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流量是指( )。A.一定时期内的变化量 B.一定时点上的价值量C.一定时期内的价值变化量 D.一定时点上的量2.国内生产总值是( )。A.衡量消费的尺度 B.衡量生产的尺度C.反映全社会福利变化的最好指标 D.以上都不对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 )。A.就是其地理领土B.不是其地理领土C.与地理领土没有关系D.与其地理领土并非完全吻合,需做某些增删4.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了( )。A.汇总会计报表B.汇总统计报表C.国民经济运行监测、经济分析和宏观管理等D.计算机使用5.国民原始收入( )。A.是国民可支配收入B.可以直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C.是生产增加值的初次分配结果D.是生产增加值的再分配的结果6.在四式记账中,一笔交易活动或生产活动( )。A.涉及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B.涉及许多个交易的机构单位C.与实物流量无关D.与金融流量无关7.按经济运行过程,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可分为( )。A.一个层次B.二个层次C. 三个层次D.四个层次8.内部交易按交易发生时的( )。A.原始价格估价B.当时同类市场交易的市场价格核算C.生产价格估价D.购买者价格估价9.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交易系统应归入( )。A.机构部门账户B.产业部门账户C.居民账户D.国外账户10.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 )。A.是一致的B.是没有关联的C.只是名称不同D.后者是依前者主要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分类11.下列分类标志( )为经济主体标志。3A生产主体B. 交易B.资产D.功能12.对应于产业部门分类的分类单位是( )。A.机构单位C.活动B. 基层单位D.产品13.物质生产部门是( )。A.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 B.提供服务产品的部门C.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产品的部门 D.生产物质产品和在物质产品中追加价值的部门14.第一产业包括( )。A.工业 B.农业C.建筑业 D.流通和服务部门15.机构部门是从( )角度对经济活动主体进行的分类。A.是否生产物质产品C.交易B. 劳动对象的特点D.资产16.( )为对经济活动存量的分类。A.交易的分类 B.资产的分类 C.按用途划分的个人消费分类 D.按目的划分的生产者分类二、多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部门包括( )。A.非金融企业或公司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D.居民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部门2.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主要有( )。A.货物和服务交易 B.分配交易 C. 金融交易 D.内部交易 E.其他积累交易3.市场价格的主要形式是( )。A.基本价格 B.生产者价格 C.要素价格 D.服务价格 E.购买者价格4.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主要市场种类是指( )。A.资产市场 B.生产要素市场 C.金融市场 D.产品(含服务)市场 E.原材料市场5.国民原始收入包括( )。A.劳动报酬 B.生产税净额 C.营业盈余 D.财产收入净额 E.国外净要素收入6.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主要原则有( )。A.市场原则 B.所有权原则 C.三等价原则 D.会计原则 E.记录与估价原则7.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具体特征是( )。A.具有会计独立核算职能 B.具有法人资格 C.具有一定生产场所D.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 E.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8.非金融资产是指机构单位或部门拥有的( )。A.流动资产 B.固定资产 C.土地 D.服务产品 E.无形资产9.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根据经济运行过程层次,可划分为( )。A.微观机构单位账户 B.国民经济部门账户 C.国民经济综合账户 D.生产账户 E.使用账户10.国民经济账户方法的特点体现为( )。A.所设科目均为统计指标 B.采用四式记账核算 C.根据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各阶段设置账户并连为一体D.依照平衡关系设置平衡项 E.其主要作用是反映市场运行中的有机联系11.国民经济特征分类常用的标志是( )。A.生产主体 B.交易主体 C.交易D.资产 E.功能12.国民经济主体分类单位是( )。A.机构单位 B.基层单位 C.消费单位D.活动 E.产品13.从交易角度对国民经济进行的分类有( )。A.产业部门 B.机构部门 C.交易分类D.资产分类 E.行业部门14.下列部门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有( )。A.工业 B.农业 C.流通部门D.为生产服务的部门 E.为生活服务的部门15.下列产业属于第二产业的有( )。A.农业 B.建筑业 C.工业D.流通部门 E.服务部门16.我国的机构部门包括( )。A.居民部门 B.企业部门 C.行政事业部门D.财政部门 E.金融部门17.交易分类的分类项目有( )。A.货物和服务的交易 B.非金融资产 C.分配交易D.金融手段交易 E.