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人口与地理环境学案.doc_第1页
(浙江专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人口与地理环境学案.doc_第2页
(浙江专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人口与地理环境学案.doc_第3页
(浙江专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人口与地理环境学案.doc_第4页
(浙江专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人口与地理环境学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专用)2014届高三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人口与地理环境学案专题三人文地理学案10人口与地理环境【考纲点击】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构建知识体系】考点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典例1(2013浙江文综)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 b c d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利弊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死亡率高,有时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传统型(高低高模式)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裕,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贫困加剧等,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现代型(低低低模式)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压力减小,就业机会较多,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和兵源短缺,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口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特别提示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2.5%)高(1.5%)低(2.0%)低(1.0%)现代型低(2.0%)低(1.0%)低(1.0%)2. 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很快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原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人们受教育水平高影响加大对资源、环境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对策及今后变化趋势一些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在增加采取了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的政策,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人口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2)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生产力水平提高,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已属现代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较低,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年增加人口总数仍较多,与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不同的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仍存在下岗、失业等社会问题。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但我国属“未富先老”,和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有很大的区别,故今后应加强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人口素质相对较低、人口性别比例失调、贫困人口较多等,也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人口问题。2011年中国、印度先后公布了最新人口普查数据,读下表回答(1)(2)题。总人口20002010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人口性别比年龄构成014岁1560岁60岁及以上中国13.7亿0.57%105.2016.6%70.14%13.26%印度12.1亿1.76%106.3432%60.4%7.6%注:人口性别比是指每100名女性对应男性人口数。(1)中国、印度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a传统型、传统型 b现代型、现代型c现代型、传统型 d传统型、现代型(2)结合中、印两国人口性别比,判断此现象产生的后果可能是()社会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破坏正常的性别平衡,造成女性结婚困难危及社会安定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等造成影响a b c d考点二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典例2(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区积极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用;推动迁入地的经济发展消极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迁出积极缓解了人地矛盾,改善了环境,增加了收入;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地区消极人才流失其他效应改变人口和人种的分布;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和人种基因交流拓展延伸我国民工流动的特点及原因项目内容迁移规模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方向总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主要迁出地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主要迁入地广东、上海、北京等主要方式以自发流动为主主要目的务工和经商主要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下表为联合国对2015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的预测报告,据此完成(1)(2)题。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1)下列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考点三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典例3(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人口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因图形似金字塔而得名。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坐标表示各年龄组,横坐标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该图能形象直观地反映人口年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在判读人口金字塔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宏观角度分析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形状,是年轻型、成年型还是老年型,其代表的意义是什么。(2)从微观角度分析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代表的人口组成状况,如性别比例、各年龄段人口比例等。(3)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人口增长所属模式,性别比例,产生原因、影响及对策。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2)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3)该国可能是()a中国 b巴西 c德国 d泰国知识专题练一、选择题下面图1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1 图1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2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a甲 b乙c丙 d丁2 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医疗卫生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 b c d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34题。3 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读“我国沿海某省19602060年间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及预测图”,回答56题。5 关于该省人口自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a曲线1970年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快速发展bb曲线1980年后缓慢上升与a曲线变化无关c在k时间点之后,人口总量仍将继续增长d1985年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6 根据该省人口增长状况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现阶段应该取消控制生育的政策以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b从长远来看,a曲线的下降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c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续下降,我国目前劳动力已经实现充分就业d目前a曲线的变化已导致劳动人口减少而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读“我国某市2010年人口统计图”,回答78题。7 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的流入人口()a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小 b老龄人口比重较大c女性人口比重较大 d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大8 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a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b降低了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c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d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读“某省在校学生人数变化示意图”,回答910题。