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孟国红.doc_第1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孟国红.doc_第2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孟国红.doc_第3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孟国红.doc_第4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孟国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课前预习:读熟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 1、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2、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会使用相同句式写一段话。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育方面: 1、 培养学生积累好句、好段的良好习惯。2、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写景佳作。文章的二、三自然段作者有相同的手法分别描写了桂林的山和水,例如: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接着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手法,准确而鲜明的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感觉不到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无暇的翡翠”形容“绿”。让我们感受到漓江之水的风姿。用同样的手法描写桂林的山,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本文的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桂林山水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跟随作者一起浏览桂林秀丽的风光,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桂林山水的风光视频,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受到美得熏陶。四、教学方法本课课文的语言优美,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此外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相关课件展示,通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从而体现了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桂林山水 齐读课题有一首歌名字叫我要去桂林那到底是什么吸引歌者去桂林呢?(桂林的秀丽风光)相信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后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是啊,今天我们就跟随本文的作者乘着文字的小舟荡漾丽江,欣赏那里迷人的风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配乐朗读视频,【百度搜索】/show/2IZNSFmsdAnC5Gt0.html?lb=1&next=1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2)读了课文,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整体感知,提炼评价)能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桂林山水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甲天下”)有句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美景能与天堂相媲美,而桂林的山水敢称天下第一。三 、潜心品读让学生感受山水之美感受水之美小船缓缓地行驶着,一江碧水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便是美丽的漓江水。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结合学生回答 板书:(静、清、绿)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1、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演示:“桂林的水”。【百度搜索】/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1&sc=0&lm=-1&fr=ala2&pn=7&rn=1&di=147234598650&ln=1933&word=%C0%EC%BD%AD%CB%AE%CD%BC%C6%AC#pn7&-1&di147234598650&objURLhttp%3A%2F%2F%2Falbum%2Falbums%2Fuserpics%2Fqiangui%2F0310091701449681.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otpikthj_z%26e3Bv54AzdH3Fwsk74AzdH3F1tfrswyt4w2j_z%26e3Brir%3Fwsk74%3D6wg154%26vwp%3D%26r5f%3D-bc0&W800&H600&T10294&S78&TPjpg让同学们体会漓江水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2、清。【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1&sc=0&lm=-1&fr=ala2&pn=7&rn=1&di=147234598650&ln=1933&word=%C0%EC%BD%AD%CB%AE%CD%BC%C6%AC#pn21&-1&di222598279700&objURLhttp%3A%2F%2F%2F37%2F77%2F19300001147916130407773288134.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p7rtwg_z%26e3Bi715g2_z%26e3Bv54AzdH3Fwn_n0_00_8lnaaaa8890l8m8na9a000ndbb8n9_3r2_z%26e3Bip4s&W1632&H1224&T8388&S362&TPjpg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3)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4)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5)齐背。3、绿。【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1&sc=0&lm=-1&fr=ala2&pn=7&rn=1&di=147234598650&ln=1933&word=%C0%EC%BD%AD%CB%AE%CD%BC%C6%AC#pn18&-1&di256909697900&objURLhttp%3A%2F%2F%2F%25d0%25c4%25cb%25e9%25d6%25bb%25ca%25c7%25ce%25d2%25d7%25d4%25bc%25ba%2Fmpic%2Fitem%2F3234f3eb5dce41f5d539c9cd.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ptjkw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rAzdH3Fmadlddmmm&W800&H600&T11720&S46&TPjpg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2)、演示:“半边渡”(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3)、朗读指导:在作者的眼中漓江水犹如翡翠般令人珍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朗读表现呢?4、连读描写漓江水三个特点的句子师生合作读:适度前半句,生读后半句。5、(幻灯提示结构,前后内容)小组讨论交流句子有何特点? ( 先概括后具体, 有节奏感, 句式相同 )6、难怪作者会说学生接读(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a你怎么理解?b 看图体会词语说其意,读其感: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课外链接诗句)c 比较,漓江的水有别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有别与水平如镜的西湖。它美得-独特.独具一格d把这分独特送进去,读出来,指导读出独特之感感受山之美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2、 奇。【百度搜索】/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1&sc=0&lm=-1&fr=ala2&pn=2&rn=1&di=301866580750&ln=1990&word=%B9%F0%C1%D6%C9%BD%CB%AE%CD%BC%C6%AC#pn6&-1&di48144260350&objURLhttp%3A%2F%2F%2Fattachments%2Fimages%2F201005%2F20100525%2FRedocn_201005211609484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f7vwt_z%26e3B6j15vg_z%26e3Bv54AzdH3Fri5p5AzdH3Fda8a-ac-dcAzdH3Fdalban_z%26e3Bip4s&W800&H562&T11348&S128&TPjpg1)齐读“奇”一句。演示“桂林的山”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2)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桂林的山真奇啊,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3)学生接读。(一座座拔地而起,-形态万千。)4)难怪作者会说学生接读(“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观赏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是这样别具一格,真是令人赞叹。5)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百度搜索】以/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B3%B0%E5%B1%B1%E5%9B%BE%E7%89%87&ie=utf-8&in=24018&cl=2&lm=-1&st=&pn=17&rn=1&di=95232877250&ln=2000&fr=ala1&fm=ala1&fmq=136236227217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7&-1&di95232877250&objURLhttp%3A%2F%2F%2F20110628%2F3755347_001955008000_2.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gtrtv_z%26e3Bv54AzdH3Ffi5oAzdH3F8AzdH3FnbAzdH3F900cbcbhjbbcnkn8_z%26e3Bip4s&W683&H1024&T7640&S216&TPjpg【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9%A6%99%E5%B1%B1%E5%9B%BE%E7%89%87&ie=utf-8&in=4897&cl=2&lm=-1&st=-1&pn=31&rn=1&di=242331780950&ln=1999&fr=ala1&fm=ala1&fmq=1362362403953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31&-1&di242331780950&objURLhttp%3A%2F%2F%2Ftourmall%2Fuupic%2F20087811562979_big.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7rs5w1t4w2j_z%26e3BvgAzdH3Fpps_z%26e3Bk8_z%26e3Bk8_z%26e3Bkj_z%26e3Bwl_z%26e3Bvu_z%26e3Bjn_z%26e3Bvl_z%26e3Bk1_z%26e3Bkl_z%26e3Bwk_z%26e3B19_z%26e3Bka_z%26e3B3ip4s&W760&H507&T8567&S106&TPjpg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3、结合七幅图片,自主学习,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4、连读描写山的三个特点的句子5、仿照课文第二、三段的写法,把下面的话写具体。(可任选一句完成,或自己写一句) 1、这场雨真大呀,大得 2、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3、今天的天气真热呀,热得 4、 四、课外拓展,加深感悟师:有这样的山,有这样的水,想一想驾一叶小舟穿行其间会是怎样的感受呢?齐读最后一段,想象画面。找出能够概括作者感受的句子。(“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板书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啊,穿行在这如诗如画的迷人景色中,难怪世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 桂林山水甲天下相信一幅幅的美景,早已烙在你们的脑海中, 我们借用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诗来赞美它吧! 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五、生成创新师:请同学们看今天的作业。(大屏幕出示):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找出描写桂林山水景物特点的词句,读一读,把你认为描写的好词句抄写下来。3.学习本课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进行观察。进行仿写。)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桂 舟 人林 山 静 清 绿 行 在山 碧 画水 波 中甲 水 奇 秀 险 上 游天下教学反思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开头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