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惠施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政治家 逻辑学家和哲学家 惠施作为中国古代 先秦学派名家的代表人物 不仅在中国古代逻辑学界 甚至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 都有着自己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独特的学术思想 他继承了名家学派的先驱人物邓 析的 明辨之学 并将其发扬光大 使之成为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当中一个独立 的学派 惠施的 合同异 观点 认为一切事物的差别 对立是相对的 强调差 异之中有同一 这些差别和对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虽然这种观点过分地强调了 事物的相对性 否定了事物的稳定性和相对性中存在的绝对性 但是惠施能够强 调从联系和发展中看世界 因而能看出一切现实差异的相对性 冲击了孤立 静 止地对待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 同时他在对论辩的研究 形成了以名实学说为基 本内容的逻辑思想 对我国古代逻辑科学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同时他敏捷的 思维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也被后世的专家 学者所赞扬 由于惠施自己的著作已经佚失 关于他思想的文献散落在其他人物的著作中 所以国内研究惠施思想的学者较少 鉴于此种情况 本文将收集关于惠施思想的 文献 尤其是我国先秦诸子对惠施的记载 对他们进行认真研究和辨别 去伪存 真 把这个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逻辑学家 哲学家的真实思想尽量展现在读者 面前 为我国古代逻辑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新的视角 关键词 先秦逻辑意蕴历物十事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i i y i l l l l l 2 l l i l o l l n l l 2 l l l f 7 i i i i l 8 1 1 1 i l l l 7 l l i i 5 l l b s t r a c t s h i h u ni sc h i n a sp r e q i np e r i o do fi m p o r t a n tp o l i t i c i a n s l o g i c i a na n dp h i l o s o p h e r s h i h u na si na n c i e n tc h i n at h es c h o o if a m o u s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f i g u r e n o to n l yi nt h e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i o g i c sc i r c l e s a n de v e ni nt h ew h o l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p h i l o s o p h yh a sj t si m p o r t a n t s t a t u sa n du n i q u ea c a d e m i ct h o u g h th i s t o r y h ei n h e r i t e dt h ef a m o u ss c h o o ip i o n e e rd e n g d i s c e r n m e n to fl e a r n i n g a n dt oc a r r yf o r w a r d l i a n gq i c h a o o nt h ew i n g f r o mt h e f a m o u ss p e e c hf r o mz h e n gz h id e n g t h es o n go fz h a oz h i a n dg o n g s u nl o n gc h a n g t ob e c o m et h ep r e q i np e r i o da m o n ga l ic l a s s e so fa u t h o r so fa ni n d e p e n d e n ts c h 0 0 1 s h i h u n s c o n t r a c t a b n o r m a l v i e w p o i n t t h i n k a l i t h i n g s o p p o s i t ed i f f e r e n c ei sr e l a t i v e e m p h a s i z i n g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a r et h e s a m e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a n do p p o s i t i o na r e i n t e r c h a n g e a b i e a l t h o u g ht h i sv i e wt h ee x c e s s i v ee m p h a s i so nt h er e l a t i v i t yo ft h i n g s n e g a t i v et h i n g si ns t a b i l i t ya n dr e l a t i v el nt h ep r e s e n c eo ft h ea b s o l u t e b u t t oe m p h a s i z e f r o m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nv i e wo ft h ew o r l d t h u sc a ns e ea l lt h er e a i d i f f e r e n c e si nt h er e l a t i v ej m p a c to