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六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b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c人步行的速度是1.1m/s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dm2行驶着的汽车里的乘客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树木b地面c乘坐的汽车d地面上的房子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b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b水中山的倒影c屏幕上的手影d瓶子在平面镜中的像6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7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8一辆轿车行驶的速度是100km/h,一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是5m/s,这表明( )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b轿车一定始终在自行车前面c自行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d轿车的运动一定比自行车快9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耳朵的10下列各种物态变化中,全部需要吸热的是( )a凝固、液化、凝华b液化、汽化、升华c熔化、汽化、升华d熔化、液化、汽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声带的_,并靠_作为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12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白气”的形成是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3声音的三个特性是指_、_、_14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射到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若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4,则反射角是_,折射角是_15要能分辨回声和原声,时间差至少要大于_,要能区别自己拍手声和高墙反射的回声,你离高墙至少_m16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_的音调高,_的响度大17位于芜湖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_(选填“实像”或“虚像”)18夕阳西下,有时我们站在某个地方会感觉阳光被公寓楼后面的玻璃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这属于_反射,而旁边的墙面却没有那么刺眼,则属于_反射19小明身高1.76m位于平面镜前3m处,像与镜面的距离是_m,如果小明向镜面前进1m,人到像的距离是_m,小明在镜中的像会_1.76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共32分)20(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2)如图2物体长度为_ cm2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2画出如图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大致的方向2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某固体熔化图象,由图可知:(1)该固体是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2)该固体在第2min时呈_态(3)该固体熔化用了_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_热,但温度_(4)从第3min到底8min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呈_态2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在此实验中:(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3)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厚的做实验(4)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的关系(5)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关系(6)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则光屏上_(选填“能”不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2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强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_和_,零刻度线(2)小强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中的_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入_热,但温度_;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_说明此时气压_(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给出一种原因即可)四、综合题(共18分,要求写出解,写出根据的主要公式,并代入数字,演算过程及结果都要在数字后面写上正确的单位,并写出答语)26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车停止求:(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7一列火车长200米,已知它用2小时行驶了144千米,这列火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大?合多少米/秒?若火车仍以此速度通过1.6千米的山洞,则整列火车驶出山洞要花多长时间?(写出具体过程)28用声呐可以探测海底深度,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从船底安装的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出声波,经1.2s后接收到反射波(1)声呐发出的是_声波(2)计算海底的深度是多少?2015-2016学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六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b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c人步行的速度是1.1m/s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dm【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根据对实际情况的了解进行合理的估计,然后答题【解答】解:a、一张课桌桌面宽度约为50cm=0.5m,5m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b、某同学的正常体温为36.5,47不符合实际,故b错误;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4m/s,1.1m/s符合实际,故c正确;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cm,4dm=40cm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估算题,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数据有助于解答这类习题2行驶着的汽车里的乘客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树木b地面c乘坐的汽车d地面上的房子【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行驶着的汽车里坐着不动的乘客,之所以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是因为他选择了自己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故选c【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的结果会不同参照物虽然是任意选取,但要本着方便的原则,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音色;声与能量【专题】定性思想【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听到声音的条件包括声源、介质、人耳;声音的利用包括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通过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所以a正确; 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就是靠音色来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所以b正确; c、听到声音的条件必须满足:一要有发声体振动产生声音,二要有介质传播声音,三要有良好的听觉器官除此以外,声音的频率还必须在20hz20000hz之间,声音要有一定的响度,只有具备这几个条件,我们才能听到声音所以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c不正确; d、外科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这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所以d正确故选 