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夺冠八年级语文上册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1页
课时夺冠八年级语文上册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2页
课时夺冠八年级语文上册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3页
课时夺冠八年级语文上册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4页
课时夺冠八年级语文上册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1948年底到1949年初 随著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 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 他一方面在1949年元旦发出 求和声明 一方面收缩兵力 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企图依靠长江天险来保存力量 以便卷土重来 中国共产党表示 为了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真正的和平 减少人民的痛苦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 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但是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谈判宣告破裂 背景链接 背景资料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二 第三野战军于同日晨发起渡江战役 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 国民党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 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国民党政府逃往广州 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 在北平的毛泽东喜闻南京解放 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 欣然写道 学习目标 文体上新闻的特点和知识题材上战争的主题和思想语言上用语的准确和精炼 毛泽东 字润之 原作咏芝 后改润芝 笔名子任 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 逝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中国革命家 政治家 战略家 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 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作者简介 检查字词 鄂 豫 绥靖 阻遏 泄气 溃退 歼灭 管辖 锐不可当 上当 要塞 瓶塞 阻塞 堵塞 y su z xi ku ji nxi d ngd ngs is is s i 文体知识 新闻 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 就是指消息 消息是简明概括和迅速报道国内 国际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内容上有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情发生的起因 经过 结果 结构上有五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消息的基本要求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 不能虚构或夸张 时效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明性 简明扼要 注意 消息不是 纯客观 的报道 它要把作者的立场 观点 思想感情融入其中 因此 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 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文学常识 正确理解消息的结构 标题 包含引标 主标 副标 一篇消息可以三标齐全 可以没有主标或副标 但不能没有主标 导语 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 是消息的躯干 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 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注意 背景和结语可以暗含在主体里 归纳总结 新闻概念 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成就的记叙文新闻特点 观点鲜明 内容真实 报道及时 语言准确简明新闻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新闻 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新闻的写法 以记叙为主 兼有描写 议论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 说说导语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 不含 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内容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2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即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相信你一定能概括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 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 芜湖线 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 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 经过整天激战 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南岸阵地 控制江阴要塞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给本文的主体部分划分层次 分别概括其内容 一层 20日夜起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 突破地点 渡过人数 二层 21日下午五时起 不起丝毫作用 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三层 汤恩伯认为南京 文末 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对照地图 复述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复述要点 各路军渡江情况 安庆 芜湖 九江 安庆 南京 江阴 20日夜到21日夜 21日17时22日22时 21日17时到22日22时 30万 35万 35万 30万 三分之二 大部分 繁昌等地 贵池等地 扬中等地 1 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2 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 为什么先说西路军 再说东路军 3 找出本文的议论句 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此种情况 都很泄气 属 背景 部分 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 突出了文章中心 合作探究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 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敌军抵抗甚为微弱 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 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 最后说东路激战 文势也涌起高潮 分 有什么表达效果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此句中的 不料 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 同时又是对敌人的强烈的 神勇 嘲讽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 都很泄气 一句中 能把 南京 改为 蒋介石政府 吗 不能 因为当时蒋介石已下野 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上述议论 作者主要抓住哪一方面来论述的 论述的作用意义是什么 主要抓住第二方面来论述 作用意义 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 以利争取多数 孤立少数 瓦解敌军 同时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 此处着重评论这一点 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在新闻中作者将自己的立场 观点 思想感情融入了其中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 狭义新闻 它真实 及时 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 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 地点 战线 战况 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 这则新闻的标题 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 值得细心体味 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 铿锵有力 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引起下文 不能 这样写表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