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5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自主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自主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自主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自主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自主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主赏析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加点字中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b与可无以答c与可没于陈州d少纵则逝矣【解析】“少”通“稍”。【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b发函得诗发:发现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解析】发:打开。【答案】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c项均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介词,“从”,代词,“自己”;b项,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项,动词,“当作”,动词,“画”。【答案】c4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一寸之萌耳 b乃见其所欲画者c内外不一 d余因而实之【解析】a项,动词作名词,幼芽;c项,数词作动词,统一,一致;d项,名词作动词,证实。【答案】b5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庖丁,解牛者也吾将以为袜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轮扁,斫轮者也a/ b/c/ d/【解析】判断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答案】d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a bc d【解析】是“胸有成竹”;是“心手相应”。【答案】a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译文:_(2)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译文:_(3)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译文:_【答案】(1)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是没有实践的过错啊。(2)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做起来不熟练的,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是画竹有吗?(3)我的文章也记载了与可从前跟我戏笑的话,以表明与可跟我这样亲密无间啊。二、阅读鉴赏(2015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三事忠告二则张养浩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禁家人侵渔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未易()言。有官君子,()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常有是训矣训:斥责b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 牧:治理c相时度力,敝者葺之 相:观察d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 愈:更好【解析】训:训导。文言实词解题最直接的方法是代入法,将实词含义代入句子中进行理解。【答案】a9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未易()言。有官君子,()审择焉。a之与而b者与其c之所其 d者所而【解析】本题选用选择虚词填空的形式,题型新颖。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前后文语境的理解。第一空根据“二者之间”中的“者”,以及后面的“非”,可知应填“者”才恰当;第二空根据语意,应是“与之言”,“之”省略了;第三空根据语意,应填代词“其”,代指前面的“官君子”。【答案】b1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b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c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d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解析】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意来分析,“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的中间都要断开;再根据虚词“则”,可知在它的前面要断开。因此答案为a。【答案】a11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官如治家,凡事当知,而官府所司范围更广,责任更重,因此治官更应尽心。b官吏若对家人侵吞牟利的“侵渔”行为不加禁止,那就会处处受制,祸生几席。c前一则谈如何做事,后一则言如何做人,彰显出张养浩勤奋而淡泊的为官态度。d两则忠告观点鲜明,论证方法则有所区别,前者正反说理,后者重在反面论证。【解析】c项“前一则谈如何做事”错,应是“谈为官之道”;“彰显出张养浩勤奋而淡泊的为官态度”错,在原文中没有根据。【答案】c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译文:_(2)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译文:_(3)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译文:_【解析】文言文翻译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注意以下词语:(1)句关键词语:者:的东西(事物);污:肮脏;堙:堵塞。(2)句关键词语:所以:的原因;率:大都;喜奢好侈:喜好奢侈;使然:使这样。(3)句关键词语:使:假使;为之:做这件事;不能我救:宾语前置,不能救我。【答案】(1)肮脏的就清洁它,堵塞的就疏通它,缺少的就填补它。(2)做官不能清白的原因,大都是家人喜欢侈奢才使他这样的。(3)假使为了子孙而做这些事,子孙却不能来救我。【参考译文】当官如治理家事治理官府如同治理家事,古人常常有这样的训导。一个家庭的事情,没有松紧大小,都应当知道。如果有不知道的地方,就会有没有治理的地方。何况治理百姓的行政长官,要做的事很多,如学校、驿站、粮库、监狱、农田水利、桥梁堤坝等各种工程,凡是要做的事很多。要观察时机,估计力量,破旧的就要修葺它,肮脏的就清洁它,堵塞的就疏通它,缺少的就填补它,以前没有的就要规划它。如果说:“那些事情不去治理,与我无干,反正不久就卸任,为何去自讨苦吃呢?”这种念头一旦萌生,那么,什么事务就都做不成。古人认为:(为官的人)对公家的事务一点儿都不尽心竭力去做,就是无功受禄,就会得罪于上天。禁止家人侵吞牟利做官不能清白的原因,大都是家人喜欢侈奢才使他这样的。做官的本人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这种情形一定会从百姓身上侵夺。有的谋取利益来侵扰百姓,有的通过打官司来收取贿赂,有的假借名义谋利,有的依托亲属关系,宴请馈赠追求利益,全家没有禁止,以至于互相制约,威严不能用来施展。自己虽然一天天兴旺发达,但百姓一天天困苦不已:自己虽然一天天欢娱,但百姓一天天产生怨愤。于是,反对者头脚相连,日益增多。唉,让妻妾这样做,但妻妾不能来救我;假使为了子孙而做这些事,子孙却不能来救我;让朋友这样做,但朋友不能来救我。妻妾、子孙、朋友都不能救我,何不如清廉、勤苦地尽自己的职责,自己为自己打算更好!如果能廉政,虽家庭永远淡泊,但子孙安康荣耀;如果不能,做人虽然看起来欢快热闹,但祸患却延及几代。如上两种情况,不是真知深悟者,不能容易说得听的。做官的君子,应该这样选择。3新视界高考对接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概括观点态度考点解说(一)考点阐释(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属于“化整为零”的分析和提炼的过程。概括中心意思。把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内容主旨化,并加以阐发或概括。属于“化零为整”的综合和整理的过程。本考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要求考生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或推理,分析某一个论点立论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确认与原文意思不符的选项。需要考生准确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做出正确的选择,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抽象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着眼于“分析”和“概括”。