金融资产三、简单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什么?2.试述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的主要内容。3.试述国民经济基层单位与机构单位的联系。4.国民经济核算是用哪些主要的总量指标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阶段和联系的?5.何谓三等价原则?其内涵是什么?6.国民经济核算分类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7.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它的构成是什么?8.产业部门分类与机构部门分类的区别是什么?9.交易的分类、资产分类,功能分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生产与使用核算的核心内容是( )。 A.资产负债核算 B.国际收支核算 C.国内资产总值核算 D.资金流量核算2.已知某地区的GDP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总值为( )亿元。 A .5600 B. 3600 C .800 D .16003.某地区1996年有关收入分配的统计数据为(单位:亿元):劳动者报酬300,生产税160,生产性补贴60,固定资产损耗80,营业盈余120。则该地区GDP为( )亿元。 A.520 B.600 C.800 D.4804.GDP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全部的( )在一定时期生产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的价值之和。A.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 C.基本单位 D.基层单位5.在生产单位的生产核算中,只能从它生产的( )构成划分中间消耗和增加值。A.产品实物 B.最终产品 C .产品价值 D.劳务6.在生产核算中,生产税除各种利前税之外,还应包括( )。A.所得税 B .调节税 C.奖金税 D.增值税7.服务是提供无形产品,其特点是( )。A.生产和使用同时进行 B.可以多次交换C .无法计算产出价值 D.无法计算增加值8.在SNA 中,拥有资产,承担债务,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从事交易的经济实体是指( )。A.物质生产部门 B.机构单位 C.产业活动单位 D.产业部门9.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提供全部使用的货物和服务的总量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总供给C.社会总产品 D.国内生产净值10 .一定时期的生产产出除产成品外还包括( )。A.原材料库存价值 B.在制品期末期初价值差额C.期初在制品价值 D.期末在制品价值11.下列哪项属于收入法增加值的统计内容( )。A.增值税或营业税 B.生活价格补贴C.所得税 D.设备普通保养费 12.从总供给和总需求出发如何理解出口( )。A.国外供给 B.国内需求C.国外供给和国内需求 D.国内供给和国外需求13.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A.统计在工业总产出之中 B.不统计C.统计在建筑业总产出之中 D.统计在房地产业总产出之中14.新核算体系的生产范围是( )。A.所有货物的生产 B.所有有酬劳动者提供的服务C.所有货物的生产和有酬劳动者提供的服务 D.所有货物的生产及营利性服务15.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 )。A.消费品及服务 B.用于积累的生产资料C.出口货物及服务 D.进口货物及服务16.按产品法计算总产出的部门是( )。A.工业 B.农业C.商业 D.房地产业17.生产账户的平衡项目是( )。A.总产出 B.中间消耗C.增加值 D.固定资本消耗18.产业部门生产账户中的总产出和中间消耗要求( )。A.都按产品加以分类 B.只列总数C.总产出按总产品加以细分,中间消耗不加细分D.总产出不按产品细分,中间消耗需按产品加以细分19.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A.中间产品价值 B.总产品价值C.社会最终产品价值 D.社会成品价值20.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居民消费不包括( )。A.购买的消费品 B.家庭成员自己从事的家务劳动C.购买的各种服务 D.获得的实物报酬21.国民总收入不包括( )。A.生产税净额 B.资本消耗价值C.国外净要素收入 D.中间消耗22.包含严重重复计算的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总收入C.总产出 D.国内生产净值二 、多项选择题1.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以下各项构成( )。A.固定资产损耗 B.净出口C.生产税净额 D.营业盈余 E.劳动者报酬2.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应包括以下各项( )。A.总消费 B.总投资 C.净进口 D.净出口 E.期末国家储备3.总产出价值构成包括( )。A.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B.中间消耗C.固定资产损耗 D.净增加值 E.出口4.在SNA中,机构单位是具有以下哪些特征的经济实体( )。A.拥有资产 B.必须从事物质产品生产C.承担债务 D.独立从事经济活动 E. 独立核算5.在SNA中,采用“常住单位”的概念是为了( )。A.区分国内交易与国外交易 B.界定交易主体范围C.界定生产活动范围 D.区分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 E.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6 .保险业总产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A.保险费收入与赔金支出之差 B.手续费收入C.投资净收入 D.其他经营项目收入 E.