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 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2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教学,提高朗读水平,同时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望岳,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通过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事与情,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 突破方法:在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种方式的不同层次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感知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诗歌教学必须让朗读贯穿始终,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把握诗歌内容。 2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诗歌学习的主体。教师尽量少讲,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联想想象法:望岳春望采用这种教法,引导学生想象形象,体验情感,品味意蕴。 4活动式教学法:石壕吏采用这种教法,用活动的方式对叙事诗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同时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趣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千古名句大家都早就听过,甚至有的同学经常用它来喻指自己的远大抱负。那么,你知道它是谁的诗句吗?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写出如此满怀豪情的诗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早期的代表作品一-望岳。 设计(二)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 同学们,这两副对联中所指的人物是同一个人,他是谁呢?是的,他是杜甫,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望岳。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肃宗时官至左拾遗。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离开四川漂泊两湖,在湖南病逝。作品有杜工部集。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l 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n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三、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有“二一二”或者“二二一”,比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多种形式地朗读。 (1)学生自读,初步感受诗歌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3)同位互读,相互点评。 (4)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点评。 (5)欣赏配乐诗朗诵望岳。 2学生参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歌大意。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生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从词义到整首诗的内容,力求对诗歌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指名学生说出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四、品味诗歌,感悟意境 1全班齐读诗歌(配乐)。 (要求学生读后想象,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体会诗歌的诗情画意) 教师提问:诗题为“望岳”,全诗由这个“望”字统领,全诗句中没有一个“望”字,但却时时让人感觉到“望”的存在。 2想象理解诗歌。 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明确: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远望泰山的景象。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 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9-e_意。在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尤其是“钟”“割”两字炼字极 好,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出了泰山的整体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是细望泰山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 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这显然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3.体悟情感的表达。 探究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可以联系写作背景,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 明确:这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青年时期的杜甫过着一种自己喜好的漫游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那种青春的热情和蓬勃的朝气。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五、自主选择。赏析诗歌 自已大声朗读诗歌,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阐明自己的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不用过多评判,吏不要轻易否定) 比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诗人凝望泰山“曾云归鸟”,不觉时间已久,连眼睛都酸困了,这不正流露了诗人对泰山情有独钟,热爱有加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ttld、”直抒胸臆,意蕴丰厚。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六、背诵全文,掌握名句 1全班齐背这首诗。 2默写其中的颔联和尾联,并同位之间相互说出自己对这两联的赏析。 七、作业设计 1默写望岳中自已最喜欢的一联并写出赏析文字。 2查寻搜集杜甫一生不同的创作时期。第二课时 一、展示资料,了解杜甫 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 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漫游时期。20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但总的说来,还没有超越这一时期名诗人的水平。 (二)长安十年时期。从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居住l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到长安,目的是求得一个官职,有所建树。可是由于李林甫的阴谋,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在长安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如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积极乐观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这是其现实主义诗歌发展时期。在短短两三年中,由于安史之乱,他携家和百姓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脱贼后,又屡遭肃宗贬斥。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闪耀着爱国光芒的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歌有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四)漂泊西南时期。从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去蜀等。最后的两年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大历五年冬,他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问湘江的舟中,终年59岁。 杜甫在这11年内,写诗1 000余首,占全部杜诗的百分之七十多,大部分是近体诗绝句和律诗,还有长篇排律。 二、春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早期的作品望岳,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后期创作的作品。 依照我们上节课望岳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诗歌春望。 (写作背景,诗歌大意,赏析题目、诗句,探究意境) 1写作背景:肃宗至德元年(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2诗歌大意:首联写望中所见,满目凄凉。国都沦陷,残破不堪,徒有山河依旧。春天业已降临,但人去城空,乱草丛生。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透彻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颔联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赏心悦目,诗人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此联以“感时”承上,以“恨别”启下。 颈联表现为自开春以来,战火持续不断,因而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呢?情真意切,让人在哀伤中引起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尾联写目睹眼前颓败之景,心念远方家庭的安危之状,不觉搔首踟蹰,可见伤痛、愁闷程度之深。“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因此更平添一份悲哀。 3题目的理解:在春天,诗人看到长安的景象,借以抒怀。 4诗歌描绘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5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6诗歌赏析,各抒己见。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选择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教师可适当引导和点拨,但不可过多。 同位之间相互背诵春望,然后全班齐背。 三、石壕吏活动展示 1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大意,感知作者思想感情。 (1)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到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逆转,唐军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这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被迫离去,一路上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别家出征时的哭泣。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次经历所写。 (2)诗歌情节及大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写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写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3)作者思想感情: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人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补充诗中的情节) 点拨: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简单,但诗人只用120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精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归功于诗人巧妙独特的构思。从诗题上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人只用“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淫威。而对老妇人来说,把她所说的话写成了一篇“抒情独白”。其实仔细品味,老妇不会自己把自己家的事情说得这么周全、细致,那应该都是差吏的问话逼出来的。情节中可能隐去了官吏的“怒”“呼”。把差吏充满“怒”“呼”的问话全部补充出来,贯穿全文,其蛮横残暴不言而喻。 3小组成员合作,自编课本剧,并进行表演。 (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4深情朗读,感受忧国心。 全班齐声朗读石壕吏,再次感受杜甫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四、一生忧国。心系百姓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郭沫若称颂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在杜甫的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问疾苦最为深刻。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差役、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予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杜甫诗作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抒写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的心与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息息相通,诗人的脉搏和着民众的脉搏一起跳动,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诗人。五、作业设计1赏析春望中自己最喜欢的一联诗句。2描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吏”,的“怒”状和“妇”的“苦”状。 教学反思 1.诵读教学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不断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同时,也能在反复地朗读、吟诵中,让诗歌的含意清晰显现。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春季东华公司社会招聘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徽商银行宣城分行社会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1.2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2025安徽阜阳市颍州区选调区内乡镇在编在岗教师60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陇南事业单位预计将于5月中旬发布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江苏南京工程大学科研助理招聘1人(邱玉琢教授科研团队)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川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会玩Scratch 4 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 宠物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图片版)第5单元第1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 协议书离婚要带什么证件
- 设计管控管理办法
- 物流月结合同协议书范本
- 过敏性皮炎的治疗及护理
- 2024年河南省淮滨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护理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房颤内科护理学
- 甲状腺结节术后护理
- 政策变迁课件
- 2025年江西文演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课件 第五章 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 烘焙类产品培训课件
- 2025-2030年中国反无人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