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十一次大练习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十一次大练习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十一次大练习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十一次大练习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十一次大练习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三第十一次大练习文综试题历史部分24.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严格的等级关系 【答案】d【解析】考察西周的政治制度。材料表明:“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各个等级之间存在臣属关系,贵贱尊卑,等级森严,故应选d。25.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答案】d【解析】考察对古代经济政策。抓住题干信息:“古代政府的干预”“从中获取巨额财富”由此可知应该是官营专卖,即有国家控制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以此获取巨额财富。重农抑商主要是稳定统治。故应选d。26某校校本课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拟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单元,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单元,民主共和,三民立宪;第四单元,;第五单元,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四单元的主题应是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欲变社会,先变思想 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答案】b【解析】考察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根据所学,题目的五部分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的含义实际上是欲变社会,先变思想。故应选b。27.英国学者埃德温丁格尔以亲身经历写下中国革命记一书,他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皇帝的逊位,而且是守旧而虚假的中国文明在生机勃勃的西方文明面前的毁灭。”他在此 a.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b.实质认为西方的文明战胜了中国的文明 c.指出英国政治体制左右了中国革命进程 d.用文明史观客观分析革命的结局和影响【答案】b【解析】考察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仅仅是推翻了 “一个皇帝”,故a项不正确。b项与材料中的“毁灭”等信息相一致。c项“英国政治体制”与“西方文明”的表述不一致,说法也太过绝对。从材料看,丁格尔的观点具有主观臆断的特征,故d项错误。故选b项。故应选b。28 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答案】a【解析】考察政治对思想界的影响。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导致知识分子远离政治、不问政事,于是考据学兴盛;但鸦片战争爆发以后,社会危机逐渐加深,御辱强国成为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命运的主题思想。故应选a。29.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答案】b【解析】考察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根据材料“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首先根据材料判断材料所述是处于“人民公社”时期,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故应选b。30.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a.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b.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c.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答案】c【解析】考察科技与生产发展的关系。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诞生,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项说法是错误的,牛顿并不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并未紧密结合,排除d项。故应选c。31.“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答案】c【解析】考察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根据材料中的周亚夫由“条侯一中尉一丞相”的升迁顺序可知选官制度由血统向才能转变。故应选c。32.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在于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答案】a【解析】考察国家政策对文化的影响。据题干提示“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说明元朝科举制的取消,导致文人转而在元曲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应选a。33.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在大 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 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c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d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案】c【解析】考察法国大革命。依据所学,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法国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材料“中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革命条件的成熟。故应选c。34.一些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引发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进一步远离了传统农业社会,成为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新起点。以下观点所述的历史事件也可采用这两种史观进行评价的是 a.烟枪抽醒“天国”之梦 b.中体西用捍祖宗之业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 d.德赛两先生大显神威【答案】a【解析】考察历史研究方法。“烟枪”一方面,使中国人民看到清王朝的日益腐败,进而奋起反抗,推翻其反动统治。另一方面使中国日益孱弱,落后挨打,使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猛醒,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故应选a。35.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材料不能反映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的是1944年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1949年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93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a. 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b.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c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 d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答案】b【解析】考察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故应选b。40(25分)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材料三 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议会对政府官员行使监督权和罢免权。边区政府还设置审计处行使行政监督和经济监督的职权。边区政府对违法乱纪依法严惩,边区高等法院曾处死了逼婚不遂而杀人的黄克功和利用职权侵吞公款3050元的肖玉壁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所采取的廉政措施。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7分)【答案】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6分)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4分)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2分) 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2分) 明初原因:阶级矛盾尖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4分)(3)措施:制定法规,奖惩分明;健全监督机构和机制;(4分)经验: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新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回答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中国后,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国家统一和统治回答背景。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材料三信息“制定峻法,惩治贪官”、“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回答特点。结合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回答原因。第(3)问,材料一、二提供正面经验,根据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可知加强廉政制度建设;材料二“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可知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新酬;材料三提供反面教训“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历史图片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10中a图和b图,提取两项有关秦代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不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示例一信息:秦代塑像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任意一点3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世俗生活化;强调人的自然本性。