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仄声律基本知识(一) 初学者学习诗词楹联,都绕不开平仄声律方面的知识,现有的书刊典籍中,讲授这方面知识的不多,因此我在这里简要地讲一下我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不当之处请朋友们指正。一、何谓平仄 古人将字的读音声调分为五声,即:上平(阴平)、下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其中上平和下平统称平声;上、去、入统称仄声。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平仄读音和现在的读音有许多地方不一样,另外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没有入声了,古代的入声字在现代读音中较多的是读上声和去声(仍属仄声),但也有一部分字读作平声。 本来,在唐朝以前的诗和散文中是不讲究平仄的。从初唐开始,人们写诗和骈文时就开始注意到字的读音。也就是说,人们在写作、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不仅注 重文字的含义,而且也同时注重字句的读音。人们发现,读唐诗宋词和骈文和读魏晋以前的古文古诗不一样,有一种抑扬顿挫、声调和谐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从唐朝 以后的诗词骈文中注意了平仄声律的缘故。二、唐诗中最基本的平仄句式 最初,人们发现诗句中字的读音需要平仄相间,相互转换,这样读起来比较顺口,听起来比较好听,并且发现以每两个字平仄转换一次为好。例如,白居易的诗大 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句子,由于此句中每隔两字平仄转换一次,所以读起来就觉得声调和谐琅琅上口。反之,如果将这个句子 改为“人间仲春芳菲多”(平平平平平平平),虽然语义也很好,但读起来很拗口,听起来更别扭。 再后来,人们在写诗和楹联时发明了对偶句,发现对偶句的上下联中相对应字的读音相反听起来效果最好。例如上面的诗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它的对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也就随之而出。这样,“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成了唐诗中最基本的平仄句式。 由于唐诗一般是由四句或八句组成,如果光是上面一种平仄句式,读写起来未免觉得太单调,于是唐朝的诗人们又创造了第二种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以上两种句式就是唐诗中最基本的句式,我们后面讲到的七绝、七律和七言对联的格律,都是由上面这两种基本句式所组成的。平仄声律基本知识(二) 有了上面的两种基本句式,唐诗的平仄格律也就确定下来,下面仍以七言诗为例说明之。三、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律 七绝的格律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形式:1、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仄平平,适用于第一句押韵的情况)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2、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适用于第一句押韵的情况)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看出,七绝的两种格式都是由前面所说的两个基本句式组合而成的。 另外,绝句的偶数句(即第2、4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不押韵,也可以押韵,并且韵脚都是平声(极个别例外)。四、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和七绝一样,七律的格式也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1、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或平平仄仄仄平平,适用于第一句也押韵的情况。)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可以看出,在第一句不押韵的情况下,后四句与前面四句相同)2、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或仄仄平平仄仄平,适用于第一句也押韵的情况。)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同样,在第一句不押韵的情况下,后四句与前面四句相同) 可以看出,七律的这两种格式也都是是由两个基本句式组合而成的。 另外,律诗的偶数句(即第2、4、6、8句)末一个字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不押韵,也可以押韵。律诗的韵脚也都是平声(只有极个别例外)。平仄声律基本知识(三)关于“1、3、5不论,2、4、6分明”的规定 唐代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发觉,如果完全依照上一节所介绍的平仄格律写诗,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有时需要通融一下,但如果随意通融就失去了制定格律的意义,于是人们就研究在哪些地方可以通融,在哪些地方是不可以通融的。 实际上,人们在读诗句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一个单字地去读,而是每两个字停顿一下地读,例如对于“朝辞白帝彩云间”这句诗,不是按“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节奏来读,而是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 一日还”这样的节奏去读。其中由于第1、3、5三个字一带而过,其平仄几乎听不出来,所以其平仄可以通融;而第2、4、6三个字则因停顿时间较长,其平仄必须严格依照格律的规定。