f i s o l a t e d s t a t i ct h i n g sm e t a p h y s i c a lv i e w a tt h es a m e t i m eh et 0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s t u d yf o r m e dt h em i n g s h it h e o r ya st h eb a s i cc o n t e n t so ft h e l o g i c a lt h o u g h ti na n c i e n tc h i n a t h ei o g i co fs c i e n t i f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m a d ei m p o r t a n t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a tt h es a m et i m e h i sq u i c kt h i n k i n ga n ds t r o n gl o g i c a lr e a s o n i n ga b i l i t yw a s l a t e rp r a i s e db yt h ee x p e r t s s c h o l a r s d u et oh i so w nw r i t i n g sh a v eb e e nl o s t h et h o u g h ta b o u tt h el i t e r a t u r es c a t t e r e dt o o t h e rc h a r a c t e r si nt h ew o r k s s ot h ed o m e s t i cs t u d yo fh i si d e a so fs c h o l a r s i nv i e wo fs u c h as i t u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w i l ic o l l e c ta b o u th i si d e a si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e s p e c i a l l yc h i n a sp r e q i n o nh i sr e c o r d t h e i rs t u d i e ss e r i o u s l ya n d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 d i s c a r dt h ef a i s ea n dr e t a i nt h et r u e t h em o r et h a nt w ot h o u s a n dy e a r sa g oi na n c i e n tc h i n a l o g i c i a n s p h i l o s o p h e r st r u t ht r yt o s h o wi nf r o n to ft h er e a d e r a s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i o g i cr e s e a r c hp r o v i d eat h en e w a n g l eo f v i e w k e y w o r d s t h ep r e q i nl o g i c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c a l e n d a rt e n h 绪论 绪论 惠施 约生活于公元前3 8 0 年一公元前2 9 6 年 战国时期宋国 今河南商丘 市 人 政治家 辩客 逻辑学家和哲学家 曾在魏惠王时任宰相十六年 是先 秦时期四大学派中 名家 的代表人物 以学识渊博著名 惠施的政治观点是 不 法先王 不是礼仪 主张 偃兵 去尊 和 法治 在学术上其主张的是凡 事都有它的相对性 本来对立或者相对的东西 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向 与 异 并不是绝对的 所以基本观点被称作 合同异 同时这也是 名家 学派的一个 分支 惠施与庄子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虽然庄子与惠施思想相不同几近对立 但仍 然对其才华赞赏有加 庄子 天下 篇中曾经记载 施存雄而无术 成为了庄 子对惠施评价的一个浓缩 在充分肯定惠施的雄才大略同时也批评了其种种做法 不合道理 惠施死后 庄子曾经发出 自夫子之死也 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 之矣 的感叹 可见 庄子同惠施的感情还是非常深厚的 作为春秋时期在学术上和政治上都非常有建树的人 惠施的著作也是非常多 的 庄子 天下 篇曾写道 惠施多方 其书五车 但是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 和时代的不断发展 惠施本人的著作已经全部佚失 其学术观点只能散落在其他 著作当中 如 庄子 天下 及 苟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 等少数先秦 文献 其中记载于 庄子 天下 篇当中的 历物十事 是惠施学术思想的一个 集中体现 所谓 历物十事 就是惠施的十个命题 即 至大无外 谓之大一 至小无内 谓之小一 无厚不可积也 其大千里 天与地卑 山与泽平 日方中方睨 物方生方死 大同而与小同异 此之谓小同异 万物毕同毕 异 此之谓大同异 南方无穷而有穷 今日适越而昔来 连环可解也 我知天下之中央 燕之北 越之南也 和 泛爱万物 天地一体也 这十个 命题明显是惠施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得到的十个结论性的命题 由于惠施本人的 著作全部散失 而且这十个命题又是从 庄子 天下 当中转述出来的 所以惠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施是通过怎样的逻辑思维得到的这十个结论也就成了一个谜题 这也是我国众多 学者在研究惠施逻辑思维时所争论的焦点 虽然惠施同先秦诸子中的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等人物无论在学术上还是 在后世名气上都无法比拟 但是我国学者对其思想也颇有研究 