工资收入7.生产核算中的虚拟交易方法主要用于( )核算。A.地下经营活动 B.自给性生产C.不以获利为目的的非市场经营产出 D.非法交易活动 E.家务劳动8.下列哪些项目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统计之中(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企业自制设备C.体育、文艺活动及其服务 D.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E.森林、矿藏等资源价值9.服务产出包括( )。A.教育服务 B.居民服务 C.娱乐服务D.国防、治安等安全服务 F.金融、保险业服务10.每个产业部门的统计范围确定依据是( )。A.行政隶属 B.企业生产规模相同 C.生产产品的同一性 D.统计部门规定,无理论依据 E.生产过程技术的同一性11.企业增加值统计包括( )。A.工业生产增加值 B.企业医院服务的增加值 C.职工食堂饮食生产增加值 D.职工子弟学校、技术学校的服务增加值 E.企业房管部门服务增加值12.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A.总产出合计减中间消耗合计 B.社会总产品C.最终产品价值 D.货物和服务生产总值 E.全部增加值之和13.生产账户包括( )。A.收入分配账户 B.生产总量账户 C.国民资产负债账户 D.产业部门综合生产账户 E.机构部门综合生产账户14.包含折旧在内的指标有( )。A.国民总收入 B.国民净收入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净值 E.总产出15.以收入作为其总产出的部门有( )。A.农业 B.工业 C .运输邮电业 D.餐饮业 E.其他营利性服务企业16.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产品有( )。A.居民个人和社会集团购买的的消费品(含服务) B.作为固定资产的产品 C.增加储备的产品 D.出口的货物和服务 E.进口的货物和服务17.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有( )。A.劳动者的货币工资 B.劳动者的实物报酬C.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 D.生产税 E.居民储蓄的利息收入18.计入政府和事业单位总产出的项目有( )。A.办公用品支出 B.业务用品支出C.差旅费及医疗费支出 D.基建及转移支出 E.工资性支出19.不包括折旧项目的有( )。A.国内生产净值 B.社会总产出C.中间投入产品价值 D.最终产品价值 E.国民生产总值20.货物和服务账户( )。A.右方为来源 B.左方为来源C.没有平衡项目 D.平衡项目为GDP E.进口为来源,出口列为使用21.国内生产净值的实物构成为( )。A.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 B.新增的固定资产C.用折旧基金替换的固定资产 D.增加储备的产品 E.净出口的货物和服务三、简答题1.试说明生产核算的基本原则及主要特点。2.什么是中间投入?计算中间投入应注意什么问题?3.试述SNA的生产范围。4.试述生产活动的三种方式。5.什么是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6.生产账户的基本结构和作用是怎样的?7.产业部门生产账户和机构部门生产账户有何异同?8.什么是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最终产品应如何确定?9.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它的实物构成是怎样的?10.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1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有何区别和联系?12.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及国民净收入有何关系?13.什么是国民净福利?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国民净福利有哪些不足?四、计算题【第1题】在下面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中,填入适当的数字,并解释原因(给出计算方法和步骤)。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 单位:亿元生 产 方金 额使 用 方金 额一、 总产出二、 中间投入三、 国内生产总值1.固定资产损耗2.劳动者报酬3.生产税净额4.营业盈余256631142458888103533一、 总支出二、 中间使用三、 国内生产总值1.总消费2.总投资(1)固定资产形成(2)库存增加3.出口4.进口5.统计误差380350715711789-4【第2题】根据给出的资料,分别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某地区的GDP。已知:(1)农业生产总值为200亿元,其中生产者自产自用部分价值30亿元。中间投入50亿元。(2)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100亿元。中间投入200亿元。(3)建筑业总产值为200亿元,中间投入为80亿元。(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为200亿元,中间投入为40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出为200亿元,中间投入为60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200亿元,中间投入40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费用总支出为300亿元,中间投入1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费按经常性支出的10%计算。 (8)全地区劳动者报酬总数为700亿元,生产税收入为200亿元,生产补贴为120亿元,固定资产损耗为400亿元,营业盈余为280亿元。 (9)全地区总消费价值为1000亿元;总投资为640亿元,其中RD支出为100亿元;外地购入为400亿元,输出外地为180亿元。【第3题】若某地区某年的固定资产折旧为96亿元,劳动者报酬为472亿元,生产税114亿元,生产税补贴50亿元,营业盈余282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1.2亿元。试计算该地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第4题】今有某地区某年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1) 总产出1200亿元;(2) 中间投入700亿元;(3) 固定资产折旧60亿元;(4) 劳动者报酬300亿元;(5) 生产税净额40亿元;(6) 营业盈余100亿元;(7) 总消费300亿元;(8) 总投资210亿元,其中RD支出为100亿元;(9) 出口80亿元;(10) 进口90亿元; 试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分别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第5题】 某工业企业全年生产活动统计为:销售收入25万元,期初成品库存16万元,期末成品库存10万元,半成品库存期初期末存货价值没有变化,在制品价值期初8万元,期末11万元,本年度购进原材料20万元,承作来料加工收入5万元,自建厂房施工产值15万元。要求计算本年度工业总产出。【第6题】某地区全年农业生产统计为,农产品产量粮食103万吨,每吨平均价格1300元,其余农产品产值8.7万元,林产品价值3万元,森林培植费用6万元,畜产品产值6万元,期初畜牧存栏价值15万元,期末畜牧存栏价值17万元,要求计算农业总产出。【第7题】 某地区工商银行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10亿元,该年度应支出利息10.5亿元,贷款70亿元,该年度利息收入15亿元,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手续费、服务费2亿元,投资收益12亿元,其中自有资金投资收益8亿元,要求计算该地区本年度工商银行总产出。【第8题】 某地区教育部门全年支出各种办公、教学材料费用0.53亿元,支付教师、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性费用1.63亿元,虚拟固定资产折旧0.84亿元,要求计算该教育部门本年度总产出和增加值。【第9题】 某企业全年总产出860万元,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等物质消耗,各种服务投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总计542万元,其中劳动报酬68万元,固定资产折旧25万元,增值税52万元(销项抵扣进项增值税后的净额),购进200元以下小型工具5万元,所得税支出83万元,要求计算该企业本年度中间消耗并用生产法与收入法分别计算其增加值。【第10题】 已知金融部门生产总产出350亿元,中间投入128亿元,劳动者报酬12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5亿元,生产税净额12亿元。要求:计算增加值和营业盈余,并根据有关数据编制金融部门生产账户。【第11题】 已知如下资料(单位:亿元):(1)总产出与中间投入:部门 产出 中间投入率(%)农业 766.20 34.29工业 2392.40 69.53建筑业 304.30 71.47货运邮电 153.50 40.20商业饮食业 171.39 58.58非物质生产部门 433.55 37.41(2)分配再分配情况:劳动者报酬 866.89 自产自用 231.34生产税及营业盈余459.26 所得税 200.00固定资产折旧 196.17(3)使用情况:农业居民消费 492.04 非居民消费 381.20社会消费 192.64 固定资产大修理 22.30固定资产更新改造111.89 基本建设 233.76库存增加 171.20 净出口 48.33RD支出 100 要求:分别用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第12题】 已知全年总产出9159亿元,中间消耗4381亿元,最终消费物品和服务3858亿元,资本形成总额88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589亿元,货物和服务出口1124亿元。要求计算:(1)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2)国内生产总值;(3)国内生产净值。【第13题】 已知全年居民消费2802亿元,公共消费(社会消费)1256亿元,总投资98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形成总额1005亿元,库存增加-16亿元,净出口32亿元,其中出口1125亿元,进口1093亿元,总产出8854亿元,劳动者报酬2683亿元,生产税净额602亿元,固定资产折旧598亿元。要求:(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2)计算中间消耗;(3)计算营业盈余;(4)编制国内生产总值账户;(5)编制货物和服务账户。【第14题】 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1) 国内总产出 28000(2) 中间消耗 17600(3) 总消费 8054(4) 总投资 2546(5) 出口 2100(6) 进口 2300(7) 固定资产折旧 1310(8) 劳动者报酬 6050(9) 生产税净额 972(10) 营业盈余 2068(11) 国外净要素收入 -45 要求:(1)分别用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2)计算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3)编制国内生产总值账户;(4)编制货物和服务账户。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中反映社会产品生产与使用结构,特别是反映各产业部门在生产中的经济技术联系的核算是( )A.GDP 及其使用核算 B.资金流量核算 C.资产负债核算 D.投入产出核算2.