(任意一点3分)说明:秦处于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农耕经济时代,体现了小农思想和小农特色下的文化特点;( 3分)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肯定人的欲望和人性,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新文化特点。(3分)示例二信息:秦代塑像排列整齐;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令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任意一点3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表现了对女性美的赞赏、对人体的赞美;突出青年巨人洋溢着的青春活力;突出对人的丰富精神生活的赞赏。(任意一点3分)说明:秦处于专制社会,体现了王权的极度威严,强调的是皇权至高无上;(3分)文艺复兴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3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东西方文化的差别。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联系图片的本身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回答。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陕西一农民向官家借陈米一石,至偿还时一下子变成了新的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翻了个大跟头。“虽兼并之家乘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重”,弄得“中户以下大大抵乏食”“妇子皇皇,如在汤火之中,号泣呼天,无复生望”。 黄禹康背向民愿的谋政悲剧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二 官员贾番在知东县(属开封府)时故意把农户的等级提高,把四等农户提升为三等(按规定,四、五等农户免纳役钱),这样免纳役钱户也要纳役钱,从而激起民户的不满。东明县乡农了解情况后,有一千人纠集进京“上访”,跑到王安石住宅前闹事。 黄禹康背向民愿的谋政悲剧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都是宋徽宗的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宋史王安正传(1)材料一、二论述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两项内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其推行的初衷和结果。(8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材料一、二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对此你有何看法?(7分)【答案】(1)内容:青苗法和募役法。(2分)初衷及结果: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初衷是使农户免受高利贷剥削,官府收入大量利息,结果却使农民受到更高的利息剥削,生活陷入困顿;募役法的初衷是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民的生产时间,但推行中官府扩大了纳役钱的范围,激起民户的不满:(6分)(2)原因:急于求成;任用奸邪小人;不听取正确意见;性格粗暴。(3分,答出3点即可)看法:改革要取得成效,要看改革的目标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改革的措施是否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是否有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和一批严格执行、科学贯彻变法措施的改革者;改革者的心态等。(4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问,要紧扣材料,从材料“陕西一农民向官家借陈米一石,至偿还时一下子变成了新的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 故意把农户的等级提高,把四等农户提升为三等(按规定,四、五等农户免纳役钱),这样免纳役钱户也要纳役钱,从而激起民户的不满。”可归纳出答案是青苗法和募役法。第(2)问,结合材料“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及所学回答。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材料二 孙中山在广州,曾系统地演绎了他的理想: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而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在那个年代,资本主义的弊病已受到社会主义的挑战,孙中山将自由经济与公民权力节制配套的观念毋宁有其及时的特色。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6分)(2)材料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9分)【答案】(1)认识: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混为一谈。(2分)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尚未成熟;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仍然巨大;对西方民主的认知有限。(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不同:对西方民主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来弥补西方民主模式的不足。(5分)说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可以相互借鉴;孙中山政治视野广阔,善于学习勇于创新。(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解析】第(1)问,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可知,中国人将二者混为一谈。分析原因要结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传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结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及其实践分析回答前一小问;联系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回答后一小问。47.(15分)【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毛泽东的民粹主义思想及其本质上的小农倾向和他对“共同生活、共同劳作”的农民理想的浪漫称颂,使他把“人民”这一概念仅仅理解农民群众(因为农民毕竟是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并导致他高度评价他相信农民所具有的那种自发的革命性。如果说,毛泽东因其民粹主义思想而被证明不是一个纯粹的列宁主义者,那么,在中国的历史环境中,正是这些平均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想对成功地实现一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发挥了积极作用。美莫里斯迈纳斯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二 此外,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和私营的)与合作社(变工队在内),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分散的个体经济,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也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民主社会(旧民主、新民主、社会主义,一概在内)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地方。简单言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胜利。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现在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毛泽东书信集材料三 右图所示是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画面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莫里斯迈纳斯关于毛泽东的“民粹主义思想”观点的看法。(8分)(2)材料三中该期杂志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7分)【答案】(1)他的观点不正确。(2分)他只看到毛泽东重视农民,而没有看到毛泽东的深层思想:革命的任务是(获取机器)实现由农业基础向工业基础的转变,在中国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不是一个民粹主义者,而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6分)(2)不对。(2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始了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这不是远离马克思主义而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5分)【解析】第(1)问,要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回答。莫里斯迈纳斯只看到毛泽东“小农倾向和他对共同生活、共同劳作的农民理想的浪漫称颂”而没看到 “现在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因此毛泽东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第(2)问,结合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2014届高三第11次大练习历史参考答案24.ddbba 29.bccac 34.ab40.(25分)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6分)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4分)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2分) 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2分) 明初原因:阶级矛盾尖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4分)(3)措施:制定法规,奖惩分明;健全监督机构和机制;(4分)经验: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新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3分)41(12分)示例一信息:秦代塑像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任意一点3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世俗生活化;强调人的自然本性。(任意一点3分)说明:秦处于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