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测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模块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二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二 氯及其化合物 第4步.doc_第1页
讲练测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模块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二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二 氯及其化合物 第4步.doc_第2页
讲练测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模块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二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二 氯及其化合物 第4步.doc_第3页
讲练测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模块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二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二 氯及其化合物 第4步.doc_第4页
讲练测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模块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二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二 氯及其化合物 第4步.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步 模拟练习达标1(2016山东曲阜师大附中模拟)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br;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a bc d解析:经过分析,先反应的离子是碘离子,其次是二价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加硫氰化钾溶液后变为红色,证明已经有三价铁离子生成,所以碘离子已经反应完,而二价铁离子和溴离子不能确定。答案:b2(2016河南洛阳第二次统考)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滴加0.1 moll1的naoh溶液。整个实验进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进程中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b向a点所示溶液中通入so2,溶液的酸性和漂白性均增强cc点所示溶液中:c(na)2c(clo)c(hclo)d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溶液中逐渐减小解析:a项,由于氯水中有hclo,能将ph试纸漂白,故不能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b项,向a点所示溶液中通入so2时发生下列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溶液的酸性增强但漂白性减弱。c项,可由电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导出,电荷守恒:c(na)c(h)c(cl)c(clo)c(oh),由于c点ph7,c(h)c(oh),所以c(na)c(cl)c(clo);得失电子守恒:c(cl)c(clo)c(hclo),将代入得c(na)2c(clo)c(hclo)。d项,a点到b点的过程中,存在下列反应:cl2h2ohhclo,clo由hclo电离产生:hclohclo,随着ph不断减小,c(h)逐渐增大,hclo的电离受到抑制,c(clo)逐渐减小,因此溶液中逐渐增大。答案:c3(2016河北测试)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b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不一定被氧化c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d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一定能产生黄色沉淀解析: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有fe3生成。由于还原性ife2br,因此当有fe3生成时,i已经完全氧化,但由于氯气为一定量,因此可能fe2没有完全氧化,br也不一定被氧化,故a、b、d错误。答案:c4(2016山东实验中学诊断)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1)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其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请写出该反应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同时装置b也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处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应是_(填字母编号)。编号a干燥的有色布条碱石灰湿润的有色布条b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有色布条c湿润的有色布条浓硫酸干燥的有色布条d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该现象_(填“能”或“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原因是_。(5)装置f的作用是_,其烧杯中的溶液不能选用下列中的_(填字母编号)。a饱和naoh溶液 b饱和ca(oh)2溶液c饱和na2so3溶液 d饱和na2co3溶液解析:(1)根据仪器的特征可知,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漂白粉中的ca(cl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化学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2)用浓盐酸制取的cl2中含有hcl,所以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如果c中发生堵塞,b中压强增大,则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3)为了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中加入湿润的有色布务,为u型管,可加入固体干燥剂,得到干燥的cl2,中加入干燥的有色布条,即可证明cl2是否具有漂白性,选d。(4)装置d中试剂为溴水,加入到e中,br2与i反应生成i2,所以实验现象为: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cl2通入d与nabr反应生成br2,可能会有cl2剩余,所以把d中溶液加入到e中,也可能是cl2将i氧化为i2,因此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5)cl2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所以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大气;a项,cl2能与naoh溶液反应,被吸收,正确;b项,ca(oh)2微溶于水,饱和ca(oh)2溶液浓度小,不能充分吸收cl2,错误;c项,cl2具有较强氧化性,能氧化na2so3,被吸收,正确;d项,cl2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正确。答案:(1)分液漏斗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2)除去cl2中的hcl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3)d(4)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不能过量的cl2也可将i氧化为i2(5)吸收余氯,防止污染大气b5(2016北京朝阳模拟)cl2、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在生产、生活中广泛用于杀菌、消毒。(1)电解nacl溶液生成cl2的化学方程式是_。(2)cl2溶于h2o、naoh溶液即获得氯水、漂白液。干燥的氯气不能漂白物质,但氯水却有漂白作用,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_。25 时,cl2与h2o、naoh的反应如下:反应cl2h2oclhhclok14.5104反应cl22ohclcloh2ok27.51015不直接使用氯水而使用漂白液做消毒剂的原因是_。(3)家庭使用漂白液时,不宜直接接触铁制品,漂白液腐蚀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clo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4)研究漂白液的稳定性对其生产和保存有实际意义。30 时,ph11的漂白液中naclo的质量百分含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分解速率v()、v()的大小关系是_,原因是_。nacl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4d8d,中v(naclo)_mol/(ld)(常温下漂白液的密度约为1 g/cm3,且变化忽略不计)。解析:(3)铁遇漂白液发生电化学腐蚀,实质是clo将fe氧化,本身被还原为cl,据此可写出电极反应式。(4)据图可知naclo的起始含量,naclo的浓度越高,其分解速率越大,因此v()v()。nacl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从以下两个反应分析得出:nacloh2ohclonaoh,2hclo=2hclo2。设溶液的体积为1 l,4d8d期间,中v(naclo)(6.5%5.1%)1 g/cm3103 cm374.5 g/mol1 l4d0.047 mol/(ld)。答案:(1)2nacl2h2o2naohcl2h2(2)hclok2k1,反应的有效成分比反应的有效成分大,cl2最终转化为hclo更充分;次氯酸钠比次氯酸更稳定(3)clo2eh2o=cl2oh(4)v()v()在相同的条件下,naclo的浓度越高其分解速率越大2naclo2naclo20.0476(2016北京期末)溴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在有机合成、化学分析等领域。(1)海水提溴过程中溴元素的变化如下:过程,海水显碱性,调其ph3.5后,再通入氯气。.通入氯气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调海水ph可提高cl2的利用率,用平衡原理解释其原因是_。过程,用热空气将溴赶出,再用浓碳酸钠溶液吸收。完成并配平下列方程式。br2na2co3=nabro3co2_过程,用硫酸酸化可得br2和na2so4的混合溶液。相同条件下,若用盐酸酸化,则所得溴的质量减少,原因是_。(2)nabro3是一种分析试剂。向硫酸酸化的nai溶液中逐滴加入nabro3溶液,当加入2.6 mol nabro3时,测得反应后溶液中溴和碘的存在形式及物质的量分别为:粒子 i2 br2 io物质的量/mol 0.51.3 则原溶液中nai的物质的量为_mol。解析:(1).通入氯气后,氯气可以把br氧化为br2,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氯气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即cl2h2ohclhclo,增大c(h),平衡逆向移动,抑制氯气与水的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判断出还原产物为nabr,利用得失电子相等从右往左配平得:3br23na2co3=nabro33co25nabr;若用盐酸酸化,盐酸具有还原性能和bro反应,使生成溴的质量减少。(2)向nai溶液中滴加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