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撰写者:anguish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文学常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脉络,作者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有关常识。2.掌握红楼梦人物关系,了解人物大致性格。3.预习本篇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第一大题:人物描绘的详略与虚实。教学过程一 中国古代小说经历的几个阶段1.古代神话:世界上所有民族最早的文学,几乎都是神话,其次是诗。中国古代的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而这些神话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都有记载。2.先秦寓言故事:有生动的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比如吕氏春秋韩非子里面所记录的一些寓言故事。3.志人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志人小说以南朝宋王朝宗室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4.唐传奇: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如李朝威柳毅传、陈鸿长恨歌传、元稹会真记(莺莺传)等。5.宋话本:话本,即民间说书艺人所用的故事底本,比如碾玉观音错斩崔宁。明代出现拟话本,比如冯梦龙的“三言”。6.明清小说:明代世情小说金瓶梅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走向了文人独立创作。清代红楼梦使古代小说发展到了巅峰。二作者和红楼梦1.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音沾),字梦阮,号雪芹。13岁之前,活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因父亲牵连进皇家派别斗争,父被罢官家被抄,从此生活急转直下。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词: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身前身后漫思量,今世看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千古文章。(疑是后人附会)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现通行版本为高鹗所续后40回版本的120回,这方面的研究可参阅俞平伯和胡适的研究著作。红楼梦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经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脂评系统的本子,现存十个版本,其祖本都是曹雪芹生前传抄出来的,所以在不同程度上保存了原著的本来面貌;程高系统的本子,基本上只有两种:程甲本和程乙本。三掌握红楼梦人物关系,评点红楼人物说明:通过红楼人物关系图谱来展示为佳,可省却不少力气。对重要的人物,要对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和评价。从贾母开始介绍,然后是贾敬、贾赦、贾政、贾敏,再然后是贾珍和贾蓉,接着依次是惜春、贾琏、王熙凤、迎春、元春、贾宝玉、探春、贾环,顺序而来。四预习课文说明:先通览全文,字音字义以及故事脉络;然后采取“评点读书法”深入读文章。1.评点读书法:把理解、感悟随时随地记在书的空白处的读书方法。因评点出色,带有他们评点的名著同时又成了另外一种名著。如:毛宗岗三国,金圣叹水浒,李卓吾西游记,脂砚斋石头记等。 2.举王蒙评点例原文一:“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娇喘微微。”(评点:黛玉的气韵神情与众各别:“罥烟眉”,清、淡、秀;“含情目”,性灵之光;“愁、娇、泪”,使人顿生爱怜,并暗示其悲剧命运。) 原文二:“妹妹几岁了?让他们去歇歇。”(评点:不等回答,先提一串问题:一、急脾气。二、是关心的表示,也是走过场。三、在“老祖宗”面前可以连珠炮般地说话提问,也是份儿、格儿。四、通过关心人显示自己的全面性、细致性、责任性。) 原文三:黛玉忙陪笑见礼。(评点:忙陪笑,不敢造次。) 3.概括出人物评点的方法和要求:(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入手。 2、建立在对文章理解、感悟的基础上。 3、多用议论,语言比较简练。 说明:一个课时不够,可安排两节课来完成。前面的知识性的介绍要精练,言不在多,贵在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梳理黛玉在贾府的行动路线以及她在贾府所观2.鉴赏王熙凤的出场和个性形象一 导入新课清代流行一句话: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可见红楼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当然,这样的评价,是基于红楼梦的内在价值。它的最大价值就是给中国古典文学带来了一个空前未有的东西:把女人当人,尊重女性。因而,在红楼梦中,对女性的呈现也就异彩纷呈,而在这诸多呈现中,本篇课文中的王熙凤无疑是我们最不能忽视的。