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高中生物 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名师一号】高中生物 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名师一号】高中生物 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名师一号】高中生物 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名师一号】高中生物 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双基限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的个体一定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b一个物种的不同个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组成c一个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d一个种群的所有个体就是一个物种答案c2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斑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解析密集喷洒杀虫剂后,种群数量减少了99%,说明该种群中有少量个体有抗药性基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杀虫剂不能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只是对抗药个体起到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答案c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之一综合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可以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 d迁移解析基因突变本身具有不定向性,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都是可遗传的变异,它们仅仅是选择的原材料。它们虽都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都是不定向的。种群中如果含a基因的个体比含a基因的个体更多地迁移到另一个地区,这个种群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不会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则可以定向改变。答案c4据统计,美洲棉尾兔的分布情况是这样的: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种,而在西部多山地区则有23种,这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在物种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a变异 b遗传c地理隔离 d生殖隔离解析这些棉尾兔的形成是由于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由于美国西部多山,所以更容易形成地理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的种群。答案c5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方向a bc d答案c6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子d克隆多利羊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即产生生殖隔离。答案a7我国首只虎狮兽2002年在南京红山动物园诞生,虎狮兽是由雄虎和母狮杂交产生的后代,下列对此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虎狮兽是动物中的一个新物种b虎狮兽再与虎或狮杂交 ,均能生出杂种后代c雄虎与母狮能杂交且能产生后代,所以不存在生殖隔离d虎狮兽无繁殖能力,因为其体细胞核中无同源染色体解析虎产生的生殖细胞为单倍体细胞,狮产生的生殖细胞也为单倍体细胞,结合的受精卵无同源染色体,受精卵发育为虎狮兽,无生殖能力。答案d8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原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群岛上,形成了不同的物种。下面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自然环境对种群中不同的基因起选择作用c环境条件的差异使种群发生了定向的可遗传变异d不同种群由于微小变异的积累,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解析地雀分布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后,因为岛屿环境形成了地理隔离,每个岛上的小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且相互之间没有影响,同时,每个岛上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作用不同,因此每个小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方向不同,引起基因库的差别,当微小变异积累使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大到一定程度时,种群间出现生殖隔离,原先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进化为不同的物种。答案c9据科学分析,海洋生物比陆生生物进化的速度缓慢,原因是()a海洋生物一般比陆生生物低等b海洋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生存斗争进行得比较缓和c海洋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故海洋生物很少发生变异d海洋中弱肉强食,很多物种还未进化到高水平就被淘汰了答案b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过程中霉菌比细菌出现得早b进化过程中蓝藻比需氧细菌出现得早c有性生殖生物比无性生殖生物进化得慢d哺乳动物必定生活在陆地上解析霉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所以细菌出现的早;蓝藻出现后进行光合作用,原始大气中才有氧气;有性生殖后代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更有利于进化;鲸也属于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水里。答案b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进化能够促进无机环境的变化b无机环境的变化能促进生物的进化c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猎物吃掉d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都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说明两者为相互淘汰的关系解析草原上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应为共同进化的关系。答案d12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解析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a选项中没有涉及生物。答案a13如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图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这两个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多选)()a自然选择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绝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日趋没落c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d由于以b为食的个体减少,说明此种群不适应环境解析两种生物虽然有共同的食物c,会造成竞争,但又有各自的食物a、b,因此不会灭绝;以b为食物的个体减少说明其竞争力小,但不一定是不适应环境的。答案ad14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这种方式不需要下列哪一环节的作用()a提供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变异的特殊环境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自然选择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的隔离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答案b15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知识。a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变出b、c、d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错。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对。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变化。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所以c错。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仍是同一物种。答案b二、简答题(共40分)16(16分)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源杂交,远源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说明了什么?_。(2)f1不育的原因是什么?_。(3)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这样得到的后代是几倍体?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与一般物种形成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哪个方面?_。(4)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图),请在下图填出相应的生物学名词。_,_,_。答案(1)普通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2)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3)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八倍体。此物种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产生生殖隔离(4)突变和基因重组(或可遗传的变异)种群基因频率生殖隔离17(24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加剧。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图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发生了改变。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多样性。解析(1)生物进化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为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3)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为基因库。(4)由于过度繁殖,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性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