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存在严重问题.doc_第1页
北风吹存在严重问题.doc_第2页
北风吹存在严重问题.doc_第3页
北风吹存在严重问题.doc_第4页
北风吹存在严重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风紧存在严重问题文艺作品应当用什么观点塑造典型人物,应当歌颂谁、赞美谁,本不应当是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看了京剧新编历史剧北风紧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该剧一反我国戏曲一贯的伸张正义、鞭挞邪恶、善恶分明、寓教于乐的优良传统,为一个叛国者高唱赞歌,实在令人费解。难道我们的文艺方针有了问题,还是我们失去了历史是非的判断能力?问题一、施宜生是因为他的祖国宋“弃他轻薄他”,使得他明确,他在宋已任颖州教授(八品官员,仅次于知县),说明故国并未弃他轻薄他;况且,即便是平民百姓,当金国入侵时还自动组织义军与入侵金兵战斗,施宜生怎能视官小为“轻薄”而去叛国投敌?这个叛国理由无论如何是不能成立的。更不能歪曲是非,把自己的叛国说成是祖国“弃”你其次,他因金兵入侵而丢官南下,本是金兵入侵的直接受害者。但他南下之后,竟随范汝为等,不思报国救亡,还惹事生非,制造动乱,为已遭外患的故国平添内忧,火上加油。失败后不惜背叛祖国,向北方投靠伪齐,一个800年前的汪精卫式的“总统”,还因为一到就“上书陈取宋之策”,既露了头角,又博得信任,当上刘豫儿子伪齐总司令的参谋长(议事官)。金废齐,又去了金国进入权力中心,四品官、三品官,一直往上升。所以,施宜生不是像戏内讲的那样令人同情,那样可悲,而是可耻的叛国分子。问题二、施宜生是一个爱国者,或至少是一个反战派人物吗?不是。他不是鸽派人物。正如网友提供的资料,就连他为之送命的“北风劲”也是没得事,他在金一直做大官终老(建炎1130年)。他在家乡时跟上范汝为折腾闹事,北走伪齐后又“上书陈取宋之策”,刘麟为争伪太子位连年南伐宋,他这个议事官不可能是局外人,他步步依伪齐,以牺牲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换取利己的进身之阶,他倒是一个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鹰隼。问题三、施宜生北投伪齐时,正是金兀术(金史作宗 弼)南侵,遭到韩世忠、岳飞、张浚、吴璘、吴玠等奋力保卫祖国、浴血救亡的时候。作者以“如椽之笔”呕歌施宜生这一个“鹰隼”,那韩、岳、张、吴等真正的爱国者,站在施宜生的对立面的民族英雄,又该如何看待、如何评论呢?问题四、施宜生为金兀术撰墓铭而官升两阶。他在墓铭中是怎么看待兀术南侵,又怎么评价宋朝举国上下奋起反抗的呢?凭他获加官晋爵的奖赏看,他一定为宗弼写进令人肉麻的语言,有失民族气节的语言。问题五、施宜生类似于明亡清兴之际的洪承畴、钱谦益、侯朝宗。人们对这些庙堂之上的须眉男子,从来不如柳如是、李香君那样看好。北风紧的热播,是否传递着一个要重写 桃花扇,要为洪、钱、侯他们翻案的信息呢?问题六、施宜生的“北风劲”。是在南宋礼宾官张焘以“首丘风之”之后的被迫表现。而戏内隐去“首丘风之”这一至关重要的情节,使施宜生的行为成为一种自觉地“爱国义举”。而传的作者所以用“首丘之风”,正是一种春秋之笔,施宜生一生工书法、善诗词,而作者一律不选而独独选取“首丘风之”这一微妙的情节,不就是要传达出施宜生愧对故国,不如禽兽这一信息吗?连同传末追述风鉴老僧之语,都是很好的春秋笔法。施宜生传后来加“史赞”,但末追述风鉴老僧“子身之毛皆逆上且覆腕,必有以合乎此而后贵”之语后,以“其后竟如僧所言”为束。