而王熙凤的所有形象,却又是通过黛玉的一双眼睛来呈现的。那么,黛玉在贾府走了哪些地方,看了那些陈设,见了那些人,通过前面的预习,同学们心中有数了吗?二先让学生复述一下黛玉在贾府的行踪,(可以之前预习时布置这个任务,把黛玉行走的关键地方写下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路线。)然后展示课件,由可见带动行踪路线的复习以及印象的加深。在这繁复的行进中,一个时时留意处处小心的黛玉,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明确:首先是硬件上的。包括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这些均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印证)再次,是软件方面的。包括非凡的服饰、骄矜的气质、繁缛的礼节。小结: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芹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三王熙凤出场赏析(让学生找到课文中开始出现王熙凤的段落,并再次朗读一遍。朗读完之后,问学生:在你眼中,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1.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人物对王熙凤的评价林黛玉:放诞无礼。贾母:凤辣子。2.其实,作者曹雪芹也对王熙凤有评价,只是这个评价不像林黛玉和贾母那样的明显,清同学们试着找找。(这个问题一时解决不到,可延后解决。)3.“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分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始一上场就有先声夺人之势。没有铺垫,也没蓄势,单就一声就征服了各位看官。王熙凤来的真的是很迟吗?我看一点都不!不仅不迟,而且恰到好处。你看,在这一段中,主角是谁?就是她熙凤啊。其他人都成了陪衬。之所以说来的恰到好处,在于:贾母悲痛已过两遍。之前,需要着力表现的是骨肉相见的悲欢,如果王熙凤出场,她的锋芒、她的招摇、她的得意都无法尽情呈现。不能也不愿与贾母抢镜头,又不愿意被弱化,于是,就打了这么一个时间差。此时黛玉已对贾府家规有了初步了解。黛玉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对贾府的印象是:恭谨严肃。而王熙凤不同的出场,给了林黛玉一个巨大的震撼,因而王熙凤的性格也就愈发显得鲜明。从王熙凤不同凡响的出场,我们就可以见到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再则,这句话是王熙凤真的在自责吗?不是的,这只是表面的自责,其中透出的,是凤姐的得意与逞能,展现的是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受着贾母的宠爱。而这一句,正如脂砚斋所评:“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王熙凤的出场,整个一大腕,看那派头与气势,一大群助理、跑腿的跟随,一大群粉丝簇拥。当真贾府不同啊!4.赏析王熙凤的穿着与肖像(1)让一生朗读王熙凤的穿着的相关句子。(2)问:这样“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的一个人,喜欢她吗?(不喜欢)为什么?答:因为她的穿着透出无限的贵气,但更有俗气。凡事过犹不及。戴有金银珠玉,穿有袄褂裙,每一样都很精致而美好,太过美好的东西集于一身,反倒不怎么美了。比如说,戴一颗钻石在手指上很漂亮,可是,如果你把所有的手指都带上钻石还有玉,然后手腕上还有两块名表,你说,这样的佩戴,可称得上是美吗?不仅不见美,反倒让人觉得这人像暴发户一般。老子曾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什么意思呢?最大的乐声听起来反而无声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这是一种艺术与美的最高境界,它揭示出最完美的艺术作品都必须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那么,对于女子来讲,自然的,自然高雅才是大美,正所谓:大妆无痕。十七世纪中叶的诗人张潮在他所著的幽梦影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这就明确指出了美女的标准:自然为美。所以,尽管王熙凤从穿着来看,她未尝不是美丽的,可决然不是大美。因为,她如此精心设计的“与众姑娘不同”的装束,来见初来乍到的林姑娘,又何尝不是为了在黛玉面前展示自己特殊的身份与在贾府的显赫地位呢?又何尝不是显示她志得意满的心态呢?(3)我们再一起来看对王熙凤的肖像描绘 传统上,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肖像描写,是以白描见长。白描就是不事渲染雕琢,用笔简练传神,是有别于西方文学的一大传统艺术特色。比如诗经中对美女的描绘: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三言两语就刻画了一位美丽的女子。聊斋中对美女的描绘,简练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美。红楼梦继承了这一传统,但又不囿于这一传统,更多的是创新。对王熙凤这等穷形尽相的描绘,在此之前实属罕见,无怪乎脂砚斋也慨叹道:“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丹凤眼,柳叶眉,原本是很美的。