这些研究多数从 哲学和逻辑学两方面入手 通过对其 历物十事 的解释 试图探知惠施的真实 学术观点 冯友兰在 中国哲学简史 2 0 0 5 年1 0 月版中这样记述惠施 惠施在他的 十 事 中 开头和结尾是谈形象之外的世界 并且对惠施的这两个命题进行了详 细的阐述 后来的出结论惠施的这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 从而认为惠施的学术 观点比较庞杂 李石岑在自己编著的 中国哲学十讲 一书中 第五讲 名家之观念的辩证 法与形式理论 对惠施这样评价 总看历物十事 我们可以知道惠施的思想是站 在肯定矛盾之观念论的辩证法的立场 他在十事中能一贯地解释各种事象 把 辩证法上各个要点阐明 这是他识力独到的地方 无怪有些学者认他远胜于公孙 龙 非思想芜杂的公孙龙所能及 张立文主编的 中国哲学史新编 第五章第一节 形名之学 中这样评价惠 施 惠施的形名之学有自己的特点 自成一体 惠施之学 或受墨家之方法 或为惠施所取用 但惠施之学与墨家辩学并不相类 惠施之学 与道家也有别 老子和庄子将 无名 庄子还讲 无言之辩 滑疑之耀 惠施之学恰与 此相反 由 庄子 中所记庄子与惠施之辩 也可见两入学术旨趣之不同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7 月出版的 中国古代哲学史 第一编 第七章中给 予惠施的评价是 惠施的命题主要是强调事物概念的相对性 反对把概念的差异 绝对化 惠施的这些论题 充满了辩证的气息 大大提高人们的怀疑精神和思 辨能力 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o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嗍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 0 0 4 年1 月 第1 2 5 页 亩李石岑 中国哲学十讲 m 贵州 广西大学出版社 2 0 1 0 年3 月 第9 7 页 国张立文 中国哲学史新编 m i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0 0 7 年6 月 第2 0 4 页 国复旦大学中国哲学教研室 中国古代哲学史 m 上海 中国古代哲学史 2 0 0 6 年7 月 第1 2 3 页 2 绪论 周山著述的 中国学术思潮史纲 第一卷第八章 名辩弄潮 中这样记述的 惠施的朴素辩证的思想 通过这十个命题 得到了具体的 充分的展示 这些 浓缩了惠施思想的精华的命题 一经公之于世 立即引起了天下名辩之士的欢呼 响应 战国中期的学子思潮 因为这十个命题的问世 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国 田文军和吴根友著的 中国辩证法史 一书中第八章 名家思维方式的历史 特征 对惠施也进行了评价 惠施 合同异 在思想方法上重综合 实际上就 成为了公孙龙 离坚白7 在思想方法上重分析和庄周是非 后期墨家总结坚白 同异之辩等哲学理论形成的前导和诱因 从这样的角度把惠施 合同异 作为我 们民族辩证思维发展中的一个环节 大体上是合于历史实际的 国 从以上的文献来看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们无论从哲学 逻辑学还是政治学等 各个角度入手对惠施思想进行研究 都难以得到一个大家满意的结果 无论是惠 施的真实思想精髓还是对其 历物十事 命题的解释 都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结 论 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从哲学角度来说 惠施留下来的十个命题都是联系实际的自然事物 并没有 单纯的理论问题 所以其思想是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惠施曾经提出 万物必同必 异 的观点 注重万物之间的同异 所以被称作 和同异 学派 也就是说惠施 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具有相对性的 可以互相转化的 惠施在 历物十事 中分别 用 天与地卑 山与泽平 日方中方睨 物方生方死 和 南方无穷而有穷 这三个命题否定了事物在形态 时间和空间上的差距 过分地强调了事物的相对 性 弱化了事物的绝对性和本身固有的属性 所以惠施的哲学思想应该属于形而 上学 从逻辑学角度来说 惠施的 历物十事 中虽然没有专门提出 类 的思想 但从惠施实际运用的 同中找异 异中找同 以及 善譬 的推论方法中 已 经明确地反映了有关 类同 类异 类比 等逻辑思想 在 善说 一书中 记载了一段惠施与梁王的对话 梁王问惠施 弹 的形状 惠施就运用了类比的 国周山 中国学术思潮史 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 o g 年7 月 第2 5 3 页 田文军 吴根友 中国辩证法史 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 0 0 4 年1 月 地1 8 7 页 囝周云之 略论惠施的逻辑思想田 南昌 江珏师院学报 1 9 7 9 0 3 黑龙江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逻辑方法解释了这个问题 惠施道 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 听到惠施的 解释后 梁王立即就明白了 弹 的形状 用人们平时常见的 知道的东西去类 比人们不常见的 不知道的东西 这种类比的逻辑思维在惠施的学术思想中随处 可见 总体来说我国学者们普遍认为惠施的逻辑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为 辩证逻辑思想 另一方面为形式逻辑思想 从政治的角度来说 惠施的政治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其主张的 合纵抗秦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具有预见性的 惠施在魏国做了十五年宰相 对魏王一 忠心耿耿 并且为魏国制定了法律 使魏国不断强大 后世对庄子的研究较多 并且从庄子的角度认识了惠施 其实在战国时代 惠施的名气要远大于庄子 他 的政治影响也在战国各国中颇深 笔者认为 对惠施思想研究影响最大的在于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惠施的著 