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百段81-100.doc_第1页
文言百段81-100.doc_第2页
文言百段81-100.doc_第3页
文言百段81-100.doc_第4页
文言百段81-100.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1藏文仲如齐告籴 鲁国闹饥荒,藏文仲对鲁庄公说:“(我们当初)支援周围的邻国,与诸侯结下信义,用婚姻来加强它们,用盟誓来申明它们,(这)本来就是为了(防备)国家出现艰难紧急的情况才这样做的。铸造祭器,收藏财宝,本来就是为了(防备)百姓出现困苦才这样做的。现在国家处于困境,大王为什么不用祭器到齐国去买米呢?” 鲁庄公问:“谁能够出使齐国?”藏文仲回答说:“国家有饥荒,卿出国求援,这是古制。我是候补的卿,我请求到齐国去。” 鲁庄公派他前往。随从说:“大王没有命令您去,您请求前往,大概是为了备选的事吧?”文仲说:“贤明的人应该以国家的危难为急而谦让那些平易的事务,做官的人遇事不逃避灾难,统治者体恤百姓所受的祸害,因此国家才不会有违。现在我不到齐国去,就不是为处于困境而着急。处在较高的地位却不体恤下情,身处官位却很懈怠,这不是侍奉君主(应有)的行为。”鲁文仲用祭祀用的香酒和玉制礼器到齐国求援,说:“天灾横行,到达我们国家,饥荒屡次降临,百姓中羸弱的差不多都死了,十分担心因无法保证对周公和太公的祭祀、对王室贡品的供给而获罪。(因此)我国用我们先君并不丰厚的礼器,斗胆向贵国请求购买你们多余的粮食,用来解除贵国管粮人员的负担,使我们国家获救,使我们的国君能和您共同承担职责。(若能这样的话)哪里只是我们的国君和二三个臣子确实领受了您的恩赐,周公、太公以及历代君主和天地间的神也确实能永远得到供奉并能仰仗他们啊!”齐国人把玉还给了鲁文仲并给了他所需要的米。82.梁亭夜灌瓜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忌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是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翻动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救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查看,才知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忧虑)。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捣乱的人,他们莫非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所以说,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别人已经做错了事,哪里值得效仿呢?83.项羽乌江自刎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仁。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仁。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他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借,他趁秦末大乱而兴起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字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像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84、列子辞子阳之粟列子贫穷,脸上有饥饿的神色。