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依偎(wi) 悲怆( chung) 一掷千金(zh)B. 坍圮(q) 俨然(yn) 玲珑剔透(t)C. 狭隘(i) 口供(gng) 子然一身(j)D. 跌宕(dng) 挣揣( zhng ) 命途多舛(cun)【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区分多音字的字音,通过理解词义来区别字音。平时应多积累牢记,特别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A项,正确;B项,坍圮p,剔透t;C项,口供gng,孑然ji;D项,挣揣zhng,多舛chun。故选A。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近年来,引人关注的夜间旅游正成为热门项目,也成了一些城市亮丽的明片。B. 各部门要让技术对结渠道畅通,形成高效协作模式,更好地服务于精准扶贫。C. 走进活动现场,感受演说者的睿智,领略辩论者弛骋古今、纵横捭阖的风采。D. 科学研究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敷衍了事。【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要注意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通过理解词义来区别字形。平时应多积累牢记。A项,“明片”应为“名片”;B项,“对结渠道”应为“对接渠道”;C项,“弛骋”应为“驰骋”。D项,正确。故选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新闻报道对于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讴歌时代英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B. 大家习惯了加班加点、熬夜透支,对此都不以为然,这导致身体过劳现象更加普遍。C. 在竞技场上,要放松心态,专注比赛;一味追求完美,苛求自己,反而容易背上包袱。D. 蓝天保卫战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还应继续加大治理污染的力度。【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或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A项,“得天独厚”意为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一般为褒义词。使用正确。B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望文生义,根据语境,应该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C项,“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思想)相反或出乎意料。在句中起转折作用。使用正确。D项,“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使用正确。故选B。【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垃圾分类并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B. 中国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关键是在于我们热爱学习。C.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既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涵养润泽,也离不开制度化的刚性约束。D. 虽然童话讲的都像梦话,但梦话里有新鲜的空气,值得现实生活中的人进来呼吸。【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成分赘余,“一个重要的原因”跟“关键”语义重复。故选B。【点睛】六类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1)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2)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3)善用排除法。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改善民生需要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辩证关系。 ; 。 , 。说到底,民生改善要以经济发展实际为条件既要尽力而为,在经济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改善民生这样才是可操作、能落地、可持续提升的民生改善浙江考试也要量力而行,尊重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自身的规律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本题注意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题目很容易做出。承接上句中的关键词“尽力而为”阐述,再承接上句中量力而行进行阐述。是总结,前一句是前提,后一句是结果。所以正确语序是。故选D。6.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整个大地和大气,/响彻你婉转的歌喉 (夸张)B.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 (比喻)C.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D. 波浪喘息着,水鸟焦灼地扑打翅膀 (拟人)【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此类题目要熟记常用的修辞手法以及特点。A项,“整个大地和大气”是夸张,判断正确;B项,“寂寞是一条蛇”是比喻,判断正确;C项,有问有答,应为设问,反问错;D项,“喘息着”“焦灼地”是拟人。故选C。7.下列对文句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羽化:道教称飞升成仙B.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朕:古代皇帝的自称C.