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 )A.反映最终产品的实物构成和最终使用B.反映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C.反映各产品部门增加值的形成过程和构成情况D.反映最终产值通过分配再分配形成的最终使用情况4.投入产出表的第象限从横向看,表明( )A.某个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品部门的产品数量B.某个产品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品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C.各产品部门提供给某个产品部门产品的数量D.各产品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品部门产品的数量5.直接消耗系数aij的取值范围是( )A0aij1 B. 0aij1 C. 0aij1 D. 0aij16.在投入产出表中,下列( )平衡关系是错误的。A.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B.中间投入+最终产值=总产值C.各部门总投入之和=各部门总产出之和D.每个部门的增加值=该部门的最终产品价值7.下列系数中,哪一个可能是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 )A. -2.31 B. 2.31 C. 1.01 D. 0.898.目前,最为流行的投入产出模型是( )A.中国的投入产出表B.美国的投入产出表C.苏联的投入产出表 D.联合国推荐使用的UV表9.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A. aij= xijXj B. aij= xijXi C. aij= xjiXj D. aij= xijNj 10.最重要、最基本的系数是( )A.完全消耗系数 B.直接消耗系数 C.完全需求系数 D.间接消耗系数二、多项选择题1.投入产出表中四个象限的构成是( )A第I 象限是中间使用象限B第II 象限是最终使用象限C第III 象限是增加值构成象限D第III 象限是最终产品使用象限E第IV 象限是反映社会产品再分配象限2.投入产出表中的主要平衡关系有( )A. 中间投入每一列的合计等于中间产品相应行的合计B. 总投入等于总产出C. 第象限总计等于第象限总计D. 每种产品行总计等于相应的列总计E. 中间使用加最初投入等于总产出3.下列投入产出模型正确的是( )A.X=(I-A)-1Y B.X=(I-A)-1N C.X=(I-Ac)-1ND.N=(I-Ac)X E.X=I-AY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原材料 B.固定资产折旧 C.贷款利息支出 D.劳动者报酬 E.生产税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最初投入的有( )A.营业盈余 B.固定资产折旧 C.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 D.劳动者报酬E.生产税净额6.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总投入总产出 B.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C.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D.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 E.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7.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特点有()A.整体性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C.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D.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E.不能进行动态分析8.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有( )A.纯部门假设 B.稳定性假设 C.线性性假设 D.非负性假设 E.存在性假设9.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分类原则为( )A.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B.工艺技术相同C.经济用途相同 D.全部与国标相同E.只是物资生产部门10.投入产出表的纯部门原则是为了确保( )A.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线性关系 B.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的准确性 C.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的稳定性 D.能正确体现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E.进出口平衡三、简答题1.投入产出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简述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3.简述制约直接消耗系数大小的因素。4.试述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5.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是什么?6.简述投入产出表行模型的建立过程。7.试述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8.简述投入产出表列模型的建立过程。四、计算题【第1题】设第三个产品部门之间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为:B=0.190.270.090.621.450.680.150.250.18如要求报告期三个产品部门提供的最终产品分别为 40亿元、100亿元和20亿元,试计算报告期三个产品部门的总产出应分别为多少?