丹凤三角眼,课本的注释是不怎么对的。何谓丹凤眼?其特征是,一方面内眼角朝下,另一方面是外眼角朝上,眼尾斜斜往上延伸至太阳穴部位,而且眼皮呈内双,神光照人让人不敢逼视。这种眼型的人,天生忠肝义胆,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有勇有谋,路见不平必定拔刀相助,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即是一例。而曹雪芹却偏偏把美丽的丹凤眼配以三角,也就是相书上所说的倒三角眼。倒三角眼和丹凤眼的区别在于,倒三角眼的整个眼睛都是往上翘的,整个眼睛看起来是斜斜的,而丹凤眼只是眼角上翘,笑起来的时候尤为突出。麻衣相法说,三角眼,吊梢眉,乃为狡黠、狠毒、通变、邪淫之相。曹雪芹不一定真迷信相法,但他把王熙凤写成这般形状,似乎在依循这种普遍流行的唯心主义学说,借以揭示王熙凤这只“胭脂虎”的性格为人:美艳的外表下,有一颗刁钻而狠毒的心。5.赏析王熙凤的语言然而,王熙凤又是一个语言的行家里手。且看她是如何称赞黛玉的。“真”“才”把赞美提高到了惊人的高度,却又是如此的得体。这一番话的玄机当然不只在于赞林黛玉的标致,实际上,我们读着读着就会发现,她还拍了贾母的马屁,而且不只贾母呢,还说了众姑娘的一番好话。(正捧林黛玉,暗拍老祖宗,侧拍众姑娘)心理学家说,千万不要在一个女孩面前夸赞另一个女孩漂亮。但王熙凤这样做了,不但没有得罪其他人,反而博得更多的欢心。只消一句话,就把在场的主要人物一一拍遍,当真是面面俱到,八面玲珑,不愧是阿谀逢迎的高手,堪称“红楼第一拍”,而这个马屁也堪称极品马屁:一言三拍。凤姐是一有机会就拍老祖宗的马屁的。并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之下都是适于拍马屁的。拍的乖巧、拍的让人高兴而不生反感,是极不容易的事。且看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在水池上的藕香榭吃酒赏风景,心里一时高兴,就说起小时候在枕霞阁玩儿,不小心掉进了水里,几乎没淹死,救起来却头上碰破了一块,现今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儿大一个坑儿。在这种情景之下,你说:“老祖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太平淡。你说:“老祖宗,有窝儿才好呢,那叫残缺美。”对于老太太来说,美已经是过去式了,更何况是残缺美。可见这个马屁的难度系数很高,非一般功力所能为也。那么,王熙凤说什么呢?她说:“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福寿就不浅,神差鬼使,碰出那个坑儿来,好盛福寿啊。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坑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来了。”你看,王熙凤专从福寿两方面进行发挥,贾母听了,焉能不高兴么?所谓大拍无形,大概就是这样吧。6.分析王熙凤的行为举动王熙凤爱演戏,也善于演戏。且看王熙凤的哭:“说着,便用帕拭泪。”优秀的演员,对于眼泪,可说是说来就来,说停就停,收放自如。王熙凤就有这样的功力。这个问题说明什么问题呢?若说我没哭,没看见我用帕拭过泪了吗?若说我哭而无泪,没看见我用帕拭过了吗?这属于典型的细节刻画人物。这是典型的假哭,显现出她的机智逢迎。再看王熙凤一连串的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像连珠炮似的,让人应接不暇。黛玉回答了没有?没有!而且这些话也不需要黛玉回答。因为,这些带有关心意思在里面的话,更多的是走过场;场面上的话,是不能够当真的。当然,我们也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几句话,显示的未尝不是王熙凤作为贾府大管家,她的特殊身份:一般人是不会如我这般问的如此仔细。7.用一句话概括王熙凤让学生自行概括,写在书上,让部分人展示,然后给出例子:像一枚朝天椒,外表鲜艳浓重,尝一口却辣到心里;张狂是她做人的风格,善变是她的手段。9.回到开头,哪个字表达了作者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评价呢?明确:“这熙凤”中的“这”字。真可谓一字千金,内蕴丰富。尽管作者没有明确说,这是怎样的一个熙凤,然而,我们通过作者的巧妙安排,黛玉的火金眼睛,仍然能够立体的绘出王熙凤这个人物角色。小结:作为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支柱的王熙凤,作者这个人物刻画上,通过林黛玉的眼睛,为王熙凤人格的展示提供了一个合理而广大的舞台,而凤姐就在这个舞台上,通过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服饰肖像,尽情的向我们展示着她的人格特征和性格魅力。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 分析比较林黛玉和王熙凤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不同;2. 赏析贾宝玉的形象。教学过程一 赏析黛玉人物形象1.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对林黛玉形象刻画的相关段落或者句子明确:共计有三处。一处是黛玉初进贾府,“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再有王熙凤见黛玉对之的评价:“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最后一处是通过贾宝玉的眼睛呈现“与众各别”的林黛玉。