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农历十五。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庠序:古代学校名称【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朕,古时不论贵贱都可自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皇帝的自称。故选B。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齐谐者,志怪者也B.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C. 素善留侯张良D.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是对此类活用的考查。C项,为形容词活用做动词,与交好;其余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分别是A项,怪异的事,B项,年龄大的人,D项,远处。故选C。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弟子不必不如老师,老师不必比弟子贤能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我们复社里那些走在读书人前列的,替他伸张正义C.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沛公第二天早上跟随一百多人来拜见项王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样做了却不能成就王业的,还不曾有过【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A项,“不必”,应译为“不一定”;B项,“行为士先”应译为“品行成为读书人的榜样”;C项,“跟随一百多人”,应为“带领一百多人马”。D项,正确。故选D。【点睛】文言文翻译,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答题技巧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得分点翻译出来。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少改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10.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荚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A. 词人来到当年赤壁战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风云人物,感慨万千。B. 词中年轻有为的周瑜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鲜明对比。C. “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指词人想象周瑜当年大破曹军的情景。D. 此词用“大江”“惊涛”“千堆雪”等意象,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词人来到当年赤壁战场”有误,赤壁古战场的真正地址是有争议的。“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作者用词严谨,很有分寸,不能判断为词人来到赤壁战场。故选A。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跟B. 而闻者彰 彰:清楚。C. 而绝江河 绝:阻断。D.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12. 下列各项中“焉”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 焉用亡郑以陪邻B.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1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用“登高而招”“假舆马者”等生活现象说明只要“善假于物”,就能提升自己。B. 第一段运用比喻手法,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阐明学习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C. 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D. 两段文字从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等角度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答案】11. C 12. D 13. A【解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错误,绝,横渡。故选C。【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例句和D项,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于之”。A项,疑问代词,哪里,怎么;B项,句末语气词;C项,句末语气词,焉耳矣,是三个语气词连用。故选D。【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A项,“只要善假于物,就能提升自己”表述有错。“登高而招”“假舆马者”等生活现象,是为了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君子“善假于物”,并不能说明“善假于物”就可以提升自己,成为君子。故选A。【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4.下列对荷塘月色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A. 选段运用叠词,加强了语意,使行文富有节奏,形成了和谐的韵律美B. 选段通过对月光的直接描绘,写出月下荷塘幽雅淡远、别具风致的美。C. 作者借助联想想象调动多种感官,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自然融入情感。D. 选段写荷叶荷花,却处处给人月光弥漫、月色清淡、意境朦胧的感受。【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B项,“直接描绘”错。