作已经佚失 对我国古代人物思想进行研究时 主要是看其本人著作反映的是什 么思想 如本人没有著作流传 就只能依靠同时期别人的记载来进行推断 而作 为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来说 惠施的思想经常受到同时期其它学派的批评甚至反 对 其好友庄子对他的思想也有很大看法 其他学派认为惠子不过是一辩者而已 不值一提 但纵观惠施本人 学识渊博 思维敏捷又岂是一 辩者 所能概之 其次是对惠施思想理解上的不同 正是因为惠施没有著作流传下来 所以我 们无法真正了解到其思想内涵 于是在推断上就出现了对于其思想的不同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惠施应属新墨家学派 认为惠施的思想与墨家基本相同 陈兰甫 东 塾读书记 中以 墨子小取 篇 乘白马 盗人 等说法和公孙龙相似 认为 是名出于墨的证明 胡适之先生更是以名家为新墨学 起名为 别墨 4 并列举四 个理由证明 墨经 为惠施 公孙龙等所著 梁任公先生虽然不认为 墨经 出 于施 龙二人之手 但是也认为名家实为墨门一派 从惠施的十事来看 有很多 观点与墨家相反 而且墨家富有实践的精神 而以惠施为代表的名家只是作抽象 的研究 还有学者认为惠庄之交甚深 可以用庄子的思想来解释惠子的观点 但 是从 庄子 天下 篇所记载的内容来看 庄子虽然同惠施是好友并且也十分欣 赏惠施的才学 但是两人观点却有不同 对惠施思想进行批评的文字居多 所以 绪论 以庄解惠实不可取 最后就是有学者认为惠施与公孙龙同为名家学派 惠子虽然 没有著作流传 但是公孙龙有 就以公孙龙的观点来解释惠施的思想 要知道 公孙龙与惠施虽同属名家 但分 合同异 离坚白 两个对立学派 况且名家 作为一个学派本身也没有一个贯之一体的思想 而且公孙龙善于诡辩 思想芜杂 更不无法与博学多才 思维敏捷的惠施相提并论 最后就是对惠施的 历物十事 解释问题 虽然惠施著作已经佚失 幸而我 们今天还能够看到直接反应惠施思想的 历物十事 但是众多学者的不同解释给 我们研究惠施真实思想也带来了很大影响 本文将广泛收集古代著作中提及惠施的资料文献 力求完备 这样可以充分 占有资料 更加客观公正地了解惠施的真实思想 毕竟一家之谈是具有局限性的 而其古代著作对事实的记载更加准确 可以减 后人掺杂进去的其他思想 如 庄 子 苟子 韩非子 和 吕氏春秋 等古代著作 都将成为本文的主要参考 依据 笔者将从二个新的角度去研究惠施 也就是说从哲学的角度入手 通过古代 文献资料对惠施思想及言行的记载 梳理出其逻辑学思想的一个基本轮廓 再细 致研究 历物十事 这十个命题 并且尝试解释 最后通过将惠施的学术观点与 同时期其他学者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对立之处 从而得到惠施的思 想精髓 将其真正的逻辑思想全貌展示在读者面前 虽然我国现在很多学者对惠 施的逻辑学思想及其 历物十事 等没有一个同意的解释和定论 但是笔者认为 只要通过细致的研究和认真的分析 再通过逻辑推理 还是可以基本了解到惠施 的思想精髓 并且能够将 历物十事 进行通解的 总体来看 历物十事 这十 个命题 当中包含了惠施的很多思想 既有物质形态上的 又有物质体积上的 既有事物空间方面的 又有事物时间上的 可谓包罗万象了 那么再解释这十个 命题时 本文将沿用统一而终的逻辑学思想 尽量避免一个命题一个思路 这样 不但回给人一种繁杂无序的感觉 而且在命题解释时也会前后自相矛盾 笔者希望通过文章的写作可以将惠施的 历物十事 解释完备 形成一个广 大学者能够认同的结论 为我国古代哲学研究尤其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哲学思想 气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研究和我国古代逻辑学研究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 同时也为广大学者在研究惠 施思想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使我国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伟大学者的思想能够真实地 被其后人所了解和继承 将我国古代的哲学和逻辑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理论高潮 第一章惠施的生平与著述考证 第一章惠施的生平与著述考证 第一节 惠施的生平 惠施是我国战国时代宋国人 著名的政治家 逻辑学家 哲学家和辩客 曾经在魏国担任宰相长达十六年之久 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 在学术方面 惠 施是名家的杰出代表人物 同公孙龙一起将名家学派推向了顶峰 虽然司马迁 的 史记 当中对惠施只字未提 但是其在政治和学术上的造诣是不可否认的 大约公元前3 8 0 年 战国时代 惠施出生在宋国 今河南商丘市 当然 对于惠施的出生地也有着不同的说法 郭湛波在 先秦辩学史 一书中就明确 表示对此的怀疑 而冯友兰在 中国哲学史 一书中用了 相传为宋国人 也 就是说惠施是宋国人是别人传说的 不能确定 但是东汉的高诱和成玄英都认 为惠施应该是宋国人 并且都明确的提出了这一观点 本着以最早文献为准的 原则 现在学者也都普遍认为惠施应该是宋国人 惠施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 少年时期如何度过已经无从考证 但是通过其 后来的学术造诣以及其思想观点可以看出 惠施在少年时期应该是一个勤奋好 学 思维敏捷 不拘一格的人 说苑 杂言 当中记载了一个关于惠施的故事 魏国的宰相死了 惠施赶着去上任 在渡河的时候不小心掉进水里 幸亏被打 鱼人救起 打鱼人讥笑惠施游泳都不会又怎么会治理国家呢 惠施则说 至于 安国家全社稷 子之比我 蒙蒙如未视之狗耳 吕氏春秋 不屈 中也记 载了惠施的一个故事 匡章在魏王面前攻击惠施是祸害庄家的蝗虫 惠施则辩 解说自己是管理工人的人 由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 惠施对劳动者是鄙视的 所以推断他应该不是出身在劳动者的家庭 圆 虽然惠施出生在宋国 但是其主要的行政地区在魏国 晚年则回到了宋国 对与惠施是何时 如何进入魏国政坛并取得魏王信任的确实没有明确的史料记 载 但是我们可以从 庄子 则阳 中记载的一个事件来明确惠子最早出现在 魏国政治舞台的事件 魏王与齐君定下盟约 后来齐君背盟 魏王大怒要刺杀 齐君 季子 惠施等人听后极力反对 由此可见 自公元前3 5 4 年惠施就已经 刘向 说苑 杂言 篇 m 上海 