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材分析课件 (新版)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材分析课件 (新版)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材分析课件 (新版)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材分析课件 (新版)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材分析课件 (新版)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认识规律形成观念科学思维 第五单元的课标 1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3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质 量 微粒 宏观 微观 定性 定量 一 第五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引领认识物质变化 定义物质性质了解科学探究方法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第二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 铺垫宏观物质分类 混合物 空气 纯净物 单质 氧气 定量 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认识物质角度 氧气 性质 制取 用途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 微观认识物质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提升宏观认识物质 化合物 宏观 微观定性 定量 水组成的研究 宏观物质质量微观粒子数 量 化学式的书写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最核心的乐章 认识物质和变化的基础上 宏观 微观 用符号表达化学变化本质 定性 定量 形成固有观念指导今后的学习科学素养的形成 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研究方法的习得 认识的角度扩展 物质变化中的规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高潮 前几个单元知识的应用 固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分析木炭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选择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变化 二 对第五单元教学的想法 课题一 最华彩的片段 对比新旧教材的变化变化一 正文中引入拉瓦锡定量的研究 旧教材在资料中 突显定量 分享 摘自 化学基础论 拉瓦锡 取45格令红色物质 将其置于一个小玻璃曲颈甑中 取一个适当的装置接受液体或气态产物 当温度炽热时 红色物质开始逐渐减少 几分钟后全部消失 同时在容器中收集到41 5格令的流动汞 在玻璃钟罩中收集到7或8立方寸 3 5格令 的弹性流体 该流体助呼吸和助燃烧能力比大气要强得多 格令 是历史上使用过的一种重量单位 最初在英格兰定义一颗大麦粒的重量为1格令 1格令 1 7000磅 64 79891mg 变化二 硫酸铜与铁钉的实验改为封闭装置 锥形瓶上加了胶塞 变化三 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时配了氢气 氧气反应生成水的示意图 模型 变化四 单元小结中关键词留白 突出 质 量 什么是定律 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 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 定律是一种理论模型 它用以描述特定情况 特定尺度下的现实世界 在其它尺度下可能会失效或者不准确 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 生成白色的氧化锡 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 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 经过反复的实验 都得到同样的结果 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 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 也得到同样的结论 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 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 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 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 小于0 2 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 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 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 landolt 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 曼莱 manley 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 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000g左右 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 0001g 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 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 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理论发展 20世纪 爱因斯坦推导出了狭义相对论 他指出 物质的质量和它的能量成正比 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射能 辐射能也可以转变为物质 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物质会被消灭 而是物质的静质量转变成另外一种运动形式 所以20世纪以后 这一定律已经发展成为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合称质能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 孤立系统 中 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 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因为是定律 所以做的探究是验证 只是单纯的质量关系 科学探究的认识过程 归纳推理概括表达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过程 设计符合认识规律的实验建立新概念从不同角度检验 巩固新概念 教材中的实验 实验方案一 二建立与周围环境隔绝的物质系统归纳得出质量守恒定律推理为所有反应都符合 教材 实验实验5 1 5 2 设置不同实验情境 开放系统 制造矛盾 冲突提出问题 引发思考 多角度验证定律认识本质 微观 借助模型 理解概念 参加反应的物质 我们在教学中的尝试 提出问题 如何改进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使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 建立封闭体系 在锥形瓶上套气球 称量 仍有质量差异 分析原因 2 继续改进 将盛有盐酸小试管放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塑料瓶中 称量 天平平衡 表达 宏观 微观 符号实验 模型 化学方程式 模型是所研究系统 过程 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 化学方程式 化学的语言 宏观 物质微观 微粒 分子 原子 定性 反应物 生成物 条件 质定量 相对分子 原子质量 物质质量比 量 课题2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突显本质质 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量 配平 利用方程式的计算 26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材 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 在这个反应中 铝 氧气 氧化铝的质量比 微观粒子 宏观物质微观粒子质量 宏观物质质量4al 3o2 2al2o3微观粒子质量 4 27 3 2 16 2 2 27 3 16 宏观物质质量 比 108 96 204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钛 ti 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