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与智慧导学案.doc_第1页
学问与智慧导学案.doc_第2页
学问与智慧导学案.doc_第3页
学问与智慧导学案.doc_第4页
学问与智慧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学案 菜园乡中 朱玉雅一、 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2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3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4语言积累;总结归纳全文。二、自学过程1、学法指导(1)、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在论证“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的中心论点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充分。如在论述“学问为什么不能离开智慧的”时,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在论述“智慧不能离开学问”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2)、文章论述学问和智慧,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例证典型,语言精炼,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品评优美的语言,是让学生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通过反复的诵读品评,让学生感受到其语言的优美魅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言素养,可让学生通过仿写例句的形式来加强积累与运用。2、预习自评(1)文学常识积累 罗家伦,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赴美留学。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五四运动”这个名词由罗家伦首创。(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陶冶( ) 寸积铢累( ) 大窾( ) 矻矻穷年( ) 探骊得珠( ) 犀锐( ) 晦塞(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食古不化:2寸积铢累:3融会贯通:4探骊得珠:5通达:6豁然贯通:7浮光掠影:三、 课堂助学1、 合作探究 (1)理清思路,分析本文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2)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读文章的第一段,理解文章是怎样来阐明学问与智慧的?(4)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具备学问与智慧呢?2、 交流展示(1)、第(2)段中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2)、阅读第三段与第五段,比较这两段的论证方法有何不同之处?(3)、第四段重在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4)、第六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读了课文,你认为我们今后应该怎样运用智慧去读书、学习呢?3、 自我检测 仿写: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值得仔细地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的积累训练,是阅读的重要任务。 例句: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朱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的从水底上涌。 仿造该句造一个句子,用“友谊”与“理解”为相互关系的词造一个句子。 本文说理形象、语言充满智慧。请同学们精读最后一段第一句话。按以下模式仿写一句。若把学问譬作 ,那智慧便是 。有 、有 ,甚至有 ,也不能 ,就是拥有 ,以及 ,也只 ,而决不 。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阅读 说“疑” 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谓之“疑”。在客观事物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个“疑”字。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发明。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气的力量,“挂灯摇摆的幅度无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见“疑”,决不是“讳疑”,而应当“解疑”。见疑不疑,主观臆断,强不知以为知,那就会走到真理面前却失之交臂,悔恨终身。利比息在研究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在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当然,认为这是“氯化碘”。法国波拉德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对深褐色的液体细加研究,发现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新的元素“溴”。这件事对利比息的教育很深。他在自传中提到这件事时说:“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根据,我再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亚里士多德曾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这个断言,流传了1800年。伽利略却要重新用实践再检查它是否是真理。他拿着两只大小不同的铁球,跑到比萨斜塔上往下扔,一次次实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不仅如此,伽利略还从中掌握了物体运动轨道,推动了力学的发展。敢于对权威的结论见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碍,打开真理的大门。不怀疑“电磁波穿过空气层就会一去不复返”的结论,马克尼就不可能不用导线把信号送到大西洋,开创无线电事业;不怀疑格林关于人体血液“遍布全身就在体内完全消耗干净”的说法,哈维就不会发现人体血液循环的真理;电磁场、原子能的发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生物进行论,元素周期表的创立,不都是敢于对权威的错误论断挑战的结果吗? “疑”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就是提倡科学的探索,不被陈规旧章束缚头脑,不随主观臆想乱下判断,不因权威之言捆住手脚,敢想,敢干,敢于在科学上“掀翻天地重扶起”。这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怀疑一切,而是不执迷于一切权威的结论。在实现“四化”的进军途中,身为科学技术大军的战士,都要敢于“疑”,善于“疑”。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发明。B.“疑”是思之始,学之端C.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 D.在实现“四化”的进军途中,身为科技大军的战士,都要敢于“疑”,善于“疑”。2. 第(4)自然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C.比喻论证D.对比论证3. 文章第一句话中加引号的“疑”字,和文章最后一句话中加引号的“疑”字,意思一样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一样,都是“怀疑”的意思。B. 一样,都是“疑问”的意思。C. 不一样,前者是“怀疑”的意思,作动词;后者是“疑问”的意思,作名词。D. 不一样,前者是“疑问”的意思,作名词;后者是“怀疑”的意思,作动词。四、 学习小结1、 课堂小结2、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2、预习自评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陶冶(y) 寸积铢累(zh) 大窾(kun) 矻矻穷年(k) 探骊得珠(l) 犀锐(x)晦塞(hus)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食古不化:意思是读书一味学古人,拘泥陈法,不关于灵活运用。2寸积铢累:也作“铢积寸累”,指一点一滴地积累。3融会贯通:参合多方成的道理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4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5通达:指明白人情事理。6豁然贯通:指思路开阔通达,能透彻地了解问题。7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三、 1、合作探究(1) 、明确: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2):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区别;第二部分(4-6):论述学问与智慧的联系。(2)、明确:文章的标题是“学问与智慧”,是个并列短语,是全文的中心论题。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3)、明确:作者作了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完成第一部分的板书)。这些比喻贴切,是因为对学问与智慧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准确。(4)、明确:第一种则是“有学问的笨伯”或“两脚书橱”“冬烘先生”;第二种情况则可能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或者是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第三种则是既有学问又有智慧的人,他们对人情和事理都有独特的见解,对于学问有自己的独见。只有同时兼备了这两种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者或学问家。 2、交流展示 (1)、讲解:这一段的论证中有两句摆列出了两种相反的情况:一种是“学问渊博”可是“说不上智慧”;另一种是“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两种人一起摆放在论证的段落里,这就做了对比。这种对比的目的,是把两种相反的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人们对论证的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因此这里的论证方法叫做对比论证,这种对比论证的好处在于肯定了正确的一方,否定了错误的一方,使得段落中的观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2)、明确:第三节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先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等因有智慧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证。对比鲜明,例证典型,有很强的说服力量。 第五节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裨瞬起瞬灭。交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的穿透力;比喻成“珍珠泉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本质的联系。(3)、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说明著书、读书要有智慧。(4)、明确:在篇末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也作为这篇文章的结论。结束语用“不但而且”句式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总结,使全文脉络更加清楚,结构更加紧凑,形成一气呵成、不可辩驳的雄辩气势。(5)、略3、自我检测 略 参考答案:若把学问譬作兵书,那智慧便是将军的计谋。有精兵、有猛将,甚至有充足的粮草,也不能打胜仗,就是拥有雄心壮志,以及屡挫不悔的精神,也只会有招架之功,而决不能缔造火烧赤壁和布匿战争以少胜多的辉煌。 剖析:这一句阐述了“学问”与“智慧”的辩证关系。二者相附相依,不能分离。剖析:人只有知识,没有智慧,难以发挥作用。但是智慧也必须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就很难发现和创造。剖析:“透视”的意思是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