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交通大发展稿件.doc_第1页
涟水交通大发展稿件.doc_第2页
涟水交通大发展稿件.doc_第3页
涟水交通大发展稿件.doc_第4页
涟水交通大发展稿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交通助推经济快转型中共涟水县委办公室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近年来,涟水县紧紧抓住立体大交通网络建设牛鼻子,以交通的大发展,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2006年以来,该县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入41亿元,实施交通工程项目656个,年均投资增幅达到172.77%,初步形成“水、陆、空、铁”兼备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涟水经济社会更好发展、更快转型提供了强劲动力。年均172.8%的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增幅给涟水带来了什么?扭转了涟水交通落后的状况。先后实施了淮涟路、省道235、236、326、327等5条一级公路,使涟水一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30公里,成为苏北地区县级拥有一级公路总里程最多的县份;先后实施了农村二级公路181.89公里、三级公路27.3公里、四级公路1671.91公里,新建改造各类桥梁84座,在穿城而过的盐河主航道上新建了大关、红日两座大桥,实现了境内县乡道路等级化、乡村道路全硬化目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淮安涟水机场顺利竣工,并于9月26日正式通航,盐河航道“五改三”工程快速推进,淮连铁路前期调研工程已经完成,一举改变涟水“交通闭塞、路况差”的不良交通状况。来涟视察指导工作的、途经涟水的、到涟水考察投资的、涟水在外地工作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无不对涟水近年来的交通大发展赞不绝口。改善了涟水对外开放的形象。由于这些年立体大交通网络建设,让涟水与上海、南京等大都市的时空距离迅速拉近,制造业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成本明显降低,与制造业发展相配套的生产性、消费性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使涟水接受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能力迅速增强,从而对国际、国内的投资资本产生了很强的磁场效应,直接产生的结果就是赴涟水考察投资的企业家、投资集团明显增多。06年以来,涟水新引进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40个,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42.22%。打通了涟水镇村两级经济发展的脉络。砂石路变成了沥青路、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解决的不仅仅是广大老百姓的出行难问题,更重要的是打通了涟水镇村两级经济发展的脉络,激活了涟水农村的发展活力,使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梦想逐步变为现实。由于交通的大发展,有效加快了涟水现代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目前,全县基本形成浅水藕、设施化蔬菜、无公害蔬菜、特色经济作物、林业、生猪生产、草肉鸡养殖七大特色产业,高效农业总面积达到35.2万亩,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户、各类专业合作组织502个,带动农户7.2万户。由于交通的大发展,促进了涟水镇村工业经济的大跨越。截至8月底,涟水累计建成乡镇工业集中区19个,建成标准化厂房150万平方米,集中区和创业点共落户项目547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82个,3000万元以上53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86.1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56.5亿元、税金1.4亿元;培育了华宇印务、远达服饰、嘉程电子等一批销售超亿元企业,形成了机械加工、食品酿造、电子元件、灯具生产、云锦织造等一批特色经济集聚区。通过兴办工业集中区和创业点,2009年,涟水县乡镇一级实现财政总收入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4.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3%和64.7%;一批偏远乡镇跨入工业超亿元、财政超千万元方阵,近3万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促进了涟水城乡面貌的改变。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大投入,涟水城乡面貌得到迅速改变。县城区,基本形成了“五纵五横”的路网结构和东市场、西工业、南教育、北行政的功能分区。与“十五”相比,城区人口由12万人增加到24万人、建成区面积由14平方公里扩大到25.2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由4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每年都有较大提高。各乡镇,通过交通带动,合理规划,小城镇和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得到强力推进。截至09年,累计投入9亿元,建成农民集中居住点105个,入住农户8000多户、建筑面积145平方米。带动了涟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提速。通过交通投入带动,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涟水经济总量的迅速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06年以来,涟水财政收入、工业入库税金、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分别增长65.5%、42.17%、67.98%,09年总量分别达到16.01亿元、5.64亿元、40亿元;今年1-8月份三项指标同比分别增长46.8%、42.4%、32.6%,总量分别达到13.4亿元、5.6亿元、18.8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03年的37.93:29.85:32.22,变为09年的25.16:41.58:30.22。