本段几乎没有直接写月色,而是通过月下荷塘的景致描写来感受月色的。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漾濞槭一种云南大理漾濞县的特有物种,最初被发现时全世界仅存4株,经过10多年的保护,如今已经繁育出数万株。漾濞槭物种是怎样繁殖壮大、摆脱濒危境地的呢?孙卫邦介绍,漾濞槭的濒危和人类活动对其生境的影响有关,也和其自身特性有关。漾濞槭本身花期短,单性花(雌花和雄花)和两性花同株。人类活动又导致其植株减少,现存植株之间距离远,授粉有效性不高,结实率低。即使授粉成功结岀种子,种子落地后,由于适宜种子萌发的生境遭到破坏,萌发也不容易。挽救处在濒危状况的漾濞槭,必须突破授粉和种子萌发两大关口。最初,科研人员曾指导张国树尝试嫁接但未成功。无奈之下,张国树想了个土办法:到了漾濞槭花期,他将一棵树上开花的枝条砍下,绑在了另外一棵树上,没想到竟然授粉成功了秋季,他收获了一批漾濞槭种子。孙卫邦收到种子后,他的团队攻克了漾濞槭种子育苗的关键技术,通过人工技术处理让种子萌发,隔年2月,终于用张国树寄来的两三千粒种子培育出了1600株漾濞槭幼苗。这些幼苗有的种在了昆明植物园,有的回迁到苍山西坡上张国树家附近漾濞楲的原生境中。经过遗传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张国树寄给孙卫邦的种子均来自同一植株,但花粉还有来自这5棵树以外的其他植株。据此判断,应该还存在其他尚未被发现的漾濞槭植株。2014年,孙卫邦的学生陶丽丹开展了漾濞械的系统调查与种群生态学研究,最终发现,漾濞槭共有12个分布点、577株。2016年,研究人员又采集了一批漾濞槭种子,并于2017年培育岀5万祩漾濞槭苗木。前后繁育的5.1万余株漾濞槭苗木中,昆明植物园专类园保育了50余株,苗圃保存了约3.8万株供下一期回归自然试验工作。此外还分别在大理云龙自奔山林场和红河州芷村林场迁地保育各4000株,在漾濞槭原生境回归了4600余株。现在,2009年在昆明植物园种下的第一批漾濞槭已经能够开花,产生成熟的种子。为了保护漾濞槭,2016年以来,研究人员平均每年去漾濞县4次,开展调查、采种、回归种子实验、开花观察等工作。此外,每年还要不定期去两个漾濞槭重建居群进行幼苗生长监测等工作。(节选自漾濞械重生记,人民日报2019年3月26日,有删改)【注】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15. 从漾濞槭自身特性看,对其濒危的原因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 花期短,单性花和两性花同株。B. 适宜种子萌发的生境遭到破坏。C. 人类活动导致植株减少,结实率低。D. 植株之间距离远,授粉有效性不高16. 对选文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攻克漾濞槭授粉和种子萌发难关的方法。B. 漾濞槭物种的繁育、生长与发展的前景。C. 研究人员是如何研究、保护漾濞槭物种的。D. 漾濞槭的生存现状以及保护漾濞槭的意义。【答案】15. A 16. C【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注意审题,抓住“自身特性”的限制词,只有A项是从漾濞槭自身特性看,其余都是外在原因。故选A。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本题要求选出对选文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本文节选自漾濞械重生记,主要写漾濞槭濒临灭绝的情况下,通过研究人员的努力,不断实验,使其得以保护,获得重生的。因此C项概括最恰当。故选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万里悲秋常作客,_。(杜甫登高)(2)闻道有先后,_。(韩愈师说) (3)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4)_,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答案】 (1). 百年多病独登台 (2). 术业有专攻 (3). 多情自古伤离别 (4). 夕阳古道无人语【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离别”二字的顺序,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他和他哥哥合开一家店,店房有两间打通的铺面,开设在一条横街上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坐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我还记得,要想说明橱窗里那些靴子为什么老不更换,我总觉得很为难,因为他只承做定货,并不出售现成靴子;要说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回来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把那些不是亲手做的皮靴陈列在自己的店里,他是决不能容忍的。而且,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褐色长筒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二后来我再去他那里的时候,我很惊奇地发现: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当然是为王室服务的啦。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在里面,现在已缩成一小间,店堂的楼梯井口比以前更黑暗、更充满着皮革气味。我也比平时等了更长的时间,才看到一张面孔向下边窥视,随后才有一阵趿拉着木皮拖鞋的踢踏声。最后,他站在我的面前了;他透过那副生了锈的铁架眼镜注视着我说:“你是不是先生?”(节选自高尔斯华绥品质)18. 选文中格斯拉的店面有何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19. 概括选文中“我”流露出的复杂情感。【答案】18. (1)店面变化:店面由两间缩减为一间,更拥挤,光线更加昏暗;橱窗陈设更加局促,里面摆设的旧靴子“失去了孤高的气派”;一间店面换了主人,凸显了为王室服务。(2)格斯拉制靴生意日渐清淡,处境艰难;格斯拉为人朴实,不愿包装宣传;社会上浮夸风气蔓延。 19. (1)对格斯拉精湛制靴技艺(或对靴子)的赞叹 (2)对格斯拉敬业、诚信、朴实品格的赞许 (3)对社会上浮夸风气蔓延的不满和无奈 (4)对格斯拉生意萎缩的惊讶、疑惑 (5)对格斯拉处境的同情【解析】【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两问,第一问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要立足原文。