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所选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题表的相应空格中。)1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梭伦做出的“贡献”不包括a、废除奴隶制 b、实行财产等级制 c、创立四百人会议 d、组建陪审法庭2.战国策秦策三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 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a、 b、 c、 d、3.九岁的男孩金阳在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规定造成了上述现象a、经济改革 b、文化改革 c、政治改革 d、社会习俗改革4. 某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5.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b、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c、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d、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6.北魏时期,“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孝文帝即位后却纷纷“始返旧墟”,其主要原因是a、均田制的推行 b、民族融合的加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社会风俗的变化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c、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 d、促进了封建化进程8.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9学者梁庚尧认为:“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宣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据其观点,市易法的“真正本质”是a、节流增收 b、打击富豪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抑制兼并10.改革后仍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残余的事件是a、英国宗教改革 b、加尔文宗教改革 c、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d、法国宗教战争11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信仰得救 d、因信称义12.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a、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b、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13马克思说:(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地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a、 b、 c、 d、14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a、单一改革 b、战争统一 c、社会革命 d、民族独立15.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16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17.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18.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19.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20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 重视发展教育 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a、 b、 c、 d、2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22.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23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措施有:裁汰冗员 废除八股取士 设立农工商总局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a、b、c、d、24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25下列关于钓鱼岛的相关记载,最能说明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是a、1534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琉球,指当时的琉球群岛,今属日本冲绳县)记载,“过平嘉山,过钓鱼岛屿,过黄毛屿,目不暇接”b、1556年,郑舜功赴日本考察后所著的日本鉴中记载:“相去回头(回头,指回头屿)百六十里,钓鱼屿,小东(管辖)小屿也(小东,明朝人对台湾的一种称呼)”c、1785年日本人林子平在三国通览图说附图中,将钓鱼台(即钓鱼岛)等岛屿的着色与中国大陆相同,与琉球不同d、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中不包括钓鱼岛列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 18分,27题15分,28题 17分,共50分,学生可依据材料答题,但须提炼整合,不得摘抄原文。)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8分)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请回答:(1)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持怎样的看法?结合史实说明张之洞的观点。(9分)(2)同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各顺应了什么历史潮流?两次改革从社会转型角度又有何相同之处?(6分)(3)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 为什么?(3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俄、日教育改革对两国的影响。(7分)28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方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请回答;(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6分)(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4分)材料二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3)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3分)(4)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