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谈古瓷鉴定和鉴定人受赏2藏币 2008-4-17 16:58:17 | 作者:陈苹 | 浏览 270 次 | 送鲜花 略谈古瓷鉴定和鉴定人 “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如今,收藏已热遍大江南北,据说仅京城的拍卖公司就超过了百家。每家拍卖公司必须备有三、五名鉴定师,所以鉴定师这一职位也十分走俏。但是,鉴定师并不是那么容易当的,也不是谁都可以当。当得称职的不容易,当得出色更不容易。一个欠成熟或是欠水平的鉴定师常会给鉴定工作带来失误,并给收藏者或拍卖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实际上,当前鉴定队伍中人员的素质、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和道德观念等都良莠不齐、差距极大。有的根本不适合胜任这一职业,故而在收藏中、征集藏品中、拍卖过程中常常会闹出许多笑话或麻烦。对此,笔者针对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鉴定与考古不是一回事 鉴定是古玩市场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在古玩市场十分活跃、科技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文物、古玩的收藏交易已成为一项经济交往中十分红火的产业。针对鉴定这一日常性的工作来说,便显得更为重要和慎重,搞不好就造成古玩市场的混乱和交易某方的损失。古玩鉴定这一工作在时间上有限制,在经济上有风险,在信誉上要求十分严格,这是其部分特点。若鉴定者(师)在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高仿制时期,面对真真假假、真假难分、很容易“走眼”的实物面前,没有很强的判断力“毒眼”,那就很难完成他的工作职能了。 而考古就不同了。考古面对的是野外、原始的古迹,出土的文物(除个别外)基本是真实的东西。只要求面对实物进行断代、分析和归纳,并尽力完整地取出来保存修复,然后从历史和文化艺术的角度去研究它的历史性、艺术性、政治意义、民俗习惯、科技发展水平、技术工艺以及艺术价值等等。一时存在的问题解决不了也没关系,收存起来查资料找答案,十年八年也不怕,将来再作结论,并不承担风险和经济责任。 可一直以来,很多人张冠李戴,用考古学的方法、用断代特征去鉴定古玩实物的后果,不是错划了许多仿品当真,便是冤屈了很多真品为仿,“枪毙”了很多珍贵的传世真品。对鉴定者的要求 鉴定人员首先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当然从自己做收藏者在收藏活动实践中锻炼出来更好。但光有实践还不够,必须在理论上深造。起码要知道真的为什么是真?真在哪里?假(仿)的为什么是假(仿)?假(仿)在哪些地方?都要能从原理上讲个明白、说清道理。不能在搞不清、分不明的时候一律给个“仿品”的帽子让实物戴上。 我曾见过不少代表买主来鉴定的“鉴定人”,自己连一件真品都没有收藏过,他又怎么可以胜任鉴定人这一职务?也见过某“收藏家”,他家里连一件汝瓷完整器件都没有,就敢洋洋万言大谈宋代汝瓷鉴定要领。我总觉得这样的鉴定大师根本脱离实际,未免有点太荒唐了。 我倒认为想要成为一名鉴定师其实并非高不可攀。只要自己努力、好好学习,多实践,虚心向前人、老一辈请教,多动脑子进行思考,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是可以达到此目的的。作为鉴定人员不仅要学会考古的一些知识,还要懂得一些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冶金、陶瓷工艺,以及文学、艺术、绘画等方面的知识。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实践三者融合为一;知道得多也就理解得深,由理解方可知其所以然,才不会教条地去接受一些不科学的思想、方法。笔者知道现在有不少刚出校门的学生也当起了鉴定师,而实践经验一点也没有。这是一大缺陷,不值得鼓励。不能用考古的方法当鉴定的“镜子” 我很喜欢读书看报。但我常常看到一些名家或权威人士发表文章时经常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不少人都拿考古的断代条件来对古玩市场实物进行判断。这种做法不说是完全不可以,但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因为古玩市场面对的是99的仿制品,真品混杂其中凤毛麟角;而考古却是基本上对真品(出土文物)、对原始状态的实物进行分析、辨别和断代。研究对象的情况相差如此之大,岂能套用考古的方法来鉴定这些鱼目混珠的仿品市场的古玩实物呢?下面笔者引用几段刊物上的文章供大家一读: 某作者谈元青花鉴别真假的要领时说:“元青花的地釉感观为青白釉,但青白的程度不一致,有的白中泛点青,有的较白,有的偏青新品的地釉很复杂,以青白为主,但呈色上有的偏白,有的青灰”试问作者所说两者有何区别?笔者认为,如此模糊地说还不如不说,因为从釉色上判断并非是元青花独有的特征。这个模糊的概念叫他人如何去定论? 还有人说:“元青花的花纹比较繁缛,一般七、八层,也有五、六层的,还有反其道而行之只画两、三层,显得古朴典雅。”这样说来可以认为画多少层纹饰都可以,让读者如何去领会?