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目录 2 毛泽东指出 新中国的成立 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毛泽东看解放南京的胜利捷报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社会 3 新中国的成立 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 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时间界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社会特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9 1949 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4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这个社会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 既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又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而且社会主义因素在政治 经济 文化上都处于主导地位 并起着决定作用 因此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5 政治上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 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经济上 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 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占很大比重 文化上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现实情况 6 主要经济成分是 具体表现在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基本阶级力量 主要经济成分是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7 主要矛盾 土改完成前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残余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1950年1月 上海一工厂区遭到国民党飞机轰炸 8 土改后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抗美援朝 9 1954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 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1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9 1949 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 既有社会主义因素 也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中 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 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11 结论 为了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为了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我国新民主主义必须适时的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12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但是对于何时过渡 怎样过渡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3 先搞工业化建设 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 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 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之一 14 一九四九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报告 七届二中全会当时提出了两个转变 使中国有可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15 在转变条件上 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 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 认为当工业发展了 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 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在过渡的时间上 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 16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 1952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了开始过渡的设想 理由 经过从1949年至1952年三年的时间 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政治 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之二 17 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1953年12月 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 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中 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和准确的表述 1952年国庆节 首都庆祝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 18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19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20 问题一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 我国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呢 为什么要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 问题二 21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透视过渡时期总路线 可见其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出发 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 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 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 其实质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变所有制的问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2 在50年代中期 我国为什么要走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23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条总路线的主要依据有两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二是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二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24 第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过渡时期 或 革命转变时期 这个特定的历史概念 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 1875年 马克思在 哥达纲领批判 中提出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 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 是指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即社会主义社会 25 马克思主义认为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 消灭资本主义所有制 可以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用无偿没收资本家财产的办法 另一种是用和平赎买的办法 马克思 恩格斯都曾说过 假如采取赎买的办法来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了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曾设想通过和平赎买的办法使资本主义私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但俄国的资产阶级采取敌对的态度 列宁的设想没能实现 26 毛泽东修改过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提纲 第二 是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现实依据 27 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必要性 首先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28 其次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方面 分散 脆弱的个体经济 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 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另一方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 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 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29 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现可能性 第一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到1952年 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已经增加到56 国营批发商业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营业总额的60 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已居于相对强大的地位 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30 第二 土地改革完成后 为发展生产 抵御自然灾害 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31 第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 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是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 出现了加工订货 经销代销 统购包销 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32 第四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朝鲜战争停战也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 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3 1950年2月14日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签订 34 在搞社会主义方面 毛泽东主席的最大功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 35 一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 农业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采取互助合作 改造农业和手工业 把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 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6 如何使小农走上社会主义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 马克思主要在没有小农 只有大土地所有者和大农的英国进行活动 没有触及这个问题 恩格斯写了 法德农民问题 从原则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就是引导农民组织合作社 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 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化的生产和占有 但不是采用暴力 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 恩格斯 37 第一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 走互助合作道路 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 农业改造 38 39 第二 遵循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40 第三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 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依靠贫农 下中农 团结其他中农 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 王凤英的父亲是地主 她家也加入了合作社 贫农和下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60 到70 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 从而解决了在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 41 第四 坚持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的方针 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42 性质 带有社会主义萌芽的集体劳动组织 农业生产互助组 1949 1953年 特点 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 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 共同劳动 换工互助 以解决社员间缺乏劳动力 耕畜和工具的困难 土地 耕畜 农具等生产资料仍归农民个人私有 有常年互助组和临时互助组 43 性质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特点 按照自愿互利原则 将私有土地作股入社 实行统一经营 耕畜和大型农具交社统一使用 社员集体劳动 产品统一分配 在扣除农业税 生产费用 提留公基金和公用基金后 剩余产品按照入股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使用报酬 以及劳动报酬进行分配 社员以 按劳分配 的原则取得报酬 劳动报酬一般高于土地报酬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4 1955下半年 44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下半年 1956年底 性质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特点 社员私有土地无代价地转为集体所有 耕畜 大型农具按照自愿互利折价归社 