【第2题】已知某张简易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A=1/601/401/61/41/401/6其最终产品向量为:Y=(50 40 30)T求总产量和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第3题】假设国民经济分为农、轻、重、其他4个部门,通过调查取得以下资料(单位:亿元) (1)农业总产出1200,轻工业总产出1560,重工业2040,其他1200; (2)农业生产中消耗轻工业产品2,重工业产品31.3,农产品70.2,其他31.3; (3)轻工业生产中消耗农产品174.4,重工业产品217.8,轻工业产品451,其他251.2;(4)重工业生产中消耗农产品149.3,重工业产品876.2,轻工业产品26.3,其他270.7;(5)国内生产总值2801.3,其中,各部门提供的最终产品分别为:农业673.7,轻工业988.2,重工业677.3。要求:(1)利用上述资料编制投入产出表。 (2)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第4题】假设国民经济分为农林渔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四个部门。四个部门有如下的行平衡关系和增加值部分的列平衡关系: 行平衡关系(第一个括号内为中间产品,第二个括号内依次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3+70+0+14)+(27+3-30)=87(31+821+74+212)+(544+168+60)=1909(1+9+5+25)+(3+196+5)=244(9+219+32+312)+(770+26-5)=1363列平衡关系中的增加值部分(依次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折旧和营业盈余)9-1+11+24=43356+81+85+268=79057+9+12+55=133340+15+114+332=801要求:根据上述平衡关系中的数据,编制一张44的投入产出表。【第5题】根据给定的资料,完成下列投入产出表。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1234中间投入160232004164最初投入648总投入【第6题】国民经济分为3个部门,它们的总产出分别为3040万元、3500万元、4460万元;3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试求:(1)中间流量矩阵;(2)各部门的增加值; (3)各部门的最终使用;(4)编制一张投入产出表。【第7题】根据基期3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经测算计算期全社会对3中产品的最终需求为(亿元):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甲2300240-40乙26502000150丙36020060试计算,为了满足这种最终需求,各个部门应该相互提供多少中间产品?【第8题】假设国民经济分为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其他服务业6个部门,它们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如下:(1)计算各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并作简要的分析说明。(2)计算各部门的感影响力系数,并作简要的分析说明。【第9题】有一张4部门的投入产出表的有关资料如下: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甲131818823200乙185026304480丙400011205120丁160016003200A=0.060.100.070.100.010.300.030.100.200.150.400.200.030.150.100.10若规划期各部门的最终使用分别增长5%和6%,各个部门的总产出应该作如何调整才能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第10题】假设某一地区有A,B,C三个产业,X,Y,Z三种产品,下面是2013年该地区的U表和V表以及按产业和产品分类计算的总产出(单位:亿元):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产品产业XYZABC中间投入产品X4020015300Y1004000600Z8012090300产业A2001040250B70540190800C305070150最初投入308045总投入300600300250800150试根据部门工艺假定和产品工艺假定,分别计算出该地区2013年的投入产出表(产品部门产品部门)。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一、单项先择题1.收入分配核算的对象是( )。A.所有生产要素 B.当期的生产成果 C.当期各种资源的总和 D.当期生产的物质产品2.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 )。A.政府税收 B.劳动报酬 C.政府税收和劳动报酬 D.增加值573.收入初次分配账户由收入形成账户和( )账户两个账户组成。A.业主收入 B.原始收入分配 C.收入再分配 D.实物收入再分配4.居民部门的收入形成账户中“劳动报酬”指居民部门( )的劳动报酬。A.应付C.实收B.应收D.实付5.居民部门的原始收入账户中“劳动报酬”指居民部门( )的劳动报酬。A.应付C.实收B.应收D.实付6.政府部门的原始收入账户中“生产税净额”是政府部门的( )。A.收入C.收入-支出B.支出D.支出-收入7.收入形成账户右方(来源方)的项目是( )。A.劳动者报酬C.补贴B.生产和进口税D.增加值8.经济总体层次上的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 )。A.财产收入 B.国民收入C.总营业盈余 D.国内生产总值9.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在数值上相差( )。