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师范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学号:1001410041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张伟忠在不该删去的开头和结尾对的一种解读中,结合莫泊桑的生平及思想,对小说的主题进行了探讨。他说“莫泊桑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但他更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有对社会和金钱的批判,但更有对人性和人情的揭示,后者更能表现出一个作家的伟大。其实从我的叔叔于勒这个小说题目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其中蕴涵的温情。这个题目除了揭示出小说所用的儿童视角外,还暗示了作者的一种同情倾向”。参考文献1张伟忠.不该删去的开头和结尾对我的叔叔于勒的一种解读J.语文建设,2009,(4):19.结合莫泊桑的思想,对我的叔叔于勒进行解读,就不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莫泊桑主要通过塑造“我”这一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文中的“我”是一个纯真的孩子,一个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我”的做法和父母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我“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寄托了作者对社会的希望。 教师黎颜浅析结合法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我的叔叔于勒通过一个小市民家庭内部之间所发生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在金钱支配下可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丑恶现实”。2黎颜.我的叔叔于勒浅析J.辽宁师院学报,1979,(3):65.他之所以会得出如此结论,是因为他在分析作品时,充分考虑了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我的叔叔于勒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此时金融资产阶级是统治者,他们代表着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排斥中、小资产阶级。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开始走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迅速壮大,他们不甘被压迫、被剥削,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开始反抗,工人运动在这一时间段始终没有停息过。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之中。正因如此,莫泊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新的认识。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不难看出作者莫泊桑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化的态度的描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在略说中说,“作者的用心,并不只是在于勒叔叔是怎样一个人”,更在于人们怎样看待于勒叔叔这样的人”。34钱理群.我的叔叔于勒略说J.语文建设,2008,(7):78、79.因此,对于应该怎样看待于勒叔叔的故事,钱理群先生从叙事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在文中提到,由于所选叙述者的不同,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形成了多种“看”与“被看”的关系。“首先是我的父亲、母亲这样的成年人怎样看于勒叔叔,这是第一层面的看与被看;另一层看与被看,即我怎样看父母这样看于勒叔叔;我怎样看于勒叔叔,这是第三个层面的看与被看”。5王君.青春课堂王君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6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九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13.7陈玉剑.赤子情怀的沉沦,世俗灵魂的救赎我的叔叔于勒的另一种解读J.中学语文教学,2013,(5):478王达.从多元中寻找价值谈谈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7):22910111213邬梅.透过悲凉人生,洞察人性之美我的叔叔于勒案例分析J.文教资料.2012,(4):49、49、49、50、501415宋仲春.从的教学选择说起J.语文教学通讯.2010,(1):2016王君.拨开重重迷雾,走进人物心灵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习.2009,(3):231719202122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语文(九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79、85、79、79、85.18普兰斯.叙述接受者研究J.外国文学报道,1987,(1):13.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8.这样,围绕着怎么看于勒叔叔,就形成了两种视角,一种是儿童视角,一种是父母的成年视角。但是作者选择的是作为儿童的“我”的儿童视角,这也正是作者的意图所在,在“我”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希望。有些学者认为,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从而对作品的主题有两种认识:一是认为小说是通过描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化的态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二是认为“这部作品表现了小人物的辛酸,于勒其实不过是灰色人物菲利普夫妇灰色人生的一抹亮色,于勒的潦倒则是灰色人物的灰色理想的幻灭”。 这是被大家普遍认同的两种观点,对于这两种观点,人教版语文教材参考书是这么解释的:“1、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这是比较流行的认识,主要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2、小人物生活的心酸。从菲利普夫妇的立场看,他们为什么不认亲弟弟?首先是于勒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份家产于勒的恶行,将菲利普一家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而不能自拔因为贫困,菲利普的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这不能不让做父母的着急后来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人教版教学参考书对小说的解读虽然有简单化的倾向,但也有其合理性。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主人公是于勒,继而认为作品的主题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物于勒被整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与怜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小说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侧重点在于勒。