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唐宗怡留侯论教案 苏教版必修3备课人:唐宗怡 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备课时间:4月18日 教学目标:1、掌握“王”“惊”“怒”等词在文中的活用情况和“见”“所以”的用法。2、掌握“挟持”“所以”“可爱”“下人”“志气”等古今异义词。 3、理解作者“忍小愤而就大谋”的观点。4、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升华深化的说理思路。教学重点:1、掌握“王”“惊”“怒”等词在文中的活用情况和“见”“所以”的用法。2、掌握“挟持”“所以”“可爱”“下人”“志气”等古今异义词。教学难点: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升华深化的说理思路。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高祖本纪一文中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其中的子房就是今天所学文章题目中的留侯,也就是张良。汉高祖给予他高度的评价。把他和韩信、萧何并称为三杰(三驾马车)。张良为什么能赢得如此高的赞誉,他的身上有着怎样的优点让高祖欣赏不已呢?宋代文豪苏东坡又是如何评价留侯张良的?今天就来学习这一篇名文留侯论(刘邦灭项羽建汉称帝,大封功臣。高祖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并让张良选择3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曰:“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张良被称为留侯。)文体 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论”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论体散文”。“史论散文”正是将“历史”和“散文”加以结合,由前人对历史评论的篇章中,再进一步扩展见识。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二、学生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1、卒(猝)c 然临之2、刀锯鼎镬hu 3、虽有贲bn育 4、倨j 傲鲜xin 腆tin 5、肉袒tn 6、圯y 上老人三、翻译文中的重点字词:1必有过人之节(节操)2卒然临之而不惊(突然)3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怎么)4所以微见(现)其意者(表现)5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互相)6其平居无罪夷灭者(杀戮)7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只是)8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迎接)9、其君能下人(谦逊的对待)10、遂舍之(放弃,之,代词,攻打郑国)11、三年而不倦(厌倦)12、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由折辱而引申为削弱)(挫伤)13、非有平生之素(旧交情)14、油然而不怪者(坦然)15、状貌(形体、容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志向气度)四、词类活用梳理:1、臣妾于吴者(nv做奴仆)2、油然而不(以之)怪者(意动,认为 怪)3、此固秦皇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使动,使受惊,使发怒)五、古今异义1、人情有所不能忍(人之常情)2、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抱负)3、其身之可爱(可贵)4、其君能下人(谦逊地对待别人)5、必能信用其民矣(使信服,为所用)6、油然而不怪者(坦然)六、重点句翻译1、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译: 突然面临灾祸却不惊慌,无缘无故受到侮辱却不发怒。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译:看他用来表现他的心意的话,都是圣人和贤人互相劝戒的道理。 第二课时一、复习 (一)指定学生个人朗诵课文,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二)提问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检查课本练习完成的情况。二、导语 留侯论,集中论述了张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能忍”,“忍”字贯穿全篇。但是,苏轼的立论,是建立在破除陈见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关于张良成功的原因,在作者之前的众多学者,大都认为张良得益于圯上老人传授的太公兵法,因而“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所以,在文章中,存在着一场围绕张良成功原因的对话苏轼与前辈的对话。问题设计:1、读课文第一节,说说作者所谈论的中心是什么? (匹夫之勇和大勇者的不同表现对比,表明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为能忍)2、从第二段文字出发,分析圯上老人出现的用意是什么?(抓重点句:且其意不在书)简说有关张良的传说,指出第二节为破典引事,从而证明作者的独辟蹊径。)3、读第三节,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成功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提示:研讨重点语句“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之计谋,以侥幸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明确:首先要有杰出的才能,其次要有过人的气度。(突出了作者对“贤而能忍的重视”)补充引导:张良存在的不足是什么。补充说明,张良只具其一,未具其二,是以老人教之。从而得出一个观点,忍小忿而就大谋4、分析课文第四、第五节:问题:a、疏通两个人物事例中的文字。并用“活国/复国”加以概括b、研讨:结合上文“太公、伊尹”和下文中的“高祖、项羽”,说说论及这些人物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正衬和反衬,有力地证明了能忍则成大事,不忍则坏大事的道理)5、研讨:太史公的猜测之误,对表现张良以及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明确:张良名显天下,不是因为魁梧奇伟,而在于贤而能忍并成就了大业。再一次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根据课文的内容,讨论苏轼所提“忍”字的内涵。 明确:文中以郑伯、勾践、高祖为例,说明“忍”的内容,一定要有度量,能“下人”,二是“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则“忍”除了“忍耐”的度量外,还要有智慧,是道德的修养,也是过人的才智。 思考小结:我们刚才讨论出来的不同点,在课文里都有体现。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本文是一篇史论散文,大概是东坡读史记的心得。作者认真读书,却并不迷信前人的看法;他善于思考,勇于质疑,推翻旧案,另辟新意,这样的创造精神和治学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三、鉴赏阅读 (一)研习“对比衬托”的手法 1文章评述了留侯的三段经历:寻人刺秦、圯上受书、辅汉建功。这三件事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明确:这三件事紧紧围绕“忍”字,分别是不忍、能忍、用忍。它们分别是从反面、正面、正面来论证“忍”的,通过对比,观点更加鲜明而有说服力。 2文章在论证上,大量地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知识链接: 对比,是互相比较,通过比较,各自的特点就会显得更鲜明。 衬托,是在比喻的基础上,一方衬托另一方,效果是使被衬托一方的特征更加凸出。一般来说,衬托的一方是陪衬,是次要的,被衬托的一方是主要的。一般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同类的事物从正面陪衬,是正衬;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从反面陪衬,是反衬。 3本文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手法? 明确:论大勇的能忍与小勇的不能忍,是对比,而且带有“反衬”的性质。 写郑伯肉袒牵羊和句践卧薪尝胆,是“引忍而成事者作衬”,正衬“子房之能忍,见其为天下勇”。 引楚汉相争:项羽,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刘邦,能忍,“养其全锋,以待其弊”。以项籍之不能忍,衬高祖之能忍,这是反衬。 以子房状貌乃如妇人女子,反衬子房能忍,以及志气非凡,表明不能以貌取人,是反衬。 (二)形象的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惠州车灯基本知识培训课件店
- 情绪温度计课件
- 情感编舞基础知识培训
- 悬浮的鸡蛋课件教学
- 患者合法权益
- 数学教育活动方案
- 网络促销策划方案
- 五一节日的策划方案
- 心功能衰竭管理的临床应用
- 家电公司档案保管管理规定
-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 》单元课件全套
- DZ∕T 0213-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灰岩、水泥配料类(正式版)
- 保险公司案件风险排查工作报告
- 安徽医科大学辅导员考试试题2024
- (正式版)SHT 3078-2024 立式圆筒形料仓工程设计规范
- 政务公开工作培训
-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课件:妇产科感染的防治措施
- 农村伪劣食品总结汇报
-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展会现场管理方案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