于是,就有了人们所熟知的那句规则:“1、3、5不论,2、4、6分明”。 第七个字由于它后面停顿的时间更长,并且有的还是韵脚,所以更要严守格律。 “1、3、5不论,2、4、6分明”的规则同样适用于七个字的对联。 对于五言诗和五个字的对联来说,则是“1、3、不论,2、4分明”,第五个字则必须严守格律。 对于这条规则,有两点必须说明:1、本规则只适用于唐诗(律诗和绝句)和对联,不适用于宋词(宋词对平仄有更细、更严格地要求)。2、使用本规则有时会出现一些弊端,例如(孤平、平三联等)这就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拗救),关于这方面的话题,我将在本专题的第(五)部分再加以叙述。平仄声律基本知识(四)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一、五言诗(或对联)的基本句型 前面讲了七言诗的两种基本句型,只要将这两种基本句型的前面两个字去掉,便是五言诗的基本句型了。基本句型之一: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基本句型之二: 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二、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律 五绝的格式也是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1、平起式:平平平仄仄 (或平平仄仄平,通常用于第一句也押韵的情况)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仄起式:仄仄平平仄,(或仄仄仄平平,通常用于第一句也押韵的情况)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三、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 五律的格式也是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1、 平起式平平平仄仄 (或:平平仄仄平,通常用于第一句也押韵的情况)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仄起式仄仄平平仄 (或:仄仄仄平平,通常用于第一句也押韵的情况)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声律基本知识(五)关于“孤平”、“尾三平”和“拗救”。 在诗句或对联中,由于应用“1、3、5不论,2、4、6分明”的规则进行通融,有时会出现“孤平”和“尾三平”的弊端。一、什么叫孤平? 譬如在五言诗(或对联)中,如果有一句本来的格律是“平平平仄仄”,但是如果运用“1、3、5不论”的规则进行通融,将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改成仄声,这就成了 “仄平仄仄仄”,五个字中只有一个平声,这种现象就叫“孤平”。由于这种句型读起来很拗口,所以要防止出现这种现象,这就是叫“防孤平”或“防孤”。 在五言诗(或对联)还有一种孤平的情况,例如本来是“平平仄仄平”,如改为“仄平仄仄平”,由于最后一个字韵脚必须是平声,不算数,其余四个字当中只有一个平声,这也叫孤平。 在七言诗中,也有防孤平的问题。例如某一句原来的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通融将第3个字改为仄声,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由于最后一个字是韵脚,不算数,其余六个字中只有一个是平声,这也是孤平。 所以,我们在写诗或对联时,最后要检查一下是否出现孤平,如果有,就要进行调整。二、关于“尾三平” 尾三平,也有人称作三连平、平三连等等,是说在诗句或对联最后出现连续三个平声字的现象。例如,原本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句子,如果第5个字改为平声,就出现“平平仄仄平平平”的情况,这就是尾三平。这种句式读起来很拗口,在律诗、绝句和对联中属于大忌,所以要尽量避免之。 需要说明的是,唐朝以后有人写的古风诗中,专门将最后三个字搞成三个平声,结果就形成一种专门的风格,称为“三平调”,这和上面讲的三连平不是一码事。三、关于“拗救” 所谓“拗救”就是对不合格律的句子所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补救措施。例如,王之涣的诗出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前半句的句型本来应该 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其第五个字应为平声,第六个字应为仄声,但“杨柳”这两个字又是这句诗的灵魂,“杨”字是平声但无法取代,只好将第五个字改为仄 声加以补救,改后的句型就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手法就称为拗救。 除上述的第5、6两个字平仄互换以外,“拗救”还有多种形式,例如李白的赠孟浩然中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5单元语音速记与巧练(含答案)
- 宿舍楼基础设施检查与维护方案
- 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 水稻品种课件
- 水痘说明文课件
- 医用化学分散系66课件
- 知识点3.4从文化层面感知色彩设计构成设计色彩76课件
- 水电工作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高科技企业员工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楼顶彩钢板防水设计与施工承揽协议
- 二氧化碳静态爆破施工方案样本
- 八年级年级主任工作计划
- 英汉互译单词练习打印纸
- 四川JS-004竣工验收报告
- 花卉栽植施工方案
- 水工闸门课件
- 水泥生产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产品技术要求深圳迈瑞
-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
- 《诺丁山》经典台词
- 对铁路机车乘务员规章培训的探讨与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