虽然文中对于勒的描写不多,但他却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于勒才是小说的主人公。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主人公是文中的若瑟夫。结合教材研讨与联系三中小说被删去的开头和结尾,我们会对此观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小说开头是以“我”的视角来写,“我”因同伴若瑟夫达佛朗给了一个白胡子穷老头五法郎的银币感到奇怪,于是引出若瑟夫所讲的故事,从而转入若瑟夫的视角。但是课文节选部分的视角是儿童若瑟夫的视角,原文的结尾是成年若瑟夫的视角。这种视角的变化,能使读者以未成年儿童的视角来看待成人世界的丑恶。最重要的是,虽然若瑟夫的年龄变了,但是他对待于勒的感情,是从小到大一以贯之的,这种做法和菲利普夫妇形成了鲜明对此,这正显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一)从作家角度进行的解读与教学设计 案例一: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邬梅老师透过悲凉人生,洞察人性之美案例分析是从作家角度出发,对我的叔叔于勒进行解读的优秀案例。邬梅老师在透过悲凉人生,洞察人性之美案例分析的反思中说,“我在反复研究教材后决定从于勒的悲凉人生入手,将主题定位为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上”。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邬梅老师首先对作者莫泊桑进行了简单地介绍简:“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契诃夫、欧亨利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影响极大,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然后随着左拉对作者的评价“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进入了整篇课文的学习。 另外,在课堂进程中,邬梅老师也不断地对作者莫泊桑的资料进行补充,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莫泊桑的作品。如:邬梅老师带领学生分析了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菲利普夫妇的经济情况,让学生明白“他们生活穷困,就连女儿都穷的嫁不出去,可见,他们生活的艰难与无奈啊!” 之后,对莫泊桑进行资料补充。补资料:左拉:读他的作品,可以是或哭或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省的。 看,莫泊桑的小说世界是一个痛苦多,欢乐少,笼罩着一片悲观主义的凉雾的世界,“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久居则有“凄神伤骨”之虞(郭宏安从蒙田到加缪P185,三联出版社,2007、10) 师:痛苦多,欢乐少,你在小说中感受到了哪些痛苦?生:我感受到是于勒生活艰难,有家不能回痛苦与无奈。 生:我感受到的是菲利普夫妇生活的辛酸与无奈。师总结:是啊,我看到了他们生活的艰难与无奈,我仿佛也看到了鲁迅笔下小人物闰土的麻木与无奈啊!这一切谁之过?生:社会。 资料补充这一部分,看似多余,其实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加深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菲利普夫妇的心酸与无奈,从而对小说的主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作品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加工创造出来的。因此,只有了解了作者的思想状况,才能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阅读作品,才能正真读出自己的看法。 (二)从社会生活角度进行的解读与教学设计案例二:湖北赤壁市试验中学宋仲春老师的从的教学选择说起是从社会生活角度出发,对我的叔叔于勒进行解读的优秀案例。宋仲春老师在从的教学选择说起中,认为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态度的转变,主要就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为了让学生把握这一主旨,宋老师首先设计了三个问题:1、“赶”这一环节。重点理解“打发”一词所体现出来的冷酷无情。2、 “盼”这一环节。重在对细节的理解上,抓住“每”、“总”、“唉”、“竟”等关键词的揣摩。3、“躲”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怀疑试探确认”三个心理变化过程,结合人物的个性特点,掌握朗读语气,把准语调,在朗读中品出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冷酷、贪婪、可怜、可鄙的拜金相。 通过这三个环节,让学生首先对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与人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旨,宋老师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了资料补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精辟论述,即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通过资料补充,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了解,为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主题奠定了基础。宋仲春老师并没有把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漠、吝啬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情节梳理,理出一条线索,让学生一目了然,顺其自然的引出小说的主题是揭露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然后,通过资料补充,加深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可谓是事半功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课文的作者做很多的资料补充,但是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总是一带而过,不够重视。宋仲春老师的从的教学选择说起恰恰给了我们这个提示,要足够重视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生活的时代创作出来的,因此,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对于准确、全面的把握作品主旨是十分必要的。(三)从作品角度进行的解读与教学设计案例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拨开重重迷雾,走进人物心灵课堂教学实录是始终紧扣作品内容,对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教学的优秀案例。 在王君老师拨开重重迷雾,走进人物心灵课堂教学实录中,王君老师始终立足文本,带领学生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让学生反复咀嚼文本,走进作品深处。例如在分析于勒的人物形象时,首先她在分析于勒寄回来的第二封信的过程给了我们一个反传统的答案:信里所说的内容都是假的,于勒在说谎,他并没有发财,他骗了大家。投影展示: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做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请学生朗读)师:同学们,就是这封信,成为了菲利普一家的福音书,成为了他们十多年的希望。但是,现在,请你仔细研究一下这封信,你发觉这封信有什么破绽没有吗?生:有破绽。于勒开头说他买卖也好,可是后面又说“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还说“希望为期不远”,这就是矛盾的,我们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有发财。