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当阳二中高中语文 118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1页
湖北省当阳二中高中语文 118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2页
湖北省当阳二中高中语文 118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3页
湖北省当阳二中高中语文 118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4页
湖北省当阳二中高中语文 118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班级:_ 组别:_ _ 姓名:_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尝试对对子。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2. 尝试对对子。【知识链接】一、从有关高考对联谈起: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格出文科试题,其中有一题是对对子,出的是“孙行者”,要求学生对出下联。学生所对五花八门,有人对“猪八戒”。但下面几种答案都比较好,1胡适之2祖冲之3韩退之4王引之。考生周祖谟对“胡适之”,得了该题满分。为什么?名词对得工整,以“胡”对“孙,有谐“猢狲”之妙;“适”对“行”,“之”对“者”,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 2009年全国高考安徽语文卷第二卷的第19小题: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幅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锦绣 似凝香 万金山 新春对联 上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下联:黄牛耕地万金山 教师办公室 上联:桃李满园春锦绣 下联:芝兰绕阶似凝香 二、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什么是对联?对联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文学形式,雅一点成为楹联,俗一点叫做对子。 它是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对联起源于何时?发展盛行于何时?一般都认为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之桃符题词。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十字。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余庆,人名。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如果从对仗来追溯它的渊源,那就更远了。它最早的原形,则是以“对语形式出现的。”秦汉瓦当中刻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对语是很多的。我们还可以从古代诗赋中看到对它的影响。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诗人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对仗工整,脍炙人口。因此,我们认为对联产生于唐以后,是符合文学的发展规律的。对联是从诗歌特别是唐代格律诗(以及汉魏的骈体赋,如江淹的别赋“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兹明月光。”)中发展演变出来的,即将诗、赋中的对偶句独立成为上、下两联完全对仗的文学形式。后来到每年春节前夕时候,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下旧桃符。宋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即是此事。 对联的真正鼎盛时期,则是在明清两代,这与皇帝卖弄风雅有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赐予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一幅御书春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康熙玄烨南巡来到镇江金山时,便摘唐朝许浑的诗句题在七峰阁上:“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在皇帝们的倡导下,对联也自然受到文人们的重视,自明代中叶后便普遍盛行起来。 三、对联有关常识。数字相等。即上下两句要求字数相等,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上联是七字的“二二三”结构,下联也应是“二二三”结构;上联是主谓结构,下联也应相同。结构相应,对仗工整。简要说来,就是上下句语法结构对应一致,词性也应相对,以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平仄相对,声律和谐。就是上下句对应之处平仄要相反,同句中平仄要交替。汉语读音有“平、上、去、入”四声,除了“平”声字、部分上声字,“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字,一幅对联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的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内容相关,语言连贯。上下句的意思彼此要关联,使一幅对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牛头不对马嘴,语意相差太大。弄清楚对联的基本特点,有助于了解对联的写作方法。对联的种类: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声律启蒙节选: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二、合作探究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上联将 。下联有 。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悼念鲁迅挽联 上下联 ,既赞扬了鲁迅先生那种为唤醒民众而振臂高呼,为革命事业而奔走呼告的“呐喊精神”,又慷叹鲁迅先生逝世后对文坛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文坛从此“彷徨”的现实。本联虽为挽联,但哀惋而不乏磅礴之气,格调悲壮而意境恢宏。特别上联中的“领”字,为“带领”之意,很令人感受到先生的卓著勋劳和崇高形象。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上联 ,下联 ,由眼观的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事,抒发爱国情怀。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自勉联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 ;下联 。 仅十六字,却气势磅礴,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宽广磊落的胸襟和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通过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优秀的对联以其语言之奇、手法之妙和意蕴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我们的文化大观园,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多采撷。5.有一个苏小妹三考秦观的故事。传说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双手推开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院子的池塘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 。苏小妹闻声大喜,于是房门打开,苏小妹笑盈盈地站在门边,秦少游欣然入内6.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 )这是比较有趣的“隐字联”。 对联虽小,却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有时候,一个对联,不啻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当堂检测】1.为下列对联拟下联。1)上联:扫千年旧习 下联:_2)上联:祖国山河好 下联:_3)上联:静聆雨润绿草 下联:_4)上联:学海无涯千舟竞渡 下联:_5)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_6)上联:处处春光好 下联:_ _7)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_ _8)上联:春晖盈大地 下联:_ _9)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_ _10)上联:四面湖山收眼底 下联:_ _11)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 下联:_ _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拟写对联需要注意一下两点:弄清“出句”结构,善于联想和想象。2、对联连线a世事洞明皆学问 a天地能知忠义心b青山有幸埋忠骨 b近水遥山皆有情c一寸丹心图报国 c人情练达即文章d江河不洗古今恨 d日烘杨柳绿初浮e清风明月本无价 e两行清泪为思亲 f雨洗杏花红欲滴 f白铁无辜铸佞臣3. 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删改后的下联:_4.将下面古诗词中的对偶佳句补充完整。自来自去梁上燕,_ 茫茫九派流中国,_画栋朝飞南浦云,_ 四海翻腾云水怒,_5.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爆竹声声脆 _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