有网友说这是金史作者不“严肃”的地方,我倒以为,这正是作者“严肃”的史笔之处,就是要告诉后人,施宜生不论官再高,位再显,都是“逆”取,实际是一个叛国者。借老僧之口表达了作者对施宜生的真实评价。问题七、戏内说,施宜生的老丈人,大将军率金兵南侵,因施提前泄露军情,被有备的宋军战败。历史真实是,在金兀术武力高压和秦桧等主和大臣作梗之下,宋高宗与金国早在绍兴十一年(1141)“议和”,赵构、秦桧解除了韩世忠、张浚的兵权,以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换得屈辱“议和”,并在这年末杀害了岳飞父子,直到施宜生死去两年后的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才发动大规模南侵。在施宜生出使“正旦使”至死这 段 时间两国平静,所谓金兵南下战败,纯属作者为拔高施宜生而虚拟的情节,是严重违背历史的。作者通过隐瞒一部分历史,篡改一部分历史,无中生有一部分历史,从而使一个叛国者摇身一变成为爱国者。但历史的真实是,施宜生不是被儒家文化浸染的人,不是把忠君爱国、礼义廉耻放在首位的人,他的背叛,一出于私利。戏中妻子标艳(史无其人,是一个虚设人物)说他不为名,不为利,不图高官厚禄,纯是剧作者的一厢情愿。真正的施宜生什么都要,惟廉耻不要。这里就为我们提出两个问题:一、文艺作品应当如何对待这一类历史人物?二、文艺作品应当如何塑造一个古代英雄人物?限于篇幅,本人简要的谈谈个人看法:一、对待施宜生之类历史人物,我们应当首先确定他的国籍、民族、籍贯,然后再看这个人物本身在他的祖国、民族遇难的时候,他是当岳飞、韩世忠,为国献身,还是当张邦昌、刘豫卖国求荣?因为民族矛盾把他推向焦点,别无选择。当河北、太行、陕西的平民 百姓都组成八字军(脸上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丶红巾军的时候,施宜生先作乱于后方,继投靠于伪方,三投靠于敌方,这类人物是不值得同情的。这好比抗日战争时的中国,你赞成张自忠,还是宋哲元?还是石友三、汪精卫?二、塑造一个历史英雄人物,必须基于此人是英雄,必须符合历史的真实。可以“燕山雪花大如席”,不可“广州雪花大如席”。史书上只有梁夫人“击桴助之”一语,就可以演绎出京剧和舞剧“梁红玉击鼓战金山”。其情节难道都是历史的再现吗?不是,但他是历史的真实。“杨家将”真有其事吗,至今史家不能圆满回答,但民间认可,因为宋史里有杨业,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就足够了。而北风紧的问题就在于,戏里的施宜生与历史上的施宜生截然相反。我们说,可以凭空造一个符合历史的英雄,如古代的杨家将,现代的李云龙;可以丰满一个符合历史真实的英雄,如梁红玉、朱仙镇、八大锤、王佐断臂、苏武牧羊等等,惟独不能篡改历史,把叛徒美化为英雄,并让人民去为之鼓掌叫好。常香玉有句名言:“戏大于天”。因为戏是寓教于乐的艺术。是寓史于乐的艺术。北风紧在传承怎样的历史?在教人们学习什么人?做什么人?作者应当深深反思。 青龙山人 二00九年五月二十八日不不安入土 入土不安 隰州人物考之一 关于如何看待马逢知的又一说马逢知被杀,尸骨没有下落,所以说他不安入土;死后又屡屡被人提起褒贬不一,所以说他入土不安。清史将马逢知列入逆臣传,但列入二十五史的清史稿就不设逆臣传,自然也就没有逆臣马逢知了,淸史稿为什么不设逆臣传?这很值得我们深思。连二十五史不用清史,不取逆臣传,不也含深意?隰县师范语文教师丶川口人张善毅老先生生前撰有略论马逢知一稿,虽撰于48年前,却很符合马列主义历史观,作为后学的我,很赞成他的观点,借隰州风一块宝地,将老先生遗稿公之于此,以与热心人士共赏。 先生遗稿首发于隰县文史资料第三期第16页。 