,如桂枝茯苓丸。5、桂枝走血分,引药走左上肢,治疗左上肢的疼痛;桑枝走气分,引药走右上肢,治疗右上肢疼痛。6、“木得桂则枯”,其性善平肝气,凡肝气上逆,均可配伍使用。 -白 芨80克 元 胡60克 金果榄50克 海螵蛸50克 干姜60克 浙贝母50克 黄连50克砂仁30克苍术50克沉香50克 共为极细粉,每次5克,每日三次,治疗消化道溃疡,疗效极佳!不知楼主上方是消化道溃疡者就能用吗 白 芨80克 元 胡60克 金果榄50克 海螵蛸50克 干姜60克 浙贝母50克 黄连50克砂仁30克苍术50克沉香50克 共为极细粉,每次5克,每日三次,治疗消化道溃疡,疗效极佳!话外:白芨沾水后极粘,吹笛子时,用其贴笛膜甚佳! 1 我先来一个,当做抛砖引玉吧!莱菔子善升善降,炒则降多于升,生则升多于降,该药降气化痰、理气宽肠,并有通便之力。凡痰热壅肺,胃内食积,腹胀便难,以及食补药后胸闷纳呆,用之均有神效。朱丹溪盛赞其有推墙倒壁之功。温岭阎羽临老中医曾治一患儿,出生20天,大便不通,腹胀如鼓,食即剧吐,如喷射状,面色绯红.取生莱菔子3克打碎煎汁58毫升置奶瓶内让患儿吸吮,再削取肥皂如小指大,以温水擦磨肥皂头缓慢导入肛门中约35厘米来回抽动几下,服药后不久,解黄色稀便三次,腹胀消失,无呕吐,吸乳正常。 -白芨兰科植物白芨的块茎本经谓“甘根”,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本品色白入肺,性粘而涩,故能入肺止咳血;其汁富含粘液,故对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对消化道溃疡有较强修复作用。主治:1、肺结核:对服用抗痨药疗效不佳或缓慢者,加服白芨细粉,每次3克,每日三次,疗效甚佳!2、治疗矽肺:白芨细粉,每次5克,每日三次,三个月一疗程。3、治疗手足皲裂:白芨细粉,说调后塞之,勿犯水,数日即愈!4、烫伤:白芨细粉,麻油调敷。5、慢性鼻窦炎:白芨细粉,酒糊为丸,每次5克,每日三次,黄酒下,半月愈!6、肺热咳血不止:白芨细粉,每次5克。(另方:竹茹30克 炒白芍30克亦效佳 )7、疔疮、肿疮。用白芨粉半钱,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药摊厚纸上贴于患处。8、重伤呕血。每日服白及末,米汤送下。9、刀伤:用白及、煅石膏,等分为末,洒伤口上。个人经验方:白 芨80克 元 胡60克 金果榄50克 海螵蛸50克 干姜60克 浙贝母50克 黄连50克砂仁30克苍术50克沉香50克 共为极细粉,每次5克,每日三次,治疗消化道溃疡,疗效极佳!话外:白芨沾水后极粘,吹笛子时,用其贴笛膜甚佳! -得票1 海螵蛸为乌贼的干燥内壳。 咸,微温,入厥阴血分。功用主治:除湿、制酸、止血、敛疮。治胃痛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症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1、治胃痛,吐酸:海螵蛸50克,贝母、甘草各20克,瓦楞子4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2、治胃出血:海螵蛸50克,白芨6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5克,日服三次。3、治吐血及鼻衄不止:乌贼骨,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二钱。4、治积年肠风下血,面色萎黄,下部肿疼,或如鼠你,或如鸡冠,常似虫咬,痛痒不息:绿矾二两(烧令赤),乌贼鱼骨一两(炙令微黄),百草霜一两。捣罗为末,用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赤糙米汤下三十丸。5、治小便血淋:海螵蛸末3克,生地黄汁调服。6、治妇人漏下不止:乌贼骨、当归各50克,鹿茸、阿胶各75克,蒲黄25克。共为细粉,空心酒服,每次5克,每日三次日三。7、治跌破出血:乌贼鱼骨末敷之。8、血枯:四乌鲗骨、一蔖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素问) 9、治哮喘:海螵蛸,焙干研成细末。每日三次。每次3-5克,温开水送服。10、治阴囊湿痒:乌贼骨、蒲黄、扑之。11、目中一切浮翳:乌贼鱼骨,细研和蜜点之。12、治下肢溃疡:海螵蛸六两,制甘石一两,赤石脂二两,熟石膏三两。