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友邦惊诧”论》教案 北京课改版 (2).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友邦惊诧”论》教案 北京课改版 (2).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友邦惊诧”论》教案 北京课改版 (2).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友邦惊诧”论》教案 北京课改版 (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友邦惊诧”论教学要点1讲清驳论的基本特点,使学生明确驳论与立论的根本区别。2分析文章的结构,使学生了解驳论的一般结构方式。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反驳的一般方法。4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味本文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使学生了解驳论的一般结构方式。教学难点了解文章背景。第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2排除字词障碍,熟悉课文。教学重点排除字词障碍,熟悉课文。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教学过程一、文体常识 1 复习议论文的知识: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例证、引证、喻证、对比论证。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2学习论证方式: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反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从而表明自己正确的见解和主张。二、导入我们已经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立论在以前所学的议论文中已经接触得比较多了,那么驳论是什么样的文章呢,我们还没有学过,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驳论文章,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在学习的时候,我们想一想作者驳斥的是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来驳斥的。三、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写的一篇尖锐的时事短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绝对不抵抗主义”,仅三个多月,日占东三省中共动员“全国抗日”,爱国学生两次集会南京,要求停止内战,出兵抗日12月17日,示威游行,“南京珍珠桥血案”12月18日,通电各地严加镇压12月20日,写本文。四、读课文1 生字:庸 yng 兹z 埠b 诧ch 毙b 捣do 殴 u 劫 ji 逮di 诬w 敷衍 f yn 2 解词:不道 攒击 莫名 国将不国 党国 呈文 越轨(行为)超出规章制度所允许的范围。 敷衍塞责不负责任,只是表面上应付一下。五、思考1 本文是驳论文,那么文中敌人的论点、论据是什么? 2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反驳的? 3 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4本文的结构该如何划分?(参照完成课后第二题)第2课时理解分析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1 在理解敌人论点、论据及作者批驳方法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2 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层层批驳敌论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具体分析作者是如何层层批驳敌论的。 教学过程一、完成思考题1敌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3 敌论据:学生“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4 批驳方法:驳论点、驳论据。5 作者的论点:“友邦”非友邦,而“国府”才是造成“国将不国”的真正罪魁。 二、理清文章结构(一)摆出敌论 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论据:学生“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批驳“友邦人士,莫名惊诧”(2-4) (二)批驳敌人的论点 批驳“长此以往,国将不国”(5)揭露“党国”与“友邦人士”狼狈为奸,对日投降,对内镇压的反动罪行。(6-7)(三)批驳敌人的论据(8,即附记) 三、具体分析第一部分1作者在摆出敌论之前用较多笔墨交代学生请愿等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事实胜于雄辩,开门见山,先声夺人,使学生的爱国行为和国民党的卖国行径形成鲜明对比,既交代了“友邦惊诧”的出处,又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还表明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立场和态度,为下文全面展开反驳作了充分准备。2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的话题加以变化了? 用“不道”一转,引出敌人的反动谬论。第二部分1“好个友邦人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反语,以正说反,激愤、讽刺之情溢于言表。2连用三个“不惊诧”和一个“惊诧”构成对比其作用是什么?尖锐地揭露了“友邦人士”的反动本质,实际上“友邦”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所谓“友邦”也只是国民党政府的友邦,是人民的敌人。3第三段只有两个短句,有何作用?深刻揭示出“友邦人士”的丑恶面目,用词激烈,表现了作者的愤怒。4第四段是从哪一方面来写“友邦”的?作者是退一步假设,从而撕掉了“友邦”的文明面具,使其本质暴露无遗。5“一惊诧,就怕了”揭示了什么?“友邦”与“国府”的主奴关系。6连用三个“倒愈像”和一个“国下去”形成对照有何作用? 用“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的事实,揭露了“国府”才是搞得“国将不国”的真正罪魁,说明学生请愿正是出于爱国,为了维护国土的完整。而“国府”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博得“友邦”的夸奖,永远如此“国”下去罢了。7“国”下去意指?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继续下去。8第六段引用电文进一步分析国民党政府的本质:党国有何目的?为镇压屠戮人民制造借口,以取得“友邦”的欢心。9第七段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有何作用?拟用“友邦”的口吻,指出“党国”是受“友邦”豢养的镇压中国人民的走狗。至此,叫喊“国将不国”的险恶用心暴露无遗。第三部分1 这些补写事实,是否真实?引用“申报”消息的原因?真实。申报是国府主办的报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前后矛盾,证明敌论据的不实,纯属造谣诬陷。2 文章最后作者得出什么结论?“国府依然可以杀戮学生,友邦也可以放心瓜分中国”。既照应前文,又照应标题。 第3课时 总结复习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1分析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从中了解反驳的一般方法和驳论的一般结构方式。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从中了解反驳的一般方法和驳论的一般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一、讨论从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中,我们来看一看驳论的写法:1要善于抓住敌人的要害,找到敌人的谬论。文章即先摆出了敌人的论点和论据,使批驳有的放矢。2逐层深入,层层批驳。“友邦”与中国人民为敌,“友邦”的反动本质、“友邦”的虚伪性,国家以怎样的方式存在?通过一系列的排比和对比揭露出国民党叫喊的罪恶用心。论点驳斥之后,作者又引用载于中报消息驳斥了敌人的论据,进一步揭露敌人罪恶行径。通过事实的对照,不仅证明了敌人论据的不实,而且说明了这些胡说纯属造谣诬陷。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