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练习 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练习 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练习 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练习 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选择题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从1514年向后加325年,正好接近1840年,故“这场战争”应是鸦片战争,“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是指中国由古代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答案:a2.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而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与题干的提示,英国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商业战争,中国史学家则认为这是英国对我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站在文明史观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东西两种不同文明冲突的表现。答案:b小小的,矮矮的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3.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解析右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a.中日甲午战争b.巴黎和会c.抗日战争d.明治维新解析:从漫画中中国人的穿着可判断,当时的中国应处于清朝时期,联系所学可知,该事件应该是18941895年日本发动的中日甲午战争,故选a项。答案:a4.清朝官员曾与外国使者拟定了一条约草案:该草案达成于()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可判断此为南京条约的内容,故a项正确。答案:a5.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香港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c.中日甲午战争台湾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解析:由材料中“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等关键信息,可推断“岛国”为台湾岛,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割占台湾,台湾人民发起反割台斗争。因此c项符合题意。答案:c6.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样就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解析:从材料“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知,其以资本输出为主,故选c项。答案:c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解析:b项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辛丑条约签订的结果;c项说法错误,通商口岸由沿海向内地扩展;d项是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特点。据此三次战争共同之处应是a项。答案:a8.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b.c.d.解析: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外国侵略者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情景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答案:c9.日本右翼教科书篡改甲午战争起因:“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是()朝鲜农民起义威胁到日本的安全清军协助朝鲜镇压农民起义威胁到日本的安全明治维新后,日本军事实力上升,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政策日本蓄意挑起战争,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a.b.c.d.解析: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挑起的,是有既定方针的,而朝鲜农民起义和清军镇压农民起义并未给日本造成威胁。答案:c10.1840年到1900年列强的侵华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中国主权遭到破坏的先后顺序是()开放福州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疯狂地在中国开设工厂美国开始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a.b.c.d.解析: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时间是1842年;是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望厦条约的内容;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时间是1895年;为辛丑条约的内容,时间是1901年。故排序正确的为d项。答案:d11.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题中材料“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是列强驻扎北京至大沽、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方便列强对清政府进行控制,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答案:d12.右图是一张近代外国侵略者进攻北京城的老照片。照片中有星条旗、米字旗等旗帜。这张照片见证的事件,若以干支纪年,应发生在()a.甲午年b.戊戌年c.庚子年d.辛亥年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照片反映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的情景。按照干支纪年法,1900年应为庚子年。答案:c13.“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民族抵抗意识,与之直接有关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代理人。故选d项。答案:d14.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说道:“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这“国耻”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从材料“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可以判断,这是指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占领北京城,故d项正确。答案:d15.下列关于“门户开放”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解析:根据“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内的利益、关税是均等的,这意味着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所以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6.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1)这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及背景是什么?(2)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3)图3事件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为什么?参考答案:(1)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投降,签订辛丑条约。(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两大矛盾汇流,集中体现为阶级矛盾。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列强在华的工具。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仍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参考答案:(1)不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