中华书局 1 9 8 7 年版 第2 1 3 页 口吕不韦 吕氏春秋 不屈 篇 m 上海 中华书局 2 0 0 9 年版 第3 2 4 页 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活跃在魏国政治舞台上了 当时的魏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 魏国君主魏鍪任命惠施为宰相 希望 能够使魏国强大起来 惠施对魏王十分忠心 并且尽心竭力的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任宰相期间 惠施本着 不法先王 不是礼仪 的政治观点 对魏国进行了 改革 他制定了法律以便使魏国走向强大 提出了 合纵 抗秦的政治决策增 加了魏国与秦国对抗的实力 尊奉齐国为 合纵 抗秦的盟主以减小魏国的压 力 可以说惠施的一系列政治措施使魏国便的更加强大 但因 合纵 齐 楚 两国没有结果 恰好此时张仪入魏提出 以魏合于秦 韩而攻齐 楚 朝臣 全部符合张仪 没有人赞成惠施 加之魏王为讨好秦国 便免去惠施宰相之职 改拜张仪为相 并将惠施逐出魏国 离开魏国的惠施开始了自己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先是来到了楚国 楚王热 情地接待了他 但是楚国的大臣冯郝对楚王进言 挤走惠施是张仪 大王与惠 施结竞这是在欺骗张仪 我认为大王不应该这样做 现在 惠施与张仪结仇 诸侯中也无人不晓 惠施与大王结交 您便抛弃了张仪 宋王偃对惠施不错 诸侯中无人不知 大王为什么不把惠施送到宋国那里去呢 这样既可以不得罪 张仪 惠施又会感谢您给他送到宋国去 这样不是两全齐美吗 然后 对张仪 说 我是因为您才没有接待惠施的 张仪必然感激大王 楚王听后感觉很有 道理 于是将惠施送到宋国去了 回到自己的祖国后 惠施结交了自己一生的挚友庄周 虽然惠子与庄子在 现实生活中有着很大的差距 学派上有所区别 而其两个人的学术观点大相径 庭 但是两个人的友谊确实真挚的 惠子是庄子生平唯一的契友 这一点可以 从惠子死后 庄子的纪念词上看出来 庄子送葬 经过惠子的坟墓 回头对跟 随他的人说 楚国郢人捏白士 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 他请匠 石替他削掉 匠石挥动斧头 呼呼作响 随手劈下去 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 除 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 郢人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 把匠 石找来说 替我试试看 匠石说 我以前能削 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 了 自从先生去世 我没有对手了 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 惠施在被逐出魏国三年后 魏惠王去世 在东方各诸侯国的支持下 魏王 战国策 魏一 8 第一章惠施的生平与著述考证 罢免了张仪宰相的职务 并将其逐出魏国 改任公孙衍为相 公孙衍上任后将 在外流离多年的惠施召回 并加以重用 因为惠施主张 合纵 所以在当时战 国诸侯当中是非常有名望的 而其他的外交能力很强 于是魏王将他派往各国 进行外交活动 公元前3 1 8 年惠施出使楚国 以善后韩 魏 楚 赵 燕五国 伐秦不胜的事宣 公元前3 1 4 年惠施出使赵国 请伐齐而存燕 后来惠施由 于年事已高 逐渐退出了魏国的政治舞台 转而返回宋国潜心研究学术 约公元前2 9 6 年 惠施走到了自己的人生尽头 在宋国自己的家中与世长 辞了 综观惠子的一生 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辉煌闪亮的 既有显赫的政治活 动 又有深邃的学术研究 与政界人物颇多争论 与学人亦反复辩难 无论是 在政治上还是在思想上 无论是在社会地位上还是在学术著述上 都是值得夸 耀的 尽管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 但并不能抹杀惠子 合纵 方针的正确性 尽管庄子极力地批判其学术思想 但是并不能否定惠子在学术上的成就 尽管 惠施的著作已经失散 但是从 历物十事 当中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其智慧的结 晶 他留给历史的 不是他突出的政绩而是高深的学术 惠子无愧于我国古代 著名的政治家 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的称号 他必将永远是我国历史人物天空中 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 第二节 惠施著述考证 惠施的著作 汉书 艺文志 著录 惠子 一篇 隋 唐 以下各 志 均不著录 说明亡佚己久 明朝归有光 诸子汇函 中辑录有 惠子 清代马 国翰 玉函山房辑佚书 中亦有 惠子 一卷 两书辑存的多属行事 就今存 各种古籍比照来看 亦不全 中间略有言论 亦无关学说宏旨 惠施在学术上 是有很高成就的 虽然他的著述已经全部失传 但是我们通过其他文献还是可 以找到一二的 在 庄子 天下 篇中庄子曾经说过 惠施多方 其书五车 由此可见 惠施在当时是有非常多著述的 但是为什么惠施如此多的著作会失传呢 笔者 认为 在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当中 其著述的流传主要是靠自己的徒弟来进 行的 更有些名著则是其徒弟总结整理出来的关于老师言行的著述被后人广为 流传 从各种文献中 包括惠施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中都没有提及自己是否有 杨俊光 惠施公孙龙评传d 旧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6 版 第4 7 页 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m i 徒弟 我们可以客观地分析一下 惠施在政治上有着显赫的地位 估计门客应 该是有一些的 但是未必会有很多徒弟师从一个宰相 另外 惠施的学说被当 时的学者们认为是明辨之学 主要以 辩 为名 而这种 辩 在当时恐怕是 不太被人认可的 所以其学术追随者自然会寥寥无几的 再者 自邓析 惠施 和公孙龙之后 名家学派也就销声匿迹了 足可以证明惠施是没有徒弟或者徒 弟不多 所以其学术思想或者学术著述则没有传人保管和推广 