9 该省2010年大学人数减少主要原因是()a该阶段的适龄升学人口在不断下降b大量人口迁出c2008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d高中毕业直接就业10从图可以得出未来几年该省()a劳动力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就业形势好 d教育资源短缺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112题。1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1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13(2013广东文综)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中国0.614319.57275印度1.438930.66366法国0.711818.47885美国0.93420.17681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二、综合题14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目前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_、_。(2)分析图示,中国在20世纪末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是_,可通过哪些措施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3)结合三种生产概念图,分析人口快速增长的影响。15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1年4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安徽省统计局也于5月17日公布了该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表1第五次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的比较总人口(人)比上次普查年均增长率(%)年龄构成(%)014岁1559岁60岁2000年第五次1 265 825 0481.0722.8966.7810.332010年第六次1 339 724 8520.5716.6070.1413.26表2安徽省第五次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比较2000年第五次2010年第六次两次相比人口变化情况增减人数(万人)年均增减百分比常住人口(万人)5 986.05 950.135.90.06户籍人口(万人)6 245.36 862.0616.70.95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省净流出到省外半年以上人数为911.9万人。(1)请根据表1中的数据,说出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特点、面临的人口问题。(2)安徽每年都有大量人口流向外省,请说明其主要原因。典例1答案(1)d(2)c解析第(1)题,本题结论主要通过判读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线得出。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小于出生率,a项错误;在各时间段中,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b项错误;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项错误;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以下上升至以上,d项正确。第(2)题,通过对2010年的三率对比可知,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次高的为亚洲,最低的为欧洲,次低的为北美洲。应用训练答案(1)c(2)d解析第(1)题,由表知,在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低于1%,为现代型;印度人口平均增长率大于1%,为传统型。第(2)题,根据材料中人口性别比的概念可知:性别比高,会造成社会男女比例失衡;造成男性结婚困难;从而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进而会危及社会安定。典例2答案(1)c(2)b解析第(1)题,迁移人口数量是该区人口总数和人口迁移率共同决定,贵州迁出人口比重虽然高于四川,但由于总人口远低于四川,迁出人口数量要低于四川;同理,迁入人口上海少于广东;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安徽经济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天津。第(2)题,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使沪、京、津青壮年人口比重较高,延缓了三市老龄化进程。应用训练答案(1)b(2)c解析第(1)题,由表中可以看出,迁出国为发展中国家,而迁入国为发达国家。第(2)题,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而言,提供了劳动力,但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对迁出地来说,由于人口的减少,会减轻环境压力,同时与外界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交流增多,会影响到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典例3答案(1)b(2)b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懂人口金字塔图,明确人口比重与人口数量的区别。第(1)题,014岁人口的比例是1982年高于2009年,所以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14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是2009年大于1982年,所以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小于2009年;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年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低;1982年2024岁年龄组人口的比例虽然高于2009年,但是2009年人口总数高于1982年,所以本年龄段的人口数是2009年大于1982年。第(2)题,由上题可知,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因此人口的增长速度减缓;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影响了劳动人口的就业结构,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2009年2559岁的人口比重高、人口多,所以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应用训练答案(1)d(2)d(3)c解析第(1)题,人口年龄结构图中并没有表示出性别比例的情况,故a项错;人口年龄结构图中无本国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实际人数统计,故b项错;图中青年人口比例大于老年人口比例,故c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外来移民人口以青年人口为主,故可缓解当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2)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婚姻家庭、政治、经济、自然因素等,该国迁入人口以青年人口居多,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第(3)题,中国、巴西、泰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为人口迁出地;德国为发达国家,经济发达,为人口迁入地。答案1.b2.c解析第1题,读图1可知,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高出生率、较高死亡率的传统型,与图2中的阶段对应;甲国为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丙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丁国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甲、丙、丁三国人口增长特点与图2中阶段不符。故选b项。第2题,丙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在10左右,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人口受教育程度高,医疗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答案3.b4.b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甲人口金字塔底部较宽,新生人口较多,自然增长率较高;丙65岁及以上人口少于7%,为年轻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乙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第4题,甲地人口增长快,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乙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接近4%,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丙地少年儿童人口比例约为23%,65岁及以上人口占5%左右,与人口合理容量没有相关性;丁地人口出现负增长,处于城市化发展后期,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答案5.d6.b解析本题组以我国沿海某省19602060年间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及预测图为切入点,考查人口的增长特点。第5题,我国目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确定a为出生率曲线,b为死亡率曲线。1985年该省人口出生率约为25,死亡率约为7,自然增长率约为18,因此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正确答案应选d。1970年后我国出生率迅速下降,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b曲线1980年后缓慢上升,与a曲线下降有关系,由于出生率下降,导致老龄人口比重大,死亡人口增加。k时间点之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人口总量下降。第6题,a曲线是人口出生率,a曲线的下降最终将会带来老龄化问题,社会需求低迷,经济发展趋缓,正确答案应选b。答案7.c8.d解析第7题,通过读图可知,流入人口中男女性别比小于户籍人口的男女性别比,说明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少,即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比重大。第8题,流入人口使该市总人口增加,加大了该市的就业压力、环境压力、基础设施的压力,对该市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不大。答案9.a10.b解析第9题,从图中看出2005年以后高中学生人口数量持续减少,而这部分人与2008年及以后进入大学的人数密切相关,因此2010年大学生人数减少是由该时段的适龄升学人口不断减少造成的,所以a正确。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人数减少,但仍比其他学龄段人口多,未来几年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劳动力和教育资源也不会短缺,所以a、c、d项错误。小学人口少,说明少年儿童人口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所以b项正确。答案11.c12.b解析第11题,由统计图坐标读出各省市的迁入、迁出人口比重的高低,苏、津、粤、浙、京、沪等省市迁入人口比重高,迁出人口比重低,皖、赣、黔、川等省迁入人口比重低,迁出人口比重高。从而比较得出机械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项正确。a、b项迁出、迁入人口总量还与各省人口总量有关,d项人口自然增长率本题无此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