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话说河南地方戏(续) 河南地方戏又叫河南古装戏、传统戏,与现代戏相对。河南是戏剧之乡,明清以来,在河南有据可查的曾经流行的剧种有45种之多。除豫剧、曲剧和越调三大剧种外,其它剧种有河南坠子、怀梆、二夹弦、大平调、四平调、太康道情等。光南阳本地就有南阳大调曲、三弦书和内乡宛梆三个剧种。明末清初以来,河南有据可查的剧种达80余种,以锣戏、卷戏、梆子戏最为盛行,几乎遍及全省。梆子戏因地域而存在艺术风格的差异,以开封、商丘、洛阳一带为中心的称河南梆子,以豫北滑县为中心的称大平调,沁阳一带为怀庆梆子,安阳一带为怀调,南阳称宛梆,陕县一带称乱弹。其他有大弦戏、越调,还有流行于豫北的南调。清代曾有不少外来剧种如昆曲、弋阳腔、徽戏、汉调等流入河南,对河南民间戏剧的发展产生过影响,有的扎根河南,演化为具有乡土特色的民间剧种,如流行于南阳一带的汉调二簧,以及新乡、许昌的“土二簧”。清中后期出现了二夹弦、落子腔、道情戏、扬高戏及豫南花鼓戏、嗨子戏、四股弦、四平调等等。 先说豫剧。豫剧,又称河南梆子,产生于明末清初,多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喜爱。其发展速度迅速,流布地域不断扩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分支:有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还有活动在漯河、许昌、周口一带的沙河调。豫剧演唱以旦角为主,逐步形成了常、陈、崔、马、阎五大名旦,再加上桑派,就成了六大名旦。以六大名旦为代表,形成了豫剧六大流派。说起豫剧六大流派,我可以说如数家珍。 常派的唱腔特点是激越奔放、大气磅礴、刚健清新,代表人物是常香玉。她是河南巩县人,自幼随父张福仙学戏,10岁即登台演出。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领剧社义演,以全部收入购得一架战斗机“香玉剧社号”捐赠给前线。在艺术上,她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代表剧目可以用三个字概括:红、白、花。红即拷红,她在剧中扮演红娘;白即白蛇传,她在剧中扮演白素贞;花即花木兰,她在剧中扮演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一段大人小孩都会唱。她还在五世请缨中扮演佘太君,在现代戏人欢马叫中扮演宽他娘。五世请缨中那段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很有昂奋阳刚之气,在戏迷中颇为流传,常作为梨园春擂主选段。常派传人是谷秀荣。 陈派的唱腔特点是刚柔相济、含蓄秀美、俏丽细致,代表人物是陈素真。她本名王若瑜,陕西富平人,8岁学艺,14岁领衔,17岁即被誉为“豫剧皇后”,22岁又获“梆子大王”的美称。她是祥符调唱派的代表者。她的演唱风格婉约无华,纯而又醇,唱腔俏丽精巧,表演细致秀美。身段婀娜多姿,体态轻盈,水袖功更堪称一绝。其全面贡献,使她成为豫剧发展史上承前启后、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代表剧目有三上轿、宇宙锋、梵王宫(又叫洛阳桥甩大辫)。她在三上轿里扮演崔氏。剧中的崔氏与公婆、与孩子、与丈夫、与世界,不绝如缕的留恋造成了她三次上轿而终不忍离开。她不甘心受人欺侮,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柔弱女子,在刺杀张秉仁未成后依然自刎身亡。她的那段崔家女一阵阵我泪如梭一段唱,把一个正直善良、多愁善感而又大义凛然的人物气节、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派的唱腔特点是刚健豪爽、清脆明快、雍容华贵,代表人物是马金凤。她是山东曹县人,原姓崔,小名金。6岁随父学艺唱河北梆子。因她刻苦好学,聪慧过人,与父同台演出,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14岁正式登台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枪等。解放后,马金凤与剧作家宋词合作,对老征东进行整理,易名为穆桂英挂帅。1953年到上海演出时,曾得到梅兰芳的具体指教。梅兰芳把穆桂英挂帅移植成了京剧。1956年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轰动了首都剧坛,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她的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音质坚实、柔韧,唱法上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运用;唱工以大段叙述性“豫东调”“二八板”为其擅长,吸收山东梆子的音调加以融化;唱腔结构严谨,旋律简练、朴实,节奏明快、舒展,技巧娴熟,造诣深厚。其特点刚健豪爽,深入浅出,蕴藉醇化。她演的穆桂英融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为一炉,独具匠心地创造了适合剧情人物需要的“帅旦”这个新的艺术行当,成功地塑造了气宇轩昂、雍容大度、巾帼英雄穆桂英的艺术形象。1958年中央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穆桂英挂帅。该剧影响全国;至今盛演不衰。