本题的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二中,根据原文“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当然是为王室服务的啦。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在里面,现在已缩成一小间,店堂的楼梯井口比以前更黑暗、更充满着皮革气味”,然后分点作答即可:一间店面换了主人,凸显了为王室服务;橱窗陈设更加局促,里面摆设的旧靴子“失去了孤高的气派”;店面由两间缩减为一间,更拥挤,光线更加昏暗。第二问是问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除了根据文本的内容,还要结合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来分析。首先店面由两间缩减为一间,且更拥挤,光线更加昏暗,可见格斯拉制靴生意日渐清淡,处境艰难。再结合文章的标题“品质”和主旨,这篇文章是要表现格斯拉他用生命坚守着社会的良知,至死不渝地保持诚信善良、负责敬业的美好品质,所以店面的变化也间接反映出当时社会上浮夸风气的蔓延,从而表现了格斯拉为人朴实,不愿包装宣传的负责敬业的品质。【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要立足原文。题干要求概括选文中“我”流露出的复杂情感,首先要找到文中“我”具体情感流露的片段,然后选择合适的词语概括。材料一中“而且,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褐色长筒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这段文字通过对橱窗里靴子外观到质量的描写,表达了对靴子和对格斯拉精湛制靴技艺的赞叹;“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这句话既是对靴子的赞美,也是对格斯拉敬业、诚信、朴实品格的赞许。材料二中通过“我”对格斯拉店面变化的描写,尤其是“惊奇地”表现了对格斯拉生意萎缩的惊讶、疑惑;“我也比平时等了更长的时间”可见“我”对格斯拉处境的同情;联系文章的主旨,结合店面变化的原因,还表达了对社会上浮夸风气蔓延的不满和无奈。【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历史是当时的“现在”,现在是未来的历史。历史不能忘记。但它不应该成为记忆的负担,而应该作为未来的启迪。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答案】【例文】铭记历史,开拓未来克柳切夫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岸边,我们应该用良心铭记历史,用青春筑梦中国,用智慧开创未来。当岁月在历史的年轮里退化成过去,往事早以凝成永恒。那一丝丝淡淡的忧愁,那一缕缕暖暖的阳光已成为回忆。我徘徊在过去与现在,思考现在,蓦然回首,发现那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在演绎着一段段梦一般的故事。我企图寻找那已逝去的袅袅轻烟,挽留那虚幻的美丽。然而,当我回首那一瞬间,时间却悄悄走过。我展望未来,却发现它离我不远,一步步的向我逼近。保留着,我手中无数的今天无声无息地投入了时间的大河。光阴似箭,容不得怠慢,容不得迟疑,时间永远无法无天记录在相册,而是在我挽留的双臂和惋惜的叹息中溜走了。希望着,盼望着,我梦幻般的未来只有想象,只有展望。现在和未来只是一个概念之差。现实与幻想只是一个真假名称。现在与未来都会经历到的一个阶段,我们索要经历的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梦了,它已经是慢慢地变成了现实,变成真相。等待未来,展望未来的期待的心绵绵不断地增多。因为它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它终究还是一个梦;是一个我们还未猜透的梦。我们只有展望,只有等待它的到来。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要成为历史,我们即将踏入将来的门槛,不要让过去的阴影束缚我们的脚步。回味只是对身后的风景的回眸与感叹,以使意气风发地迈入人生的另一片天地。如果我们的目光始终定格在身后的风景,将来也就成了空白的历史,明天也就会成为黯淡的今天,人生的脚步就会停止,而将来的脚步则一如既往。选择相信未来,就要把握今天。有责任心的人会给自己一个时间与历史的维度。今天我们如何看待过去,未来也会如何看待今天。无论你做什么,不做什么,做多做少,做好事做坏事,历史终会公正评价一切。它超越现实,不委曲求全,不势利逢迎。选择相信未来,就选择了相信现在,就选择了相信社会关于未来的、脚踏实地的创造。任何未来都生长于今天。做一个辛勤的人,但不要日日忙于浇水,却忘了为未来播种。无论是美好社会,还是美好人生,都始于平常一点一滴的努力。人总是会变的,时间总是向前走,将来离我们也不是很远了,它始终会到来的。【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从国家、民族、家庭、个人的历史角度,对上述材料,有什么体验和感悟?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审题】本次作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第二部分是要求。首先理解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材料由两句话组成,这两句话的中心就是“历史”,第一句话阐述了历史和现在未来的关系,“历史”和“现在”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对的,所有的“历史”也曾经是当时的“现在”,所有的“现在”也会变成未来的“历史”。第二句话开头总说“历史不能忘记”,然后用一个“但”转折,指出对待“历史”的态度:“它不应该成为记忆的负担,而应该作为未来的启迪”。结合这两句话的含义,中心话题就是谈论“历史”。然后分析第二部分的要求,题干中的“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这个要求给出了“历史”的范围,可大可小,这样就给考生提供了很广泛的写作空间。可谈论对国家民族历史的认识和感悟,也简述中国历史发展的历程,然后阐述曾经的历史对今天发展的意义,最后展望未来。也可谈论对自己过去的认识和感悟,自己过去的成功也罢,失败也罢,都是自己宝贵的经验,如果删除过去的任何一个瞬间,都不可能成为今天的自己。最后还要分析文体,本次作文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