2.齐读“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病如西子胜三分”3.问:与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塑造,林黛玉的不同体现在何处?明确:作者抓住了其最生动典型的气韵神情。罥烟眉,体现的是一种清、淡、秀。含情目,性灵之光。全书都极少写其服饰,此处更是没有,“穿戴竟无一字提及”,这又是为什么呢?你想,黛玉身为大家闺秀,又是出门在外,去“钟鸣鼎食”“与别家不同”的贾府,以她自尊的性格,行动言语尚恐被人耻笑了去,其衣着也肯定不凡。但真要像写王熙凤那样,浓墨重彩的详写其服饰,势必会喧宾夺主,减少寄人篱下的辛酸感,削弱其凄凉的杯具色彩。因此,写黛玉衣服佩饰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当然,我们可以根据作者对其形象的塑造,想象着给黛玉着装,那也须是类似“翠竹临风的潇湘馆”的环境之于林黛玉,应是淡而不俗,清丽高雅,合其“潇湘妃子”自然洒脱的“风流态度”,而绝非王熙凤的珠光宝气。当然,也有情节的需要。因为此处的黛玉是宝玉心中的黛玉。作为锦衣玉食的贵家公子,且“最喜在内帏厮混”,自然见惯了花红柳绿,兼具他与生俱来的“怪癖”,他怎么会去留意林黛玉的穿戴而不被其“与众各别”的形容所吸引呢?在宝玉眼中,她那“弱柳扶风”的身姿就显得脱俗飘逸,多情的眉目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正是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凝聚着曹雪芹毕生心血而铸成的主角:超尘脱俗、洗尽铅华、美貌多情、多愁善感(投影或板书)。二赏析贾宝玉形象1.引入:本篇课文,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林黛玉见到贾宝玉。如果说王熙凤的出场描写的特点是立即进入性格刻画,没有任何铺垫,那么,贾宝玉的出场,作者在渲染氛围、局势布置上,却是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在第二回中,作者就重点介绍了这位生的很奇的公子哥儿。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那年周岁时,政老爷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爷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不大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课文里面,贾宝玉出场前,作者又通过王夫人对黛玉叮嘱,做了一番渲染,称他为什么?(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不要黛玉亲近他,理睬他。此所谓“不写黛玉眼中之宝玉,却先写黛玉心中早有一宝玉矣”。王夫人的一番话,给林黛玉造成了一种错觉: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我们也在心里嘀咕:这贾宝玉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啊?因为不断地渲染,因而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充满着无限的期待,充满着急切的心理。“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实际上并不惫懒,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补充协议: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费用调整范本
- 专利权质押担保合同设计要点与执行细则
- 矿山合作协议与承包权投资合作及风险控制协议
- 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事业编制合同范本
- 班组本质安全培训教程课件
- 油气行业安全培训
- 光纤光栅传感课件
- 开叉车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文化旅游资金申请2025年政策环境与市场分析报告
- 建设银行2025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大麻酚油(CBD油)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行政执法常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山东省潍坊市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三开学调研监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 钢结构隔断施工方案(3篇)
- 2025年IT技术支持工程师招聘面试技巧与模拟题答案
- 退休业务办理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2026学年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新离婚协议书
- 浙江省A9协作体暑假返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真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