有一客人将列子的情形告诉了郑国的国君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之人,住在您的国家却家境贫穷。您恐怕不是喜欢读书人吧?”郑国的子阳马上命令官员送给列子粮食。列子出来,见了使者,列子两次推辞了子阳的馈赠。使者离开了。列子进去,他的妻子看着他拍着胸口说:“我听说做有道之人的妻子、儿女,都会让他们安逸、快乐,现在您面有饥色,子阳(派人)拜望您并送给您食物。您(却)不接受,这难道不是我的命不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子阳并不是自己了解我,而是凭着别人的话送给我粮食,到他认为我有罪的时候,又将会凭借别人的话。这就是我不接受他粮食的原因。况且,受人供养,如果不为他的灾祸而死,(那么)是我不讲道义;如果为他的灾祸而死,那么是为无道之人而死,哪里是有道义呢?”列子死后,百姓果真起义杀死了子阳。列子看见微小之处去除不义的行为真是有远见啊!况且列子在内有饥饿寒冷的担忧,还不苟且取得(利益),看见得到的东西会想一想(是否符合)道义,看见利益想一想(得到他们是否)有害处,何况他身处富贵呢?所以,列子能通晓关系到性命的情形,可以说是能守住自己的节操。85晋文公逐麋得善言晋文公追逐一只麋鹿却丢失了它,他问农夫老古说:“我的麋鹿在哪里?”老古用脚指着说:“往这边去了。”晋文公说:“我问你话,你用脚指给我方向,为什么?”老古抖抖衣服站起来说:“(我)全没料到君主(竟然)会像这样!虎豹有它该住的地方,如果它过厌了悠闲的生活而往人多的地方去,那就要被人捕获;鱼鳖有它该住的地方,如果它住厌了深处而往浅水里游,那就要被人捕获;诸侯有他该住的地方,如果他住厌了人多的地方而到远方去游玩,那么他的国家就要灭亡了。诗经上说: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您放着国家不管,不回去,(那么)别人将要替您管理您的国家了。”于是晋文公害怕了,回去时遇到了栾武子,栾武问:“您打到了野兽吗?您脸上有高兴的神情啊!”晋文公说:“我追逐一只麋鹿却丢失了它,但我得到了一句好话,所以有高兴的神情。”栾武子问:“那个人在哪里?”晋文公说:“我没有同他一起回来。”栾武子说:“处在较高的地位而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傲的表现,法令尚未发出,却急忙处罚违令的人,是残忍的;听取了别人的话却丢了那个人,是偷窃。”晋文公说:“对。”回去,用车带上了老古,和他一起回来。86 张玄素谏修洛阳宫乙卯日(二二日),发动兵卒修洛阳宫以备巡幸之用,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言,觉得:“洛阳还没巡幸的日期却预先修建宫室,那不是当前的急事。从前汉高祖采纳娄敬的建议,自洛阳迁都长安,难道不是洛阳的地方赶不上关中的形势吗?景帝听从晁错的话,从而造成七国作乱,陛下如今将突厥安置在中国,突厥与朝廷的亲密,怎么比得上七国?难道能不先有优虑,反而急于兴建宫室,轻移大驾吗?我见隋氏初建宫室时,附近山中没有大木,都从远处取来,二千人拉一柱,用木做轮,因摩擦发火,才铸铁做毂,行一二里路,铁毂就破裂,又派数百人持铁毂随后更新,一日不过行二三里,计算一柱的费用,已花去数十万人的工作日,则其余的也就可想而知了。陛下起初平定洛阳,凡隋氏宫室宏壮侈靡的都下令拆毁,而且拿今日的财力,比起隋世又如何呢!陛下役用受伤的人,因袭亡隋的弊病,或许比炀帝更严重了!”皇上对玄素说:“你说我不如汤帝,比桀、纣如何呢?”回答说:“如果这件工没不停止,也同样归于乱罢了!”皇上感叹他说:“我考虑不够周详,才会如此!”看着房玄龄说:“朕认为洛阳位于中国之中,各地来朝贡的距离平均,想要方便民众,所以令人营建。如今玄素说的确实有道理,应立刻停止工役。以后有事到洛阳,即使露天而居也无害处。”赏赐二百匹彩帛给玄素。