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桥之美》(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桥之美》(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桥之美》(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课 桥之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 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旨在创设情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 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 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课堂实录一、 疏通字词,简介作者【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帮助同学们疏通字词,了解本文的作者】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纤(xin)细 着(zhu)重 驻(zh)足 脂(zh)粉 颐(y)和园前瞻(zhn)后顾 煞(sh)风景 矛盾(mo dn) 赡(shn)养 煎熬(o)2.解释下列词语。煞风景:破坏人的兴致。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驻足:停止脚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3.作者链接。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现代著名画家。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春雪长城等。二、 整体感知【设计意图:此环节设置旨在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内容】1.作者吴冠中是一位画家,那么在他眼中桥的美体现在哪里呢?【交流点拨】桥之美主要在于和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注意到块、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交流点拨】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与小径尽头的小桥、铁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直线桥、鹊桥。三、交流合作【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写桥之美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准备用“桥之美,美在 ”的句式说话。示例:桥之美,美在它具绘画的形式美。如“小桥流水人家”,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交流点拨】(1)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2)桥之美,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3)桥之美,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4)桥之美,美在风雨桥形式独特。(5)桥之美,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6)桥之美,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2.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交流点拨】甲生:乌镇石桥: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乙生:乡间石桥: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丙生:长桥:一般建筑物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丁生:桥面上覆盖有廊或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受,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教师总结】怎样来欣赏一幅画面?关键是看其中的景物与周围的环境是否既对照又和谐。这也是本文揭示的全新的审美角度。四、 比较阅读【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区别】同是写桥的文章,本文和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交流点拨】比较点中国石拱桥桥之美内容介绍石拱桥的结构特点。从美学角度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写法用科学、平实、简明的语言向读者解说,很少用修辞手法,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举例时多用描写和修辞手法,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五、 拓展延伸【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熟悉说明文文体】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试以“ 之美”为题,搜集相关资料,模仿本文,写一个片断。要求:(1)抓住事物美的总特征。(2)用优美的语言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3)不少于400字。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从审美的角度探寻了桥之美。我们也惊奇地发现,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事物,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那么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地去寻找美,去发现美,去感悟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