尤其是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的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和花枪缘中姜桂枝的(老身家住南阳地两大段成套唱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60余载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马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代表剧目可以概括为“一挂二花”,即: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又名对花枪),剧中扮演穆桂英、程七奶奶和姜桂枝,把三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崔派的唱腔特点是浑厚深沉、含蓄蕴藉、委婉抒情,代表人物是崔兰田。她是山东曹县人,是豫剧“十八兰” ( 指18位名字中间带“ 兰”字的演员) 中的代表人物。她幼年学过老生,早年长期兼演生、旦,因此戏路很广。她的演唱以豫西调为主体,兼用豫东调,演唱浑厚深沉,含蓄蕴籍,表演做而不过,含而不露,以静显动,朴实无华。其悲腔哀怨婉转,缠绵悱恻,韵味悠长,是豫西流派的代表演员之一,在“豫剧十八兰”当中,她的成就和影响最大。她的嗓音宽亮厚实,尤其善于用低沉质朴、悲凉缠绵的唱腔塑造人物,自己又偏爱悲剧,因此有“ 悲旦”之称。她擅长塑造古代妇女中的悲剧人物形象。久演不辍的桃花庵、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被誉为崔派艺术的四大悲剧。在桃花庵中扮演窦氏,我最喜欢她在桃花庵中窦氏那段九尽春回杏花开,表现了窦氏盼夫不归,在花园无心观花的忧伤心态。旋律哀怨缠绵,委婉深情,余音袅袅,优美动听。三江水洗不尽我满腹的冤枉是秦香莲中抱琵琶一折中的唱段,秦香莲借陈世美寿诞之日,怀抱琵琶,倾诉了自己和家庭的悲惨遭遇,控诉了陈世美不认前妻的忘恩负义之举。整个唱段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在豫北有“破上三天不吃盐,也得看看崔兰田”的说法,可见广大群众对崔兰田艺术之热爱。崔派传人有关灵凤。张宝英是崔派艺术的出色继承人。 阎派的唱腔特点是清秀优雅、俏丽甜润、细腻委腕,代表人物是阎立品。她本名阎桂荣,河南封丘人。她10岁拜祥符调老艺人周青山为师,登台后又向豫西调老艺人史景春学艺,逐渐融汇两派之长,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阎派艺术,为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在豫剧界独树一帜。学艺期间,阎立品在前辈艺人身上学到了“学艺先学艺德,立艺先立人品”的道理,这道理成为她一生做人做戏的准则,遂更名叫阎立品。1954年,拜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师,在其亲自指教、细心点化下,技艺更为升华。数十年来,她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扮演的悲剧人物更为出色。在表演上,她着意抒发人物的内在感情,端庄朴实,含蓄细腻,清新优美;在唱腔上,以豫剧祥符调为主,兼收众家之长,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代表作有蝴蝶杯、秦雪梅等。折子戏蝴蝶杯分游龟山、藏舟、投衙几折戏,她在戏中扮演胡凤莲,藏舟一折中耳听得江岸上起了更点一段最为著名。秦雪梅见夫灵悲声大放这段戏,其祭文诵读和演唱都很注重真情的投入,字字血,声声泪,揪心撕肺,悲痛欲绝,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阎派的著名唱段。 桑派的唱腔特点是乖巧灵动、深沉委婉、雍容富丽,代表人物是桑振君。这位当年曾与崔兰田、马金凤、闫立品等齐名的艺术家,以她独有的表演风格和音韵享誉中原。她演出的打金枝、投衙、对绣鞋等,曾使无数戏迷倾倒,因此民间流传:“断了烟,断了茶,不能断听桑振君唱投衙”;“卖了房子离了婚,也要去看桑振君”她所到之处,票价猛增,场场爆满,凡看过她表演的观众,无不翘起拇指称绝。我们时常能聆听到常、崔、马、闫流派的声腔风韵,而桑派的绝妙音调却难有耳闻,原因一是桑振君离乡过久,她离开河南故土到了河北邯郸,这一走就是将近40个春秋。二是桑振君的唱腔以字乖音巧见长,她的偷、闪、滑、抢之技绝非信口能来。她在投衙一折中饰胡凤莲,唱道:“自从公子惹下了祸,官府里派人五百多。”其中的“多”音,“爬上了坡”的“坡”音,似说似唱,上扬而止,动听妙极。她慢唱时如泣如诉,唱快时如珠落玉盘。她在对绣鞋中的一段唱,更是让人如醉如痴,欲罢不能。她善于博采众长,又不拾人牙慧,刻意固本求新。从她演出的几个大戏里,细心人都能窥见京剧四大名旦的色彩。如打金枝中有梅派的雍容富丽,桃花巷有程派的深沉委婉,对绣鞋有荀派的俏丽清新,大狼山有尚派的刚健洒脱。她的弟子胡小凤、牛淑贤获得了“梅花奖”,苗文华、郭应丽等4人成为国家一级演员。 除了旦角,生角和丑角著名演员也很多。生角中,唐派代表人物是唐喜成,河南尉氏人。是豫剧沙河调的主要演员,也是著名的豫剧“二本腔”(假声)演员。他幼年唱男旦,17岁嗓音失润,遂苦练武功,改演武生和花脸,同时悉心钻研假声唱法,终于练出了很好的二本腔,成为唱做俱佳的生角演员,人称“响八县,一拿三” (即生、旦、浄三者皆能)。他的演唱虽以假声为主,但音域并不窄,而且声音宏亮,高低音衔接自然,控制自如。特别是吐字清晰,唱高腔也能保持音色的柔和悦耳,这在梆子戏二本腔演员中是很难得的。