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3第一乐章.doc_第1页
简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3第一乐章.doc_第2页
简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3第一乐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3第一乐章摘要:悲怆钢琴奏鸣曲op.13号,题献给李希诺夫斯基,是贝多芬早期创作中里程碑式的作品,表达了贝多芬对社会现状的愤慨和激情。是一首反抗残酷命运,追求美好理想的雄伟诗篇。该作品遵循古典的传统,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感和宏伟壮丽的气势。同时也散发着浪漫主义的气质。让我们细细品味这首超凡脱俗的巨作,聆听引子的痛苦呻吟;感受呈示部和再现部的勇往直前,坚定有力;期待尾声中的等待光明,迎接胜利。让我们切身感受作曲家复杂的内心世界,进一步了解其卓尔不凡的创作。关键词:贝多芬 悲怆奏鸣曲 曲式分析 著名钢琴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生于德国城市波恩,1827年3月26日逝世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被誉为“维也纳三杰”之一的他有着激进的民主思想,虽然性情暴烈,但是他追寻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敢于打破常规,追求个性,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在创作上对奏鸣曲式,交响曲套曲形式结构作出极大的贡献,也许是个人命运的坎坷与艰辛,造就了他的作品特有的标志-坚毅,刚强。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98-1799年间,当时贝多芬赠给卡尔冯李希诺夫斯基亲王,标号为op.13初版扉页上,贝多芬写着“Grande Sonata Pathetique” 意为“悲怆的大奏鸣曲”。在他的32部钢琴奏鸣曲中,仅是这一部和op.81“告别”是由作曲家亲自加上标题的。或许受到美国独立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在欧洲传播了自由平等的观念。这正是贝多芬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在他失聪后的人生低潮时,正是这个理念支持着他顽强的生存着,引导着他的作品跨入另一个新的境界。取代之前作品中贵族般的典雅的是强烈的热情与波涛汹涌的情感。曲子的力度对比加大、音域的距离加宽、和弦连接也脱离古典的范畴。使音乐从古典乐派的传统之中解放出来,开创出另一种崭新风貌。即继承了古典音乐的精髓又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的巅峰之作,全曲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动态的美和刚强的意志。情绪激昂悲壮,震撼我们的不仅仅是气势磅礴的和弦,还有那从音符中透露出的不屈不挠,敢于向命运挑战的英雄气质和蓬勃的生命力。揭示了贝多芬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摆脱了现实,超越了生命中肉体的痛苦,精神的折磨,命运的摧残。感悟到了生命中自我的力量,这首奏鸣曲让我们精神升华,向我们的灵魂中灌注了英雄的理想和人格。怒吼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带领我们感受他对生命的痴狂。引子部分,隆重缓慢,从第一个和弦下落开始,营造了深邃、凝重、悲伤,神秘的氛围,接连着急进上行的和弦透露着作者内心的悲愤,激动。内心被严峻的压力束缚太久,无法释放,只有在半音下行中缓缓的叹息,在痛苦无奈的叹息中感叹命运的不公与残酷,隐忍生命的不幸与磨难。并由开头的c小调转为降E大调,通过和声、音区的变化,强烈烘托了悲愤的情绪和崇高伟大的情感。突强突弱的戏剧性对比,沉重的和弦仿佛喻示命运的残酷,黑暗势力的猖狂。伴随着紧张而阴森的音响,开始了矛盾冲突的交替,这一动机的出现是整个引子发展的核心。表现出在内心压抑太久即将要面临精神崩溃的情形。对休止符巧妙的使用,好像作者在强力克制自己,像在酝酿着情绪,又像在思索着,期待着,同时又制造出紧张的气氛,伴随着一连串的伴音的急剧下行,如同瀑布般倾泻为引出主部主题奠定了基础。 呈示部向我们展示了一抗争性的形象,主题旋律直线上行,激动而振奋人心。主持续音的使用使乐曲更有稳定性,左手轰响的震音和右手笔直向上的旋律将主题旋律一次又一次的将音乐推向高潮,雄壮威武。音符如同密集的雨点,没有半点犹豫。除了表现出内心的渴望还坚定有力的告诉人们相信正义,召唤正义,积极抗争,战胜黑暗与邪恶。主题的交替使用,不断运动的节奏,奔腾不息的激进旋律制造出紧张的氛围,让人的内心如巨浪翻滚,就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心中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向命运挑战的决心和内心的汹涌澎拜。仿佛作者在积蓄力量,召唤正义,等待着光明到来,准备着爆发的一刻。呈示部的中段从第34小节开始由c小调转化为G大调,在第38小节由G大调转到降A大调,第43小节再转到降B大调,频繁的转调使段落变得不稳定,以不稳定段落作为连接部,使每个音符的变化都牵动听者的心弦。不由得让人紧张,仿佛跟作者一起在释放内心挤压太久的压力,又提心吊胆的担心着什么时候爆发。