没有徒弟或者徒弟不多 只是惠子著述失传的一个可能 那么有人会问 古籍文献当中也没有提及公孙龙的徒弟 名家学派自公孙龙后也再无传人 为 什么他的著述被保存流传下来了呢 这个问题笔者是这样认为的 惠子在前半 生一直立志与政治理想的实现 尽管在魏国得到了魏王和朝臣们的支持和赞许 但毕竟从政之人的政治理想是各有不同的 所以惠施可能会有很多政敌 就拿 张仪来说 他就是惠施在政治思想上的绝对政敌 那么当惠施辞世之后 他的 五车 著述很有可能被其政敌焚毁或者损坏 导致没有流传下来 还有一种 可能 当时的惠施是魏国的宰相 主张的是 合纵 政策 那么 合纵 的核 心就是要对抗秦国 而在秦统一六国之后 秦始皇焚书坑儒 首当其冲被 焚 的就应该是 合纵 组织者惠施的著述 当然 惠施的著述虽然多 但终究没有流传下来 而且没有任何文献记载 这些著述到底为什么失散 所以笔者也只能够依照相关的一些文献记载和逻辑 推理来进行判断其原因 虽然惠施本人的著述已经佚失 但是在 庄子 天下 篇和 荀子 不苟 篇当中还是记载了惠子的很多思想的 其中的 历物十事 更是体现出惠施一 生的思想精髓 庄子 天下 篇其文日 惠施 历物之意日 至大无外 谓之大一 至小无内 谓之小一 无厚不可积也 其大千里 天与地卑 山与 泽平 日方中方睨 物方生方死 大同而与小同异 此之谓小同异 万物毕同 毕异 此之谓大同异 南方无穷而有穷 今日适越而昔来 连环可解也 我知 天下之中央 燕之北 越之南也 泛爱万物 天地一体也 惠施以此为大观于 天下而晓辩者 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 我们可以看出 在这段话的最后两句 中明确地说明了是惠施提出了这十个命题 而且是为了同天下的辩者互相以谈 庄周 庄子 天下篇 m 三秦出版社 2 0 0 8 年1 月 第5 3 页 1 0 第一章惠施的生平与著述考证 论这些命题为快乐 在 荀子 不苟 篇当中也记述了关于惠施命题的文字 山渊平 天地比 齐秦袭 入耳乎 出乎口 钩有须 卵有毛 从这些文 字来看 荀子 不苟 篇记载的可能有误 山渊平 天地比 这旬可以看成 历物十事 当中的 天与地卑 山与泽平 这一命题 而其后的那几个命题 则并非出自惠施之口 在 庄子 天下 篇中 记录完惠施的十个命题之后 又记录了 卵有毛 等二十一事 而这二十一事则是后世辩者为了应和惠施所 历的命题 并非出自惠施之口 苟子 不苟 篇在记录时 误将后面的一些命 题归于惠施 所以惠施所历命题仅有 庄子 天下 篇中记录的这十个命题 我们通过对这十个命题进行精解 还是可以窥视到惠施思想精髓之所在的 苟况 苟子 不苟篇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5 年1 2 月 第4 3 5 页 i l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i i i l i i i i i i i i i i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n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第二章合同异 历物十事 的逻辑意蕴 上 这 历物之意 的十个命题 历来被称为 历物十事 所谓 历物之意 梁启超曾经分析为 历 该含分析度量之意 意 大概也 总结起来说就是 分析事物的概意 要点 马国翰认为 历物 是书的 篇名 没有什么实际所 指 冯友兰推测 十事 是 万物说 的十个主要论点 起到一个概括的作用 总结来看 这 历物十事 即使惠施研究分析事物的 历物 篇的十个基本论 点 惠施的逻辑思想是主张万事万物必同必异的 所以称其思想为 合同异 和公孙龙的 离间白刀是完全相反的 下面我们就对惠施在 庄子 天下 篇 中留下来的十个命题一一做以解释 从中感受惠施的逻辑思想意蕴 第一节 至大无外 谓之大一 至小无内 谓之小一 至大无外 谓之大一 至小无内j 谓之小一 这一命题如何解释 国内 学者众说纷纭 杨俊光在 惠施公孙龙评传 中将 大一 和 小一 解释为 具体的物体 也就是说没有外围的物体是最大的 内部不能在分割的物体是最 小的 冯友兰认为 大一 即极大之物 小一 即极小之物 整个命题是为 了解释什么是大物 什么是小物 蒋锡昌则视 大一 为 六合 宇 或 空 间 小一 为 分子 但笔者认为 以上学者的解释其实是值得商榷的 要想准确地把握这个命 j 题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联系一下惠施当时所处的时代 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 时代 古人们虽然对宇宙学说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还没有形成像今天这 样发达的科学体系 所以惠施所说的 大一 和 小一 绝对不会是我们今天 所理解的宇宙和分子 而对 一 的理解也不应该只停留在一个可指的物体上 要知道惠施怎么会见到大到没有外围的东西或者小到不能分割的东西呢 至于 其他学者认为惠施所说 大一 和 小一 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其实指的就是 同一 这种主张更加的没有可靠的论据支撑了 其实理解惠施的这个命题并不 难 至大 和 至小 这两个词可以理解为动词 即 大到 和 小到 而 梁启超庄子天下篇释意 c 饮冰室合集 上海 中华书局 1 9 3 6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 0 0 1 版 第3 2 0 页 西杨俊光 惠施公孙龙评传 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6 版 第5 2 页 第二章合同异 历物十事 的逻辑意蕴 上 非形容词 最大 和 最小 那么 至大无外 和 至小无内 就可以理解为 大到没有外围和小到内部无法分割 大一 和 小一 不是在指具体事或者物 而是指 最大 和 最小 两个极限 整个命题就可以这样解释 大到在它外 界不再有任何事物 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包括在其中 那么就可以叫最大 小 到在它内部不再有任何事物也可以说是小到了没有内部 那么就可以叫最小 惠施这一命题是根据他的逻辑思想推理而来的 这个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无 论是针对物质还是针对思想都是如此 这一命题的真正目的是在解释什么为 大 什么为 小 这两个从逻辑学角度出发的概念 虽然现代学者们对这一命题的一些细节解释还不能够达成一致 但是与后 面的命题相比 