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有关声音的一些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一道好题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b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但不经过液态【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遇冷后变成了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雾和露的形成过程是一样的,也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温度很低的情况下直接变成了固态的霜(冰),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了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解答的关键是搞清楚变化过程前后的物质状态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b水中山的倒影c屏幕上的手影d瓶子在平面镜中的像【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信息给予题【分析】初中学过的光现象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本题要逐一对四个选项中的现象进行分析,看是属于光现象中的哪种【解答】解:a、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这是铅笔的光进入人眼时发生了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山的光在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是光的反射原理,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手影是光被手遮挡住,从而在屏幕上出现手的影子,这是因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此项符合题意d、看到镜子中的瓶子,这是瓶子的光经镜子反射后进入人眼,是光的反射原理,故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6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专题】应用题【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汽油常温下易蒸发,并且气态的汽油遇到火花易燃,从这个角度分析【解答】解:汽油在常温下容易蒸发,汽车工作时和手机工作时,容易产生电火花,容易引燃气态的汽油燃烧,发生火灾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汽化现象的了解,以及能用汽化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7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应用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减慢蒸发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解答】解:a、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b、干手器下吹出的是热风,可以提高湿手上水分的温度,可以加快湿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会加快蒸发;c、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可以加快湿衣服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蔬菜上方的空气不流动,可以减慢蒸发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一道应用题8一辆轿车行驶的速度是100km/h,一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是5m/s,这表明( )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b轿车一定始终在自行车前面c自行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d轿车的运动一定比自行车快【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将给出的轿车和自行车的速度换算成一致的单位,然后直接比较速度的大小即可确定正确答案【解答】解:100km/h=27.8m/s,27.8m/s5m/s,所以轿车的运动比自行车快,故选d【点评】弄清km和m,m和s之间的换算关系,进一步弄清速度的换算关系,统一单位才可比较运动快慢9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耳朵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专题】声现象【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介质判断、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来判断【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故a正确;b、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故b错误;c、距离越远,人感知的声音就越小,故c错误;d、通常人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是回答正确的关键10下列各种物态变化中,全部需要吸热的是( )a凝固、液化、凝华b液化、汽化、升华c熔化、汽化、升华d熔化、液化、汽化【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凝固放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故a错误;b、液化放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故b错误;c、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故c正确;d、熔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吸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声带的振动,并靠空气作为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解答】解:人说话时,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并通过空气将声音传播出去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2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白气”的形成是液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解答】解:(1)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温度较低,周围温度较高的空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包装纸上,形成“白粉”;(2)周围温度较高的空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故答案为:凝华;液化【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此类问题要结合物态变化和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分析解答13声音的三个特性是指音调、响度、音色【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征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4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射到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若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4,则反射角是60,折射角是36【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要掌握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如果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4,所以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8430=54,因此折射角为9054=36故答案为:60;3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反射角、入射角、折射角的概念,搞清反射角、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根据题意做出光路图,利用几何知识解决15要能分辨回声和原声,时间差至少要大于0.1s,要能区别自己拍手声和高墙反射的回声,你离高墙至少17m【考点】回声【专题】计算题;声现象【分析】先知道要想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必须比原声晚0.1s以上;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人应距高墙的最短距离【解答】解: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0.1s,则拍手的声音传到高墙的时间为t=0.1s=0.05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m/s,v=距离高墙的最短距离为s=vt=0.05s340m/s=17m故答案为:0.1s;17【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拍手声传到高墙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16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蚊子的音调高,老牛的响度大【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而言,牛的叫声响度大;蚊子翅膀扇动的频率比牛的声带振动频率大,所以牛的音调相比较低;故答案为 蚊子,老牛【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17位于芜湖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虚像(选填“实像”或“虚像”)【考点】光的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专题】应用题【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物体的阻挡时,形成该物体的影子;水面类似于平面镜,由于光的反射,形成倒影,为虚像【解答】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柳树的枝叶挡住了光线的传播,所以有了树荫的形成;平静的水面是一个平面镜,树反射的光照到水面上,形成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虚像【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和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即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现象,是一道很好的题目18夕阳西下,有时我们站在某个地方会感觉阳光被公寓楼后面的玻璃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这属于镜面反射,而旁边的墙面却没有那么刺眼,则属于漫反射【考点】镜面反射;漫反射【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还能平行反射,镜面反射的反射面的平而光滑的漫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不能平行反射,而是射向四面八方,漫反射的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解答】解:阳光照射到玻璃上,反射光线朝向一个方向,所以玻璃发生了镜面反射;照射到墙面上时,反射光线朝向各个方向,发生了漫反射,所以感觉不刺眼故答案为:镜面;漫【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考题19小明身高1.76m位于平面镜前3m处,像与镜面的距离是3m,如果小明向镜面前进1m,人到像的距离是4m,小明在镜中的像会等于1.76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明距离平面镜3m,则像离平面镜3m;如果小明向镜面前进1m,此时小明距离平面镜3m1m=2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m人到像的距离是2m+2m=4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大小都相同,小明身高1.76m,则像高1.76m故答案为:3;4;等于【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并会灵活运用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共32分)20(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4(2)如图2物体长度为1.30 