在50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他创造性的以宏亮、委婉的“二本腔”和细腻、真实的表演,塑造了众多正直、廉明、潇洒的生角形象。代表剧目有三哭殿、南阳关和血溅乌纱。他在三哭殿里扮演唐王,在南阳关里扮演伍云召,在血溅乌纱里扮演严天民。他在三哭殿中下位去劝一劝贵妃娘娘和南阳关中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两段唱广为流传。大弟子是贾廷聚。牛得草是著名豫剧丑角演员。他创立了豫剧牛派唱腔,主演唐知县审诰命(又名七品芝麻官),其中锣鼓喧天齐把道喊最为著名。牛派传人是金不换。李斯忠是著名豫剧净角演员,在下陈州、跪韩铺中饰演的包公尤见功底。刘忠河被誉为豫剧“红脸王”, 在长期的舞台生涯中,注意学习和借鉴豫东“红脸王”唐玉成的演唱方法,逐步形成了激昂高亢、强劲有力、以情带声、自然流畅的表演风格,又因擅长在传统戏中扮演帝王形象,被戏曲观众誉为“小红脸王”,被戏曲评论家赞为“一腔清音,半壁河山”。代表剧目是打金枝,他和黄爱菊饰演的唐王和国母可谓珠联璧合。在商丘、周口以及与商丘接壤的山东菏泽、安徽宿州等地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宁可三天不吃馍,也要去看刘忠河。”足见当地戏迷对刘忠河的喜爱。 说起豫剧,不能不提“豫剧十八兰”。 豫剧十八兰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大意是说,早期有18个兰字辈的女演员跟豫西名须生周海水的大乙班学戏。因为当时女演员较少,一时在西部山区引起轰动,中途不断有人退出或者改行,又不断有人补充近来,人数已经不绝对是18个了。解放后整理戏曲史的时候,连周海水本人也已经记不清楚前期的十八兰究竟都谁了。因此,后来的十八兰有多种说法。毛兰花、崔兰田、罗兰梅、周兰凤、李兰菊、范兰荣,车兰宝、汤兰香都在豫剧十八兰之列。后来,崔兰田改唱旦角,李兰菊技艺也日益成熟,遂有了“提起豫剧十八兰,就数小菊和大田”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豫剧新秀辈出,其中张宝英、王清芬、虎美玲、牛淑贤、李喜华、菅爱梅、朱巧云、李金枝、陈淑敏、马莉、胡小凤、章兰被称为豫剧十大名旦(意指豫剧十大名旦不止十人)。汤玉英、李金枝、王清芬、虎美玲、谷秀荣、陈淑敏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被称为“六朵梅花”。 豫剧界所谓“郑州三玲”的提法始于20世纪年代的中后期,系指原郑州市豫剧团的三位台柱虎美玲、王希玲和刘伯玲。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才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解放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又有了新发展。如由王善朴、魏云、高洁、杨华瑞、马琳等主演的朝阳沟、由柳兰芳主演的小二黑结婚、由常香玉和王善朴主演的人欢马叫、由任宏恩、汤玉英主演的倒霉大叔的婚事这些剧目,都是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风格在全国获奖。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往往唱得酣畅淋漓,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由于豫剧的独特风格,使豫剧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演出团体遍及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约200多个,仅每年跃在河南省的业余团体,达2000多个,目前,豫剧已成为全国剧团数量最多的第一大戏剧剧种。 再说曲剧。它是我最喜欢的剧种。曲剧是在河南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起初是表演者边踩高跷边唱曲子,后发展成高台曲,出现了一大批戏班,演出的传统剧目200个左右,一般多以民间故事、家庭生活、儿女恋情为主要题材,唱词道白通俗,富有生活情趣。曲剧以生、旦、丑为主,擅长唱功戏,其唱腔曲牌有150多个,表现活泼欢快情绪的有银扭丝、太平年、垛子等,表现悲伤哀叹情绪的有小汉江、诗篇、书韵等,表现激昂愤慨情绪的有阳调等,根据剧情和人物情感的需要,可将几种不同调门的曲牌组合,其唱腔朴实自然、悠扬缠绵,抒情性强,生活气息浓郁。经过长期的揉炼,逐渐形成了以张新芳为代表的张派,以周玉珍为代表的周派,以马骐为代表的马派,以海连池为代表的海派,以胡希华为代表的胡派唱腔,涌现出了以孔素红、白军选为代表的一大批曲剧新秀。主要代表剧目有:河南省曲剧团张新芳主演的陈三两爬堂、荆钗记。张新芳,河南省邓县人。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当过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两届省人大常委委员,中国戏协理事,省戏协副主席,省曲剧研究委员会会长,省曲剧团名誉团长。她七岁学戏,八岁登台,九岁唱红。1937年又把曲子戏从地摊搬上高台。在他和老师、同志们的努力下,使曲子戏发展成为河南省的第二大剧种,定为曲剧。她打破曲剧男扮女妆的传统,开创女扮女角的先例,成为曲剧的第一个女演员。她唱腔高亢嘹亮,豪放有力,清脆委婉,韵味深厚,字正腔圆,气宇轩昂,曾轰动整个南阳、老河口、沙市、信阳地区,被广大群众誉为“曲剧皇后”。