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复习九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届高考地理复习九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届高考地理复习九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届高考地理复习九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届高考地理复习九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一、选择题(2017届湖北联考)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完成13题。1图示区域有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2图示区域自然植被具有过渡性,表现为()A自西向东由森林过渡为草原B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C自南向北由森林过渡为草原D自南向北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3图中R河一年中有两次洪峰,正常年份应该出现在()A3月和6月 B4月和7月C5月和8月 D6月和9月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水系特征可判断山脉走向。第2题,图中有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因而图示区域植被呈现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的特征。第3题,东北地区春季5月份气温升高,冬季的积雪融化形成春汛;8月份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夏汛。答案:1.D2.B3.C(2015高考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完成45题。4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5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福建沿海年平均雾日50天;黄海沿岸年平均雾日为2049天;准噶尔盆地年平均雾日为519天,部分区域为2049天;柴达木盆地年平均雾日5天,故D项正确。第5题,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因此近地面大气的剧烈降温是形成雾的必要条件。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晴天相对较多,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多,地面辐射冷却强,因此多雾,故D项正确。答案:4.D5.D(2016安徽示范高中模拟)如果把地区人口分布形象地理解为人口分布图上具有确定的点值和位置的散点群,则在平面上全部力矩达到平衡的支点是人口的重心。区域几何中心是区域空间的中心点,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几何中心和人口重心迁移轨迹。读图,完成67题。6该省可能是()A安徽省 B广东省C陕西省 D河北省7该省19892009年人口重心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是()A东北部煤炭的开发,人口大量迁入B西南部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增长减慢C东南部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大量迁入D东北部水能的开发,环境人口容量增大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知,该省的几何中心为(108.87E,35.20N),结合我国各省位置分布,应为陕西省。C项正确。第7题,该省19892009年人口重心向东北迁移,主要是因该省东北部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煤炭的开采加工,大量人口向东北部迁移。A项正确。答案:6.C7.A生物长期适应气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下图示意3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据此,完成89题。8据图判断,该农作物是()A水稻 B甘蔗C甜菜 D冬小麦9导致甲、乙两地物候现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 B地形C土壤 D纬度位置解析:第8题,图中显示,该作物主要分布在北方,尤以华北为最,可能是冬小麦。第9题,图中显示同在东部季风区,作物发育成熟期南方早于北方,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甲、乙两地纬度相近,但该作物乙地发育早于甲地,则热量条件甲地不如乙地;结合我国地形知识可判断,该热量差异是源于地形差异,甲位于青藏高原,乙位于四川盆地。答案:8.D9.B(2017届天津模拟)武清区原为天津的一个农业县,现已成为同时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政策的经济区域,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读图,完成1011题。10武清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矿产、能源资源丰富政策支持A BC D11武清开发区形成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A原料 B基础设施C燃料 D消费市场解析:第10题,武清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矿产、能源资源并不丰富。第11题,武清开发区属于规划建设而形成的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答案:10.D11.B二、非选择题12(2017届大连模拟)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22的时期为夏季,候温10为冬季,介于两者之间为春季和秋季。材料二我国部分区域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1)描述图中4月1日等日期线的延伸方向,并分析影响其走向的原因。(2)分析甲区域入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的原因;评价此现象对甲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解析:第(1)题,4月1日等日期线明显以北京为界,依据方向描述即可;成因可结合影响气温的因素来分析。第(2)题,早于同纬度地区入春,说明春季升温较快,据此分析即可;注意评价要从利弊两方面分析。答案:(1)延伸方向:北京以东向东南方向延伸,北京以西向西南方向延伸。原因:东段距海洋近,受海洋影响,春季升温慢,入春日期推迟。西段受高原、山地影响,地势较高,温度较低,入春日期较晚。(2)原因:甲区域位于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地形封闭,海洋气流难以进入,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沙漠吸热快,地面辐射强,气温回升快。(若从东部地区入春迟作答,只要合理,也可给分)有利影响:入春早,延长生长期,有利于越冬作物生长和春耕播种。不利影响: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土壤墒情差,不利于越冬作物生长和春耕播种。13下图示意H市及其周边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拥有百万人口的H市为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立体农业的典型分布区。H市某河谷蒸发量与降水量统计数据月份123456789101112蒸发量(mm)130.4182.4271.0298.7314.3233.2190.2174.9137.9129.2103.897.7降水量(mm)3.02.14.414.651.6143.5191.4177.0137.649.115.23.4(1)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2)分析该地河谷地区种植优质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3)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该地蔬菜远销北方市场成本高的地理原因。(4)简析该市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解析:第(1)题,立体农业要求山地地形,且相对高差大的地区更有利。第(2)题,气候条件要从光、热、水角度分析,题中提示可种植“热带”水果,则要分析气温高;“优质”则要分析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第(3)题,可从交通运输方式、速度快慢、运输距离等角度分析。第(4)题,社会经济因素一般包括市场、劳动力、技术、政策等。答案:(1)山地多;相对高差大;河谷海拔较低。(2)纬度较低,河谷地形,年均温高;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基本无寒潮影响,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