A.固定资本消耗C.生产税净额B.生产税D.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10.国内所有部门原始收入总和称为( )。A.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可支配收入B.国民收入D.以上都不对11.收入再分配账户中的平衡项是( )。A.增加值C.原始收入B.营业盈余D.可支配收入12.可支配总收入=可支配净收入+( )。A.固定资本消耗B.生产税C.生产税净额D.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13.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不适合于( )编制。A.住户部门C非金融部门B.政府部门D.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14.收入再分配核算中的收支流量是( )的流量。A.生产性C.转移性B.交换性D.消费性15.各机构部门中具有最终消费职能的部门的有(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16.最终消费支出的单位属于( )。A.最终承担此项费用的单位 B.向出售者付款的单位C.最终获得此项费用的单位 D.以上都对17.居民最终消费支出( )。A.包括虚拟支出 B.不包括虚拟支出 C.只包括消费品支出 D.以上都不对18.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不包括( )。A.消费品支出 B.消费服务支出 C.珍贵物品上的支出 D.以上都不对19.居民消费支出是按( )记录的。A.购买者价格 B.生产者价格 C.最低价格 D.最高价格20.耐用消费品是指( )。A.物理上具有耐久性的消费品 B.在一年内反复使用的消费品C.可以连续使用的消费品 D.可以在一年以上时期内连续使用的消费品21.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用于公共服务的消费品支出和个人货物或服务的消费支出是依据( )分类的。A.支出主体 B.受益主体 C.既是支出主体又是受益主体 D.以上都对22.政府单位实际最终消费的价值等于( )。A.政府最终承担的消费支出价值 B.政府为居民提供的个人货物或服务的支出价值C.政府在公共服务上所承担的支出价值 D.以上都对23.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核算期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是( )。A.居民收入 B.居民最终消费支出 C.居民实际最终消费 D.居民手持现金及储蓄存款24.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提供的所有服务按( )。A.公共服务处理 B.个人服务处理C.一部分为公共处理,一部分为个人处理 D.无法区分25.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其数值( )。A.只能为正数 B.只能为负数 C.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D.以上都不对26.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A.实际最终消费为零 B.实际最终消费为虚拟 C.没有实际最终消费 D.以上都不对27.联合国采用恩格尔系数确定的小康生活水平标准为( )。A.40%50% B.30%40% C.20%40% D.20%以下28.储蓄率是指( )。A.总储蓄与GNP之比 B.净储蓄与GNP之比 C.总储蓄与净储蓄之比 D.储蓄额与可支配收入额之比29.最终消费率是指( )。A.最终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 B.最终消费支出与实际最终消费之比C.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与国民可支配收入之比 D.以上都不对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收入分配流量中属于收入初次分配的是( )。A.劳动报酬 B.社会福利 C.生产税 D.进口税 E.所得税2.以下收入分配流量中属于转移性质的是( )。A.劳动报酬 B.社会福利 C.生产税 D.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招聘5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妇产科手术操作技能考核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焊工考试能力提升B卷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精练)
- 农发行毕节市纳雍县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湖北省2025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专项招聘2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如何在学业中发展自己的潜力
- 儿童视觉保护规定与推广策略
- 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操作规范制定执行
- 企业规章制度的先进性研究
- 养生食疗瘦身方案
- 2025年资源共享授权合同
-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社交心理在网络营销中的实战运用
- 2025年少先队应知应会知识考试题库
- 2025年宁波农商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蜀道集团招聘笔试
- 历年全国普通话考试真题50套
- 2024年社区警务规范考试题库
- 农业测绘技术服务方案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识记背诵默写
- 2024年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