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 (3).doc_第1页
《端午的鸭蛋》 (3).doc_第2页
《端午的鸭蛋》 (3).doc_第3页
《端午的鸭蛋》 (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的鸭蛋教案端午的鸭蛋 授课人:惠来县第一中学(初中部) 吴木强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以“民俗”为主题,介绍民间文化。端午的鸭蛋是这一单元第17课。本课涉及生动丰富、趣味盎然的民风民俗,意在让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意在让学生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的无穷乐趣以及对家乡的风情、民俗深深的怀恋之情。学情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事物也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些疏远,也就少了欣赏传统文化的情趣,本课可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欣赏传统文化的情趣,促成他们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 2.学习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和默读中,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快速获取信息, 感受作者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起学生对生活的怀想和对家乡的热爱的感情。 2、了解家乡的传统民俗,了解家乡的特产,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解读文本,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文章的精彩之处。 教学方法: 导入朗读品读拓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思路:说风俗理思路品文章谈家乡 课前学生预习: 1.自我朗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2.将认为重点和有疑问的词句作圈点和批注。 3、搜集有关家乡的民俗和特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是有关民俗的文章。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的文章: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大家一看标题,端午居然能跟鸭蛋扯到一起,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很特别。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特别的文章!2、走近作者(教师多媒体展示作者资料)明确: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在当代文坛,当人们热衷于大叙事,习惯欣赏大事物大场面大结局,片面追求高、大、全时,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即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汪曾祺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杰出代表。当他80年代重出文坛的时候,他的小叙事的作品居然引起了大轰动。 二、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端午节又叫什么节?(了解端午的重要和高邮的鸭蛋)明确: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吃粽子,赛龙舟、;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多媒体出示风俗和高邮鸭蛋的图片)目的:在对传统节日的回忆中走入文本,感受民间文化习俗。 三、读文本,解决生字词。1、快速默读课文,圈出不懂的字词。2、利用课件,投出字词的正确读音和解释,引导学生掌握巩固。3、小测验,巩固课文重点词语的填写。上面用朱笔画些( )的道道,这就能( )么?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 ),只是里面灌的不是(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 ),不一定真( )十二样。( ),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 )。挑好了,装在( )里,挂在( )的纽扣上。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 ),( )吃也可以。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 )的地方糊一层( ) 目的:设计解决生字词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后面课文的学习。 四、读文本,理思路,获取信息,把握要点。1、默读课文1段,作者是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哪些风俗?重点介绍哪一个?明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重点介绍吃“十二红” 。 2、为什么重点介绍十二红?前面介绍哪些没提到鸭蛋的风俗起什么作用?明确:引出对故乡鸭蛋的怀念。为写“十二红”做铺垫。 3、 第二段介绍什么?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介绍家乡高邮的鸭蛋。家乡的鸭蛋出名,特别,质细而油多,蛋白细嫩。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鸭蛋和对故乡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4、 家乡的鸭蛋出名,特别,质细而油多,蛋白细嫩表现在哪里?明确:出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特别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质细而油多,蛋白细嫩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5、 对故乡的鸭蛋和对故乡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表现在哪里? 明确: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6、 第四至六段介绍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挑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蛋壳 。对故乡的鸭蛋和对故乡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目的: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五、读文本,明确写作目的。1、作者写家乡端午的鸭蛋最终目的是什么?明确:作者写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想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2、 了解欣赏两首关于乡愁的现代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明确: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游子的思念思念故乡的山 故乡的山的是那样的青思念故乡的水 故乡的水的是那样的绿思念故乡的云 故乡的云的是那样的淡思念故乡的人 故乡的人的是那样的亲游子的思念一天一天又一天但愿人与青山绿水云同长久有朝一日共团圆 目的:激起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怀想和对家乡的热爱的感情。 六、拓展,谈谈家乡的民俗和特产。 谈谈家乡的民俗和特产。明确:家乡的民俗潮汕英歌舞 特产隆江猪脚 靖海豆辑 目的:此环节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和特产,对这些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七、小结全文 端午的鸭蛋这篇民俗散文介绍了家乡高邮的端午风俗,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文章告诉我们必须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就像热爱自己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