代表剧目是陈三两、荆钗记、秦香莲等。1959年,陈三两一剧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舞台艺术片,放映全国。陈三两中,陈三两迈步上公庭一段最为出名。张新芳和谢禄主演的秦香莲(又名铡美案),海连池、董秀娟、马二章主演的卷席筒,王秀玲主演的风雪配,著名唱段有独坐在灯光下来绣鸳鸯。洛阳市曲剧团马骐、周玉珍主演的寇准背靴,著名唱段有下朝来一边走一边长叹和手提竹篮把饭送。南阳市曲剧团胡希华、孙炳新主演的屠夫状元、著名唱段有杀猪杀到月出山。还有兰文祥主演的包公辞朝,牛长欣主演的困皇陵,张晓凤主演的花庭会(又名对花庭),邢淑清主演的王宝钏等。还有柜中缘、拉荆笆、小姑贤、二进宫、打銮驾、跪韩铺、三娘教子、小寡妇劝坟、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洛阳令等优秀剧目。 最后,说说越调。越调主要流行于河南南部、东部,越调原有的传统戏结构严阵以待格,唱词少,道白多,语句比较文雅深奥,唱调按一定的曲牌和调门演唱,根据说唱故事和小说新编的剧目,唱词多,道白少,通俗易懂。唱腔曲牌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调口的说法,现代音乐唱腔一般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唱词多七字、十字格律。规模影响较大的剧团有周口越调剧团(河南省越调剧团)和许昌越调剧团。申凤梅是一位成绩卓著的越调表演艺术家,河南临颖人。在她57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先后在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及现代戏等近二百个剧目中扮演过生、旦、净、丑等各种行当的角色,塑造了各色类性格迥异的众多的艺术形象。在现代戏苦菜花中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革命老妈妈的形象。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为她题词,称赞她是“越调能手”,演戏“生旦不挡,悲喜咸宣”。她在传统戏李天保吊孝中饰演李天保。在诸葛亮葛亮吊孝、收姜维等剧目中塑造的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深得广大观众好评。在许多观众心目中申凤梅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就是申凤梅。敬爱的周总理看过她演的收姜维后,夸赞她是“活诸葛”,还风趣地说;“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政治工作”。 著名唱段有赵祥领我把灵祭、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三支将令往下传、长江水万里长波涛汹涌等。 申凤梅的传人是申小梅。周口越调剧团著名的演员还有马兰、何全志和张国庆。另一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毛爱莲,河南舞阳县人,四岁时母亲不幸病故,父亲给地主当长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联通娄底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计算机类
- 国家能源漳州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机械工程岗位
- 南阳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气储运与管道岗
- 恩施自治州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电气仪控技术岗
- 固原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专练题库及答案
- 定西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化装置操作岗
- 绍兴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综合管理岗
- 丽江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安全环保岗
- 2025年物理杠杆考试题及答案
- 襄阳市中储粮2025秋招仓储保管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全国消防设施操作员中级理论考试(单选上)
- 产品设计调研课件
- 静脉输液团标课件
- 证券公司合伙协议书
- 2025年高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分析报告
- 2025年编外人员考试题库答案
- 江苏省城镇供水管道清洗工程估价表及工程量计算标准 2025
- 加气现场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前庭大腺脓肿
- 2025年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 激光焊接技术在钛合金材料加工中的前沿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