cm【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对温度计读数前,要确定测温物质液面在零刻度线上方还是下方,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温物质液面位置读数【解答】解:由图知:(1)由图1所示温度计可知,测温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下,所测温度是负的,由图示温度计可知其分度值为2,其示数为4(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0.5cm刻度线对齐,读数为0.50mm,右侧与1.8cm刻度线对齐,读数为1.8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1.80cm0.50cm=1.30cm 故答案为:(1)4;(2)1.30【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和温度计的读数,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它们,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专题】作图题【分析】要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要先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虚像、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其次,先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解答】解: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时,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22画出如图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大致的方向【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2)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解答】解: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是一道基础题2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某固体熔化图象,由图可知:(1)该固体是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0(2)该固体在第2min时呈固态(3)该固体熔化用了5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从第3min到底8min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呈固液共存态【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物质熔化过程中对应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2)分析图象发现物质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8min熔化结束,熔化之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熔化结束后变成液态;【解答】解:(1)由图可见,该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图象中,熔化过程中对应的温度叫做这种物质的熔点,由图可知它的熔点是0(2)从图象可知,3min时物质是达到熔点,进行熔化的阶段,该固体在第2min时呈固态;(3)该物质从3min开始熔化,到8min结束,熔化用了5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图象中,从第3min到8min这段时间内,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答案为:(1)晶体;0;(2)固;(3)5;吸;保持不变;(4)固液共存【点评】观察物质熔化或凝固图象时,首先要根据是否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来确定物质的性质,再通过寻找关键的时间点与温度点来判断其所处的状态2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在此实验中:(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做实验(4)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到镜面距离的关系(5)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6)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选填“能”不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2)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3)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4)用直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的距离,可以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5)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可以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大小相等分析此题(7)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根据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特点分析【解答】解:(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蜡烛的像,因此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4)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5)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6)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大小相等可知,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7)在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白纸上不会接到平面镜所成的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故答案为:(1)较暗;(2)确定像的位置;(3)2;(4)到镜面距离;(5)大小;(6)不变;(7)不能;虚【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2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强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刻度值,零刻度线(2)小强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中的乙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入吸热,但温度不变;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99说明此时气压(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多(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实验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刻度尺在测量之前,要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2)掌握沸腾时与沸腾前现象的区别: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沸腾时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说明吸收的热量太多,可根据q=cm(tt0),水的比热和末温不能改变,是水的质量大和水的初温太低造成的,要使吸收的热量减小,可以从减小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角度考虑【解答】解:(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刻度值,零刻度线(2)由图知,甲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象;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象,由实验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所以水的沸点是99说明此时该地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太多,水的比热和末温不能改变,根据q=cm(tt0),加热时间太长,是水的质量大或水的初温太低造成的故答案为:(1)量程;刻度值;(2)乙;吸;不变;99;(3)水的质量太多【点评】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沸腾时和沸腾前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安全课课件
- 趣味性运动会方案
- 粮油店春节布置方案
- 教学督察工作总结
- DB37∕T 5226-2022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
- 小学生学会走路课件
- 舞蹈学校元旦晚会策划方案
- 民用建筑防雷措施及防雷装置施工验收
- 氧气的性质说课课件
- 民法知识课件教学
- 食品加工厂设备管理制度
- DB32-T 4001-2025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 04 天津卷 (2024-2020) 近五年高考英语真题满分作文汇编
- 屋面防水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幼儿园课程》课件-第一章:幼儿园课程基础
- 冷链医疗器械管理培训
- 大规模网络中的异常行为识别与容错控制-洞察阐释
- 集中安置建房协议合同书
- 拉萨护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白酒设备采购合同协议
- 2025储能电站协调控制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