87李时行嗜书不厌苏东坡赠给王定国一首诗,同乡先辈李时行书写了它。当初,闽中的郑定以书法出名,一时间名人争相仰慕他,李时行得到了他写的秦观的一首词,亲手模仿他二十年,于是另写出了一番意趣情态,豪放、飘逸、悠闲、清丽,成为了一家之书。李公性情最是悠远恬淡,唯独喜好书法,从不满足。每到游历的地方,不问它的兴衰,就高兴地脱下帽子、衣服和鞋袜走来走去,坐下来吟诵比上的题诗,并拿出纸笔,临摹几十遍,高兴地一整日才离开。他的妻子曾临产,立功替她烧热水,在柴草焚烧后的灰烬上写字,手指手腕不停地画动,不稍作休息,时间长了,听到小孩子的哭声,才想起他的妻子要喝水。李公名子,字时行,官做到了青州的推官。他死了以后,妻子贫穷不知将他葬在哪里,(只好)将他葬在青州。唉!(从此事)能看出李公的品行啊!前几十年,李公的书法流落到普通人家的很多,当时的人没有醒悟看重它们,现在买他们的人,出高价也买不到了。古人虽然书写的都是些小事,也有在当时被湮没的,但它们的光辉、精华最终不会被遮掩,所以李公的书法也是一时被湮没而最终彰明于世。88、剪发文身越国派使臣诸发拿一枝梅送给梁王。梁王有一位名叫韩子的大臣,回头对左右诸臣说:“哪有用一枝梅送给各国君主的呢?请让我替诸位羞辱他。”于是出去对诸发说:“我们大王有命令,客人戴帽子就以礼召见,不戴帽子就不见。”诸发说:“那越国也是天子的封国,它不封在冀州、兖州,而是处在海边一带,屏蔽外族而作为自己的住所。但蛟龙又和我们争夺,因此剪断头发,身上刺画花纹,色彩斑斓成图案,用来装扮成龙子的模样,以防避水神。现在大国的命令是,戴帽子就以礼召见,不戴帽子就不见。假使大国的使者有一天访问敝国,敝国国君也下命令说:客人必须剪断头发,身上刺画花纹,然后才能召见他。对于你们大国怎么样呢?如果觉得那样也很稳妥,那么我情愿借一顶帽子戴上去晋见;如果觉得那样似乎不稳妥,那么希望不要改变国家的风俗习惯。”粱王听说这件事,赶快披上衣服出来接见诸发,并下令赶走韩子。诗经上说:“唯君予使,媚于天子。”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吧!89魏征直谏长乐公主即将出嫁,皇上因公主是皇后生的,特别喜欢,下令官吏资给馈送加倍于永嘉长公主。魏征谏说:“从前汉明帝欲封皇子,说:我的儿子怎能与先帝的儿子相比?皆下令依楚、淮阳的一半。现在资给馈送给公主,是长公主的一倍,难道不是与汉明帝的意思相差太远吗?”皇上同意他的话,进入内宫告诉皇后。皇后感叹地说:“妾多次听到陛下称赞器重魏征,不知道什么缘故,今日看他引礼义来抑制人主的私情,才明白他真是社稷之臣!妾与陛下结发做夫妻,曲承恩惠礼遇,每次说话必先候望皇上的脸色,不敢轻易冒犯您的威严、何况他以人臣疏远的关系,竟能如此直言,陛下不可不听从。于是请派中使持钱四百缗、绢四百匹去赏赐魏征,而且告诉他说:“得悉公为人正直,竟于今天看到,所以赏赐你。公应时常秉持此一忠心,始终勿变。”皇上曾罢朝下来,发怒他说:“我会杀这个田舍汉!”皇后问是谁,皇上说:“魏征每次在朝廷侮辱我。”皇后退去,穿戴朝服站在宫廷,皇上惊讶问她何故。皇后说:“妾听说主明然后臣直,如今魏征正直,是因陛下贤明的缘故。妾怎敢不向皇上恭贺呢?”皇上这才快乐起来。90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子思向卫侯介绍苟变说:“他的才华可以统率五百辆战车。”卫侯说:“我知道他能做将领,可是苟变也曾经做过小官,他向百姓征税时吃了人家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圣人请人做官,如同木匠利用木柴,采取它的长处,抛弃它的短处;一棵好几抱的大树,其中虽有几尺的腐朽之处,(但)优秀的工匠还要拿它来用。现在国君正处于战国时代,选拔重要的武将,竟然因为两个鸡蛋而抛弃能捍卫国家的大将,这件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卫侯拜了两次说:“愿接受教诲。”