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纪金榜】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4【基础达标练】1.“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的学科。它是由中国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名词正式提出是在李四光的哪部著作中()a.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b.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c.新华夏海的起源d.地质力学概论【解析】选b。1945年,李四光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个名词。【特别提醒】地质力学在矿产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地震地质、地热地质研究方面,特别是对中国石油、煤田和若干金属矿产的预测以及解决重大工程建设和大型矿山开发中遇到的地质问题,都起了重要作用。2.李四光在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成昆铁路的选线就运用了他的()a.地质力学理论b.古生物学理论c.冰川学理论d.地震预报理论【解析】选c。李四光通过多次实地考察,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亲自组织指导冰川专业人员开赴西南三线地区,为成昆铁路选线,c符合题意。3.(2015丽水高二检测)下面不能体现李四光“学以致用”特点的是()a.勘探油井,发现油田b.寻找铀矿,发展核能c.研究勘探地震d.修建京张铁路【解析】选d。修建京张铁路是詹天佑的成就,不能体现李四光“学以致用”特点。4.周恩来曾这样评价李四光:“李四光是一面旗帜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就会看到结果的。”他念念不忘的事业是()a.地质力学研究b.古生物学研究c.地震预测研究d.第四纪冰川研究【解析】选c。李四光晚年曾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还没来得及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就病逝了。【能力提升练】1.1948年李四光出席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后留在英国讲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李四光十分高兴,他克服重重困难,于1950年春携夫人回到了祖国。李四光前后举动的巨大差异的原因是()a.新中国的成立让他看到了科学发展和国家复兴的希望b.对自己政治地位的不满c.科学研究的需要d.英国政府的阻挠【解析】选a。从题目内容中可以知道,促使李四光回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中国的成立,李四光的科学救国理想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屡屡受挫,而新中国的成立让他看到了希望,且对共产党寄予厚望。故选a。2.李四光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领域里最重大的科学贡献是()a.地质力学理论b.古代冰川学说c.亚洲是人类的早期发源地之一d.地震预报【解析】选a。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领域”,b、d是自然科学,而c是社会科学。所以只有a符合题干要求。3.1988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4枚,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是其中一枚。李四光能够享有这样的荣誉,主要是因为()a.他本人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高地位b.他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c.其成就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d.他创立了新兴的学科,并在该学科的研究中有较高造诣【解析】选c。本题属于图文结合式选择题,实质考查李四光最主要的科研成果,解答的关键是明确李四光的生平及其主要贡献。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推动了我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故c符合题意;a、b、d均与李四光直接相关,但不符合题干要求。【补偿训练】有人指出李四光作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首先杰出在他是个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是先进的,在现代也是先进的。下列最符合该观点的是李四光()a.具有救亡和建设中国的精神b.提出了地质力学c.创立了科化石的鉴定标准d.带队寻找到大油田【解析】选a。李四光一生为祖国科学和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称李四光“在近代是先进的,在现代也是先进的”,就是指李四光留学归来,报效祖国,为的是中国不再遭受外国欺凌;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运用自己的理论寻找油田、铀矿,为祖国经济建设作出杰出贡献。所以正确答案是a。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莱克威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提出了“中国贫油论”。多少年来,国际“权威”们论断:“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结构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材料二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提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已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请回答:(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什么不同?(2)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李四光对我国石油勘探的贡献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解析】第(1)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一认为中国贫油,材料二认为中国能找到石油。第(2)题联系所学基础史实回答即可,注意是在“石油勘探”领域。第(3)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材料一认为中国贫油;材料二认为在中国能够勘探到石油。(2)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探索地质现象的本质、地壳结构及构造规律,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