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doc_第1页
《归园田居》(其三).doc_第2页
《归园田居》(其三).doc_第3页
《归园田居》(其三).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岳中学语文“读研赏写”教学模式 号导学案自主预习整体感知 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精读深思能力提升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审核人 审批人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主备人李玉琴课 题归园田居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归田的愿望。3.熟背古诗。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归田的愿望。2难点:熟背古诗。学法指导查找资料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导 学 过 程环节一:自主预习,整体感知读1、查找资料,将你了解到的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简要的写下来。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归园田居便作于隐居后第二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全诗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2、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通译全文,小组交流展示。归 园 田 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环节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研1、 读题目归园田居说说由此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并找出题眼。归:返回,回到本处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为何而归 2、归去之后的田园生活是怎么样的呢?找出原文,并结合自己的想象,诗意的说说。3、“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作者归隐田园后的心情如何呢? 环节三:精读深思,能力提升赏1. 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全诗的主旨,点明了作者的志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即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3. 本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厌恶官场 热爱田园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返朴归真环节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写1、语言赏析 这诗中不易察觉地涵化了前人的作品,那就是汉代杨恽(司马迁外孙)的一首歌辞: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相较之下,陶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平淡中见真情,质朴中含至味。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 “返朴归真”意思是还原淳朴本真的状态。这是一种与污浊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这是陶渊明的归来,也是他的舍得。 假如有一天,你也面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