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情概况.doc_第1页
天门市情概况.doc_第2页
天门市情概况.doc_第3页
天门市情概况.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版图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平面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233451132615北纬302230305230之间。市境北缘与大洪山余脉的低丘相连,西、南面有汉水环绕,依山带水,呈龙拱虎卫之状。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低丘、岗状平原和河湖平原三种地貎。境内最高处位于佛子山,海拔191.9米;最低处为天门工业园(多祥镇)的陈洲村,海拔23.2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5-30米左右。汉江流经全境。府河、汉北河横贯腹地,皂市改道河、东河、西河等2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张家湖、华严湖等多个湖泊星罗棋布。东与汉川、应城接壤,北与京山、钟祥毗邻,南面和西面隔汉江与仙桃、潜江、荆门相望。【区划人口】2001年进行机构改革,将李场镇与皂市街道办事处合并为皂市镇、陆羽街道办事处与竟陵街道办事处合并为竟陵街道办事处、新堰乡与候口街道办事处合并为候口街道办事处。2008年将原候口街道办事处所辖的8村11居划归岳口镇。天门市现辖竟陵、杨林2个街道办事处;多宝、拖市、张港、蒋场、汪场、渔薪、黄潭、岳口、横林、彭市、麻洋、多祥(天门工业园)、干驿、马湾、卢市、小板、九真、皂市、胡市、石河、佛子山21个镇;净潭1个乡;天门经济开发区,国营蒋湖农场,白茅湖棉花原种场。全市共有764个村民委员会,6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570个村民小组。天门市现有乡镇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27个,其中建制镇21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2个,农场2个,经济开发区1个;村(居)民委员会827个,其中:村民委员会76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3个。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天门市户籍总人口167万人,全市常住人口136.9万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74916人,占6岁以上人口4.5%;社会从业人数78.2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21.02万人,第二产业17.95万人,第三产业39.23万人。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一年外出3个月以上)约38万人;乡村劳动力57.42万人,其中男劳力30.02万人,女劳力27.4万人;人口寿命平均为73岁;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为6.2%。【地理位置】湖北天门市地处鄂中腹地江汉平原,东邻汉川市、应城市,南邻仙桃市、潜江市,北邻京山县、钟祥市,西邻沙洋县。地理位置优越,东接武汉,西通荆宜,位于武汉与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宜昌的中点,南濒汉江黄金水道,北枕三峡过境铁路。紧衔107、318国道,沪蓉、沪渝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复线(随岳高速)纵贯市境南北。全市国土面积2622平方公里。天门市境北部为大洪山,余脉龙尾山-太子山形如龙势,襄河(汉江)自西北而下,向东流出,与东、南诸水和湖泊环绕,呈龙拱虎卫之势。 【历史沿革】天门,因境内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早在原始社会晚期,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著名的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部落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七、八千年以前的石(玉)器、陶器、骨器、蚌器、粳稻和青铜器等文物,还发现了陶祖这一原始社会父系氏族时期的重要标志性文物。石家河文化被写入九五高等教育重点教材中国古代史。天门市,古代属风国,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为楚竟陵邑。秦朝设置竟陵县(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即山陵至此终止),属南郡。西汉时,竟陵县隶属江夏郡。新朝王莽将竟陵县改名守平县。至东汉又复名竟陵县。三国时,竟陵县为吴国荆州江夏郡所辖。299年(西晋元康九年),竟陵县属竟陵郡,郡治设石城(今钟祥市)。东晋末年,分竟陵县设置霄城县。454年(南朝宋孝建元年),竟陵县属郢州竟陵郡。479年(南齐建元元年),迁竟陵郡治至竟陵县境。550年(梁大宝元年),竟陵县并入霄城县,仍属郢州竟陵郡,郡治设霄城。561年(北周保定元年),霄城县改为竟陵县。583年(隋开皇三年),废除郡制,实行州、县两级制,竟陵县属复州所辖,州治设竟陵。603年(仁寿三年),复州治所迁至建兴县(沔阳)。大业初,复将州改郡,复州改为沔阳郡,竟陵县属沔阳郡。622年(唐武德五年),沔阳郡改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633年(贞观七年)州治又迁沔阳,属山南道。742年(天宝元年),复州改为竟陵郡,属山南东道所辖。758年(乾元元年),又为复州。763年(宝应二年),州治再迁竟陵。五代时期,竟陵县一直为州(郡)治所。936年(后晋天福元年),为避石敬瑭名讳(敬与竟同音),遂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天福五年,直隶防御州治所设景陵县。后汉复名竟陵县。962年(北宋建隆三年),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再改竟陵县为景陵县,由湖北路复州所辖。1073年(熙宁六年)撤销复州,景陵县属荆湖北路安州(州治设今安陆县)。1086年(元祐元年)恢复复州建制,州治设景陵县。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于景陵设置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1133年(绍兴三年),又于景陵设荆湖北路安抚使,景陵县属荆湖北路复州。1236年(端平三年),荆湖北路安抚使治所迁至沔阳。