卫侯讲话、计划不正确,但所有的大臣都同声附和,像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一样。子思说:“在我看来,卫国的情形正所谓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啊!”公丘懿子说:“怎么像这样说呢?”子思说:“(如果)主君自以为聪明,那么臣子们的意见就不会被采纳。凡事认为自己是对的,就会排斥大家的意见,何况同声附和来助长罪恶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真相,却只喜欢别人赞美自己,没有比这更昏暗愚昧的了;不揣度事理所在,就胡乱奉承争取好感,没有比这更讨好谄媚的了。国君昏暗,臣子谄媚,这样的人身居上位,领导百姓,百姓是不会追随他的。如果这种情势不早日停止的话,国家就要灭亡了。”91.班固班固字孟坚,他九岁时就能写文章、诵诗和赋。长大后,逐渐博览通读群书,对九流百家的著作,没有不彻底钻研的。他学习没有一定的老师,不为章句之学,只是抓住学问的主要意义而已。他生性宽和,(善于)容纳别人,不以自己的才能去压制别人。诸位儒生因此而敬慕他。父亲班彪去世后,班固回到了乡里。班固认为班彪所续写的前朝史不详细,就潜心钻研,想完成父亲未尽的事业。不久,有人上书告诉汉显宗,告发班固私自改写国史。皇帝有诏令下到郡里,逮捕了班固关进京城的监狱。把他家的书也全都拿走了。原先,扶风人苏朗造假图谶到处散布流言,被关进监狱中死了。班固的弟弟班超怕班固被郡县里拷问,班固不能自己辩护清楚,就奔赴京城上书,得到了显宗的召见。班超把班固写实书的意图向显宗作了详细的说明,而郡县里也上书说明了班固写作的本意。显宗认为他非常奇特,就召他在校书部工作,任命他为兰台令史。班固与前任睢阳县令陈宗、长陵县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同完成了世祖本纪,班固被提升为郎官,作了典教秘书。班固又写了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事迹,写了列传、载记共二十八篇,上奏了皇帝。皇帝就让他重新去完成以前他所写的著作。班固对他的孩子不加管教,几个孩子大多不遵守法令,小吏们感到很恼火。当初,洛阳县令种兢曾在路上行走,班固的家奴冲撞了他的车骑,小吏手拿大棰(向他)喊叫,班固的家奴解酒醉而叫骂,种兢大怒,(只是因为)害怕窦宪而不敢发作,(于是)怀恨在心。等到窦宪的宾客都遭到审问逮捕时,种兢因为旧恨而逮捕了班固,班固于是死在了狱中,死时年纪是六十一岁。皇上下诏令谴责种兢,种兢处罚了管这件事的小吏抵了他自己的罪。92华佗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还有一个名字叫敷。曾在徐州一带游学,通晓几种经典。沛国宰相陈圭推举他做孝廉,太尉黄琼聘请他做官,他全都不去。华佗通晓养生的方法,当人们认为他快有一百岁了,但他还保持着壮年人的容貌。华佗精于开药方,他治病,配制汤剂只用几种药物,他心中掌握药物的分量,配药时不用称量,煮好药就让病人饮用,同时告诉他们用药的尺度,用完药后就能痊愈。如果要给病人针灸,也不过选一两个穴位,每处不过灸七八个艾柱,病也可以消除。如果扎针,也不过扎一两处。下针时对病人说:“入针的感觉应该传到某处,如果感到了就告诉我”,病人说:“已经感到了。”应声便拔针,病痛也跟着消失。如果疾病聚集在身体内部,针灸、药物都不能达到,必须开刀割去的,就给病人喝麻沸散,不一会儿病人就和醉死一样,什么也不知道了,于是华佗就开刀割去病患。病患如果在肠子中,就切开肠子清洗,然后缝合腹部,用药膏涂抹伤口,四五天就好了,不会疼痛,病人自己也不会感觉到,一个月之内,伤口就全都长好了。前任甘陵宰相的夫人怀孕六个月,腹中疼痛不安,华佗给她号脉,说:“胎儿已经死了。”让人用手摸探知胎儿所在的位置,在左边的就是男孩,在右边就是女孩。那人说在左边,于是华佗见了一付汤药给她打胎,果然打下来一个男胎,夫人的病也就好了。