其总体解释还是可以得到认可的 惠施的 历物十事 以此命 题开篇 足可以看出其哲学思想还是以唯物主义为主的 追求的是一种物质的 实际存在 力求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 的一些问题 当然这同惠施从政经历是 珊 有重要关联的 舯 第二节 无厚 不可积也 其大千里 这一命题在 庄子 天下 篇原文中为 无厚不可积也 其大千里 后经 学者探讨 认为原文标点注有失误 如马叙论所说 无厚二字 乃领不可积也 其大千里两句 无厚 应该同时具有 不可积也 和 其大干里 两种属性 冯友兰认为 无厚者 薄之至也 薄之至极 至于无厚 如几何学所谓 面 无厚者不可有体积 然而有面积 故可 其大千里 也 杨俊光认为惠施的 这个命题也仅仅是几何平面上的问题 没有其他的什么意义在里面了 国内的 许多学者也都认为 惠子的这第二个命题仅仅是几何平面与立体体积之间的关 系 没有其他含义在里面 倒是章太炎 胡适另辟蹊径 认为 无厚 既无尺 寸i 便与 大千里 无二 一 惠施并不是一个数学家 没有必要在自己供天下辩者共同辩之的命题中阐 述数学现象 应该说这个命题还是有它引申的逻辑思维在里面的 至于章太炎 胡适虽然没有从数学层面入手 但是简单地将 无厚 等同于 大千里 未免 有点牵强 笔者认为要想理解这个命题的真正含义 还是应该联系惠子的哲学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m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 0 0 7 版 马叙伦 庄子天下篇述义嗍 北京 龙门联合书局 1 9 5 2 版 第7 6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思想以及其他命题想表达意蕴的风格 第一个命题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 真 的 最大 和 最小 那么联系惠子的哲学流派为 合同异 这个命题应该 是将 最大 与 最小 相整合 互相转化 首先 惠子选择了一个辩论的对 象是 无厚 的 其次 说明了既然是 无厚 那么他应该是 不可积 的 再次 惠子又说虽然 不可积 但是在 面 上应该是 其大千里 最后 惠 子要表述的意思就是在体积上属于 小一 的 无厚 在面积上却属于 大一 从而完成了 大一 与 小一 这两个本来对立的相互转化 从而达到 合同 异 的逻辑效果 第三节 夭与地卑 山与泽平 对这个命题的解释众说纷纭 就连字面上的含义也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所以要想真正了解这个命题所表达的意义 我们首先就要来解决这个命题的字 面意思 在这个命题中 天与地卑 的 与 字并不是我们今天汉语中的 和 这个表意 而是 如同 或者是 一样 卑 字则是 低贱 或者 低下 的意思 易 系辞 中开宗明义日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 贵贱 位矣 从中足可以见到 卑 字在形容天地之时的真正含义 这个命题的前半 句就是说 上天如同大地一样低下 山与泽平 中的 与 字同前半句中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 泽 并不是 我们今天汉语中的沼泽之意 而是水的意思 在 说文 中 水 准也 准 平也 那么这个 泽 就是平静的水即止水 后半句的意思应该是 高山如同 止水一样平坦 整个来看这个命题 充分地体现出惠施的 合同异 思想 去掉上天的尊 同地的卑一样 抹去大山的高 同水的平一样 句意清晰后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惠子为什么会设计这样一个命题 这样的命题辩论之处在哪里 有些学者认为 是从 道 或 合同异 的观点看而毫无差别的 我认为这个不准确 首先 道 并不是惠子所推崇的哲学观念 这个 道 应该是庄子的观点 这样认 为未免陷入了以庄解惠的误区 其次 合同异 也不会不加任何思索 没有任 何道理将两个本来对立的事物互相转化 还有些学者认为惠子的这个命题是出 于地圆学说 也就是说地球是圆的 只要你的参照物不同 那么也就没有什么 天尊地卑 山高水低之分了 这种说法恐怕就更站不住脚了 因为惠施本人生 1 4 第二章合同异 历物十事 的逻辑意蕴 上 活的年代还处在地方说 认为大地是方的 是由某个神兽托着漂浮在海上的 笔者认为要想真正理解这个命题 还是要回到第一个命题所表达的意思上了 也就是说惠子从 至大无外 的 大一 角度来看 天空与大地是没有什么区 别的 山川与止水的高低也变得渺小没有价值了 当然 这个命题带有诡辩的 性质 在无限的空间 可以 略掉刀天地山泽之间的差距 但在有限的范围内 天毕竟比地高 山并不与泽平 这种差距还是不能抹杀的 回 第四节 日方中方睨 物方生方死 睨 字是侧 引申为倾斜 日方中方睨 是说 太阳刚运行到天空的正 中时就已经倾斜了 物方生方死 则意为 事物刚刚出生就已经走向了死亡 这个命题对字面的解释是没有歧义的 学者们也都普遍认可 但是惠子为什么 会出这样一个命题 这个命题的 辩 从何而出则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 时间是连续不断变化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 中 与 睨 生 与 死 都在这个连续中 也就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了 另有天野镇雄认 为 从时间无限来看 日之中睨 物之生死不过皆为一瞬 故而不值一提有所变 化 近年来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 日方中方睨 是惠子站在宇宙角度提出科 认为在宇宙中 太阳无所谓 中 与 睨 而 物方生方死 则是 生 与 死 的一个转化过程 笔者认为 以上说法均有不周之处 惠子既然在命题 之中用了 中 睨 生 死 等词 也就是在连续不断的时间内截取 了其中的部分作为辩的对象 所以在解释该命题之时应该针对截取部分而非整 体 另外虽然时间是无限连续的 太阳一日之变化 事物之生死只不过是一瞬 间 确实不值一提 但笔者认为惠施真正本意并非如此 否则惠子怎会将本无 所一提之事列为一个命题呢 最后的宇宙学说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需知此学说 必须建立在两千多年前的惠子已经掌握了地圆学 并且知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 心 太阳也远非不动 