研细末,灭菌后,瓶贮备用,如疮口局部肌肉乌紫者,取上药百分之八十,加入肉桂粉百分之二十。将药末撒于疮口以不见肉为度,每早、晚各换药一次,外贴适当软膏。第二次换药时,创口不宜用水洗涤,用消毒棉球揩去陈药,或用油料将陈药涂湿后擦去。(浙江中医) 生石膏为天然层积矿物单斜晶系硫酸钙矿石,色白,质重,有光泽,碎之可看出透明的结晶。神农本草经说:“石膏主中风寒热,心下气逆,惊喘,口干舌焦”名医别录说: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胃肠中隔热,止淸渴烦逆”。清代文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记载1793年的京城大瘟疫,有桐城医士,投大剂石膏,活人无数。近代张锡纯喜用生石膏,并与西药阿斯匹林同用退热,名“阿司匹林石膏汤”。近代北京四大名医的孔伯华善用石膏,雅号“孔石膏”。石膏证;1 烦渴喜饮;2 恶热多汗;3 舌面干燥;4脉洪大,浮滑。今年盛夏曾治疗一女,以鼻塞不通为主诉;其人干瘦,且有恶热多汗,喜喝水,便秘,舌干瘦,脉浮滑。与白虎加人参汤两剂,鼻塞消失。 2 白芷性辛而温,各医家对其具有排毒疗疮各执一词,但其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为公认。临床运用:1. 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骨节烦痛,脉浮紧者,可与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等配伍。眉棱骨疼痛,额头疼痛,在辨证的基础上重用白芷20-50克,疗效立显!2. 本品用于外科疮疡肿毒、红肿热痛,常配清热解毒的银花、天花粉等同用,取本品消肿之功效。若脓已形成,可用该药配皂角刺、蒲公英等排脓。3. 湿浊内盛,带下日久,清腥如水者,可与乌贼骨、白术、薏苡仁、芡实等同用。4、治疗鼻渊:白芷为必用之药。5、面部长斑(个人经验):白芷30克白芨30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白茯苓30克生麻黄10克红花10 共为细粉皮肤干燥者用蜂蜜调后做面膜(皮肤有痘的,用醋和牛奶调,皮肤皱纹多者,用牛奶加蛋清调!)题外话:烹调用途:可作香料调味品,有去腥增香的作用,但多用于食疗菜肴,如川芎白芷鱼头等。炖鸡汤时,放5克白芷、十克当归,味道极佳! 白芷。面部长斑(个人经验):白芷30克白芨30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白茯苓30克生麻黄10克红花10 共为细粉皮肤干燥者用蜂蜜调后做面膜(皮肤有痘的,用醋和牛奶调,皮肤皱纹多者,用牛奶加蛋清调!)加麻黄甚妙!谢谢楼主的好思维!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其气雄壮,升阳而发散风湿,上通巅顶,下达肠胃。寒气郁于膀胱经头痛必用之药;巅顶痛,非此不能治。本经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皆清阳不振,厥阴之气郁窒不伸为病,温以和之,升以举之,解结除寒,斯急痛可巳,疝瘕可除。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1、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巅顶头痛、偏头痛,常与川芎、白芷等配伍应用。2、对于风寒湿邪所引起的风湿痹痛、肢节疼痛,常与苍术、羌活等配伍应用。3、治疗疥疮用藁本煎水洗浴。(加硫磺粉效更佳!)4、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鹏腔积液、妇科肿瘤等疾患,凡辩证有寒者,均可加此一味利下焦之湿,消阴障之气,效佳! -得票1 枳壳性味苦;酸;性微寒归经:肺;脾;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炒枳壳一味临床我经常使用,简单介绍几种使用心得。1、与理气药通用,治疗中焦气滞食积引起的胃脘胀痛。枳壳有降胃气作用,配合木香厚朴等对于中焦气滞效果很明显,枳壳也有消食作用,对于食积、中焦不运都有明显效果。2、于补益剂同用,特别是补益中焦的,一可运药,不至于呆补留寇,二可恢复中焦气机运行,不至于香燥耗气。