实现了土地 耕牛 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允许社员利用工余 假日耕种自留地和经营家庭副业 作为集体经济的补充 高级社的劳动产品由社统一分配 45 到1956年底 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 3 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6 47 48 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农业生产并举的方针 1956年1月北京召开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 农民代表向毛泽东敬献喜报 49 农业合作化的成功经验 第一 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 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 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 采取互助社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 逐步引导农民摆脱私有制走上公有制的道路 第三 运动中采取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国家帮助的原则 50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方法步骤上 从供销合作入手 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具体来说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 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即手工业供销小组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一九五三年毛泽东在武汉与小商贩交谈 手工业改造 51 党和政府采取了 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 的方针 通过合作化的途径 引导手工业逐步过渡 稳步 稳步 第二步 供销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第三步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组织 稳步 稳步 52 手工业生产经营方针 为农业生产服务 为群众生活服务 为出口贸易服务 53 到1956年 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 7 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 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54 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成功经验 采取 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 的方针 在具体改造过程中 从供销合作入手 始终采取 说服教育 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 的办法 55 党和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把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 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 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 并接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6 第一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第三 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必要性 民族资本两面性 1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民族资本具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同时又具有有利的一面 57 第一 无产阶级在力量上占绝对优势 第二 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第三 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正确的政策 长期保持统一战线的关系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性 可能性 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 天津市的青年资本家高呼 坚决服从领导 服从分配 不抽逃资金 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58 3 党和政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一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59 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 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60 第二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 就是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 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 列宁 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 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 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 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 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毛泽东 61 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阶段 第二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6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 63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统销 委托经销代销等 企业具有了社会主义的因素 64 公私合营经过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公私合营 65 在个别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对企业利润实行 四马分肥 国家税收 34 5 职工福利 15 企业公积金 30 资本家红利 20 5 四马分肥 在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 对私股实行定息的办法 即把资本家的利润限制在一定的利息上 统一规定年息为5 共付10年 66 第三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采取 包下来 的政策根据 量才使用 适当照顾 的原则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 67 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 1956年1月记者直率地问 消灭剥削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 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 对于我 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 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 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 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于我 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 互不信任 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 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 愿接受改造 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 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 得到了荣誉和地位 从物质生活上看 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 我还是过得很好 68 毛泽东指出 社会主义改造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制度的改造 一方面是人的改造 二者是互相作用 互相促进的 把对资本家的团结 教育 改造政策同对企业的利用 限制 改造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创举 69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和政策 利用限制改造 70 天津恒源纺织厂把国家供应的棉花加工成为成品出厂 上海大康药房不法资本家王康年出售伪劣医药用品坑害志愿军指战员 图为逮捕王康年 天津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后 挂上新厂牌 职工向经理祝贺 71 刘少奇论剥削 现在有很多失业工人要求资本家复工 也就是要求你们剥削他们一下 就是说你收他们做工 给工资 剥削他们 他们倒有工作可做 不失业了 少奇指着宋棐卿说 你 现在只剥削一千多工人 如果你能剥削两千甚至两万工人那就更好 现在的工人是有人剥削比没人剥削好 没人剥削他更痛苦 有人剥削他虽然痛苦 但总比较好一点 不会失业 有饭吃 虽然只能吃半饱 但总比没有饭吃好 今天在中国正是资本家建立功绩的时候 中国的资产阶级 不是老年的 腐朽的 反动的 而是青年时代 还能够发展 72 73 上海江南造船厂万吨轮下水 1956年 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74 历史经验第一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 采取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75 伟大意义第一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第二 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剥削阶级被消灭 第三 解放了生产力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四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76 1956年1月25日 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 毛泽东向陈云提出了一个 小问题 为什么东来顺的羊肉变得不好吃了 东来顺是北京城里一家有150年历史的老字号饭馆 它以涮羊肉出名 其羊肉 薄如纸 匀如晶 齐如线 美如花 投入汤中一涮即熟 吃起来又香又嫩 不膻不腻 1955年 东来顺搞了公私合营 改名为民族饭庄 从此它的羊肉再也涮不出原来的鲜美味道了 民间因此有人调侃说 资本主义的羊肉经社会主义改造后 就不好吃了 这些言论传到了毛泽东的耳朵里 陈云对这一现象也早已观察到了 自从公私合营之后 很多老字号的质量明显下滑 除了东来顺的羊肉 常常被群众议论的还有全聚德的烤鸭 这家烤鸭店的烤鸭变得 烤不脆 咬不动 不好吃了 77 毛泽东谈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搞社会主义不能使羊肉不好吃 也不能使南京板鸭 云南火腿不好吃 不能使物质的花样少了 布匹少了 羊肉不一定照马克思主义做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羊肉 鸭子应该更好吃 更进步 这才体现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进步 否则我们在羊肉面前就没有威信了 社会主义一定要比资本主义还要好 还要进步 1956年在知识分子会议上的讲话 78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 原因 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 不够谨慎 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 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 过于单一 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我们能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上述失误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意义呢 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79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1 缺点和偏差 1981年6月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的决议 用了四个 过 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 形式也过于单一 2 正确认识三大改造出现的偏差和问题 第一 在执行中 领导人的认识同实际相脱离而造成的 第二 两条基本事实 改变私有制是在保证国民经济基本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完成的 其间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 这一改造是在得到人民群众基本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所以从总体上讲 我国三大改造是成功的 80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 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 第三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在中国的确立 81 经济上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社会主义经济已经占支配地位和绝对优势 工农业总产值 单位 亿元 主要产品产量 82 政治上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83 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变化上 转变为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卵巢功能低下课件
- 2025劳动合同雇佣合同范本
- 2025隧道基础施工合同模板
- 大肠癌课件教学课件
- 简易车位租赁合同
- 大班级教师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机械员》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易错题】
- 2025年见证取样员必考题库与答案
- 建筑施工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培训试题及答案
- 健康四大基石科普讲座
- 护士培训班自我介绍
- 2025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测试题和答案
- 音乐人工智能应用-洞察阐释
- 2026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1600个必背词汇 话题记忆+默写本
- 2025年华电煤业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小流域治理工程监理工作报告小流域治理监理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蔬果保鲜剂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
- 幼儿园游戏空间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妊娠和排卵测试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精神病医院食堂餐饮管理服务项目投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