银河系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恩格斯曾说过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 现 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 既在同一个地 方又不在同 个地方 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 这段 黄瑞云 惠施命题试释四 黄石师院学报 1 9 8 3 0 1 字野精一 中国思想 m 台湾 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1 9 7 7 年 恩格斯 反设林论 c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 9 7 1 版 2 0 卷第1 3 2 页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话就是对惠子 日方中方睨 命题的最好解释 随着太阳的不断运动和变化 它刚刚到达中间 其实就已经倾斜了 恩格斯还说过 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 果 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的 辨证的生命观无非 就是这样 生就意味着死 亚里士多德也曾经说过 一个活人又 是 一个潜在的死人 圆这两位哲学家同惠施 物方生方死 这一命题应该表达的 是一个含义 所以惠子的这个命题想表达的真正意义在于 事物都是在不断发 展变化的 就像太阳刚刚到达中央 实际上已经开始倾斜了 事物虽然b j u i 习u 产 生 就已经开始走向灭亡了 在惠施的眼里 中 与 睨 生 和 死 这 两对本来对立的现象形成了统一 完成了相互转化 最终归于 合同异 的思 想洪流之中 惠施能从这里看出事物的变化及其发生变化的内在原因 是合平 辩证法的 但他过于强调事物的变化 而忘掉了事物在变化过程中具有一定阶 段的稳定性 把仅仅具有走向死亡的倾向就认为是死亡 或走向偏斜的倾向就 认为是偏斜f 也就成了错误 第五节 大同而与小同异 此之谓小同异 万物毕同毕异 此 之谓大同异 这个命题是很难理解的 也是各家学者争论较多的一个命题 要想真正把 握这个命题的含义 就要从理解字面意思上来入手 其中的关键字词有 同 异 大同 小同 小同异 毕 和 大同异 同 即事物的统一 性 共性 相互交集之处 异 即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 不同于其他事物的 属性 单独的 唯一的 大同 即大体上相同 基本上相同 小同 即只 有部分相同 相同之处非常少 小同异 这里面的 小 字并非我们现代汉 语中常用的含义 而是表达事物的微薄 意义的肤浅 不具备较高的重要性 那么 小同异 是指同异性较浅 意义并不重大 毕 这个字在 说文 中 的愿意为 毕 田网也 也就是用来捕杀鸟兽用的网 后来引申为尽 皆 全等等 在本命题中应该用的是其引申含义 大同异 这里的 大 字表示 应用性质重要 意义深刻 大同异 即意义重大的同异 对这一命题的解释主 要有这么几种说法 一种认为 大同 与 小同 是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 胡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 9 7 1 版 2 0 卷第6 3 9 页 圆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m 上海 商务f p w 殖 1 9 5 9 版 第1 6 7 页至第1 6 8 页 李耀仙 惠施 历物之意 说 j 南充 南充师院学报 1 9 8 4 0 1 1 6 第二章合同异 历物十事 的逻辑意蕴 上 i ii i iii i i 适认为 大同 与 小同 分别是 松与柏 松与蔷薇花 也就是说松树与 柏树的关系要更近 两种植物同属与 树 这一范畴 所以谓之 大同 而松 树与蔷薇花两种植物的关系比较远 它们只不过是同属于 植物 这一范畴 所以谓之 小同 梁启超虽然列举的事物同胡适有所不同 他认为 大同 与 小同 应该是 动物与动物 人与人 但是究其核心仍然是认为 大同 与 小同 是表示事物关系的 另一种认为 大同 与 小同 是具有从属关 系的 即 大同 应该包含 小同 是 属 和 种 郭沫若将 大同 与 小同 分别比作 禽兽 和 禽 或者 兽 无论是 禽 或者 兽 都是 包含在 禽兽 这个总的集合下的 两者之间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笔 j者认为 无论以上那种说法都有不足之处 如果 大同 与 小同 是表示事 物关系的 那么后面的 异 则是表示关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护作业安全规程培训课件
- 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课件
- 农业器具使用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别具风味的美食课件
- 别云间-夏完淳课件
- 化工企业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内镜预约流程课件
- 兴县食品安全培训课件
- 化学清洗安全培训课件
- 兴业海螺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五粮液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统计知识党校培训课件
- 防突员专项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国蒸汽蒸饭柜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会阴部护理课件
- 浅谈桥梁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 《AI创意课件之设计》课件
- 医院会计笔试题目及答案
- GB/T 45345-2025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工程用直流磁控溅射银镀层镀层附着力的测量
- 无人机教员聘用协议书
-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