最后停留在降e小调上,正好是副部主题的开始,而降B大调正好就是副部主题段降e小调的属关系调,让人不得不赞叹作者的独创性和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从作者身上表露出的不屈服的战斗和不断地深刻反思,积聚了严谨、认真、果断的日耳曼民族文化精髓。他在音乐中把英雄性的形象、宏伟的激情、尖锐的冲突、戏剧性的斗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丰富的和声变化,紧密波折的情绪转变,深深地感染者每个听众。副部主题开始,乐曲的风格开始转变,左手是低音保持的柱式分解和弦,加上舞曲性的音乐节奏使音乐形象变得乐观。不同与引子的神秘庄重和主部主题的气势磅礴,副部主题显得轻快活泼,上行的跳音和轻巧的倚音表现出一种愉悦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让人顿时如释重负,仿佛心中的阴霾已被驱散。虽然旋律轻快明朗,但是又仿佛喻示着暴风雨前的宁静,第89小节转到降E大调,左右手反向向外扩张,有力的推进音乐前进,仿佛重新获得了力量,又充满信心和希望,继续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展现了胜利者高昂的姿态,最后转调回到主部主题,转到到c小调上,结构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即自然地连接到了展开部又重新回到昂扬,抗争的激进形象。展开部是简练而紧凑的,虽然加入了新的感情细节,但是紧密的把引子的动机与快板的动机相结合,紧密的突进到快板的内部,成为巨大的统一性的根源。第135小节是以g小调开始,是对引子材料的引用,又把人带入了那种紧张,庄重又略带悲伤的气氛中,仿佛黑暗势力又开始猖狂,到了第139小节转到e小调,把呈示部的材料到展开部中展开,对立的主题连贯的发展下去,笔直上行的旋律使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情绪越来越激动。在左手小二度的下行和模进转调中,透露了作者无奈的叹息,悲凉的哀诉,隐藏着作者内心的悲伤,这位伟大的孤独者,不愿受社会约束,他要摆脱肉体的联系,摆脱痛苦,摆脱命运去寻找他的极乐世界,去追逐他想要的自由。随后滚滚向前的分解和弦不停的蠕动,仿佛危险正在步步逼近,在第170小节使用了属持续音,音响效果渐行渐远,似乎在远离,减弱。随后紧接着穿插主部主题的材料,又回到了那种激昂奔放的形象。再现部中继续引用主部主题的材料,并进行转调,扩充。主部主题与连接部主题合二为一,音乐铿锵有力,刚强坚定,彷佛是对命运的宣战和怒吼:“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完全屈服”。坚定奋发的旋律不断向我们注入英雄的理想,传递给我们生命的力量。第225小节开始,由f小调转到c小调,开始朝主调靠拢,呈回归趋势。最后引用呈示部的主题,并回归到主调上。连接尾声时用了不稳定的减七和弦,使音乐在坚定,雄壮中又多了一丝悲壮,哀伤。尾声是对主题的再现,小结构的使用引子和主部主题的材料,沉重的和弦仿佛喻示着黑暗势力并没有被完全消灭,悲壮的旋律中依然有作者的叹息和哀诉,但是尾声再次展现主部主题时依然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最后结束在斩钉截铁,刚强坚定的和弦上,仿佛作者对黑暗势力发出的最后的怒吼,表明自己对黑暗势力的不畏惧不屈服的决心。传达了作曲家内心的豁达,乐观,同时用了哲学思维告诉我们,矛盾冲突依然存在,但是光明一定会到来!最后再现那串笔直向上的旋律仿佛号召着人们一起期待光明,一起抗战到底,主宰自己的人生。这些伟大的篇章,是音乐巨人对人他的人生的真实写照。列夫托尔斯泰在童年中回忆母亲弹奏悲怆时曾说,“她弹起了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我想起了一种悲哀的、沉重的、阴暗的好像使你想起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品味悲怆,悲愤中带有喜悦,喜悦中略带悲愤,人就是在痛苦与快乐中存活着,贝多芬就是在这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中向世人讲述着内心的无奈与痛苦,同时又无数次的看到希望,在音符中激荡着生命的乐章,充分彰显着生命的力量。告诉我们音乐因为有高低音的配合才会磅礴昂扬,而生命的成长是因为有苦与乐的掺杂才会刚强。哪怕贝多芬已受到耳聋威胁,贫困孤独的折磨,哪怕内心隐藏着痛苦与无奈,却依然将优美、动听、充满力量的旋律带给我们。“我们这些精神上无限而生命有限的人,就是为了痛苦和欢乐而生的”。“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贝多芬在自己的痛苦中解救世人,在痛苦中超越自我,造福人类,他是人类的英雄,是人类的精神领袖,他是人类的普罗米修斯。“ 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他豁达的胸怀、高尚的人格,让我肃然起敬。悲怆如同圣经般神圣而让人敬畏,在悲壮,叹息与痛苦中它矢志不渝地激励着人们不畏困难、勇敢前进,为人们驱散黑暗,带领着人们走向光明,传递给我们正义的力量和对生命的热情,鼓励着我们勇敢地追求幸福生活。作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博大精深的,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其深邃的内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