县令尹世苦于四肢发热,口中干燥,不想听到人说话的声音,小便不通畅。华佗:“试着做些热饭给他吃,出了汗就能痊愈,不出汗的话,三天后就会死。”(家里人)马上做了热饭给他吃,但他吃了不出汗,华佗说:“五脏的气息在里面已经断绝了,他会哭着断气的。”真的像华佗说的那样。93、蜀犬吠日唯独韩愈奋然不顾世人的习俗,冒着他人的讥笑和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了师说,仰起脸毫不客气的做起了老师。社会上果然有些人聚在一起责怪辱骂他,他们指手划脚、互丢眼色、拉扯示意,而且添加一些言辞来毁谤他。韩愈因此有了狂妄的名声,留在长安,连饭都来不及烧熟,有急急忙忙的奔向东方,想这样子有好几次了。屈原的词赋中说:“村镇上的狗成群的叫,是因为它们见到了自己感到奇怪的东西。”我从前听说庸地、蜀地以南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狗就叫,我还认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前六七年。我来到南方,在元和二年冬天,偶然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粤好几个州的土地。几个州的狗都仓皇失措,又叫又咬,发狂般的奔跑,接连闹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停止。这样我才相信以前听到的话。现在韩愈已经把自己变成了蜀地的太阳,而你又打算让我变成粤地的雪,这不是很不妥当吗?这样不仅我会陷于困境,你也会受到连累。然而粤地的雪和蜀地的太阳难道有过错吗?只不过是那些狗在乱叫罢了94勾践灭吴越王勾践退守在会稽山上,传告军队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以及全国百姓,有能帮助我出谋划策使吴国军队撤退的,我和他共同主持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冬天蓄积皮毛,夏天蓄积夏布,大旱时蓄积舟船,涝灾时蓄积车辆,用来准备缺乏时的需要。即使没有外患的担忧,但谋臣和武士不能不培养和选择。比如雨天用的蓑衣和笠帽,到下雨之后,一定会有人要。现在君王退守在会稽山上,再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假如能听到您的话,有什么迟的呢?”(于是)拉着他的手与他共同商量。于是勾践派文种到吴国求和并达成协议,说:“我们的国君勾践缺乏人才出使外国,派他手下的臣子文种,不敢直接对大王您说话,私下请求您手下的臣子传达:我们国君的军队士兵,不值得屈辱大王您再来讨伐了,愿意将金玉、女子奉献给大王,来慰劳大王的屈驾到来。请允许把勾践的女儿作为大王的女奴,把臣子的女儿作为你们臣子的女奴,将越国的宝器全部带来,我们的国君率领越国人来跟随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调遣,如果(大王)您认为越国的罪行是不可赦免的,我们将会焚烧宗庙、把妻子和儿女缚起来,将金子和美玉沉到江中,有穿盔甲的将士五千人,将会效死拚命,就一定能抵两个人用。这就等于拿一万个武装的士兵来同大王您作战,恐怕会伤害大王所爱的将士吧?是一定要杀这个人呢,还是要得到这个国家,哪一种有利呢?”越国人装饰打扮了八个美女,送给吴国的太宰否说:“您如果能让大王赦免了越国的罪,还会有比这些人更美的美女送给您。” 太宰否进谏说:“我听说古代攻打别国的人,(只是)使他们降服罢了,现在越国已经降服,还要求什么呢?”夫差和勾践达成协议,撤离了越国。95士奇泥爱杨士奇晚年溺爱他的儿子,不知道他的恶劣,做败坏道德的事情,假如有的出巡的藩司、皋台、郡、道的长官看到他儿子残暴凶横,将实情来告诉杨士奇,杨士奇反而会疑心他们,一定会写信告诉儿子说:“某某人说你这样,若真的是这样,马上改正。”