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导学】高考生物 考前回归教材(基础图例+关键语句+核心考点)第十部分 生物与环境.doc_第1页
【360°导学】高考生物 考前回归教材(基础图例+关键语句+核心考点)第十部分 生物与环境.doc_第2页
【360°导学】高考生物 考前回归教材(基础图例+关键语句+核心考点)第十部分 生物与环境.doc_第3页
【360°导学】高考生物 考前回归教材(基础图例+关键语句+核心考点)第十部分 生物与环境.doc_第4页
【360°导学】高考生物 考前回归教材(基础图例+关键语句+核心考点)第十部分 生物与环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部分生物与环境基本图例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关键语句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的大小,年龄组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性比率)也能影响种群的大小。3.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呈“j”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5.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6.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7.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8.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有关。9.群落的演替包括初(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0.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养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11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基本功能。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13.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反复,具有全球性。1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15.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以及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1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7.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18.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19.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核心考点一、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特征有哪些?种群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哪些?提示: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可以用哪些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分别适用对象是什么?提示: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的动物;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微生物;用取样器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土壤中的小动物。2种群的数量变化(1)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什么?写出j型增长的关系式。提示: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ntn0t。(2)解释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曲线形成的原因。提示: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该物种的天敌增加,这就会导致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3)什么是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会发生改变吗?(必修3p67)提示: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环境容纳量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4)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哪些?(必修3p67)提示: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5)渔业捕捞在何时进行能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提示:k/2。3群落的结构特征(1)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特征分别是什么?(必修3p71)提示: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结构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方面。(2)种间关系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必修3p73)提示: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3)群落的空间结构分哪几方面?(必修3p74)提示: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个方面。垂直结构表现为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表现为群落常呈镶嵌分布。4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并举例。(必修3p7980)提示: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如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如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树林。(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什么?(必修3p81)提示: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什么?提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分别包括哪些常见的生物?(必修3p90)提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大多数动物,包括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和寄生动物等;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等。(3)食物链:草蝗虫蜘蛛螳螂食虫鸟,请分析其中的消费者类型及营养级类型?提示:(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有何作用?提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它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及应用(1)某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哪些?(必修3p94)提示:自身呼吸散失(以热能形式散失);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部分未被利用。(2)生物摄入的能量都能够被同化吗?(必修3p94)提示: 不能。摄入的能量除部分被同化,还有部分未同化而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必修3p95)提示: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的原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逆转)。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不循环)。逐级递减的原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绝大部分能量。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4)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有哪些?(必修3p96)提示: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高效利用。如将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的粪便发酵制作沼气做燃料,沼渣做肥料,通过这些方法相比直接焚烧秸秆而言能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有何特点?(必修3p101)提示: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特点是具有全球性,可以循环反复利用。(6)co2进入生物群落是怎样实现的?(必修3p101)提示: 是通过绿色植物(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的。(7)生物群落中的碳以什么形式存在?以什么形式在群落内部流动?以什么形式返回无机环境?是通过怎样的过程实现的?提示:生物群落中的碳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以有机物形式在群落内部流动;以co2形式返回无机环境;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以co2形式返回无机环境。(8)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什么?(必修3p103)提示: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哪些?(必修3p105106)提示: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化学信息:动物的性外激素,信息素等;行为信息:蜜蜂跳舞、孔雀开屏等。(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分别是什么?提示: 作用:生物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两个方面?(必修3p109)提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及其基础是什么?(必修3p109)提示: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方式的普遍存在。(3)如何判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两者的关系如何?(必修3p110111)提示: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同时恢复力稳定性一般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能力的大小是不同的,而且两者一般是相反的关系,但在自然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两者往往都比较弱,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三、生态环境的保护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必修3p123)提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