个人常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另外枳术丸也比较常用,对于脾虚中焦不运,效果也比较明显。3、与化痰药物同用,一些外感痰湿,用化痰药加一些理气药物(如枳壳、薤白等)会事半功倍。 -得票1 有版主参与,此贴可以发展下去了!建议对于参与的给予积分奖励!枳壳运用经验,我补充三点:1、大剂量(60克以上)枳壳、枳实煎水外洗,可以治疗脱肛、子宫脱垂.2、配伍大剂量枳壳(30克以上)可以舒张输尿管,治疗输尿管结石效佳!3、枳壳配桔梗,一升一降,调节中焦气机,疗效很好!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入足厥阴肝经,温肝暖血,破血消症,逐腰腿湿寒,驱腹胁疼痛,强心脏,温暖血分寒湿。凡肾阳虚衰,虚火上炎,用此有引火归原之效,如牙痛、咽痛、心胃痛、霍乱呕吐等症,服之颇效。阳虚肾寒,体素细弱者,泡开水常服,能却病延年。夏天吃菌子中毒,呕吐或泄泻,用肉桂少许泡服。无论真假霍乱,吐泻交作,腹中绞痛,医药不及时,急宜肉桂研细粉5-10克,服之颇效,有益无损。到山岚烟瘴之地,常吃肉桂粉末或泡水服之,可免瘴气之侵。乘车晕船呕吐,吃肉桂粉末少许立效。服用附子中毒,麻醉不安者,好肉桂8-10克泡服,轻者立即可解,重者渐愈(切忌用冷水洗胃,每多促亡)。腰肌劳损:肉桂、白术、三七各等分,共为末,白酒冲服,每次8克 我先来一个,当做抛砖引玉吧!莱菔子善升善降,炒则降多于升,生则升多于降,该药降气化痰、理气宽肠,并有通便之力。凡痰热壅肺,胃内食积,腹胀便难,以及食补药后胸闷纳呆,用之均有神效。朱丹溪盛赞其有推墙倒壁之功。温岭阎羽临老中医曾治一患儿,出生20天,大便不通,腹胀如鼓,食即剧吐,如喷射状,面色绯红.取生莱菔子3克打碎煎汁58毫升置奶瓶内让患儿吸吮,再削取肥皂如小指大,以温水擦磨肥皂头缓慢导入肛门中约35厘米来回抽动几下,服药后不久,解黄色稀便三次,腹胀消失,无呕吐,吸乳正常。莱菔子一味,余于临床用之不多,可能是病人病情所局限吧。但用之,多重视“痰邪作祟”。譬如腹胀纳差,大便不畅,见有舌苔厚腻者,多用之。至于其他腹胀,用之无益。临床见有腹胀者就诊,自诉他医予莱菔子搀于药中服用多日而无效,多出自于此。目前坊间所鬻之莱菔子,多生熟不分,真是无可奈何。 白芨兰科植物白芨的块茎本经谓“甘根”,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本品色白入肺,性粘而涩,故能入肺止咳血;其汁富含粘液,故对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对消化道溃疡有较强修复作用。.个人经验方:白 芨80克 元 胡60克 金果榄50克 海螵蛸50克 干姜60克 浙贝母50克 黄连50克砂仁30克苍术50克沉香50克 共为极细粉,每次5克,每日三次,治疗消化道溃疡,疗效极佳!话外:白芨沾水后极粘,吹笛子时,用其贴笛膜甚佳!楼主的帖子真棒,谢谢了。白芨水煎服,效果极差,临床我也习惯用白芨粉瞩患者冲服为好。此方为楼主的经验之方,有识之士那是受用了,呵呵,谢谢。只是,这个方子与其说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子,到不如说是治疗虚寒性胃痛的方子,是不是呢?我个人以为,胃脘痛见有虚寒表现者,均可用此方。此方中黄连的用意是很妙的,我想可不是为了杀什么HP吧,呵呵。 白芷性辛而温,各医家对其具有排毒疗疮各执一词,但其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为公认。临床运用:.5、面部长斑(个人经验):白芷30克白芨30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白茯苓30克生麻黄10克红花10 共为细粉皮肤干燥者用蜂蜜调后做面膜(皮肤有痘的,用醋和牛奶调,皮肤皱纹多者,用牛奶加蛋清调!)题外话:烹调用途:可作香料调味品,有去腥增香的作用,但多用于食疗菜肴,如川芎白芷鱼头等。炖鸡汤时,放5克白芷、十克当归,味道极佳!余于临床用白芷,多外感风寒而至鼻塞、头痛之时,用之效如神。又疗胃脘痛见有虚寒者,也多少量用之。而其他之时用之甚少,学习了。这个外用方,果真不错。只是,临床上担心遇到对中药过敏的,一直不敢大胆应用而已,请问老哥应用此方怎么样能够避免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