杨士奇的儿子杨稷得到了信,反而诋毁那个人说:“某某人在这里像这样行事,我因为他是乡邻的缘故,阻挠他的行为,因此他诬陷我。”杨士奇从此以后不相信说他儿子恶行的人。有拍马奉承的人赞扬他儿子的好处,杨士奇就认为确实如此并很高兴。从此他儿子的恶行就不再被他听到了。等到被害者接连上奏杨稷的不良行为,朝廷还是不忍心加给他处罚,将状子交给杨士奇,并说:“手下人不好,帮助他做坏事。”有上报说杨稷伤害的人命已有几十条,凶恶得无法言说,朝廷不得已,将他交给了司法部门,当时杨士奇年老生病不能起床,朝廷特别安慰他,怕给他招来忧愁。后来过了一年多,杨士奇死了,才将他的儿子依法论处,斩了他。乡人准备好了祭文,列举他儿子的恶行,天下人争相传阅。96宁死也不“出去”秦桧做宰相,作威作福时间长了。士大夫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立刻提拔并让他的好处显露出来,以至于被提拔做官一两年后便做到执政的官员。人们都怀着迅速被提拔的念头,所以在朝做官的人大多不肯外放,重内轻外的弊端,在当时很是明显。有个叫王仲荀的凭着他的幽默与官员们交往。一天,他坐在秦府的宾客座位上,朝中的官员云集,等待接见,时间稍稍长了点,仲荀在角落中,就上前说:“现在宰相还没有出来,官员们等得久了,我有一个小故事愿意帮你们解除困乏。”大家知道他善于开玩笑,争着竖起耳朵听他说,于是他高声说:“以前有一个官员,出门去拜访没有回来。有个客人投了一张名片到他的门下,看门人告诉他那个官员不在,(可以)留下名片,等到官员回来后替他将名片送上去。客人忽然勃然大怒,呵斥看门人说:你怎么敢这样,凡是死了的人才说不在。我和你们老爷交情好,所以来见他,难道他不忌讳吗?你竟敢用这样的话来对待他。我一定等他回来,当面告诉他来治你的罪。看门人道歉说:小人实在不知道忌讳,希望您宽恕我,只是现在官员来拜见时,我照例都是像这样告诉他们的,如果您认为不行,又该说什么来告诉客人们呢?客人说:你们府上的官员既然外出未归,只要说某官出去就行了。看门人变了脸色,皱起眉头说:我们家大人宁可死也忌讳出去这两个字。”满座官员听了都哈哈大笑。仲荀进出秦府与亲昵狎近之客交往,老了以后回到建康死去,他的谈话言词大多风趣,能令人回味。秦桧虽然挑起言语的灾祸,却唯独优待容忍他,(看来)他也是一个掉弄口舌之人。97送吴君序我十八九岁的时候读古书,拿起笔写天下之事。有人拉着我的衣服告诉我说:“天下本来就没有人(在为国事奔波),小心不要(乱)说话。”我却怒斥他说:“不对!怎么会没有人呢?”踏入社会五六年,我乘着破旧的车子在京城里到处奔走,观察当权人物的言论和态度。又有人拉着我的衣服告诉我说:“这天下还有人在为国事奔波,哪里用得着你?”我却又怒斥他说:“不对!哪有人在为国奔波啊?”(我)刚开始的时候否定(没有人在为国奔波),是不知道那样的人是没有的,后来否定(有人在为国奔波),是不相信那样的人是有的。我在东西南北四方做客,在大海上游历,但是我的心茫茫然,目光迷离模糊;乘着一只小船在大浪中回旋,大风大浪乱吹乱打,我的魂魄都吓散了,怪鸟在空中悲哀地鸣叫,暮色昏暗,我找寻人们所说的奇虬、巨鲸、大珠、空青这四件宝物最终一无所获。我停下了,回到陆地上。心停止不跳了、眼睛合上了,形体干枯如同生命垂危,颓唐疲乏无力不胜负担。然而有人敲我的门,把四件奇异之宝的情况告诉我,我十分怀疑,一分相信。(如果是)十分怀疑,一分相信,那就表明一个人的志向已经被忘却了,忘记了自己的志向那么想让他惊讶就很难了。如果要劝他再到大海上去寻宝的话,他一定会面露恐惧之色。想凉快就该喝冰水,想取暖就该找热炭,想与朋友断绝关系就该耐住寂寞,想要得到朋友就该振作起来,这不也很顺理成章吗?为什么吴君你要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将热炭投到我的心中来呢?料想是老天让我不顺利,凡是我所追求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平坦顺利的,开始时候的否定是错了的!接着的否定又错了!