生:按照常规,如果一个商人生意真的很好的话,他是不会丢下生意去做长期旅行的。生:是的。如果他生意很好,又有长期旅行的时间和经济条件,他为什么不可以回哈佛尔的家一趟看看哥哥嫂子,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呢?生:就算是旅行,也可以写信啊,为什么要好几年不写信呢?师:对的,只要他不是到月球上旅行,应该都是可以通邮的。(众笑)生:我觉得,这封信根本就是说谎,于勒根本就没有发财!师:天啊,于勒居然是个骗子!这一结论与以往教师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却令人信服。因为这一结论是王君老师带领学生立足文本,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作品语言,发现了于勒寄回来的信中存在很大的破绽,从而推理出来的,这一结论并不是王君老师主观臆断的结果。在分析菲利普夫妇形象时,王君老师更是紧扣作品,咬文嚼字。通过反复咀嚼文中的“唉”、“竟”、“就”字等,分析出其实菲利普早就看穿了于勒信中的谎言,这一结论又让我们吃了一惊。总的来说,王君老师对于勒和菲利普夫妇的分析可谓是全方面、多角度进行的。她没有把思维局限在教材参考书对作品的解读上,而是借助语言文字进行探究,咬文嚼字,逐步还原人物形象,从而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她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把于勒和菲利普夫妇都当成普通人对待,展示给我们一个崭新的面孔。三、我的教学设计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提出了我的叔叔于勒多元解读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我的叔叔于勒作为一篇经典的课文,其文本价值取向是多样的。课文前言部分提到“古今中外,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小说叙述我的一家人对于勒叔叔的态度的不断变化,就是想表达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所提出的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联系作者,带领学生了解莫泊桑,了解莫泊桑对人与人关系的认识,理解莫泊桑在若瑟夫身上所寄托的理想与希望。(一)区分作者和叙述者“我” 作品是由作者创作的,作品一旦被完成,作家的使命便结束了,一切都有待读者去评判。但是,作品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思想情趣、审美倾向进行创作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作者的影子在文中都是可以找到的。叙述者是指故事的表达者,任何故事如果没有叙述者,是无法表达的。作者通常是指生活中真实的人,是文学作品的版权所有者,是小说虚构世界的创造者。“对于叙事艺术来说,叙述者从来就不是作者,不论大家知道与否,叙述者只是一个作者创造出来并被接受了的角色”,叙述者是小说中作者的代言人。所以,选择怎样的叙述者,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着重要的关系。对于莫泊桑来说,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菲利普、克拉丽丝、两个女儿和女婿、若瑟夫都可以充当故事的叙述者,但是,作者却选择了若瑟夫来充当故事中的叙述者“我”,这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有密切关系的。作者虽然看似在作品中隐身,但是精心设计小说结构,精心选择叙述者,这些显然已不动声色的表达了作者对人与人关系的认识:作者赞同若瑟夫的做法,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中的拜金主义倾向持讽刺的态度,“我”是作者“爱一切不幸者”的人道主义情怀的代表。(二)“我”的形象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是一个未被世俗的社会影响、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孩子。当家里人知道船上卖牡蛎的老头是于勒时,大家都在躲避他。而“我”的做法是“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我”的善良与父母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我”并不因此怨恨“我”的父母,我了解家中的情况,文章开头就写到“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简单地几句话,介绍了“我”家的经济状况,虽然父亲很努力的工作,但是收入不多,而且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可以看出“我”家经济上顶着巨大的压力,生活的很艰难。紧接着,文章又写到“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生活过的如此拮据,连正常的生活水平都达不到。文中的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对于父母的辛酸与无奈,“我”是可以理解的,“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从文中可以看出,“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不仅仅是因为“我”仔细端详了他,并多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更主要的是因为“我”对他的感情认同,在“我”的脑海里,纯洁的亲情是最重要的:“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对亲情的呼唤。在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只有像“我”这样单纯、善良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作者从孩童若瑟夫的视角出发,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实际上是用孩子的善良来反衬成年人的自私、险恶,在小孩的身上,恰恰表现了莫泊桑对人性与亲情的呼唤。(3)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2、 欣赏文中通过行动、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作者在“我”身上所寄托的的理想。【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理解“我”的形象。2、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法、引导法、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及反思】: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PPT展示课本第86页的插图),大家来猜一猜看,这幅画所描写的是什么场面呢?(学生积极讨论、发言),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幅画背后的故事,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79页,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板书: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二、作者介绍 (一)生平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50年在诺曼底出生,父母因关系不和而离婚,莫泊桑从小跟着母亲生活,受母亲和舅舅的影响,他很早就对文学产生了兴趣。13岁时他进入教会学校学习,教会的压抑生活使他从未感到快乐。后来,普法战争爆发,他中断学习,并应征入伍,成为了野战军战士,战后退伍,先是在海军部担任小职员,后又转入公共教育部。小职员的生活空虚无聊,致使他私生活放荡,染上了恶疾,这也是他过早去世的祸根。1893年,精神错乱的疯癫症使莫泊桑饱受折磨,莫泊桑去世,年仅43岁。 (二)创作莫泊桑年轻时曾受到诗人路易布耶和福楼拜的指点,后又结识了左拉、都德、屠格涅夫等,尤其是福楼拜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880年,莫泊桑因短篇小说羊脂球的发表而一举成名。