略 论 马 逢 知 张善毅 遗稿 余早岁翻阅中国人名大辞典,见有隰州人马逢知(16131660),当时,颇感惊奇,觉得这是本县旷古稀有的大人物,但对他的人品,并不怎么崇敬,因为辞典上是这样记载的:马逢知,清隰州人,原名马进宝,仕明为安庆副将,都督同知,顺治间迎降,累濯金华总兵,大败鲁王部将阮丶张明振于舟山,官至苏丶杭丶常镇提督。郑成功犯江宁,逢知拥兵不救,坐诛。因而首先认为他不能为朱明王朝死节,不是一个忠臣直到降清以后,又心怀异态,获罪被诛,落得个叛逆分子的身份。象这的人物,有什么可取之处呢。解放后,思想经过改造,认识随之改变,所谓历代忠贞之臣,为帝王一人家私而抛头颅,洒热血,只能说是愚蠢,还有置民族利于不顾,只己之私利而甘心为异族充当驯顺工具的奴才,更是卑躬屈节,鄙不足道的。而那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临危不惧,勇于斗争的人,固然是中国的脊梁,但是能够迷途知返勇于放下屠刀的人,也还是值得同情的。用这样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便觉得三百年前的马逢知,倒是一个为恶不卒,始昧终明,值得令人同情的人物。 在清史逆臣传上,马逢知算是敬倍末座的一位。列传中首先记述了马逢知1645投降以后干过的系列好事:丶招安池丶泰巡抚张亮丶总兵杨振宗丶副将李自春等文武各臣;白己当了汉奸,还劝别人也当汉奸。二丶从端重亲王博洛南征丶克复金华。博洛是用人鲜血染红自身衣冠的一名大刽子手,马逢知给他当马前卒,不消说是要在屠杀汉人方面大卖力气的。三丶擒获土贼何兆隆,剿平闽寇魏福贤。何兆隆丶魏福贤当时各率一支农民起义军队,来与入主中国的异族作斗争,马逢知为了讨好主子,偏把这些革命的火种扑灭了。四丶大败鲁王部将阮进丶张名振于舟山。张名振与阮进,他们都是最坚决的坑清名将,也是满淸认为颇顽强的一支劲敌,马逢知能给这支劲旅以重创,当然要功劳簿上给他记一功。正由于他给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官阶也就一直上升,便由总兵而进到提督,奉旨来京陛见,三代悉沐茉封,真是盛极时的风云人物。然而坏事毕竟是坏事,一个稍有正义感,理智未泯灭的人,总觉得赧颜事敌,是最可耻的事情。马逢知当他给淸朝完成了这许多功业之后,紧接着便产生这种想法,是不难理解的了。尤其是满汉民族矛盾的剧烈,最高统治者对汉奸的岐视和鄙视,使他感到十分寒心。此外还有爱国志士柳敬亭等久居幕下对他的劝导。这些都是促使他思想转变旳积极因素。列传数他的罪状,列举了以下几:一丶郑成功江宁,竟不赴援,当镇江失守,拥兵不救,贼退又不追剿。贼攻崇明,为官兵所败,反代其请降巧行缓兵之计。二丶伪兵部黄徵明被缉获解京,为其侄黄安贻书,传递关节。三丶纵还海盗柳卯,赏银给食。罒丶馈郑成功使者银两,又以书通成功。五丶私留奉旨发回之蔡正,不即斥逐,并将蔡正之发理短,以便潜逃,且遣人护送出境。我们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看这些条款,有哪一件不是光明磊落,正义澟然呢?当然在满清最高高统治者看来,是最大的叛逆行为。可是狡猾的皇帝福临,还假惺惺地装出十分郑重的样子,先是免革职,着解往,接着命大臣会鞫,再命刑部侍郎前往江南确査,最后命议政王贝勒大臣核议。象这样的案件,有谁敢提出半点相反的意见,自然是论罪如律,终于马逢知伏诛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被杀是必然的结果,而他的死也正标志着民族的光荣传统。遗憾的是谋大事而不宻,在如此强大的敌人面前,丧失了应有的政治警惕,而且没有及早采取积极的措施。他以为江南北京,相距遥远,和他同时任职的汉族官员,可能都和自己样。岂不知自己周围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