就只有天知道了。 还有一位鉴定知名学者这样写道:“元青花有凸起的竖向小圆点组成的串珠纹。串珠纹在元代前后的历代瓷器中极为罕见,故可做断代依据。”可是这段文字的标题是“鉴定元青花”。显然作者把考古断代的概念与鉴定混为一谈了。 诸如此类的文章太多,错就错在统统把断代内涵拿来做鉴定条款。这是传统鉴定法所犯的一个错误。 断代是对的,这些说法也用得上,但是面对仿制品和高仿品,当然不灵了。试问一下,“前面所说元青花有串珠纹,也只有元青花才有串珠纹。”可反过来问:有串珠纹的仿品是否就是元青花?可想谁也不会同意这一说法。 所以诸如许多用在断代方面的条件:雍正瓷的足底为泥鳅背、康熙瓷的足圈为二层台、明代瓷的底部有火石红、元代瓷的足圈斜削一刀、砂底、有釉疤、莲瓣边线是分开画以及造型如何流畅等,诸如此类。只要有这些特征皆可用来断代,但是有这些特征的不见得都是真品。因为现在的仿制品都在按照这些特征仿制,做得真假难分、一模一样。 笔者认为,要想在鉴定上拿得准,必须从人们想仿也仿不成的方面去做文章。如气泡在釉下的状况、彩色釉的色差辨别(非形容性描述而是科学定色)、胎泥的密度大小、釉面对光的吸收与折射率、胎釉的元素成分组成、土咬与染土的区别以及开片和老化等等。这些是目前的仿制者尚做不好的,也是鉴定技术要研究的方向。笔者正在进行这一工作,也希望有人合作研究。 鉴定者应有的心态 作为一名鉴定师在古玩市场的活动中位置很重要,责任也重,决不可趾高气扬、武断下结论。应秉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虚谨慎态度。一定要实事求是,敢下结论的就下,不能下结论的就不下,面对实物千万不可乱下结论。把假的断成真的这是欺骗行为,造成买家的损失;把真的说成假的让卖家吃亏也不行。“公正”二字很重要。看不准的就该明说“先不定论”,千万不可偏袒一方或死要面子乱说一通。自己常见的易下结论,自己未见过的也不可随便说成“仿的”。这样武断下结论的人并不鲜见,有人家里祖传三代的东西或是出土的老货,在某无知的“专家”面前就被断成“现代仿品”。这样的事也不少,只能说真正有鉴定能力的人太少了,而“半瓶子醋”的鉴定师太多。甚至有人没有收藏过一件东西、不是收藏家,他也可以到外面去为他人“掌眼”当鉴定师了。有刚出学校的大学生,无实践经验也去当鉴定师,这未免都太草率了。还有人心里很“黑”,不学无术,眼睛只看着钱。因为他有这个决定拍品改变“身份”的权利,给他钱(三、五万),你的货是仿也变成真;不给钱,你的货是真也成假。这些凭钱办事的鉴定师亦不少见。 如果拍卖公司用了这类人物,就等于挡住了公司的财路、毁了公司的信誉。因为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二批高校毕业生录用人选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北京银行社会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河北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聘工作人员3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江苏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招聘编外专业技术人员1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中国花园长柄叉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吉林省地震局第二批次事业单位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湖南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技术管理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河北承德市消防救援支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队员7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河北中兴冀能实业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第三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东韶关市南雄市司法局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脊神经支配图谱-洞察及研究
- 2025年中级社会工作者《工作实务》模拟巩固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年初级消防员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
- 仓管员补贴管理办法
- DB11-T 751-2025 住宅物业服务标准
- 个税扣除培训
- 与保密有关培训课件
- 粮食机收减损培训课件
- 农行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抽油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展览会场安全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