涟水这样的发展中县份是如何实现年均172.77%的交通投入增长的?科学谋划是前提。涟水地处苏北腹地,归属长三角经济圈,毗邻沿海产业带,区位良好。但这样好的区位为什么没能将涟水的经济很好地带动起来呢?经过实地调研、专家咨询、客商走访、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涟水县委、县政府领导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涟水虽然总体区位相对优越,但涟水又有其固有的缺陷:涟水版图呈枫叶状,可县城却坐落在枫叶的根部、版图的最南端;虽然县内有5条省道、3条国道穿境而过,但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与这些国道、省道相连接的县道等级太差、且分布不合理,从而严重制约了涟水相关资源要素的合理开发。为此,涟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经济大发展,交通作跳板”的工作思路,将立体大交通网络建设作为涟水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作为涟水经济腾飞的催化剂,并由此掀起涟水历史上持续高密度、高标准、高投入、高质量的大交通建设热潮。党委政府重视是保证。为了提升交通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更好地拉动全县经济发展,涟水在预算十分紧张的前提下,拨专款邀请中国规划院的专家对涟水县域发展进行总体规划。为了体现县委、县政府对交通工作的重视,涟水每年都要召开全县性的交通工作会议,对年度交通工作进行总结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更是经常性地针对具体问题不定期召开交通工作推进会、协调会,有力地保证了交通工作高效推进。为了最大限度的用足省市对县级交通建设扶持政策,建设更多更好的道路桥梁造福人民、拉动发展,涟水在县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资金用于相关工程建设资金配套,仅农村公路建设这一项,县财政从2003年至今就先后拿出配套资金近8000万元。为了进一步解决交通建设资金缺口难题,涟水顺应市场化发展趋势,2007年在淮安市率先成立交通投资公司,运用市场化手段银行融资,并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县级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缓解交通建设资金压力。自交通投资公司成立自今,已融资近4亿元。善抓机遇是关键。200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五件实事之一排上日程后,涟水县委、县政府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迅速行动,提前规划,编排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同时全面发动社会力量投身全县道路建设,致使在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五件实事之时,涟水已经掀起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2008年10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同意兴建淮安涟水机场,涟水紧紧抓住机场建设机遇,委托知名专家进行产业布局、交通建设规划。随着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级贷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升级,国家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扩大内需领域,涟水迅速把握机遇,在积极落实项目,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主动寻求金融机构支持,有效缓解了项目建设资金这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大难题。2009年8月,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复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涟水积极策应,主动筹集配套资金,向上争取境内省道升级改造,由此实现了省道235、236、326、327的一级路改造梦想。涟水大交通战略实践的几点启示财力有限之际,必须集中力量,主攻重点。长期以来,涟水一直受财政紧张困扰,如何解决发展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和财政紧张无法满足资金需求这一对看似无法解决的矛盾?平均发力,可能一事无成。而涟水选择了集中力量,主攻薄弱环节的策略,将交通这一基础性的工作列为县委、县政府的主攻重点,集中有限财力全力突破,实现了做足交通一点,撬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身的杠杆效应。机遇来临之前,必须未雨绸缪,敏锐把握。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如果总是等机遇来临之时再进行相关工作准备,机遇可能已经与你擦肩而过。涟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五件实事政策举措之前就已经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进行了认真调研,在政策出台之时便能紧紧抓住;在淮安涟水机场论证报批之时就已经聘请相关专家对相关产业、交通进行规划,尽管当时财力有限没有立即实施,但随后接踵而来的国家扩大内需政策、财政金融刺激政策给涟水交通大发展再次带来难得发展机遇;面对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作为规划范围之外的涟水,主要争取,积极配套,实现了境内省道全面升级。遇到瓶颈之时,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涟水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发展资金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