由于蒙古军南下,州、县治所亦随迁至沔阳,后转徙频繁。元代,景陵县先后属复州、复州路,沔阳府所辖。明代初期,景陵县为景陵卫。1370年(洪武三年),撤卫改县,隶属沔阳府。洪武九年改府为州,直属湖广布政使司,景陵县属沔阳州所辖。1531年(嘉靖十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治所在今钟祥市)所辖,景陵县亦随属承天府沔阳州。天启年间,景陵县属承天府直辖。清代,景陵县属湖北省安陆府(府治设今钟祥市)。1726年(雍正四年),为避康熙陵寝名(景陵)讳,改景陵县为天门县,此名因县境西北有天门山而取。民国初期,天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所辖。1928年(民国17年)废道,天门县为省直辖。民国21年,为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所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天门县城。民国25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随县(今随州市),直至1948年(民国37年)9月24日天门县城解放为止。民国28年6月,天门县国民党政府迁至第三区合丰店;民国32年春,迁至京山县六房嘴与随县之环潭;民国34年9月迁回竟陵镇。1938年1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天门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先后在本县东部、西部、南部与邻县边境地区结合部建立天汉县、天京潜县,1948年属江汉地区行政公署鄂中专区。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同月25日撤销天京潜县、天汉县,恢复天门县建制。同年7月,改属湖北省荆州专区。新中国成立后,天门县属荆州专区所辖,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1950年6月,天门县汉江以南的毛咀区划入沔阳县。同时,沔阳县汉江以北的仙北等地划入天门县。1955年7月,潜江县汉江以北的张港,京山县的多宝、拖市划入天门县,1996年11月蒋湖农场回归天门,2001年8月总后沉湖基地(天门部分)移交天门,形成现境。1987年8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门县,设立天门市(县级),原天门县所辖行政区域仍为天门市行政区域,仍属湖北省荆州地区管辖。1994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鄂政发1994143号文件,决定天门市实行省辖直管。【土地资源】天门市版图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全市耕地15.62万公顷;林地15044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4842.67公顷,疏林地201.33公顷;水域用地52113.34公顷,其中湖泊养殖湖面16397.31公顷,河渠19104.63公顷,堤防2985.88公顷;城镇建设及居住用地25260.30公顷;交通设施及道路建设用地6445.18公顷;其它占地1582.42公顷,尚未利用地6780.93公顷。【矿产资源】天门市已查明的矿产有:原盐、无水芒硝、石油、石灰石、石膏、硫磺等,其中原盐储量大、品位高,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天门市自1988年7月开始盐矿的勘探。1990年10月湖北省储委通过的地质报告认可天门市小板盐矿区的储量为:表内盐储量C+D级10528万吨,表外盐储量C+D级23866万吨。无水芒硝主要分布在小板镇境内,开采条件好,硫酸钠含量高,表内体共生硫酸钠储量C+D级668万吨,表外伴生硫酸钠储量C+D级4142万吨。盐和芒硝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中区北部一级小板凹陷中。石油已经开采,现彭市、张港油区年开采量约为20万吨。【水利资源】天门市地域属古云梦泽水域,历史上河、湖多为吞吐调纳汉江的开敞湖与岔流。随着汉江干堤的形成,市境湖、河成为内湖、内河。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河道总长600余公里,河网密度为231米/平方公里。其中汉江源出陕西宁强县,过钟祥市入本市,市境流长137.25公里;天门河源出京山县深赶冲,经京山县、钟祥市入本市,市境流长109公里;汉北河为人工河,1970年通水,市境流长35公里。有湖泊57个,正常水位时湖水面积35.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天门市平均年降水量28.6亿立方米,但由于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在时间上分布不均,故降水量的直接利用率不高,仅为年降水总量的18.523.8%,加上市内水库、湖泊和塘堰的调蓄能力,其利用率也只有22.827.2%。平均年径流量为8.55亿立方米,其中市北部低丘和岗状平原为2.52亿立方米,中南部河湖平原为6.03亿立方米。时间分配为7月最大,占21.7%,1月最小,占2.3%。地下水储量为384.58亿立方米,每年可采地下水16.98亿立方米。四季的划分从气候的角度而言,是以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在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按此标准,天门市各季起止时间大致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约70天),5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约120天),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秋季(约65天),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为冬季(约110天)。因此,冬夏两季较长,春秋两季较短。而习惯上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天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气候湿润,春温多变,初夏多涝,伏秋多旱,生长期长,严寒期短的气候特点。虽然地势地貌比较单一,但由于北部大洪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西南沿江地带出于江汉河谷边缘,东北处皂市河谷南下冷空气影响,形成了该市气候的区域分布特点:热量条件东北部和西南沿江一带略低,其他地方略高,水资源东南部多,西部和北部少,光资东高西低。冬季,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