吴君你的到来,是老天爷将冰和炭交错地扔到我心中来啊。吴君你请求前往,怕是又要到大海上去了吧?倘若你看见孤独的在大海上划着小船的年轻人,写信来告诉我,我一定会请求再次前往。98李斯论苏东坡说李斯用荀子的学问扰乱天下,这是不对的。秦朝扰乱天下不是靠李斯,李斯也不曾用荀子的学问来侍奉秦国国君。在秦中期的时候,秦孝公即位,得到了商鞅并任用了他。商鞅教秦孝公烧了诗经、尚书,明确了法令,定下了藏奸不告之罪和连坐之罪,禁止了离开自己的诸侯国到别国游说以求得官职的人。利用秦国的有利地形,采用他的法令,富强了好几代,吞并了其他诸侯国,到了秦始皇统治的时期。秦始皇统治的时期(不过是)全用了商鞅的法令而已。虽然李斯帮助他,说它方便有利,(但)越发造成了秦国的混乱。但假使李斯不说它有利,秦始皇本来就自己执行它们而不感到满足,为什么呢?秦国情愿采取苛酷的统治,习惯于采用严刑峻法已经很久了,这是他的后代君王所习惯并认为是好的做法。李斯迎合、探究秦始皇、秦二世的心思,不这样做就不能符合残暴放纵的君主的心意,扩大君王对他的宠信,因此李斯完全放弃了他的老师荀子的学说,而采用了商鞅的学说,扫去了秦国三代先王的仁义之政,而一切采用放任自己的做法来治理国家。烧了诗经、尚书,囚禁了读书人,废除了三代先王的法令,推崇监督和责罚,这不是李斯在推行他的学说,不过是迎合时事罢了。假设他遇到的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将不会采用这样的治国之法,不是他推行仁义,也只是因为迎合时事罢了。我认为善于窥探君王的内心,完全用委曲、变化的方法跟随是数的喜好的臣子,他的为人是特别让人害怕的,很可怕的!99张益州画像记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说,有敌寇骚扰边境。边地守军夜里乱哄哄,乡野不见居住的百姓。谣言流传,京城上下大为震惊。正要传令选派将帅,皇帝说:“不要酿成乱子,不要助成变乱。大家纷纷传言,我的意志自定。外乱还没有兴起,乱子却将从内部发生。对这事,既不能用法令去禁止,又不能用武力去解决,只需派我手下的一两位大臣去处理就行。谁能胜任这种既文又武、既不文又不武的事情,就派他去安抚我的军队。”于是大家推荐:”张公方平就是这样的人。”皇帝说;“行!”张公以侍奉父母为理由推辞,皇帝不同意,他就出发了。冬十一月,到达蜀地。到达的那一天,他就命令边防驻军撤回原地,撤除守备的设施,并派人遍告各郡县的长官:“敌寇来了有我对付,不用辛劳你们。”第二年正月初一,大家庆贺节日象往常一样,蜀地从此平安无事。又过了一年,正月,大家互相商量要把张公的画像挂在净众寺。张公不能禁止。眉阳人苏洵对大家说:“没乱容易治理,已乱也容易治理。有乱的萌芽,而乱事又还没有发生,这叫做将乱,将乱最难治理。不能因有乱的萌芽就操之过急,又不能因乱事还没有发生而放松警惕。至和元年的秋天,蜀地的形势就象器物已经倾斜,只是还没有掉到地上一样。唯有你们的张公,安然坐在一旁,神色不变,从容地起来扶正它。扶正后,又从容地退去,没有一点骄矜的神色。为皇帝管理百姓不倦怠,只有你们的张公。你们靠他生存下来,他就是你们的父母。而且张公曾对我说:百姓没有固定的性情,只看执政者怎样对待他们。人们都说蜀人常常作乱,于是就用对待盗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管束盗贼的法令去管束他们。胆小怕事的百姓,却用砍头的刑法去威胁号令他们,于是百姓才忍心抛开依赖自己生活的父母妻子,投身盗贼,所以才常常发生变乱。用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管教他们,蜀人是最容易治理的了。至于逼人太紧从而发生变乱,即使是最讲礼义的齐鲁人也是这样。我用对待齐鲁人的态度来对待蜀人,蜀人也把自己作齐鲁人看待。如果超出法律范围而任意去威逼百姓,我是不忍心做的。唉!爱蜀人这样深切,待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