概括,指在读懂所给材料后能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分析,指能从作者及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二)考查规律在高考试题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两项要求,有时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两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经典题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杜慧度,交阯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阯。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阯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遯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遯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遯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遯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馀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问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定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尚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又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子老子。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解析】做好这类题,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巧提要素。这类题一般考查故事的叙述要素,做好这类题首先要有明确选项中叙事要素的习惯。第二,细审语境。细读原文,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委等叙事要素。第三,认真比对。认真比对题目选项与原文的异同,进而做出选择。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d项,“只管弹弹琴,读读庄子老子”错,“只管”于文无据,修饰不当。【答案】d技法汇总(一)“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答题“五步骤”1总体阅读,整体把握。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人物传记类是主流。论人要论及全文,论文更要论及全文。阅读时,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品质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做出初步的分析评价。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如对词语的解释、文句的翻译、语段的理解等,我们都可以将它们还原到材料中对应之处,从整体上把握,判断其正误。2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理解其用法、意义还是句式。只有对题干做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3借助注释,联系背景。概括中心意思最忌以偏概全,要特别注意分析选文的题目、尾注等内容,掌握文章出处和作者情况,还要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4辨析差异,排除干扰。高考文言文阅读针对本考点的错误题型有或夸大事实,或偷换概念,或以假乱真,或无中生有,或张冠李戴。掌握了以上常见错误选项的设置模式,我们就会迅速而准确地排除干扰,确定正确答案。5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事情的角色、件数和行为的程度、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答题“四步骤”1删繁就简,锁定重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把握文中表述的重点信息。文段的叙述重心是什么,议论性文字体现在哪里,这些都要搞清楚,然后将文中不是直接体现作者观点的文字首先剥离,从保留下的关键信息中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2综合分析,简要概括。有些文段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并没有通过抒情或议论表达出来,而是蕴含在所叙述的人物事件之中。这就要求考生综合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然后从事件的细节中分析提炼出隐性信息,进一步简要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3借“题”解“文”,妙用技巧。文言文阅读题用来命题的句子,往往是文中的关键句,试题中对文章做分析概括的文字,一般也涉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借“题”解“文”是了解文章大意的一个重要技巧,甚至总结出“倒读”一法,从列在后面的分析概括中巧妙寻找解读原文的钥匙,这也不无道理。4审视答案,再查疏漏。审视答案常用的方法有: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中,看看是否合理。说出自认为错误的一项的错因。先假设自选的答案不对,予以否定,若否定不了时,表明答案准确无疑。在解答完全部的文言文阅读试题后,一定要重读原文,审视答案。这既是确认答案的必要程序,又是防止疏漏的有效途径。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尽,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第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未半岁也。逾年,俺答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钅柬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饣亶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十八,比出,竟无子。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注: 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解析】作答本题,可找出各项差异处,然后对其进行语法分析,确定正误。如第一处,当断“还”之后,与“束”构成主谓关系;“父”当为下句主语,不可做“还”的宾语。第二处当断在“卒”之后,“卒”为“父”的谓语;“已前”为“卒”的修饰语。第三处当断在“饮水”之后,与“枕块”同为“束”的谓语。第七处当断在“位”之后,“嗣位”不可分开。【答案】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恤典”是指朝廷对去世官吏分别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飨、追封、赠谥、树碑、立坊、建祠、恤赏、恤荫等的典例。b“除”和“擢”都属于中国官职任免制度。“除”是免除犯了错的官员的职务,“擢”是对官员的提拔。c“杖”是中国古代用大竹板、大荆条等拷打犯人脊背、臀或腿部的刑罚,与笞、徒、流、死一起被定为五刑。d“刑部”是中国古代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明清两代,刑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解析】根据古代官职任免制度,“除”不是免除官员职务,而是授予官员职务。【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钅柬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钅柬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吏将沈钅柬的手脚铐起来。b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法律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最终在家去世。【解析】张冠李戴,应该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答案】b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当今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译文:_(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译文:_【答案】(1)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封官夺职,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2)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参考译文】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亲沈尽,做邠州知州。沈束考上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予徽州推官,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沈束请求丧葬善后仪式,严嵩却阻挠不给予。沈束说:“周尚文为大将,以忠义称许自己。曹家庄那一场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如董旸、江瀚,极力抗击强敌,随后为国而死。虽然已经立庙祭祀,但应该赐予祭祀,来表彰他们为国而死的忠心。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封官夺职,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