此后,他又创作了许多作品,短篇小说305多篇,长篇小说6篇,以短篇小说成就最高。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三、初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小说的结构线索,并找同学进行复述。(学生浏览课文)学生阅读完毕,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从多种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提示:1、从菲利普夫妇的角度进行叙述 2、从“我”的角度进行叙述 3、从于勒的角度进行叙述四、整体感知课文(一)通过刚才的复述可以看出,“我”和于勒是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把文中“我”对于勒的称呼找出来? (明确:叔侄关系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 于勒叔叔”、“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二)以上是“我”对于勒的称呼,那么“我”的父母对于勒的称呼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按课文顺序找出来。(明确:“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小子”、“这个家伙”、“这个贼”、“讨饭的”)(三)请同学们对刚才我们找出来的对于勒的评价进行分类,并分析一下相类似的评价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的,他们对于勒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板书:贫: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赶走)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盼望)贫:这个小子、这个家伙、这个贼、讨饭的(逃避)】五、研讨探究总结: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勒称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于勒的经济情况。从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你认为菲利普夫妇是怎么样的人呢?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菲利普夫妇的什么性格呢?。(明确:自私、虚荣、金钱至上、冷漠等) (一)托尔斯泰评价莫泊桑说: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那么,对于菲利普夫妇来说,他们本来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在相应的语句。(学生找)(明确:文中第一二自然段,并带领学生分析,通过“刚刚够生活”、“很晚”、“从来”、“常常”等词语,让学生明白菲利普夫妇一家的无奈。)总结:所以我们不能片面的就给菲利普夫妇定位,我们要知道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的生活很心酸,我们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二)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文中对于勒却没有作正面描写,作者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呢?(明确:于勒不仅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因素,而且是菲利普夫妇的希望,是他们生活中的的一抹亮色,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三)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全文都是从“我”的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那么对于“我”的形象,同学们是怎样认识的呢?资料补充:莫泊桑的思想悲观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情怀首先,他深受叔本华和尼采的影响,悲观主义色彩浓厚。他亲眼目睹了普法战争法国的失败和巴黎公社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情都使他对当时的社会失去了信心,因此,他对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观主义思想深信不疑。其次,人道主义情怀。莫泊桑“爱一切不幸者”的人道主义情怀不仅仅表现在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而且表现在,他深信,只有在劳动人民那里,才能找到未被资产阶级道德所腐蚀的纯朴、真挚的感情。根据老师补充的资料,结合课本第87页,研讨与练习三,进行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塑造“我”这么一个形象?(明确:课后练习给出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这样能使小说以故事叙述人的角度进行叙述,增加可信度。同时,课文中是儿童若瑟夫的视角,原文结尾是成年若瑟夫的视角,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流逝,童年的这桩事对若瑟夫的影响之深,直到长大后,他也一直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作者塑造这么一个形象,实际上寄托了他对整个社会的希望。)(四)左拉评价莫泊桑说:“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那么,对于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来说,你认为他的精彩之处在哪?(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注:此问题的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来谈这节课的收获,通过对莫泊桑的了解,加深对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的理解。六、布置作业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嵩明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南省孟州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滦平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涞水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教育信息化项目融资借款合同样本
- 2025年医疗器械企业采购供应链劳动合同范本
- 2025房地产企业合同台账编制与信息化管理规范
- 2025版企业员工借调与薪酬福利调整协议
- 2025版水果电商O2O平台合作协议
- 2025版泥水班组施工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合同
- 国庆节英语介绍模板
- 《油气管道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技术管理规范》
- 2025年新版期权知识考试题库带答案
- GB 46030-2025建筑用安全玻璃安全技术要求
- 2025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度吉林辅警招聘考试题(含答案)
- 吉安市新庐陵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2025年第二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卫生及安全检查标准
- 儿童动漫消费偏好-洞察及研究
- 2025年12345热线考试题库
- 《机械制图(多学时)》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